客家味道(下)
味道是有記憶的。
記憶的載體,就是食物。一種土產、一道小吃、一道媽媽常做的菜肴,都可以構成記憶的味道。這種味道很清晰地留存在我們大腦中,時間久了,味道,也就成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客家,是一個遷徙的民系。民以食為天,遷徙,是為了生存,而要活下去,就得有口飯吃。千百年來,客家人帶著家譜,背上祖先的牌位,還有自己熟悉的味道,南遷、南遷,只為了尋找一個吃飽的地方。在遷徙的過程中,他們也將當地的味道融合進來,一并遷徙,當他們停住腳步的時候,驀然回首,這些味道也成了自己的味道。
這是客家味道,是融合的味道。這味道里,有原汁原味,有搭配,有變化,還有化不開的濃情。
長汀人家春節(jié)待客,有酒有肉是標配
大碗喝酒
佳肴滿桌,自然少不了酒。客家的米酒,更是值得一喝。
每到冬季時節(jié),就是客家人家飄出酒香的時候。在客家,檢驗一個媳婦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她會不會釀酒。當下,隨著酒廠規(guī)模的擴大,客家米酒基本上的規(guī)模化生產。而在民間,隨著最優(yōu)質的糯米上市,釀酒最好的季節(jié)往往選在冬至前后,稱為“冬酒”,存放多年的,則是老酒。
米酒就像是客家人的魂,少不得。每到正月,從初一喝到十五,從早上喝到深夜,劃拳聲、干杯聲響徹客家山區(qū)的每個角落。桌上的菜是熱了又熱,碗筷換了一幅又一幅,就是要一個熱鬧。不過,客家人吃酒絕非濫飲,酒桌上十分講規(guī)矩,宴席間要左手執(zhí)錫壺,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后斟酒。酒斟好后,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就是劃拳的酒令,也是諸如“一心敬你”“三星高照”“四季發(fā)財”等吉祥詞語,相當和諧。
長汀古法釀酒
當年,客家是中央蘇區(qū)所在地,也是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今天,熱情的主人拿出米酒招待客人時,總喜歡說一句,這是“紅軍可樂”。
聞著香,色澤美,入口甜,從飲料解渴的角度,說是“可樂”沒問題。但米酒用錫壺溫熱后,好喝又不上頭,這個時候可別被“可樂”二字忽悠了,米酒后勁綿長,別一不小心就醉了。而且客家地區(qū)酒風頗盛,尤其在正月的客家農村,更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到了釀酒季節(jié),永定土樓人家家家酒壇飄香
米酒還可以入菜,除了有“鹽酒河田雞”等名菜。連城的涮酒則將米酒的功效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這里,“九門頭”,又被稱為“涮九品”,這是一道一般出現在早上的美食。原材料取自現殺的牛身上的9個爽脆部位,一般來說是牛舌峰、牛百葉、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和牛肉,這些原料經大廚刀工改造之后,再放在加入了辣薯、香藤根等中草藥的客家米酒中涮熟,出鍋后,澆上熱油姜汁,你就可以喝酒吃肉了。這道菜里包含了牛身上9大精華部分,又被人稱為“一餐吃了一頭?!?。
“九門頭”可炒可涮,原本是當地江上船工為了祛風濕而發(fā)明的在地美食,因為多是內臟,價格也不貴。在當地人看來,早上吃“九門頭”,可以讓一天都能量充沛,涮過九門頭的米酒還能祛風濕,大補身心。
花樣主食
長汀灰水粄
好酒好菜吃過,就該上點主食了。
客家地處山區(qū),水稻是最重要的農作物,米制品的盛行就不足為奇了。需要佩服的是客家廚師的巧手,單單一道大米,就做出了千般花樣的小吃,這些米制品的小吃,在客家地區(qū)大叫做“粄”。
“粄”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字,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古代“飯”字原來是表示麥類作物制作的食品,為了區(qū)分米類作物的食品,“粄”就被增加出來。此后,隨著米制品做法的多樣化,“粿”“糕”“糍”等字大行其道,作為統稱的“粄”字漸漸退出江湖,只在偏遠山區(qū)還在使用。崇山峻嶺中的客家山區(qū),繼續(xù)使用“粄”字就順理成章了。
客家的粄,也是多種多樣,種類豐富,充分地反應出大米的多種可能性。同時,米制品的流行也是充分利用食材的一種體現,農耕時代,食物種類偏少,巧婦要為無米之炊,只好在主食上下功夫了。
客家的粄,從年頭到年尾,但凡是個節(jié)日,都會有各種花樣的粄,充分地反應出大米的多種可能性。
永定老鼠粄
在永定,最常見的就是老鼠粄了,這是永定一道比較常見的小吃,類似北方的一碗手搟面。
原料是糯米,磨成粉,加水,揉搓,擰成團,再用特制的“粄擦” 擦出每條一條條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后再撈起備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再配上肉末、胡椒粉等佐料,就是一道美味小吃。因為用的是糯米的緣故,老鼠粄口感勁道有彈性,拌上肉末更是畫龍點睛,真是管飽又解饞。
連城芋子粄
除了老鼠粄,發(fā)粄也是永定常見的米制品,這是一道以大米為主材的小吃,蒸熟后的“發(fā)粄”從碗面隆起來,像一座尖頂的小山峰,且出現對開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喻為喜事降臨的征兆,所以,發(fā)粄要“越笑越好”。發(fā)粄既是主食也可以當成菜,功能相當強大。此外,永定人的餐桌上還有筍粄、印粄、糖粄、卷粄、清明粄、雞血粄等豐富的粄子,將普通的大米做出了千般花樣。
武平簸箕粄
在客家其他地區(qū),粄也是一個強大的存在。
在武平,這里的簸箕粄,就是類似廣東腸粉一樣的小吃,但比腸粉口感勁道,也更爽口。簸箕粄到了連城,就被叫做捆粄,還別說,樣子還挺形象。
再往北走,寧化的米包子,則是將米制品的花樣,變成了對中原食品的一種懷念。米包子,又稱韭菜包,外觀上看,和餃子沒什么區(qū)別,特別就在米包子的外皮是普通大米做成。要把大米做成外皮,沒那么簡單,工序還有點復雜:將粳米洗凈浸透后,和水磨成濃濃的米漿,把米漿放入鍋中,在溫火中攪拌熬成糊狀,再壓成形,鏟起放入簸箕內攤涼,用雙手蘸食油反復搓揉成粉團,制成外皮原料,再用洗凈的濕手巾蓋住,不讓米團表皮變硬。米包子的餡一般是韭菜,配上豬肉香菇等,吃時上鍋蒸十幾分鐘即可,清香撲鼻。
永定芋子包
大米被開發(fā)出來了,其他的主食也沒放過。客家山區(qū),番薯芋子能當半年糧,芋子包、芋子粄就這樣被制作出來了。芋子包和米包子一樣,都傳承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藝,但又融入了當地食材的特點,為客家地區(qū)特有的美食。
八大干
長汀豆腐干
吃飽喝足,到客家地區(qū)走一趟,總要帶點什么伴手禮回家,這個時候,閩西的八大干就是您最好的選擇。
所謂的閩西八大干,歷史悠久,分別就是長汀豆腐干、連城地瓜干、上杭蘿卜干、武平豬膽干、永定菜干、寧化老鼠干、清流明筍干、明溪肉脯干。八大干的做法不一,但都能體現客家人對食物的一種愛惜,食材很普通,但經過時間的沉淀,將風味完美的保留了下來,就不普通了。
以永定的菜干為例,雖然小,卻承載著沉甸甸的鄉(xiāng)愁。永定是閩西客家最大的僑鄉(xiāng),客家人在外,吃著梅菜扣肉,吃著酸菜豬雜湯的時候,總能想起生活在土樓里的時光,門前的柿子,曬谷坪上的菜干。
連城地瓜干
永定的菜干貌不驚人,黑乎乎的,但聞一聞,透出一股濃郁的香氣,那是一種好聞的陽光作用下的味道,相當舒服。菜干吸油,最適合與肉類搭檔。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先炸后煮,再加入菜干蒸煮,在烹制的過程中,吸收了肉香的菜干變得油潤可口,這就是著名的梅菜扣肉。夏天時節(jié),再用酸菜干泡湯,生津開胃,整個腸胃在熱天也熨帖了許多。
菜干就像一把鑰匙,打開客家人的心靈腸胃的大門。同樣,其他的也是如此。
寧化老鼠干
再如這老鼠干。想想就令人驚悚,但客家人吃的老鼠,其實并非家鼠,而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田鼠,營養(yǎng)美味。
每年立冬之后,田鼠正肥,恰是捕鼠吃鼠的好季節(jié)。寧化的老鼠干往往用米糠熏烤,呈金黃色澤,油鍋爆炒之后,就是一道下酒美味。今天,我們說起老鼠干,大部分人都會有生理的不適感,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老鼠干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即使到了物質豐富的今天,老鼠干依然也是一道值得珍惜的美食。
上杭魚粄
通過八大干,我們不難看出,客家的美食,食材大多是普普通通,無非就是雞鴨魚肉,瓜果菜蔬。稍微難得一點,也許就是山上的紅菇,溪澗的石蛙,但也不難遇見。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食材,到了客家人的手里,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美味,未必華麗,但,真的好吃。這就夠了。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