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原創(chuàng)內(nèi)容
作者:乖寶奶爸
轉(zhuǎn)載需注明自微信公眾號乖寶奶爸gauibaonaiba
正文
我曾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盛傳的段子:
有個孩子成績不好,被家長罵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家長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這嘲諷的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的教育心理:后悔自己曾因沒好好學習,失去了太多選擇的機會;沒能走出去看看更多外面的世界;沒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內(nèi)心種種的遺憾和不甘!加之現(xiàn)在社會的浮躁攀比成風
于是!就像上面說的第三種鳥一樣,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將來能過的更好。且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如果深度去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不難發(fā)現(xiàn)所有這一切“為了孩子”的說法,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深深隱藏在背后的其實是“為了遺憾”、“為了圓夢”、“為了面子”……
孩子早早的就背負起了太多本不屬于自己所該承受的東西!活不出自己!家長則是對該關注的漠不關心,對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死盯、死抓!
什么是該關注的?孩子本身這個“人”,孩子的情緒、情感需求、對愛和自由的渴望……而也正是這些決定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商、對愛和尊重的理解;真正影響著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探索欲、求知欲、專注力、自律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什么是家長關心的問題?沒上學前是:要求孩子懂禮貌、打招呼、聽話、懂事、有規(guī)矩、認識了多少字、會背多少唐詩/英語;上學后是:學習、作業(yè)、成績、各種課外班……
當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哭鬧的時候,不能做到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于共情,幫孩子認識、面對自己的情緒,并引導其如何恰當?shù)谋磉_、釋放自己的情緒,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么妥協(xié)、哄騙、條件交換,要么暴力壓制。孩子就無法學會合理的表達情緒和思考方法,容易變得驕縱、愛講條件、愛發(fā)脾氣;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愛和包容,也就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愛和包容
孩子有情感需求、渴望溝通,不能做到無功利性的陪孩子聊天談心,共同探討些孩子感興趣的、好奇的話題?!翱床坏健焙⒆?!腦子里想的、眼中看到的、嘴里說的全是自己關心的問題。就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孩子失去了連接。孩子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是被關注的,會漸漸失去和父母傾訴、溝通的欲望,同時也就沒有懂得關注他人感受的能力,長大后要么覺得聊天是件無聊的事,要么就是當自己聊的時候滔滔不絕,別人說的時候則索然無味,始終想著自己的話題
愛和自由則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土壤、空氣。一個缺乏愛的孩子不僅僅表現(xiàn)于安全感缺失,無法把所有精力都放回到內(nèi)在自我成長中,會不停的通過各種方式,制造問題來獲得關注,討愛、試探自己是否是被愛的;更重要的還在于他也將無法學會真正的愛。缺乏愛的能力,最終將導致其生命中很難體驗到真正的喜悅和幸福感,就如同現(xiàn)在很多成年人一樣,在不斷的依靠對物欲的追求來為自己制造短暫的快樂,苦苦的追尋著“所謂的”幸福感
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樣重要的還有自由,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請給孩子自由!成長中的孩子會有各種好奇、想象,他們渴望探索、體驗和嘗試。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必然會經(jīng)歷許多錯誤,同時也會發(fā)生一些與父母生活習慣沖突的事情。這無疑都在挑戰(zhàn)著父母愛的智慧、包容心、耐性及對孩子客觀成長規(guī)律的認知和理解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成人總在以“過來人”的身份,以想讓孩子少走彎路為名,不斷的對孩子糾正、說教、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我們與其對孩子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讓孩子親自體驗,自己嘗試著感受一次來的更有意義。錯了又能怎樣?又有哪一個人不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呢?拒絕犯錯就是在拒絕成長
這背后事實上隱藏著的是父母的“怕”和控制欲!怕孩子給自己制造麻煩;總想控制著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習慣來做事……
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的行為對父母的生活習慣造成了影響。如:因為孩子的好奇、探索、嘗試體驗等行為,影響到了家長看電視、上網(wǎng)等生活中的休息娛樂時間,嫌孩子太鬧騰、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家長心中最煩惱的問題之一,可如果我們認真去思考要求孩子“聽話”這個訴求,真的合理嗎?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為了解決家長自己心中的焦慮、煩躁情緒?
當然自由不僅限于這些行為上的更有思想上的,我們是否允許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意見、聲音?
一個沒有自由的,生活在各種否定、限制,各種不允許中的孩子,他的內(nèi)心是焦慮、煩躁的,易怒、愛發(fā)脾氣。他活不出自己,不清楚界限在哪里,更別說發(fā)展出各種能力
所以,唯有當我們把關注點放回到孩子本身這個“人”身上,而不是短視的盯著自己所關心的那些問題。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心理情感被關注,愛和自由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孩子才無需在為了討要、驗證、爭取這些需求而耗費過多的精力,才能真正把全部的精力放回到自己的內(nèi)在成長中。孩子本身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就是他們不斷向外探索世界、求知、學習、成長最大的原動力。而這樣孩子的內(nèi)心是平和的、有力量的,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也是自我驅(qū)動的,而不再是受父母和外界的壓迫、勉強!
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作業(yè)等問題,家長若不受功利性和目的性驅(qū)動就不會去強迫孩子必須達到什么樣的成績,更不會整天逼迫著孩子去學習、寫作業(yè),把這些本都是屬于孩子的事強攬到自己身上,最后還要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不能自覺寫作業(yè)……
所謂的自覺學習、寫作業(yè),這個自覺的養(yǎng)成也是以自由為前提的!一個人如果什么事情連自己做主的權利都沒有,如何能感覺到這事與自己有關?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又何來自覺之說?
對于自覺學習、作業(yè)這件事,我的理解就是:何時家長能真正的放開手,將權利和責任都歸還給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學會自覺
在做到真正關注孩子,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同時,我們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
孩子從小開始就在每天不斷的觀察著,教養(yǎng)者即父母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等所有的一切,并學習、模仿,最終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模式??梢哉f父母的生活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父母是否有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起居時間;是否懂得尊重、愛和包容;遇事是抱怨發(fā)脾氣還是接受現(xiàn)實積極思考解決問題;是否守承諾、言行一致;日常生活中是安于享樂還是不斷自我學習成長……
正是由這些父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也為他們的成長做出了榜樣,構筑了界限!
我們給不了孩子我們所沒有的東西,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真實的映射出我們已知的及自身所未能覺察的一切
所以,與其說是如何教育好孩子,不如說如何學會自我成長
這就是我對教育的理解:育兒即育己
【奶爸說】
周末老師給留的作業(yè),讓每位家長寫一篇關于教育孩子的感受,不得少于1500字!
偷偷的抹了把冷汗,呼~還好我沒偷懶,在跟著孩子一起飛……
聽說轉(zhuǎn)發(fā)和點贊的越多,奶爸越有動力……
育兒問題交流可以加奶爸的私人微信:36491788
各位粑粑麻麻如果看到相關的實用好文,或是自己的育兒實戰(zhàn)經(jīng)驗,都可以隨時發(fā)給奶爸,將好的經(jīng)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幫助更多家長,幸福更多孩子
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