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信陽治新冠的案例及體會
作者:鄧舒群/河南省信陽市婦幼保健院中醫(yī)科
三年來,新冠疫情在我國政府積極有效的防控政策和廣大中西醫(yī)藥工作者奮發(fā)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三年膠著,新冠病毒也由早期毒力強勁、感染證候變化快、癥情兇險,漸變?yōu)橹匕Y減少、毒力漸弱。鑒于奧密克戎毒力減弱,感染預后較好。主管部門近期放寬管控,轉(zhuǎn)向強化積極的救治措施。
奧密克戎有著超強的傳染力,隨著此次管控放開,也讓人們對新一輪疫情爆發(fā)潮產(chǎn)生了擔憂,各地有關(guān)部門積極醞釀、調(diào)配資源,出臺各種方法措施;各媒體紛紛給出防疫方案、推薦中西藥物,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作為一名中醫(yī)臨床工作者,且在疫情早期,即參與由恩師南京醫(yī)藥大學國際經(jīng)方學院院長黃煌教授組織的新冠防治經(jīng)驗國際交流群,通過各地師友探討交流,得以對不同時期、各地新冠證候變化、治療有著基本的了解。今就近期診治的幾個案例和點滴體會與同道們交流。
本輪我區(qū)首批感染者的主要癥狀:以“咽痛、咳嗽、乏力、發(fā)熱身痛”為主,部分伴有或繼發(fā)“嘔吐或腹瀉”。
李某,男,21歲,本院職工家屬。2022年12月7日初診。自述昨日外出活動(密接)受涼,當晚咽喉不適、發(fā)熱身痛、咳嗽。食納可,口渴,夜解稀便。12月7日來院核酸采集后,請示主管部門后來診。
刻下:患者體型中等略瘦,膚白。發(fā)熱、咽痛、身體疼痛,時干咳,無口渴。脈:右三部弦數(shù),左弦緩,舌淡。診為:太陽表實證。處方:麻黃15g桂枝18g赤芍18g甘草12g杏仁16g葛根45g大棗5枚生姜5片藿香15g桔梗12g。水煎,日3-4服。4劑。
取藥至家,體痛、身冷加重,體溫驟升至40℃。同時接疾控中心通報:核酸“陽性”,要求居家隔離。來電詢問:“高熱如何處理?”建議服中藥后,加蓋衣被或自然狀態(tài),食粥、熱飲微微出汗退熱,不宜操之過急。其家人卻心有顧慮,商詢用“布洛芬”暫時退熱,同意其減量服用,僅此一次,不要過汗。
12月9日:體溫37.7℃,偶干咳;10號體溫正常,輕度鼻音,繼服余藥,不再助汗,注意避風。午后體溫正常、諸癥已。囑停藥。
按:《傷寒論》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麻黃湯主之”。
患者主證,可謂麻黃湯之條文證;舌淡、咽痛乃風寒外束,玄府郁閉,熱郁肺之門戶--咽喉所致,因合桔梗協(xié)麻黃宣膚腠、散寒濕、利咽喉;寒濕閉表,大便稀,合葛根湯。復方聯(lián)用因勢利導,發(fā)汗解表,不使病邪內(nèi)趨、腹瀉遷延,藥未盡而愈。
麻黃劑,原本“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因天時寒冷、熱勢較急,故變通作汗,總以微似汗出,體溫漸降為佳。
廖某,女,31歲,門診老患者。2022年12月10日初診。自述昨夜發(fā)熱、身痛致醒。晨起自行至附近醫(yī)院核酸檢測,近午通報為“陽性”。家有幼子、老人,心情頗為緊張。微信問診,時腋下體溫38.7℃,無汗。體溫上升前身冷、手腳涼;發(fā)熱時渾身疼痛。自用“布洛芬”汗出,體溫降至37.2℃,身痛依舊,食欲差,舌脈未診。
患者“發(fā)熱、身痛、無汗”為太陽傷寒麻黃證。服“布洛芬”汗出熱減、而身痛不止,是表邪未解、仍需解表。言語中患者有明顯焦慮緊張、納差,處小柴胡合麻黃湯,藥用:柴胡22g黃芩15g法半夏18g甘草12g麻黃15g桂枝15g杏仁15g大棗4枚生姜3片,3劑。
囑:視發(fā)熱情況,水煎日3-4服。藥后飲熱湯,微微出汗,汗出避風,忌食生冷油膩。
12月11日:午后體溫正常、身痛止。偶爾咳嗽,咽喉隱痛不適、喉咽似有腫大感,囑停服前藥。微信視診:舌咽淡、舌苔薄白細膩、滿布舌面,屬寒濕郁閉。
處半夏散及湯合桔梗湯加升麻。藥用:法半夏15g 甘草12 g 桔梗12 g 桂枝12 g 升麻12 g , 2劑。水煎,頻頻呷服。
12月12日咽部清爽,食納可,無咳嗽。自感藥后身體清爽舒適,余藥分予家人。
按:患者病起“身痛、發(fā)熱、無汗”太陽傷寒麻黃證。服“布洛芬”汗出、熱退而身痛不止,是在表寒濕未解;得知感染后,患者心情極度恐慌焦慮,無食欲,有內(nèi)郁之相,故選小柴胡疏肝解郁,助麻黃發(fā)汗解表、散寒濕。藥后熱退、身痛已。但余邪不盡,咽部隱痛不適,偶爾咳嗽,喉咽有似“腫大”感。
回顧前后用藥與治療結(jié)果,主證已解遺下喉咽不適,是在表之邪已卻,尚有余邪滯留,病邪沒有按中醫(yī)疏解宣發(fā)隨順而解。乃由中、西醫(yī)用藥思路使用目標有別有關(guān)。緣在病初“布洛芬”“開表”失利,發(fā)汗過速,汗不如(中醫(yī))法,致“汗大出…但風氣去,濕氣在”寒濕滯留、郁結(jié)肺之內(nèi)竅-喉咽,“是故不愈也”(《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驗之舌苔薄白、滿布舌面,證屬寒濕無疑,此苔亦前人所謂與“積粉苔”相類之“疫苔”。故不用慣?!扒鍩峤舛尽保幇胂纳⒓皽訙p:以半夏散結(jié)破滯、桂枝解肌、溫分肉、致津液;桔梗、甘草緩急除濁止痛;加升麻,辟瘟除瘴,升散解毒,動靜藥合用,祛邪利咽,兩服而證解。
張某兒子,14歲,2022年12月11日初診。因同班同學新冠陽性,居家隔離。12月10日早起,身軟乏力,無汗,咽部不適,腋下體溫39℃??乖瓩z測陽性,自用小柴胡顆粒,另煮蔥、姜紅糖水,頻服一天。12月11日早晨,體溫降至37.6度。咽喉不適,乏力,少許清涕,微信問診,述證如前,舌、脈未診。據(jù)疫癥相類及患者自服藥反應,此太陽表證無疑,處方:麻黃15g杏仁15g桂枝15g甘草12g半夏16g桔梗12g。3劑,水煎日三服,藥后保暖發(fā)微汗、汗后避風。忌食生冷油膩三天。
12月12日張某電話反饋,11日午后兒子體溫正常,精神可,停服前藥。張某本人中招。
張某,女,34歲,2022年12月11日下午開始發(fā)熱,咽痛身痛、乏力。詢問,可否服用孩子剩余中藥。囑:如證候相似,舌淡不紅,可以服用,藥后取微汗,汗出避風。
12月13日凌晨5點開始出汗,體溫正常,身痛減輕未徹,咽喉疼痛,午后咽痛加重。因孩子感染憂心緊張,飲食少進,眼睛微紅、乏力。不敢外出,舌、脈未診。用辛涼輕劑銀翹散少少呷服觀效。處方:金銀花30g 連翹20g 蘆根15g 甘草12g 竹葉12g 荊芥15g 牛蒡子12g 淡豆豉15g 薄荷7g 麻黃7g 桔梗12g。1劑,浸泡煮開,靜燜5分鐘,少量頻服,咽喉痛止停藥。
12月14日來院門診。言抗原檢測陽性,銀翹散少量頻服一天,咽痛減輕而未徹,仍咽干微痛。擔心感染后遺癥,三夜無眠,眼睛紅,無食欲,食后欲嘔,大便日2行,便前腹痛。食管炎病史。脈:兩脈緩軟,舌淡苔薄,右口角細小水泡疹。處方:清半夏12黃連5黃芩10干姜10甘草10大棗10黨參12茵陳12柴胡15紫蘇葉10(顆粒劑)4劑。
17日反饋:當日門診取藥時體力不支,癱坐門診休息區(qū),嘔吐一次。中午服藥后食粥一碗,深睡一宿,自此嘔惡漸止,食納增、體力可,睡眠改善,眼紅已。大便日行已無腹痛,詢問余藥是否繼續(xù)服用。
按:張某兒子,年少,起病當為輕型麻黃證。病起即用柴胡劑及時應對,雖說不能于證競合,配合姜茶飲亦是藥用不誤。并得熱退證減的效果,續(xù)用麻黃湯合半夏散加桔梗一劑,熱得速已。
張某本人,陪讀母親。孩子感染后憂心勞力,不能安睡,前有消化道疾病。病發(fā)時在疫情管控即將放開,而不明朗期,不敢妄動,無法面診。初,按疫病證多相類,沿用兒子麻黃劑合治咽喉疼痛之半夏散、桔梗湯。服藥一天余,發(fā)熱退,身痛減輕未徹,咽喉痛厲,午后咽痛明顯。轉(zhuǎn)辛涼輕劑銀翹散,呷服一天,咽痛有所減輕,而客邪內(nèi)陷,納差、嘔惡、便前腹痛。并心情焦慮、不能安睡,門診仔細診查,分析病情予言語勸慰。處疏解表里,暢利三焦,調(diào)節(jié)濕熱升降之小柴胡合半夏瀉心、連蘇飲,藥后嘔惡止,食納增,睡眠安,咽痛、腹痛已。
管控開放十余天了,感染主證在這十天里也漸有變化。由早期麻黃類證居多,漸變?yōu)槁辄S柴胡劑并見?;仡櫧谠\療所見??偨Y(jié)新冠治療應注意三個問題:1、西藥退熱藥與中藥“解表”,2、咽痛的寒熱判斷,3、病后見證預防。
1、解表:前人云“傷寒如流水”,是說傷寒證,會隨主動被動干預,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而變化多變化快。為防其變化,治療重在一個“早”字。解表祛邪為第一大法。起手解表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若起手汗解得法,邪隨汗解,病勢即可迅速扭轉(zhuǎn)縮短病程。這里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如今西醫(yī)西藥普及的大環(huán)境下,患者大多備有”退熱藥”。西藥退熱,具有很強的發(fā)汗解熱功能,但此“發(fā)汗”的目的只為“解熱”,而不具中醫(yī)“汗法”所具的“解表祛邪”的治療功能;也不講究汗出“遍身漿漿,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的治療效果?;颊咭灰姲l(fā)熱,首先想到的是退熱。這對中醫(yī)后期干預,疾病發(fā)展轉(zhuǎn)歸,有著方向性的影響,一定要有預見,事前醫(yī)囑中醫(yī)汗法原則,處理方法,不然會讓治療遷延變化與康復不利。
2、咽痛:“咽痛”為本次疫病主證之一,與“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并見,在當今教科書觀點影響下,最讓醫(yī)者?;螅瑫诤?、熱之間猶疑徘徊,不能果斷用藥,坐失病在三陽,正氣旺盛病勢趨外,可隨汗而解的最佳救治機會,或誤用寒涼使邪入三陰,致病程遷延纏綿他癥蜂起,是皆有違,治傷寒“寧出三陽、勿入三陰”的救治原則。有關(guān)此處“咽痛”發(fā)生的機理前案已述,在此不再重復。
3、病后余證:觀察近期康復者,部分患者在主證消失后會有輕微“咽痛”、咽喉不適感、身體部位無定的輕度針刺感,或口甜,部分女性會有帶下穢物排出。大多在主證消退1-2天或數(shù)天后恢復。此見證大多與治療期間,中西藥物混用,或不能如法發(fā)汗,“病隨汗解”有關(guān)。
本輪所在地區(qū)疫病以寒濕為主,不能驟汗,惟徐徐緩圖方能風濕俱去,不留余邪。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19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