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結局——讀張愛玲之《霸王別姬》
文/王和平
霸王,英雄,我崇拜英雄;姬,美人,我愛美人。霸王別姬,英雄與美人生離死別,我心痛!它是發(fā)酵的美酒,總會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誘引我品之又品,一往情深。我常常把自己化身為霸王,身邊偎依著小鳥般的虞姬,在黃沙漫漫、金戈鐵馬的古戰(zhàn)場,手捏酒囊,面對血色殘陽……
文壇中張愛玲無疑是極出色的女性,她的憂傷她的淡定她的執(zhí)著加上她的愛情注定了她成為文壇的傳奇。她的許多作品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我的床頭就放著一本《張愛玲作品集》,里邊有那么一篇《霸王別姬》。我便無由頭地想:難道她想感受四面楚歌的悲涼,感受虞姬一刎香頸的沉重?于是我坐定,遙想那個綢緞裹身,目光散漫的端莊美人點燃一爐沉香屑,輕展絳唇:夜風絲溜溜地吹過,把帳篷頂的帥子旗吹得豁喇喇亂卷……項王睡下了,虞姬秉燭巡視,她聽見戰(zhàn)馬悲嘯,看見山下火光閃閃爍爍,看見天上一顆大星漸漸地暗了下去……山下敵軍營房隱隱約約傳來楚地民歌《羅敷姐》,一曲唱罷,又傳來了《哭長城》,如怨如訴。她急急回到營帳中喚醒項王,兩人立于帳篷的門外,屏息靜聽,楚歌陣陣。歷史又一次重演:虞姬輕歌曼舞,帳外四面楚歌,霸王雙眼血紅……虞姬拔劍,鮮血四濺……這一次,張愛玲用她的虞美人的鮮血給霸王的悲壯增添了一絲蒼涼,項羽被罩在了絕望的血色中。
這篇《霸王別姬》是張愛玲十七歲時的作品。十七歲,想必正是張愛玲充滿幻想的年齡,她生活在相對開明的家庭,促成了她張揚的本性,況且張愛玲還是個知識女性,對男性充滿好奇和憧憬,于是執(zhí)筆而書,把一個千古傳誦的悲劇人物項羽融入自己的情感,寫他的疲憊,寫他的自負,寫他的孩子般的天真的眼……并且把他比作“熾熱的,充滿燁燁的光彩,噴出耀眼欲花的火焰的太陽”,而虞姬則是“那承受著,反射著他的光和力的月亮”。小小年紀的才女張愛玲竟然看得如此深邃:假如項王成功的話,虞姬將得到一個“貴妃”的封號,同時受領終身監(jiān)禁的處分,她成了一個被蝕的明月,陰暗、憂愁、郁結、發(fā)狂……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光的穿透力,然而她實在是傾心這個有著帝王的能量,集高、帥、富、強與霸氣于一身的“叛軍的領袖”,于是決意割舍項王對自己的牽掛,以便讓他輕裝上陣,沖出重圍,再整旗鼓。于是乎:“大王,我想你是懂我的”,虞姬低著頭,用手理著項王枕邊的小刀的流蘇。“我不會跟在您的背后,讓您分心,顧慮我,保護我,使得江東的子弟兵訕笑您為了一個女人失去了戰(zhàn)斗的能力。”于是乎,虞姬刀出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膛。當然,張愛玲沒有改變史實,她只是留下了希望:他喊叫:“軍曹,吹起號角!吩咐備馬,我們要沖下山去!”
張愛玲版《霸王別姬》通篇的故事情節(jié)與史實并沒有出入,只是人物心理更加的細膩,虞姬成了她筆下的主角。虞姬的死本在意料之中,可是張愛玲還是給了虞姬一絲臆想:項王勝利了……我個人對此的看法是張愛玲受到了家庭的影響,才會小小年紀就把筆觸及生活的深層,追索生命的意義。
由此我想到了張愛玲對愛的追求:她渴望一份轟轟烈烈的愛情。生活中她也確實是這樣,對愛的追求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初遇胡蘭成,就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身子低到塵埃里去了。幾次三番,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只在,燈火闌珊處。為愛執(zhí)著,本沒有錯,錯在遇人不淑。我們只能嘆息:時也運也!她的愛情雖然轟轟烈烈,然而卻是一份被世人唾棄的愛情———胡蘭成本就是骨子輕賤,漢奸這頂帽戴得端端正正,致使其后來在大陸臺灣兩岸均無法立足,兩性關系更是輕浮之至。這幾點翻翻他的家底就知道了??上肫錇槿酥疄閲酥恍?!而張愛玲愛上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當然胡蘭成自有他的能量,不然一代才女怎么會如此的一意孤行?怎么會總將自己的身子低到塵埃里去了?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詮釋在我們的生活中,便是一個浪子與癡女的經典,浪子拈花惹草,癡女卻是一往情深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然而很不幸,她聽到了這樣一句話: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讓漢軍的士兵發(fā)現(xiàn)你,去把你獻給劉邦吧!
虞姬終于累了,絕望了。于是乎,血濺當場。于是乎,虞姬有了收尾:“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收梢”———不知項羽有沒有懂,張愛玲自然是懂的。如果真的是這樣,張愛玲絕對是幸福的,愛人是當世豪杰,自己是絕代佳人———又是在亂世風塵中!在情人懷中香消玉殞,那是多么幸福!可惜造化弄人,胡蘭成在世人眼中無疑是條走狗,亂世佳人注定在無限惆悵中孤獨凄苦,隨風而逝。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無奈的結局!
又想起那句震撼人心的描述:力拔山兮氣蓋世!望著無比燦爛的晚霞,我想象著那古遠的戰(zhàn)場:夕陽下,霸王放下兵刃,仰天長嘯,然后,地上開滿了懾眼的梅花……
易安居士說:不肯過江東。張愛玲一定讀過,我想。
作者簡介:王和平,江西玉山人,人民教師。偶爾執(zhí)筆,貽笑大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