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28條辨: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我們先對原文做一個簡單的解釋,服了桂枝湯,或使用了瀉下之后,患者仍然頭痛,項痛拘急不柔和,猶如皮毛覆蓋在身上一樣發(fā)熱、無汗,胃脘部脹滿,微感疼痛,小便不通暢者,用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治。
如果病人喝了桂枝湯以后或者是在有便秘的情況下用了瀉下的藥,喝完以后還是有頭項強痛,而且小便不利,還一陣一陣的發(fā)熱,心下脹滿,心下所指的地方就是胃,就是說胃里難過,感覺胃不舒服,胃里脹脹滿滿的,而且還有微痛,這個就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張仲景講的心下滿和胸滿不一樣,胸滿就是胸部脹滿,指的是整個胸,靜脈流回心臟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桂枝湯把芍藥拿掉,所以有胸滿要去芍藥。心下滿,張仲景講的是心的下方,就是胃,胃里面難過,感覺胃不舒服,胃里面脹脹滿滿的。
我們在學習這個方子之前,首先要了解白術,白術的功效,主要就是去濕利水,當然它還有健脾益氣止汗的作用,一般臨床上,用于治療脾胃氣弱、倦怠少氣、虛脹、痰飲、水腫、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但是,在這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里主要就是去濕,我們在辯證的時候,知道病人有風、寒、濕,就要加袪風的藥,袪寒的藥和祛濕的藥,全部混在一起,風寒濕都可以祛掉。
那么這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指的就是這個病人本身就有中濕,也就是中焦比較濕的人,脾喜燥惡濕,如果脾太濕了,脾就會腫大,胃一蠕動就會頂?shù)狡?,所以就會造成心下脹滿,我們如何才知道這個人的濕很盛,肚子很大的人,濕比較盛,還有就看他的舌苔,如果苔很厚,那他的濕也比較盛,大便很粘稠的,濕也是比較盛。
中焦有濕,不能用汗法,只能用利尿的方式把濕排掉,白術就是專門去濕的,雖然白術也有利水的功效,但它的利水強度不夠,所以,在這個方劑里就加了茯苓,茯苓是利水,用茯苓的目的就是把濕從小便排掉,白術去濕,茯苓利水,這兩味藥用在一起,就可以把病人的濕從小便導出來。
這個方劑如果是把芍藥拿掉,把桂枝留下的話,如果是桂枝的劑量還開得比較重的話,這個濕就不會從小便排出來,而是從汗里發(fā)出來,最后的結果就是濕會從中焦往上走,臉會發(fā)紅,所以,這個方子就是把桂枝去掉,而不是去芍藥,為什么要把桂枝拿掉?因為濕在中焦,桂枝對胃有一定的刺激,會造成心下微痛,芍藥對腹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剛好就可把痛去掉,白術去濕,茯苓利水,兩個加在一起,就能把濕從小便利掉。
這個方劑里的白術與茯苓必須是等量,如果白術多開的話,去濕太強,就會太干,如果茯苓多開的話,就會把正常的津液也利掉,茯苓特別是去中焦的水很好,有的人胃口不好,都有可能是中焦的濕太盛了,所以,常常把白術和茯苓等量同用去中焦的濕。
有的人吃了桂枝湯發(fā)表,但是病還沒有完全好,而且還感覺到有一點點胃痛,小便還是滴滴溚溚的,那就是有中濕,就要考慮換一個方子,把桂枝去掉,加上白術和茯苓就可以。
這個方劑的劑量全部都可以等量開,芍藥三,炙甘草三,生姜三,茯苓三,白術三,大棗十二枚,一般九碗水煮三碗,濕服一碗,小便利掉病就好了。
那么我們從前面學的和這個方劑里,學到了什么時候把白芍拿掉,什么時候把桂枝拿掉,當出現(xiàn)有心下痞的時候把桂枝拿掉,當有胸滿的時候把白芍拿掉,這個就是桂枝和白芍的加減,所以,我們在學方劑的時候就要善于總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