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古城一度遭到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入侵”,但隨著古城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古城建筑的翻新與重建過程中,劍川人大多會刻意保持以木結構建筑為主的傳統(tǒng)風格。
▲劍川古城〔攝影:Jean.G〕
平日散步的西門外街年中新建了一幢樓房,每次路過時看著房子從無到有,打地基、豎房子、砌墻、鋪瓦、彩繪,逐漸有了模樣。
偶爾看到木匠師傅在房頂鋪作,藍天白云下忙碌又透著散漫,有一種模糊的感受,似乎傳統(tǒng)的不只是木構建筑,也包含著建筑過程對自然天地的敬畏與順應,有一種古老的智慧蘊含其中。
▲蓋房子〔攝影:Jean.G〕
近日出門,發(fā)現(xiàn)小院附近年久失修的老樓正在拆除,老樓缺乏修整,門墻上已經(jīng)有些雜草,大門上藍底白字“有線電視”的牌子,悄無聲息地述說著時光的流逝。
拆房子的工人對往事可不會有什么留戀,土墻朽木,在他們的大錘下都紛紛解體,路過時只覺塵土紛紛,迅速掩鼻而過。
不幾日,拆下的廢棄物被清掃一空,水泥灌注的地基為新建筑騰出一片空地出來。
一日清晨,剛出門便看到巷子口和伽藍橋上堆放了不少的木頭構件,滴水上寫有“正方居中前上”等字樣,忽然想起上次和子瑜在沙溪面對房梁上類似的字跡,頗做了一番猜測。
▲房屋上未褪色的標記〔攝影:王子瑜〕
當時是在建好的房屋上,故而有些不解,面對眼前這些零散的物什,其作用便不言自明了。
▲標記好木構件〔攝影:Jean.G〕
如同搭一座大型積木,工匠們將這些制作好的構件,參照大師傅(即掌墨師)做好的標記,根據(jù)搭建順序,利用榫卯扣接,拼成一榀(也俗稱一扇/一片)一榀的。
▲搭建“榀”〔攝影:Jean.G〕
大師傅帶領七八個木匠師傅,在現(xiàn)場指揮,遇到出現(xiàn)誤差的地方,抄起電鋸進行調整,確保搭建工作的進行。
▲搭建好的“榀”〔攝影:Jean.G〕
除了木工師傅,主人家的親戚朋友,還有周圍的鄰居也都會前來幫忙。搭房子最需要人手的就是前幾天,男性親朋幫忙架設房屋的同時,女性親朋幫忙燒菜做飯。
劍川的習俗,不論紅白喜事,往往能見到主人家在路邊支上幾口燒柴火的大鍋,冒著炊煙,女人們切菜、炒菜,和忙碌著的男人們一樣,看似忙亂,卻又自有章法,有條不紊。
▲沿街搭建的臨時灶臺〔攝影:Jean.G〕
木匠師傅和前來幫忙的親朋,就在路邊搭起的桌上,由主人家招待三餐。
次日,吊車開進古城邊上,準備搭建房屋的主體,“豎房子”。
主人一早就在新房的四周點上香火,并在房屋梁柱的底部,敲進“金幣”(硬幣),橫梁上也貼上了紅紙寫的吉利話。
▲往柱子底部釘上硬幣〔攝影:Jean.G〕
與此同時,工匠們則忙著進行準備工作,利用木條將昨天搭好的榀固定住,兩邊拴上繩子,交給來幫忙的親戚拉好,頂上則用結實的繩條和吊車鉤連接起來。用于支撐榀的地角也提前搭建完成。
▲固定好“榀”〔攝影:Jean.G〕
一切準備就緒,隨著鞭炮的聲音響起,師傅緩緩指揮吊臂上升,如一面墻似的巨大木架構,緩緩從地面立起來,逐漸懸浮在空中。
▲吊起來的“榀”〔攝影:Jean.G〕
根據(jù)師傅的指示,幫忙的親戚利用繩索,配合吊車的移動,漸漸將這面榀移動到預裝的位置。
準備落下安裝的時候,一群人在下方扶住榀,將其精準地放置在和地角對應的地方,利用榫卯結構,將其扣緊。
▲準備扣榫〔攝影:Jean.G〕
▲扣好的底部〔攝影:Jean.G〕
待一榀放穩(wěn)后,兩邊拉繩子的人還不能松手,有人爬到榀上,利用周圍的建筑物將榀固定住,然后吊車轉而去吊裝第二榀。
▲剛放好的兩“榀”〔攝影:Jean.G〕
第二榀也放好后,開始搭建中間的橫梁。
整個過程,忙而不亂,雖然無人安排,一眾人等卻自然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拉住繩子,保持整個結構的平衡;
▲固定住“榀”〔攝影:Jean.G〕
有人幫忙抬梁,利用繩索將橫梁運到指定的位置;
▲抬梁〔攝影:Jean.G〕
▲運梁〔攝影:Jean.G〕
有人在榀上負責安裝,在木棰的敲擊下扣緊橫梁。
▲固定橫梁〔攝影:Jean.G〕
而旁邊的巷子里,女性親朋則忙著準備伙食。
▲備餐〔攝影:Jean.G〕
如傳統(tǒng)的男耕女織,各司其職,甚至是涇渭分明。
傳統(tǒng)上,豎房子的時候,女性是不可以站在房屋下面的,男子可以在各種木構件上走來走去,女性卻不能踩踏,尤其是上梁用的中梁,女性跨過中梁被視為不吉利的行為。
在吊車的協(xié)助下,原本散亂的榀、橫梁、梁柱,漸漸組裝成房屋的雛形。
這個過程在沒有吊車的時候,甚至現(xiàn)在一些村落里,則是全人工作業(yè)。兩邊拉繩子的人,負責將榀拉起,榀下則有一群人抬著,進行位置的挪動和安裝。據(jù)說那個場面會更加的壯觀和熱鬧。
房屋架構搭好后,則是最重要的上梁儀式。
梁,指的是屋頂最高一根中梁,農(nóng)村有俗語,“房頂有梁,家中有糧,房頂無梁,六畜不旺。”“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都表達了房梁的重要性。
上梁儀式在魏晉時期已有文獻記載,似乎起源于萬物有靈的時代,迄今在劍川周圍村落仍存有祭拜樹神的儀式,略可做些聯(lián)想。而傳統(tǒng)儀式,多半與祈福消災相關,上梁兼具二者,一則是希望神靈護佑,平安興旺;一則也是驅邪免禍。
此外,中梁本身也是整個房屋建筑中有著重要位置的結構,只是現(xiàn)在許多地方的上梁,弱化了其實用效果,實際承載受力的是另一根橫梁,上梁儀式所用的梁,則架在其上,更重要的是其表現(xiàn)意義。
▲搭梁〔攝影:Jean.G〕
中梁所采用的木材,需要提前選定,并放置在干凈的地方,并在上梁當日漆成紅色。
而上梁的日期時辰,主人家要專門請人根據(jù)方位、五行、屬相等一系列復雜的組合推演得出。木工師傅須在這個時辰前,至少完成主屋部分的搭建,以備上梁儀式的進行。
上梁儀式進行的頭一天,大師傅和附近幫忙的幾位老媽媽,還有別的儀式要舉行。
老媽媽們在上梁前一日,要前往城隍廟進行祭拜,告知起新房的人家所在,祈求城隍的護佑,并疊備一些金銀元寶,作為上梁當日的祭禮。
大師傅則在上梁前一日的晚間,進行“送木神”儀式,儀式需要用到從中梁上鋸下的一片圓木,正中寫上,“圓木大吉”,兩側書寫,“墨斗星君”“曲尺童子”,并準備小號的木工工具,如木馬、橫梁、木棰,作為祭祀用品。
等到夜深人靜,大師傅會抱著一只大公雞,祭拜圓木。祭拜完后,公雞則被烹煮,烹煮的過程中不能用蓋子蓋住,以示天、地、魯班,能夠享祀。
▲“送木神”儀式〔攝影:王禮忠〕
祭祀完成后,圓木會被焚化,用剛才殺掉公雞的雞毛雞血等掩蓋灰燼,小號的木工工具,則會送到城外。
“送木神”的過程,女性是不被允許在旁邊觀看或參與的,或許和這個儀式主要是為了驅邪有關。房屋在建造過程可能有叨擾到各類生靈,師傅們利用這個儀式將不好的東西送走。
上梁儀式當天,是建造房屋過程里,最為隆重和熱鬧的時刻。親戚鄰里,都會前來參加慶賀,并帶一些隨禮,也會在儀式過程里,討個好彩頭。
上梁的時辰定在下午2點至3點間,上午工匠們仍在繼續(xù)房屋主體部分的搭建工作,仍有最后一榀尚需搭建。
親朋們合力將這榀抬將起來,挪動到恰當?shù)奈恢?,等待吊車起吊?/span>
▲移動“榀”〔攝影:Jean.G〕
旁邊的小屋里,老人家正在炸彩色的粉皮,用于一會兒的祭祀;
▲炸好的彩色粉皮〔攝影:Jean.G〕
梁柱上一一貼上對聯(lián),都是些吉利話;除了屋頂主梁比較特別,貼的文字是,“姜太公在此諸邪回避”;
▲貼對聯(lián)〔攝影:Jean.G〕
今日的主角,中梁,則架在一對木馬上,由一位主人家的男性,用紅色的礦物染料調出紅色水后,仔仔細細的將中梁漆成紅色,一會兒上梁要用到的紅繩,也浸泡后染成紅色,晾曬在一旁;
▲給中梁刷上紅色〔攝影:Jean.G〕
祭禮要用到的瓜果、煙糖、豬頭、刀頭肉、鮮魚、毛毯,在一旁候場,寫有五谷豐登的方斗,也盛上了米面。
▲祭品〔攝影:Jean.G〕
主人家在中梁下?lián)伍_一塊簾布,上面掛上“?!弊?,對聯(lián),前面一張長桌,祭品就順次放在桌上,并點上香燭。
豬頭和鮮魚擺在正中,大師傅將寫有“魯國先賢公輸班神位”的紅紙綁在木板上,插到盛滿大米的方斗中。
▲安放神位〔攝影:Jean.G〕
之后將染成紅色的中梁抬到供桌前,女主人先將印有八卦的紅布、裝有五谷的袋子、彩線和硬幣放置在中梁上。
▲中梁〔攝影:Jean.G〕
由大師傅和他的助手將中梁用八卦包起來,用硬幣釘牢,并將彩線、五谷袋和一雙紅筷子綁上固定好。兩端拴上鞭炮。
▲準備好的中梁〔攝影:Jean.G〕
兩位年長的老媽媽,先焚香拜四方,拜魯班神位及中梁,將提前準備好的金銀元寶放到神位前,除了常規(guī)祭品外,一會兒要用到的饅頭、酒水、糖果,也一并進行祭祀。
老媽媽們一起到中梁前磕頭祭拜,并念誦一些祈福的祝語。
▲老媽媽祭拜大梁〔攝影:Jean.G〕
之后有的老媽媽將金銀拿到旁邊焚化,并以茶水灑地;
▲焚化的元寶〔攝影:Jean.G〕
有的老媽媽繞著房屋灑大米制作的爆米花;
▲灑爆米花〔攝影:Jean.G〕
有的老媽媽用松葉潑灑香粉兌成的水;
▲灑水〔攝影:Jean.G〕
大師傅則找來一塊廢棄的鐵器,燒紅后,用水澆息,隨后扔掉。
▲大師傅在澆滅鐵器〔攝影:Jean.G〕
這個過程主要是用于驅邪清潔,為上梁儀式作準備。
之后上梁儀式正式開始,主人家抱出一只大公雞,將雞頭放到清潔用的“香水”里浸過,抱著公雞祭拜過大梁后,將公雞轉交給大師傅。
大師傅也要抱著公雞祭拜大梁,之后將雞冠子扯破,以雞血依次點魯班神位、中梁的龍頭、龍尾、中央、四方梁柱,一邊點一邊說吉利話,說一段,周圍的人要接一句“好啊”,叫做“接口彩”。
▲大師傅用雞頭點魯班神位〔攝影:Jean.G〕
這個儀式結束后,寫有魯班神位的紅紙要焚化,避免之后沾染到不潔的東西。
隨后大師傅就登上屋頂,準備安放中梁。
大師傅和他的兩個助手,先將饅頭、米花糖、酒水等拎上屋頂,做好準備。
▲將饅頭運到屋頂〔攝影:Jean.G〕
之后點燃鞭炮,伴隨著鞭炮的噼啪作響,慢慢將中梁拉到屋頂,用木棰扣緊。最后左右中要各砸一下,每砸一下,大師傅就說一句吉利話。
▲上梁〔攝影:Jean.G〕
接下來是親朋鄰居喜聞樂見的環(huán)節(jié),灑金幣,丟饅頭,扔米花糖。
大師傅先灑酒以敬五方,然后灑下“金水”,即裝有硬幣的井水,這時候人們一擁而上,揀拾一些“金幣”,討個好彩頭;
▲灑“金水”〔攝影:Jean.G〕
之后則是“破五方”,先破四方,向東西南北各扔一個紅紙包住的開花饅頭,里面藏有一個硬幣,搶到這個饅頭的,預示著好運氣,人們都躍躍欲試。
▲搶到了“大饅頭”〔攝影:Jean.G〕
一番爭搶后,得到的則開心不已,未能搶到這個饅頭的,也做好準備搶接下來的饅頭、米花糖等,搶得人越多,主人家越高興。
最后一個中央的饅頭,是專留給主人的,主人再次拜過后,伴隨著大師傅的吉利話,一個大紅饅頭從天而降,主人家接到手,也接到了福氣。
▲主人接饅頭〔攝影:Jean.G〕
之后將大紅花拴到中梁上,整個儀式也就結束了。
儀式結束后,祭祀魯班的祭品,便歸大師傅所有了。如果大師傅不想帶走,就留給主人家,但是祭祀用的大公雞,一般來說,大師傅是定要抱走的。
▲上好的中梁〔攝影:Jean.G〕
上梁儀式過程中,大師傅有一套“上梁詞”,都是些吉利話,各個師傅不盡相同,這里附上一份,僅供參考。
(祭大梁)
掌墨師接雞
接的主人一只雞
雞是什么雞
我們是……變的雞
大紅冠子紅艷艷
五色雞毛金燦燦
天上下來祭大梁
今天魯班黃道日
用我們來祭梁
(祭梁)
我是魯班的弟子
魯班讓我挑金梁
魯班讓我畫金房
我們先來祭金梁
這根金梁很偉岸
山中長了一輩子
今天來到主人家
金梁壓金柱
金梁銀梁
金梁就是大金龍
左手我們點龍頭
年年都是魚和肉
右手我們點龍尾
四季平安錢兒響
金梁騰到新房上
就像做了我們的主人家
魯班讓我上金梁
梯子一把送我上
這把梯子十二級
級級伸高去
一對大紅繩子晃又晃
接得金梁金龍樣
金梁上得新房上
全宅都興旺
左端我們接龍頭
右端龍尾騰上房
老天爺也佑我們
佑我們住新房
(扣梁)
左響響龍頭
財神老爺來掌梁
右響響龍尾
大官大神發(fā)我家
正中央響三響
一輩子幸福
(灑金雨)
金梁祭完下金雨
清水一壺擺上梁
放入金和銀
金銀如雨下
龍王噴水就是錢
五谷豐登福滿堂
這場金雨下完后
全壩子風調雨順
(破五方)
一筐饅頭送金梁
米糕餌塊加糍粑
日子就像樹葉兒
一日更比一日厚
魯班讓我破五方
東西南北土中央
五方破來……
全家笑開顏
這個饅頭丟向東
好事好情到我家
這個饅頭丟向南
我們的銀盤就像一盆大蘭花
這個饅頭丟向西
做人做得高如金華山
這個饅頭丟向北
子子女女跟我們奔
這個饅頭房主人接
觀音菩薩走在前
餌塊饅頭接干凈
清潔平安頂干凈
大事小情頂機靈
天下清太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