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用攝影表現(xiàn)中國東方傳統(tǒng)建筑之美,是近代外國攝影師的一大喜好。在這種喜好之外的一層寓意就是,他們會將儒家看成宗教,而將儒家祭祀、宗廟等建筑看成宗教建筑。這種表面化的認知伴隨著從明末到民國的漫長時期,并在中國人的爭論與否定中得到終結(jié)?!叭褰獭苯ㄖ?,也由此成為近代建筑攝影中的一朵“奇葩”。
儒家是不是宗教?中國人無所謂,但傳教士覺得很重要。中國古代對儒家是否為宗教,并沒有太大的爭議,或者說,古人并不太在乎這種概念性的區(qū)分。隋唐之前,雖然有“儒教”這個詞匯,但那是“教化”的意思,如西晉葛洪《抱樸子·塞難》中的“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來,儒教也?!彼逄埔院?,“儒釋道”并稱的說法廣見于一些史料與士大夫的口中,將儒家與佛、道并稱,這本身反映了三者的交融與合流,以及士大夫們對儒家教化地位的推崇。
北京孔廟的入口
北京孔廟與南京夫子廟、吉林文廟和曲阜孔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攝影師:托馬斯·查爾德
拍攝時間:1870年代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在現(xiàn)代研究者看來,隋唐以后的儒家,成為由古代圣帝明王開創(chuàng)和不斷改進的、由孔子加以綜合創(chuàng)新的、在后世被強化的國家信仰。儒學(xué)被推崇為占有統(tǒng)治地位的國學(xué),長期占有百家之首的位置,成為朝廷開科取士授官的御用思想和統(tǒng)治工具。孔子被尊為圣師,儼然成神,立文廟四時祭祀,在一個宗教氛圍并不十分濃厚的國度,此時儒家具有某種“準宗教”的政治和社會地位。
廣州寺廟里的觀音像
由于孔廟里的孔子像與佛寺、道觀里的神像地位十分相似,外國人會把他們視為“同類”
攝影師:彌爾頓·米勒
拍攝時間:1860年代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正在展出)
也正是這種“準宗教”的地位,尤其是其表現(xiàn)形式,給了來華歐洲人極其強烈的印象乃至誤解,如著名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就在給教皇的報告中稱:儒者們“的確相信有一位神在維護著和管理著世上的一切事物”,“這些被稱為儒家的人的確承認有一位最高的神祇”,儒者們“也承認別的鬼神,但這些鬼神的統(tǒng)治權(quán)要有限得多,受到的尊敬也差得多”。
南京夫子廟與秦淮河
攝影師:佚名
拍攝時間:1880年代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也正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中國人敬奉孔子、供祖宗牌位等習俗,傳教士們覺得有必要對其加以重視,因為在信仰虔誠的傳教士心中,他們收的中國教徒是不是足夠虔誠、有沒有“異教”信仰,是十分嚴重的問題。這導(dǎo)致了明末清初天主教與傳教士內(nèi)部發(fā)生了多次爭論并采取過截然不同的措施,利瑪竇就以一種“圓滑”而務(wù)實的態(tài)度,一方面承認中國人的儒家信仰,另一方面又說這種信仰僅僅具有紀念意義,并不具有宗教意義。他采取的措施就是允許中國教徒信奉天主的同時,也拜孔子、拜祖宗。這種措施打開了在中國傳教的局面,在當時吸引了著名的官員徐光啟等入教,在后期甚至出現(xiàn)了南明小朝廷的皇帝皇后集體入教的“奇觀”。
傳教士也對自身進行了適應(yīng)中國的本土化改良,甚至有耶穌會教士最早自稱“西僧”,當發(fā)現(xiàn)儒家最被中國人尊敬,就自稱“西儒”。
廣州,番禺學(xué)宮
攝影師:阿芳
拍攝時間:1880年代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受傳教士影響,此后來到中國的歐洲人,覺得無論如何儒家都是一個類似宗教的信仰——不管他們是否承認。鴉片戰(zhàn)爭后的來華傳教士,再次允許中國教徒保留儒家信仰,而在不明就里的攝影師眼里,儒家就如同佛道一樣,有著自己完備的(甚至更為完備)宗教信仰體系,他們眼中的儒家祭祀建筑,就具有了宗教建筑的特征。這些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廣州的學(xué)宮
攝影師:菲利斯·比托
拍攝時間:1860年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首先,遍布中國的學(xué)宮、孔廟,就類似于中國的佛教寺廟、道觀,也好比西方的教堂。對于宗教氛圍不濃厚但又似乎遍布各種信仰的中國人來說,包括佛、道、儒以及民間各種土地、山神,各種歷史人物如關(guān)公、馬援等等,都可以立廟,但對于歐洲人來說,神廟這種事物就有著神圣的宗教意味了。因此,孔廟、學(xué)宮,在近代歐洲人的著述中,往往就稱為“神廟”或“寺廟”,稍微熟悉中國文化的,會加上一句,這是“祭祀孔夫子的神廟”。
如果孔廟是官方層面的神廟,那么中國人的祠堂就是家族寺廟。所以,祠堂這一建筑也會被有些攝影師、建筑師認為是“神廟”,只不過它祭祀的是家神。
廣州,孔夫子雕塑
攝影師:菲利斯·比托
拍攝時間:1860年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在孔廟等寺廟里的圣人牌位,就是這種“儒教建筑”視角下的第二個特征??鬃赢斎徊皇巧?,是活生生的人,但把孔子圣人化乃至神化確實是中國人自己不斷“加碼”的??鬃铀篮蟮诙?,魯哀公下令在曲阜孔子的舊宅立廟,即曲阜孔廟,歷代歲時祭祀,這是諸侯祭孔的開始。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清代,祭孔一度成為和天帝、和國家的宗廟同等級別的“大祀”??鬃拥倪@種形象與地位,以及那在孔廟里的牌位和香火,怎么看都像是一個“神”。即使他當初是一個歷史人物,那他后來也至少有了神的地位,好比耶穌——對于一個歐洲人,不難做出這樣的聯(lián)想。
天壇
攝影師:菲利斯·比托
拍攝時間:1860年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藏
除了孔子,中國人也祭天,天帝其實是比孔子地位更高的“神”。儒家學(xué)說認為是昊天上帝創(chuàng)世化育萬民,在它之下各種祭祀的“對象”(神)組成像人間官僚系統(tǒng)那樣的等級體系。祭天源于上古時期的萬物崇拜,天地四時、草木萬物,都有其神靈。在儒家信仰成為統(tǒng)治地位后,祭天是一種比祭孔更莊嚴、更神圣的祭祀。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當然也有天神,而且也當然不是后來基督教的上帝,但中國人的天神,在近代外國人的類比中,也只有上帝可以等同。所以,天壇這種中國人祭天的建筑,也就成了祭祀神靈的建筑。
在儒家本系統(tǒng)的“神靈”之外,由于國家對于民間神祇祭祀的“招安”,又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祭祀對象,最為顯著的是城隍、關(guān)帝、文昌和媽祖。在外國人眼中,這構(gòu)成了“儒教”龐雜的神靈體系,這種本出于民間的信仰,就更有宗教的形式與意味。
澳門媽祖廟
攝影師:佚名
拍攝時間:1870年代
圖片來源:謝子龍攝影博物館館藏
各種祭祀人員以及廟里的祭祀場面,強化了外國人對“儒教”和“儒教建筑”的認知,成為這一視角的第三個特征。中國沒有出現(xiàn)類似西方那種典型的祭司階層,但持“儒家是宗教”觀點的外國人(包括后來宣傳“儒教”的中國人)會認為,儒家雖然沒有在政權(quán)組織以外建立自己的組織,但政權(quán)組織本身就是儒教的宗教組織。高居于整個政權(quán)組織之上的是君主,不僅是國家元首,同時也是最高的教職,在最隆重的祭天大典上,擔任主祭?;实垡韵赂骷壒賳T,依自己不同的品級,擔任不同的祭祀任務(wù)。到了家族里,則是族長成了祭司。天壇、孔廟以及各種祠堂里盛大而濃重的祭祀場面,在沒有濃厚宗教思維的人眼里,可能是一種社會活動,但在具有濃厚宗教氛圍的人那里,那就是某種宗教儀式。
外國人只看到了儒家與宗教的外在行為方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一個本質(zhì)上的事實:孔子、孟子是學(xué)者,他們的門徒也只是把他們看作是“圣賢”?!八臅闭\然曾經(jīng)是中國人的“圣經(jīng)”,但是“四書”里沒有創(chuàng)世紀,也沒有天堂、地獄。
外國人包括攝影師的這種“儒教”觀念一開始并沒有受到中國士大夫的特別留意,中國人只是把它當成一種片面的誤讀,一笑置之。倒是在民國開始后,中國人自己也對“儒家是不是宗教”這個問題進行了大討論。
康有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