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曲四大家
“關白鄭馬”。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二、“曲圣”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
《南呂·一枝花·不服老》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xiàn)存18部,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shù)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世譽“曲圣”。
《感天動地竇娥冤》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看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p>
《竇娥冤》
三、南戲之祖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譽為“傳奇之祖”的《琵琶記》,是我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jīng)典名著。與當時最有影響的“四大南戲”——《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拜月亭記》并稱為“五大傳奇”。
南戲是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最早興起的地方戲曲劇種,中國戲劇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戲有多種異名,南方稱之為戲文,又有溫州雜劇、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名稱,明清間亦稱為傳奇。
《琵琶記》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
四、南戲四大聲腔
南戲四大聲腔是指中國明代形成的四種傳統(tǒng)戲曲聲腔。分別為海鹽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陽腔(江西)、昆山腔(江蘇)的合稱南戲四大聲腔。戲曲聲腔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海鹽腔貫南戲四大聲腔之首。
海鹽腔:海鹽是浙江的一個地方,處在杭州灣???。海鹽腔的特點是不用管弦樂,只用鼓、鑼、板等打擊器,海鹽腔今已失傳。
余姚腔:余姚在浙江東部,當?shù)卦杏缮礁璋l(fā)展起來的土戲,南戲傳入之后,吸收南戲的聲腔及演出形式而開成新腔。余姚腔在明代末年也已衰落。
弋陽腔:弋陽位于江西東部。弋陽腔的特點是有幫唱、唱腔用鼓板擊節(jié),突出人聲。
昆山腔:昆山在江蘇省,昆山腔是在南曲的基礎上,吸收北雜劇法,形成 一種雅淡抒緩的唱腔,音樂以管弦樂為主。昆腔比較文雅,很受士大夫階層喜愛,昆曲至今尚在流傳。
昆曲《百花贈劍》
五、臨川四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p>
《牡丹亭記題詞》
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臨川文學的經(jīng)典名作,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劇的合稱。因“四劇”皆有夢境,才有“臨川四夢”之說,亦可說“四劇”本身就是其畢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夢。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chuàng)作為最,《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劇作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世譽“東方的莎士比亞”。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六、南洪北孔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洪昇(南方浙江杭州人)創(chuàng)作的《長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東曲阜人)創(chuàng)作的《桃花扇》,是康熙劇壇上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他們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譽。
《長生殿》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情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表現(xiàn)亡國之痛的歷史劇。作者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艷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桃花扇》
七、花雅之爭
花雅之爭是清代中葉以來戲曲花部和雅部之間的競爭。所謂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為雅樂正聲;所謂花,就是雜的意思,言其聲腔花雜不純,多為野調俗曲。故花部諸腔戲,又有“亂彈”的稱謂,曾長期受到上層社會、士大夫的歧視而登不了“大雅之堂”。
經(jīng)過“花雅之爭”,雅部昆曲最終衰落下來。但是由于各種地方戲聚集北京等大城市,文化交流頻繁,各種花部之間互相吸取經(jīng)驗,花部和雅部之間在競爭的同時也互相吸取經(jīng)驗。明朝后期到清代前期昆曲與弋陽腔相爭相持的現(xiàn)象和乾隆末年徽班進京更是導致近代京劇誕生。
八、同光十三絕
《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畫師沈蓉圃繪制于清光緒年間的,該畫中所展現(xiàn)的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徽調、昆腔的徽班進京后揚名的13位著名京劇演員。十三絕是徽班進京后由演唱徽調、昆腔衍變?yōu)榫﹦〉氖坏旎?,又都是技藝非凡的表演藝術家。
這幅畫的面世,正值京劇盛世的歷史時期,這對了解當時演員的扮相、服飾及前輩藝術家的風采,是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
《同光十三絕》畫像
編輯:云天河
文化浦口原創(chuàng),轉載要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