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現存宋摹本) 絹本 51.8×148cm
遼寧省博物館
麗人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北宋 趙佶 遼寧省博物館
游春是唐代貴族婦女的日?;顒印_@一時期的社會觀念較為開放,春天時,婦女們常常結伴出游,踏青賞春。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長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則設席藉草,以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幄?!庇绕涫寝r歷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這一天,更是游春的好時節(jié)。杜甫《麗人行》描繪的正是游春的場景。
張萱(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年—741年)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并提。
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他畫仕女尤喜以朱色暈染耳根,畫嬰兒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潑神采。他是周昉仕女畫的先導,直接影響晚唐五代的畫風,對后世人物畫的影響極為深遠。
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于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 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盛唐的人物畫,除了如帝王將相、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蕃族人馬、釋道鬼神等傳統題材依舊興盛外,描繪宮廷貴族婦女游樂與生活情景的仕女畫也成為重要的題材之一,稱為“綺羅人物”。
這一時期,由于國家的強盛統一,社會的安定繁榮,各民族之間的融合交流,形成一種開放的社會風氣,促使畫家將聚焦的對象從歷史、神話中的人物轉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綺羅人物畫產生并集中于宮廷畫家的創(chuàng)作中,如陳閎、楊寧、楊昇、李湊、張萱、周昉等均為翹楚,其中又以張萱、周昉最為著名。
《虢國夫人游春圖》卷(為宋摹本),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40.8厘米,描繪楊貴妃之姊虢國夫人乘宮馬春游之情景,人馬、服飾盡得唐人風致,卷后有王鐸題跋,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描摹虢國夫人等在春日出游的景象。虢國夫人是楊貴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寵愛,一時頗擅權勢,炙手可熱。在畫面上,她居于后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詳,儀表雍容,是一個高貴嫻雅的貴族婦女形象。她前面三騎與后面三騎分別是侍從、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隨行者據推測是其姊秦國夫人或韓國夫人,面向虢國夫人,正有所語。
此作構圖的處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騎之間疏朗而不松散,后五騎之間緊密而不局促,節(jié)奏變化有度,氣脈貫通,層次與錯落展現得十分自然。人與馬動勢不大,似在緩緩策騎而行,這正合游春之旨。
畫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國夫人之姊和她身后的侍從各自轉側身形,若不經意地打破了單一格局,使畫面在結構上產生變化。此畫仍與大多數唐代人物畫一樣,不設背景而將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畫中人物行動皆圍繞著虢國夫人展開,前三騎的恭謹導引。后面侍從、侍女的小心護隨,保姆的抱持女童緊跟,既恰如其分地標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國夫人為中心前后散列開來,含有結構上的內在一貫性,且能彼此比照響應。
單有這些侍從的前呼后擁,畫面難免單調,因此作者又別具慧心地在虢國夫人身側添上乃姐形象,與之殷勤通語。從這些趨承關系不難看出虢國夫人身份的尊崇,她的威儀不是通過外在神情而是借用圖中人物對她的態(tài)度反映出來,這就將構圖與塑造人物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其藝術匠心令人感佩。
在細節(jié)上,作者也做到了摹畫現實,筆致入微,馬的羈勒鞍韉,人的服飾裝扮都與盛唐時尚一一契合。虢國夫人與其妹頭上所梳的墮馬髻,慵閑華貴,很好地揭示了人物所處的社會階層與相應氣質。
全卷以細勁圓活的線條為主要藝術手段,端凝中顯出柔婉,形成與內容相適應的最佳表現形式。此圖雖系后人摹本,但仍不失原作風神,體現出大唐盛世雍容繁麗的時代特征。
注:圖中哪一位是虢國夫人,學界有爭議。本文引用楊仁凱先生《沐雨樓書畫論稿》“中間并行的兩位貴婦,前者為虢國夫人”的論點。
▲ 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服飾局部)
此圖的一大特色在于張萱沒有描繪踏春的背景環(huán)境,而是通過人物所穿的輕薄鮮麗的衣衫,來表現春天的氣息與游春的主題,可謂是“繡羅衣裳照暮春”的圖畫寫照。
▲ 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鞍馬局部)
此圖鞍馬的畫法類似于韓幹《牧馬圖》,筆線細勁,清秀典雅,有棕、黑、青三色??v覽全圖,可發(fā)現作者對鞍馬的描繪經過了精心設計,通過馬頭轉過的角度,馬匹行走的姿態(tài),馬鬃、馬尾的修飾,將容易排列單調的乘騎隊伍描繪得生動有序。
長卷 絹本 設色 52.1×147.7(厘米)
畫面局部
清末時,溥儀先以賞賜其弟溥杰的名義將一批清宮所藏書畫盜運出去。一九四五年偽滿洲國滅亡后,又企圖攜帶部分書畫從沈陽前往日本,后被捕入獄,隨身所攜帶的書畫也被繳獲,保存在銀行中,其中就有這卷《虢國夫人游春圖》。一九四八年這批書畫從銀行撥交給當時的東北文物管理委員會,后又轉交給東北博物館(一九五九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此畫便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
資料來源:陳師曾《中國繪畫史》、《中國繪畫名品》及網絡資料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