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勞動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上個月末,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12月3日,北京市又舉行中小學勞動教育大會,會上透露,北京市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勞動教育的指導性文件?!皠趧咏逃辈粩嗌墸澈笥泻谓逃钜??又該如何通過家校社協(xié)同,真正實現(xiàn)勞動育人的初衷呢?
■新聞現(xiàn)場
“北京版”學生勞動教育指導性文件將出臺
12月3日,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大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舉行。這是北京市教育領域首次為“勞動”教育舉行的學科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版”學生勞動教育指導性文件將出臺。
會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介紹,2015年,市教委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北京市勞動教育的特色成效。
首先,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信息技術的課時,落實各學科平均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鼓勵有條件的區(qū)和學校結合實際,開設家政等勞動教育特色課程。不僅如此,市級學工學農基地開發(fā)勞動教育特色課程也已有200多門。
其次,強調讓學生“真實勞動”。2015年以來先后啟動了市級學農學工項目,讓學生體驗一周的學農學工生活。推動建立了勞動教育基地,實現(xiàn)了學生在網上自主選課,不斷豐富學生勞動實踐體驗,探索構建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勞動教育基地專業(yè)支撐保障,學校學生、教師主體參與的勞動教育新體系。
最后,豐富勞動教育平臺和載體,依托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吸納社會資源支持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僅在市級社會大課堂中涉及勞動教育內容的資源單位120余家,還陸續(xù)設立了四個市級學農學工基地。這些都為北京市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同時,馮洪榮進一步強調,圍繞中央深改委剛剛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北京市將根據即將出臺的中央關于勞動教育的文件,抓緊研究制定北京市勞動教育的指導性文件,更加系統(tǒng)設計、整體規(guī)劃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推動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取得新發(fā)展。
會后,北京市教委基教一處處長魏旭斌表示,勞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的課程體系,除了市級教育基地,希望區(qū)校兩級也能建設好基地,給更多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場所。
據悉,此次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大會,是去年以來北京市召開的系列學科大會的延續(xù),邀請到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等專家圍繞“新時代的中小學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的三大理論問題”等主題作發(fā)言,進一步明確下一步發(fā)展方向和思路。
更新“勞動”觀念 推動創(chuàng)新型勞動發(fā)展
有數(shù)據表明,64.7%的中小學生認為所謂勞動教育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課,70%的學生認為勞動技術就是信息技術。目前,我們對勞動教育中“勞動”概念的理解過于窄化。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要更新觀念。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認為,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他強調,勞動要“時尚”起來,要將日常生產性勞動轉化成創(chuàng)新型勞動,讓學生學會用知識的智慧,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學生也能開公司?被稱作中國最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大賽“史家小學創(chuàng)·智匯校園MAKER分享會”是史家小學舉辦的年度盛典。參賽者都是學校3~6年級的學生,每屆都有百余家“公司”成立,研發(fā)并營銷一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自造品”。
還未踏入社會的小學生們是如何做到的?這看似費解的問題,史家教育集團給出了答案。為了給勞動教育注入創(chuàng)新“靈魂”,史家小學學生發(fā)展中心課程資源部主任陳綱介紹,學校通過開展“創(chuàng)·智匯”課程,以工坊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工藝、技法,增強勞動觀念,并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創(chuàng)意工具,學習設計思維方法,養(yǎng)成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良好習慣。
普通的一把雨傘卻“暗藏玄機”,陳綱主任拿著雨傘一邊展示,一邊介紹,傘的底部安裝有一個和外輪廓大小差不多的傘包,當啟動裝置雨傘收起時,傘包便會自動彈出,像一個“手提包”一般包裹住整個傘,“濕漉漉”的雨傘就徹底裝進傘包不再擔心水會溢出。
“雨天進室內時滴水的雨傘處理成難題,商場提供雨傘套帶來白色污染,處境尷尬……”學生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難題之后展開了思考與設想。“這項發(fā)明充分體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養(yǎng)成用學生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陳綱主任說道。
打造學校特色課程體系,讓學生“真實勞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勞動教育受到時間、空間、資源的限制及觀念因素的影響,已經成為一種“紙上談兵”流于表面的形式,缺乏對“真實”世界的認識與體驗,勢必影響學生社會生存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失去課程應有的價值。
然而在延慶,就有這樣一片葡萄種植基地,在臨近處的自留地里一年四季都有學生在此忙碌的身影:春天,學生在這里種植花生、制作風箏;夏天,學生們管理農田、觀察植物授粉;秋天,制作月餅、體驗葡萄釀酒工藝;冬天,學習蔬菜的儲藏、制作臘八食物等。不僅如此,學生們還組建爬樹“軍團”,參與逃生“大冒險”,夜晚還可以仰望星空。這些活動都是來自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自主研發(fā)的農場課程,學生在自主開墾的小型“農場”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周的勞動體驗。
走進農場的學習是真實的勞動,學生通過親臨、親觸、親做去體悟勞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和初步感知一些職業(yè)的特性。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主題課程部主任石穎介紹,在學校課程體系中,以“真實勞動”為依托的“農場勞動教育課程”,不僅致力于觀念培育,而且重在培育一種現(xiàn)代“新生活”方式,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記者看到,在農場,學生們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一天里會被安排不同的勞動課程,且兩餐要靠自己來制作。去農田里采摘韭菜,去雞窩里撿雞蛋,然后和面、做餡、包包子、包餃子,自己生火,或蒸或煮;親自動手把黃豆變成豆?jié){、豆腐花、豆腐,最后再變成餐桌上美味的豆腐菜肴……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做好分工,有摘菜的、有生火的、有和面的……最終做出什么,就吃什么。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石穎主任表示,不僅如此,孩子們回家后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很多親手嘗到自己孩子做的飯菜的家長都表示很驚喜。同時,孩子回家后的行為提升也推動學校家庭課程的實施。讓家務勞動、家庭體育課程結合農場課程共同發(fā)揮作用。
家校社攜手,構建勞動教育共同體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比起不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成績好了27倍。從專家研究的角度發(fā)現(xiàn),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勞動教育,孩子的成績反而會上升。這就意味著孩子利用社會資源參與實踐、然后在學校里學習勞技知識,接著在家庭環(huán)境中得以呈現(xiàn),最終又通過在家庭中的勞動行為反哺社會,從而產生勞動教育共同體的閉環(huán)效應。
“成績不僅是考試分數(shù),勞動成果也是一種隱性分數(shù)?!奔议L們從孩子分享的勞動成果中逐漸有所領悟。已經在美國埃默里大學讀書的閆嘉睿,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19屆畢業(yè)生。閆嘉睿媽媽回憶起兒子拿著皮尺像個裁縫一樣給她量了腰圍、臀圍、裙長的畫面時,依舊很感慨:“穿上兒子做的這條裙子,簡直比他考試得100分還令人開心。”為了紀念這個用心的“成果”,她特意和孩子去照相館拍照留念。
“家庭中的勞動教育也與學校、社會密不可分,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實現(xiàn)共同教育的目的。好的勞動教育應該是通過家校社合力,為學生將來參與社會生活做準備。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勞技課程和通用技術課也都有學分制和評價標準。”李曉輝校長說道。
“李校長,您現(xiàn)在需要什么家具嗎?”敲開校長室的門,一位學生的問題讓李曉輝一頭霧水?!拔覀冞@學期選了木工課,特來征詢您對家具的需求,準備為您量身打造一款?!甭犕杲忉?,李曉輝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學校木工課的學生來做“客戶調查”了。
據通用技術組組長岳云霞老師介紹,“這項木工課是高中通用技術課的一種,課程通過開展項目式學分制,以任務驅動帶動孩子完成一種職業(yè)體驗全過程,同時給予評價。”
■專家建議
實施勞動教育要“五個注重”
楊瑞學(中國農機院北京試驗站站長):在勞動教育項目實施中,有五個注重。第一,注重育人理念,把學生放在正中央。第二,注重體系構建,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和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第三,注重課堂變革,推進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實踐式課堂革命,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走進鮮活課堂。第四,注重素質教育評價。建立發(fā)展涵蓋飲食起居、課堂內外紀律,勞動成果、成長變化等多方面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第五,注重教育共同體建設。建設勞動教育基地,形成家庭、學校、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教育共同體,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
關于今后的勞動教育,建議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在基地建設上,管理好、利用好已經建立起來的市級示范引領基地,打造國家級示范性、旗艦型基地;多措并舉,引導規(guī)范建立區(qū)級勞動教育基地,擴大學生受益面。在課程管理上,勞動教育基地要針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靈活設置不同形式、不同時長的勞動教育內容。在教育評價上,建議將對學生進行一生一周的勞動教育納入學分管理,考慮作為中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必要部分;在學校與基地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實現(xiàn)校外資源校內共享、校本課程校外實施的常態(tài)化機制,構建學校、基地、社會、家長教育共同體。
(/本報記者 張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