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閱讀中,父母適時拋出恰到好處的提問,有助于提高故事的趣味性,增加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度,還可幫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意蘊,有利于孩子從中習得相關的生活經驗。
今天將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閱讀中的提問方法。當然,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每個家長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琢磨出TA所能理解的“恰到好處的提問”,才是真正的王道!
一、不一定要在故事結束再提問
不少父母在親子閱讀時,喜歡將所有的問題放在故事的最后,如果您的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喜歡被打攪,那么是可以把問題都放在最后。
但對不少孩子來說,如果聽一個比較長的故事,當故事進行到最后時,他們很可能已忘記了故事是如何開始的。
所以親子閱讀時,如果孩子對某個情節(jié)聽起來有些迷茫,父母可以選擇性暫停,和孩子有一次短暫的互動過程。
1、你能自己說一下(這情節(jié)/人物)為什么會這樣嗎?
2、你覺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不少孩子在聽故事時并不能保持完整且集中的注意力,父母如果能與他們積極互動,并給他們提出一些問題,這不僅是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也是不斷地提醒孩子要集中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二、要進行開放式的提問 在每個孩子眼中,對于不同的角色/故事他們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所以父母提問時要注意別給孩子拋出太多的非黑即白的問題,把問題的思路和方向打開,在一些深入的問題上,非唯一性的答案的問題設置有助孩子理解故事。 比如可以會給孩子提出類似的問題:“故事里的小豬為什么能打敗了大灰狼?”孩子可能覺得困惑,雖然感覺上好像理解,但是他們又無法用詞匯準確地表達,這時就要給設定的提問,增加一些更容易表達的提示: 1、你覺得是什么讓小豬打敗大灰狼? 2、你覺得小豬的做法/想法怎么樣? 3、為什么你覺得小豬的做法/想法是……的呢? 當我們的提問立足于足夠開放的程度上,帶領孩子回歸到TA能理解的范圍里,孩子就能夠更自如地說出心中的感受。 三、孩子有能力理解足夠深入的提問 親子閱讀時,一些父母的提問還停留在相對表面的問題上,這些問題并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比如: 1、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2、小豬/小狗(角色)是什么時間到哪里的? 這些問題更適合于5歲之前的小朋友,超過5歲以后的小朋友,是有能力更好地理解書中情節(jié)以及角色的情緒。所以提問時可以更深入一些,比如: 1、你認為小豬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呢? 2、你覺得小豬怎么做,能更快地打敗大灰狼? 3、你怎么知道小豬會成功呢? 只要孩子認真地聽,用心地聽,其實是能給出他們的理解和回答的。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他們的思想就很幼稚,當他們聽過很多的故事后,他們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其實真的不簡單。 四、問題和生活經驗的充分關聯(lián) 親子閱讀中的提問,父母不應該僅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更多的是應借助提問,讓孩子領略書中傳達的知識或方法,幫助孩子轉化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 比如《我討厭媽媽》這本繪本里,寫了一個小孩討厭媽媽的若干理由。那么親子閱讀時,父母不妨進行一些提問。 問:“你認為小兔子為什么要討厭媽媽?他討厭媽媽的感覺怎么樣?” 孩子可能答:“因為媽媽……所以小兔子很討厭媽媽。討厭媽媽的感覺有點奇怪……” 問:“你怎么想小兔子討厭媽媽這件事?” 孩子可能答:“因為你跟小兔子媽媽一樣,有時候也很討厭,因為你昨天沒給我買冰激凌…… 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將故事里發(fā)生的事和孩子曾經出現(xiàn)過的相同/類似的生活情景,串連、融合在一起,那么孩子一定會思考、反觀自己曾經產生過的感受、體會。如果孩子能這樣做,能夠通過一次次的親子閱讀,將故事與生活關聯(lián)并進行反思,那么他們就能更輕易吸收書中的知識、思維、方法,并應用到自己生活之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