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電商給實體店造成了巨大壓力,但商業(yè)的世界充滿各種可能,2018年隨著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線上巨頭紛紛在線下跑馬圈地,作為新零售的重要載體,實體店的逆襲崛起案例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種勢能,新零售正在打開市場的新格局。
消費不斷升級,迫使實體商業(yè)做出改變。在新消費群體看來,價格在消費中不在是首要考慮條件,品牌或店鋪的調性給消費者的價值感卻越來越重要。
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式消費,他們追求更好的自己,懂得享受生活,愿意為體驗全世界的美好而付費。 在物質生活富足的當下,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滿足自我感受上面, 消費支出中和體驗有關的商品、服務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由于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體驗,因此線下門店意義重大。未來新中產不僅重視在實體店里的消費體驗,還更為注重消費升級后實體門店的環(huán)境空間打造。
過去,大多實體店可以在拼價格、拼渠道中取得勝利。而在新零售大趨勢的影響下,過去這些“絕招”將不再奏效!只有能為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的實體店才能脫穎而出。
近年,阿里巴巴、京東、騰訊、蘇寧等巨頭在生鮮商超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今年,以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永輝的超級物種、蘇寧的蘇鮮生為首的“新零售物種”更加快了線下開店的步伐。
與傳統(tǒng)業(yè)態(tài)不同,“新物種”更加重視顧客體驗。一方面,從視覺上提升門店“顏值”;另一方面,“新零售物種”跨界組合,嫁接餐飲、科技甚至娛樂部分,應用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等技術和先進設備,實現(xiàn)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yōu)匹配,從會員、商品、交易到供應鏈,完全實現(xiàn)精細化運營和數(shù)字化管理。
未來,消費者不再只是單一的購買產品,而是購買一種生活方式和品牌文化,實體店將滿足消費者心理和物質上的雙重需求,而電商在視覺感受和心理刺激兩方面都無法與實體店相比!
現(xiàn)在不同領域的企業(yè)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選擇試水線下實體店。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如王老吉、徐福記都開設了實體店主要售賣自家品牌的飲品和鳳梨酥;
韓都衣舍、當當網、三只松鼠等線上起家的品牌,在看準市場消費變化的趨勢后,紛紛擁抱線下,開設實體店;連主打“二次元”目標群體的“嗶哩嗶哩也攜手羅森、太平洋咖啡推出主題便利店和主題咖啡館。
線上品牌布局線下,本質是希望借助線下店來提升品牌形象,加強服務,通過線下體驗的方式來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
電商的困境在三年前就開始了,流量瓶頸,利潤增長趨于放緩,市場需求幾近飽和。電商雖然沒有房租,但是要有線上運營成本,包括廣告、活動、人員、客服、快遞等等?,F(xiàn)在開一家“網店”的成本已經超過實體店房租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反觀實體商業(yè),降租早已是共識,這兩年,連地標性的購物中心都在順應趨勢,給商家更多折讓,不乏恒隆、華潤、瑞安這樣的頂級購物中心。
去年,太平鳥、海瀾之家、李寧等傳統(tǒng)品牌已經在去年開始實現(xiàn)門店形象轉型和擴張。
除此以外,近兩年,本土的設計師品牌及新興潮牌開始吸引眼球,并不斷擠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許多新興創(chuàng)立的品牌,成功進駐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并且非常注重與購物中心之間的相互聯(lián)動。
而且,這些新興品牌除了有良好的口碑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到之外,還懂得利用互聯(lián)網思維,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網絡進行傳播。這為購物中心帶來人氣和活力。
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利潤逐漸減少趨勢下,開發(fā)“線下場景”,打通“線上線下場景”成為一個新的業(yè)內口號和突破口。而國家也在推動零售改革升級,政策加持將為正在進行轉型的實體商業(yè)增加動力。
如今,企業(yè)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有粉絲及影響力的實體店品牌更容易能獲得各路資本支撐,協(xié)助做大。
很多零售高管及經理人在這輪創(chuàng)業(yè)浪潮下選擇開店創(chuàng)業(yè),甚至剛畢業(yè)走上社會的年輕人都能眾籌投資開咖啡館。商業(yè)地產創(chuàng)業(yè)潮正默默改變競爭及游戲規(guī)則,顛覆中更見商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