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神州】
筆架山的前生后世
☆ 張新民
我國古代“詩圣”杜甫的遠祖籍在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近祖籍在湖北襄陽。因其曾祖父杜閑官終河南鞏縣令,遂世居鞏縣。
唐憲宗先天元年(712)杜甫誕生在鞏縣老城東二里的南窯灣村。在此村中有一座磚砌窯洞,杜甫就出生在此處。窯洞邊有塊土丘,形如筆架,故人稱“筆架山”。山后有塊小盆地,故名“硯臺池”。神話傳說玉皇大地赴人間描繪美景時,突然此地東泗河飛出一條蟒龍,驚嚇得侍者失落了筆架與玉硯,因此化為筆架山與硯臺池。玉皇拿出“定天玉龍筆”刺瞎蟒龍之目。但卻將筆插入此地。不久此筆轉世做了縣令杜閑的兒子,即唐初大詩人杜審言。此后杜家便成了詩人世家。杜甫出生此方,一則有筆架山、硯臺池之地靈,二則有其祖父杜審言之人杰,因此其成為“詩圣”。
這只是人杜撰的有趣傳說,我聽后則付之一笑。而使我矚目和關注的是杜甫的塋墓。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在唐代宗大歷五年(770)逝世于洞庭湖附近,暫厝岳州。40 年后,其孫杜嗣業(yè)才將其遺骸遷葬于鞏縣康店村西邙山。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時寫杜甫墓志銘。觀杜甫墓較為高大完整,高 10 余米,長寬15余米。另有小墓兩座,為杜甫之子宗文、宗武之墓。有清代墓碑兩通。近年鞏縣建成杜陵園,新塑了杜甫大型巨像,供人祭拜敬仰。
我時多有感慨,賦詩曰:“筆架山下窯洞屋,硯池水中移居戶。先天元年生杜甫,少年成長愛讀書。七歲開口詠鳳凰,九歲揮手書法殊。十四交契歧王府,聆聽伶唱觀劍舞。二十南下游越吳,求冕北上考舉忤。落榜孫山登岳曙,極目川原游齊魯。三十祭奠遠先祖,翌年墓志悼姑母。復試科考入京都,罕遭奸佞滅舉途。彩筆艷詞獻禮賦,銀毫華章龍目顧。深待賢院四寒暑,初獲微職衛(wèi)率府。西漂潛京坎坷路,南柯臥枕稻粱夢。苦儒窮仕餓肌膚,仁人志士挫身骨。戰(zhàn)亂逃難陷深谷,身正持節(jié)效蘇武。馳騖鳳翔投后主,拾遺諫官任新署。同情丞相直言訴,異?;实矍砜?。棄綬越關入川蜀,應古幕府作工部。流渡錦江至成都,選址浣溪置草屋。樂居江村田畦步,遙望穹際天云舞。滯留夔州江陰暮,泊死荊湘岳陽湖。顛沛流離終生苦,獨步山河一巨儒。政界紀傳煙云浮,詩壇豐碑靈魂鑄。鞏縣松柏塋丘墓,千秋萬代人仰慕?!?/span>
張新民 男,澤州人,機關干部,省級模范,中共黨員,錦溪社友。愛好文學,精于詩論,筆耕不輟,著述頗豐。
敬畏神圣
☆ 劉慶慶
走近恢宏的金色大廳
曾經(jīng)的雄心歸于平靜
一種震撼從無聲處包裹著你
告訴你什么叫神圣
歷史舞臺喧嘩也默默
前方高懸的是熠熠瞳睛
他掃過塵埃穿透云霧
讓渺小和偉大同行
望不斷河漢的遼闊,
我們只是滄海里泛起的流螢
開口問那地殼的深邃,
誰能抵達那熾熱升騰的域境
跋涉在誦讀經(jīng)典的輪回
孜孜以求卻永遠在長征
無限的玄妙奧秘吸引著大眾
一盞明燈就閃爍在我們的天靈
洗凈鉛華我們敬畏神圣
放輕腳步我們獻上真誠
在茫茫宇宙漫漫人生
我們只是流星于浩瀚的夜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