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關(guān)注中國教育報刊社出品的好老師微信,點擊標題下方的“好老師”可以訂閱哦!
媒體曾報道吳泓的課是顛覆性地鬧革命,那么他的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呢?
簡單地說,就是帶領(lǐng)學生利用電腦和網(wǎng)絡(luò)進行專題研究性學習。
吳泓直言,高中語文教學的問題很多,其主要問題出在教材編排和試題命制上。教材是“進口”,試題是“出口”,一進一出,嚴格限定了所要學習或者考試的內(nèi)容范圍,也限定了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思維以及課堂采用的教學模式。“如果要從中選擇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問題主要還是出在教材編排上?!?/span>
所以,吳泓選擇了突破一學期一本語文“教科書”的藩籬,選入并整合大量與專題相關(guān)的閱讀材料,組合成專題學習課程。在完成語文學習基本任務(wù)的基礎(chǔ)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zhì)疑并發(fā)表自己獨到見解的能力和品質(zhì)。
2001年,他開始嘗試帶領(lǐng)學生進行專題學習。2003年,他把專題學習延伸到了網(wǎng)絡(luò)。他上課,沒有特定教科書,也不講課,以經(jīng)典閱讀貫穿全過程,從不規(guī)定硬性課后作業(yè)。他共設(shè)置了28個專題。
第一組“中國古代”9個專題,涉及《詩經(jīng)》、《楚辭》、《世說新語》、《紅樓夢》,以及陶潛、李白與杜甫、韓愈、蘇軾、王安石的作品。
第二組是“中國近現(xiàn)代”9個專題,涉及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吶喊》、《彷徨》,《雷雨》,穆旦作品,《邊城》,張愛玲作品,《呼蘭河傳》,《圍城》以及中國當代詩歌。
第三組是“外國”10個專題:讀莎士比亞,讀雨果,讀托爾斯泰,讀海明威,讀《百年孤獨》,讀卡夫卡,讀伍爾芙,讀《等待戈多》,讀加繆,讀里爾克。
吳泓的課上實在有些“悶”,一節(jié)課他可能不說一句話。在這寂靜的課堂上,沒有教師的精彩講授,沒有“演課”的嫻熟技巧,更沒有師問生答的熱鬧互動,除了閱讀前的導(dǎo)入,他只是偶爾會走到學生跟前一一指導(dǎo),低聲說上幾句。
具體到每一個專題,吳泓會先和學生一起查資料,討論讀什么、為什么讀、讀有何用,按怎樣的順序讀。
緊接著,進入讀的階段。從泛讀概述,到精讀原作,到選擇與專題有關(guān)的、具有思維挑戰(zhàn)性的論述類文章進行研讀。
再接下來,吳泓幫助學生制訂出大致統(tǒng)一的學習步驟,為之后的動筆做準備:或再精讀原作,或由教師深解原作,對原有的結(jié)論產(chǎn)生新質(zhì)疑,或?qū)W生再讀論述類文章,比較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立論的邏輯起點和論證的思維路徑。
在確定各自的研究方向之后,學生要去閱讀、收集、整理、組織材料,最后構(gòu)思成文,并在網(wǎng)上上傳習作。在這一階段,吳泓仍不得閑,既要開設(shè)定向選題研討課,又要對學生進行寫作的一對一指導(dǎo)等。如果有必要,吳泓還會請學生“返工”,讓學生去重新認識、重新發(fā)現(xiàn)、重新創(chuàng)造。
到最后的習作點評,吳泓也不是只批個分數(shù)、講評一兩篇好文章就完事,而是先面批,再將多篇文章組成一組,讓學生采取自由式、互助式點評、匯報,有時學生還要上交習作反思。
最后是讀寫一體的專題學習方式。我們的高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常常處于兩張皮的階段,學生的學習思考單一淺顯,而寫作又脫離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吳泓的高中語文專題教學,則要求學生在專題學習中要去海量的搜索資料,摘抄筆記(電腦上形成眾多的文件夾),分類整理,研究提煉,面對龐大乃至龐雜的材料,如何根據(jù)自己的研究主題進行取舍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一個月里的嘔心瀝血數(shù)十天的懷胎醞釀,最終將其降臨到紙上,寫出自己的研究報告,將自己的研究結(jié)果用語言整理和表述出來,的確是一個艱苦的煉獄的過程,正是因為歷經(jīng)艱辛,才更加增長自己的寫作功夫,也才更加顯現(xiàn)得出閱讀時的理解深淺和見解的高低。
每個專題都要“讀整本書”,一次下來,學生閱讀的文字都在10萬字以上,兩年下來,每位學生閱讀不少于150萬字。每次專題學習上交的習作,少則2000多字,多則五六千字。每周6節(jié)課,4節(jié)是在電腦上搜集資料并閱讀,兩節(jié)課用來師生討論、交流思想。語文能力自然提升很大。
即使是那兩節(jié)交流課中,吳泓也拋不出能引來哄堂大笑的段子,更不曾慷慨激昂地演說,大多數(shù)時候,吳泓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由他帶領(lǐng)大家一起討論。
“10年間,我和學生一起成長?!眳倾唵蔚囊痪湓挘至坎惠p。
“過去教師是無所不知的。我們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教師的無所不知?!?/span>吳泓說:“處理得了就處理,處理不了就又去學習。低下頭,彎下腰,承認自己無知,向?qū)W生學習,向書本學習?!?
2000年,吳泓早已成名,且一直在重點學校任教,非常自信。他講課如表演,課堂語言精妙幽默,將“文學知識融于實踐生活”,極富個人魅力,到哪里上課學生都覺得他“酷斃了”。
“老師講得精彩,怎么換不來學生的精彩?哪里出了問題?”吳泓“揮灑自如”地教了一年,學生學習情況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卻是——50%的學生書寫零亂,20%的學生字跡難辨,85%的學生閱讀量少,閱讀面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寫作內(nèi)容膚淺蒼白、空洞無物。
危機意識促使他開始和2000屆一個班的學生一起嘗試以專題閱讀的方式學習。
第一個專題讀的是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篇幅很短,只有5萬多字,可作者寫得磅礴大氣,又深入淺出,正好可以和歷史教科書對應(yīng)來學習。短短一個月專題學習結(jié)束,吳泓收獲了兩個“萬萬沒想到”的驚喜。
一個驚喜是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前所未有、空前高漲,“有無數(shù)的、無窮的問題,自發(fā)地提出來,在課堂上還可以爭論、討論得這么激烈!”
另一個驚喜是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完全不一樣了。平常對命題作文頭疼不已的學生,竟將自己的思考匯聚成了一本專題學習習作集。而在此之前,這些高一學生只會寫“我的同桌”、“我的父親母親”之類的記敘文。
學生們很驚訝:“沒想到我們居然還有思想!”吳泓也才恍然大悟:原來有了思想,學生說起來或者寫出來就是不一樣。
吳泓開始更多地思考:原來的語文課堂真實嗎?再想如果不真實,又為什么會這樣?
他說,年輕的時候,只知道在教學方法上“改革”,以為那就是“教改”。十年的專題教學實踐,才知道是我們的課程容量不夠——閱讀容量不夠,思維強度不夠……在不斷增加、改變“課程內(nèi)容”的同時,我才意識到我不能再講得太多了,我得把時間還給學生了,于是,我就不得不“以學生為主體”,因為完成這么大容量的學習內(nèi)容是要給學生時間的。
當學生大量的閱讀、思考和表達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我時,我就不得不放棄原先擁有的所謂“知識者”的地位而和學生一道閱讀、一道思考,自然,師生平等的意識就不得不產(chǎn)生了。
所以說,教改教改,其核心在于課改。當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課改進行到一定的階段,教改中遭遇的一切疑惑和不解都會迎刃而解。
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么我的語文學習采用的是“專題學習”?
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你就會有所成長,有所成就。
“專題學習”并非語文學習所獨有。它揭示出的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掌握這個世界”的最樸實、最一般的過程、方法或者規(guī)律。也就是說,無論是我們在專業(yè)技能上的學習或掌握,還是我們在思考、思想認識上的生長或生成,都是通過“專題學習”的形式來完成的,語文學習當然也不能例外。
這樣,才能夠做到書到用時的“取之不盡”和“用之不竭”和在應(yīng)付各種現(xiàn)實情況時的“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
假如硬要把吳泓這十多年的教育比作一出戲,那只能是《等待戈多》。等來等去,戈多始終沒有出現(xiàn)。等不到戈多,學生明白,但總有人無法接受。當拋開了既定的目標、標準答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等,對許多人來說,吳泓的語文課簡直不可捉摸,它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
有人不解地跑來問吳泓:“你上課為什么一點不激動,你怎么好像不死不活的?”更有人質(zhì)疑吳泓:“你不是特級教師嗎?你到底會不會上課?”
對這個問題,吳泓有時耐心解釋,有時也不屑理會?!耙屛腋闫綍r那種教學,我輕車熟路,連課都可以不備啦,我只不過不想那樣教而已?!?/span>
其實,更多的人只是抱著圍觀的態(tài)度,說吳泓做得好是好,但到底怎么樣還得看高考。
對于這個問題,吳泓這樣說道:
“有人曾問我:你讓孩子把精力花到這些與高考沒直接關(guān)系的地方,會不會影響高考成績?”
“我認為這個擔心過于狹隘,過于急功近利。
首先,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任務(wù)遠不只是高考,還包括對知識的熱愛,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生活態(tài)度的樹立等等。這對人一生的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只為了高考而偏廢了這一任務(wù),我認為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是對學生極大的不尊重;
其次,事實證明,這些“額外的東西”恰恰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高考;
最后,我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公民意識,這正符合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大潮流。家長們關(guān)心孩子的高考,背后的實質(zhì)是關(guān)心孩子未來生活的質(zhì)量。一個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公民才更有可能在社會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更有可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成為未來社會的精英。而這不恰恰是社會主流和家長們所期望的嗎?”
“可以說,我的做法與其他的班級做法并不一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不搞題海戰(zhàn)術(shù)、疲勞戰(zhàn)術(shù),考試成績不比你差,甚至還要好一點,因為學生的心態(tài)不一樣,學生的優(yōu)勢不一樣?!?/span>
更關(guān)鍵的是 ,吳泓的課,學生們怎么看?
“在老吳那兒我們找不到標準答案,他還喜歡在發(fā)表意見后加一句‘我胡說八道’,然后第二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對同一事物又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梢娎蠀怯眯牧伎?,盡量讓我們自己獨立思考?!?003屆學生王昊然對吳泓的循循善誘印象極深。
如今就讀于中山大學的蔡燕虹感慨:“以前學那么多詩,我們一句話都難記住,老吳叫我們做的專題,三年過去了,我卻至今難忘!”
“老吳把他的真誠毫無保留地給了我們?!标愃⒗钣蚜?、趙敏融、王仙意、俞宏斐……當向歷屆學生詢問起對吳泓的看法時,這是他們異口同聲的話語。同時,他們無一例外覺得自己在精神上“與老吳平起平坐”。
走過10多年,每天泡在網(wǎng)上為學生的學習做大量的工作,從白吳泓得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靠鋼板支撐才能維持坐姿。由于坐著不舒服,現(xiàn)在,電腦前的老吳由坐變成了站。
同事常常嘲笑電腦放得高高的,而他杵在電腦前的那副樣子很滑稽,有同事還拍了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他也不以為意。
既然學生讓他認準這條路是對的,他就一直走下去。哦,不,一直站下去。
編輯:張瀅 衛(wèi)彥瑾
綜合整理自中國教育報《站著教書的老吳》、光明日報《特級教師談?wù)Z文教育:一味練習考試澆滅學生熱情》《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語文》 南方教育時報曾志《吳泓 轉(zhuǎn)變語文課程觀和整個語文學習的范式》 中學語文《精神和言語共生——吳泓“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實驗探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