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大全2
奇特婚俗
奇特婚俗之鬧洞房解衣扣(錫伯族)
錫伯族的婚禮以熱鬧著稱。新娘到男方后,先舉行拜天地的儀式,然后進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為其梳頭。錫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辮子,正背中間垂下。做新娘要將一 條辮子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晚間鬧新房時,鄰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頭讓新郎新娘去搶。鬧洞房要到深夜才結(jié)束,離去之前,青年們要將新婚 夫婦衣服的扣子解開,如果新郎害羞,不讓解衣扣,大家便會大聲喊:“這是老人們的囑托!”鬧洞房者將兩人外衣的扣子都解開然后才會去。
奇特婚俗之舅舅試新郎(門巴族)
門巴族舉行婚禮當(dāng)天,新娘裝扮一新,由兄弟姐妹和姑舅等親戚簇擁著前往男家。新郎一方早已請媒人帶著幾個機靈的人去路上等候迎親,他們拿著幾竹筒酒,請新娘 中途喝三次。竹筒邊抹上酥油,象征吉利。新娘一行進村,新郎父母馬上請他們進屋坐下,擺上酒菜款待客人。酒菜必須先放在新娘舅舅面前,因為他是最尊貴的客 人。這時,新娘的舅舅看著擺好的酒菜卻不吃,故意挑毛病,什么酒釀得不好、肉切得不勻、你們這是看不起我等等,每說一句,就用手猛擊桌子,假裝生氣的樣 子。新郎家就得向他道歉,重新布置酒菜,直到舅舅滿意了,大家才開懷痛飲。其實,這是舅舅戲劇性的挑剔,為的是考驗?zāi)蟹胶托吕傻恼\意。席間新娘輪流給大家 敬酒,大家還有請新郎新娘對飲,比比誰喝得快。據(jù)說,誰喝得快,誰將來在小家庭中的權(quán)力就大。酒席中,大家還盡情歌舞,祝愿新人幸福滿。
奇特婚俗之一年只有兩天可以結(jié)婚的占里人
在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的從江縣,有一個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隱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間,距從江縣城僅20公里,土地面積大約為15.97平方公里。
占里人作為侗族的部落之一,他們的婚姻也像其他侗寨一樣采取對歌、“行歌坐月”和跳蘆笙舞的方式來實現(xiàn)。然而,與眾不同的是,占里人的婚姻卻只是在本寨 內(nèi)部進行。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式的“寨內(nèi)兜外”式的內(nèi)部婚姻:即同兜不能結(jié)婚,即使結(jié)婚,也必須三代以上,且絕對禁止姨表婚、姑表婚。(“兜”,侗語,指的是按照血緣的親疏遠近結(jié)合而成的族內(nèi)通婚集團組織)
不但如此,占里人還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為26歲,最小為20歲;女子最大為27歲,最小為19歲。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民族,普遍都認為結(jié)婚太晚是 因為找不著女人而誤了婚齡,認為是一種抬不起頭的事情。而占里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誰結(jié)婚越晚,倒反而成了一種榮耀,也就因此而成了被仰慕的對象。
男女雙方結(jié)婚后,女的并不急于“落居夫家”。平時只在農(nóng)忙季節(jié)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婦幫忙的時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暫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懷了孕 或年紀已大時,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來。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為他們認為結(jié)婚和生育完全是一種因果關(guān)系,結(jié)婚也就意味著要生育。而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晚育對于婦女的身心和孩子的健康皆是有益的。
一年內(nèi)只有兩天能結(jié)婚 .占里人結(jié)婚的時間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即就是只能在農(nóng)歷2月16日和12月26日這兩個日子里,其他時間都不允許結(jié)婚。這在其他地區(qū)和民族里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夫妻雙方均不能離婚
奇特婚俗之童養(yǎng)媳
童養(yǎng)媳是中國頗有特色的一種傳統(tǒng)婚俗。它是指有兒子的家庭,抱養(yǎng)人家的童女為養(yǎng)女,等到兒子與養(yǎng)女達到結(jié)婚年齡,使他們完婚成親,俗稱圓房。由于這種媳婦來 時年少,需要長大成人后才可成親,所以又叫待年媳。當(dāng)然,還有叫等郎媳的,乃是男方還沒有在娘胎里醞釀,父母就為其領(lǐng)養(yǎng)媳婦的,其功能約相當(dāng)中國人給女孩子起名招弟,一切盡在不言中。
童養(yǎng)風(fēng)俗在我國古已有之,《三國志》載:“該詛國女,至10歲,婚家即迎之長養(yǎng)為媳。” 宋代之后,這一風(fēng)俗便開始盛行。盛行的原因,還在于它的經(jīng)濟性。貧家生女,養(yǎng)不起,即送小康人家,少不得,還能換得幾斗米谷。而男方呢,并不是憑空做好 事,而是不愿掏太多的聘禮,或者說,掏不起聘禮,市場就這樣形成了。盡管男方撫養(yǎng)兒媳需要開支,但日?;ㄙM不成問題,用不著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聘禮與聘 金,相當(dāng)于在銀行存錢,化整為零,零存整取,再說了,男方家可能還要沾點便宜,因為童養(yǎng)媳在夫家,要參加繁重的勞動,既是童工,又是義工,家務(wù)活都包給她了,甚至得抱養(yǎng)自己的丈夫和有些夫家,貪圖女方的勞動力,常常抱過大的媳婦兒,所以,民間有“十八歲大姐九歲郎,晚上睡覺抱上床,不是公婆還雙在,你做 來我做娘”的“小女婿”歌謠。還有更差勁的:“十八歲大姐周歲郎,高矮個子一般長,白天喂吃又喂喝,晚上幫他脫衣裳,來尿糊屎我侍候,說是老婆象他娘 ”。如果說倒插門女婿的日子不好過,那童養(yǎng)媳更苦了。鄭板橋詩云:
小婦年十二,辭家事翁姑。
姑令雜作苦,持刀入中廚。
析薪纖手破,執(zhí)熱十指枯。
姑曰幼不教,長大誰管拘。
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撻具。
五日無完衣,十日無完膚。
吞聲向暗壁,啾唧微嘆吁。
豈無父母來,洗淚飾歡娛。
一言及姑惡,生命無須輿。
奇特婚俗之接親攔轎(客家風(fēng)俗)
接親是客家人的一件大事,很講究。一要選黃道吉日,二要選時辰,三要講禮節(jié),一切都要大吉大利、喜上加喜。特別忌悔的是接親――出嫁的時間不能太晚,太晚了 會被人罵成“夜轎子抬“。不僅如此,如果同村一天中有兩家娶親,就要爭祠堂,據(jù)說,先到祠堂拜堂,運氣好。因此,男女雙方一大早甚至半夜里就起來做準備, 以免被人罵出親時女方家也不會在講禮品數(shù)額時拗住不放,會很通情達理地放行,以免落在別人后面進祠堂拜堂。
客家人接親很有趣,不僅有嗩吶、花轎、抬嫁妝的籠箱,并且有一對七、八歲的童男打旗翠。旗翠是兩根長而細的苗竹子,尾上留下一些枝葉,竹子的頂端扎上一紅綢帶,將兩根竹 子系在一起??图胰藢Υ诉€留下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旗翠打得高,米馃盡你挑;旗翠打得矮,米馃盡你傣(吃之意)。”大人們經(jīng)常會戲笑打旗翠的小孩,小孩 也不懂大人們的意思,只是傻笑。這一風(fēng)俗在別的民系中很少見。一路上吹著嗩吶,打著旗翠,抬著花轎,扛著嫁妝,放站爆竹,人不見,聲先到,好不熱鬧。
接親要請禮賓,禮賓代表新郎處理一切事務(wù),實際上是與女家專門對各種禮金講價錢的人。價錢講好了,自 然也就出嫁了。禮金主要是因出嫁需付的金,如“巴禮”,即把新娘背上轎的禮金,這個禮金最貴,其余以此類推。還有為新娘穿嫁衣裳,穿靶子等等都要禮金。新 娘的嫁妝,每托運一件東西都要給禮錢。特講究的是“子孫桶”,即小便用的木盆,這一嫁妝一定要女家置成,并要男孩子搬這個木盆。
客家人接親時有撞壞轎的習(xí)俗?;ㄞI快到女家時,女家的在春們?nèi)怂羰购⒆觽?,選擇一個路窄的地方,用板凳將路攔住不讓花轎過。這時,男方負責(zé)禮金的禮賓會所早已準備好的小紅包,紅包的錢很少,一般每個紅包二分、五分、一角硬幣不等,撒在地上,讓孩子們?nèi)專煤⒆觽儞屽X時,花轎就越過障礙。有經(jīng)驗的,機靈的孩子會商量好,一些人搶紅包,另一些人仍攔住花轎不放,接親的人便一次次地撒小紅包。到一定時候,花轎仍過不去,大人們覺得差不多了,便會出來干預(yù),于是花轎順利通過。
當(dāng)花轎放在庭院中央時,被嫁的女子正在哭嫁,而且是哭到了高潮,之后,便要人背她上轎。男方要給背新娘上轎的人紅包,就是所謂的“巴背禮”。背新娘子上轎是很講究的,或由沒結(jié)婚的哥哥或弟弟背,或由叔伯背,或由遠房的堂叔伯甚至讓被人瞧不起的男人背。被嫁的女子及女家都以未結(jié)婚的哥哥弟弟背為熒光,這是最高的檔次。 新娘從娘家出嫁到婆家,腳不能落地,據(jù)說落了地就會被人講是跟腳婆,名聲不好聽。即使到了男家祠堂拜堂,也要用簸箕墊在地上,使新娘雙腳不沾地。
奇特婚俗之典妻婚
也叫租妻,歷史上廣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肅、遼寧和山西。遼寧叫搭伙,甘肅曰僦妻,在山西被稱作掛帳,百姓也有叫“拉邊套”的 就是丈夫把妻子出租給需要老婆的人。時間長的叫做典妻,時間短的稱租妻?!度珖L(fēng)俗大觀》記述:“貧苦之家蓄妻不得溫飽,可以租之于人,共訂合同,半載或一年、三年,以本夫之需索,以定時期之長短。期滿則退回而已?!?租妻習(xí)俗在宋元時代就已流行,沿至明清.典妻規(guī)矩,有以下幾種:
1) 典妻雙方當(dāng)事人,被典之妻原主和典主,必須得訂立典婚書,雙方簽字畫押生效。一式兩份,原夫和典夫各一份,內(nèi)容包括典妻原因、期限、典價、子女撫養(yǎng)、歸屬等。
2) 典妻同樣需媒人做證,媒人名字也必須媒人簽在典婚書上,以備日后查詢。
3) 典妻所生子女跟從典夫之姓,歸典夫家所有,典子擁有典夫的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亦可列入典夫家譜。
4) 典妻的婚禮多在夜間舉行,擺宴請客,洞房禮俗一如其它,但并不張掛彩燈。
5) 在夫妻關(guān)系與母子關(guān)系方面,典妻婚與其它類型的婚姻形式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它的臨時性決定了它的特殊性。首先,它是特殊的夫妻關(guān)系,典妻一般 住典夫家中,但也可以住原夫家,每個月到典夫家同居若干天,同居時原夫要回避,不能象親戚那樣,去典夫家串門嘮磕什么的。其次,典妻的主要功能是生子,原則是留子不留娘,子只能承認典夫之妻為娘,浙江某些地區(qū),典子稱自己的生母為嬸嬸。有鑒于此,典妻又稱租肚皮。第三,典妻乃是以人為物,論價典租。租金的多寡,自然要根據(jù)物品的質(zhì)量、市場的行情來定高低,如此,女人的年齡、容貌、生育能力及租時的長 短,都是定價時要參考的。
典妻是窮人與★★混日子的最后策略,典主一方需要生息子嗣,卻無力更娶,典妻一方,為生計所迫,要動用最后的資 源。既然是經(jīng)濟買賣,那么就可能有糾紛,甚至比普通買賣還要麻煩,《元典章》載:其妻既入典雇之家,公然得為夫婦或婢妾,往往又有所出,三年五年期滿之 日,雖曰歸還本主,或典主貪愛婦之姿色,再舍錢財,或婦人貪慕主之豐足,棄嫌夫主,久則相戀,其勢不得不然也。輕則添財起典,甚則偕以★★,或有情不能相 合,因而殺傷任命者有之。
典妻容易出麻煩,再者,“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也容不得大家如此的大做買賣,所以,朝廷與法律 嚴禁租妻,如《明律·戶婚·婚姻》規(guī)定:凡將妻妾受財?shù)涔陀谌藶槠捩?,杖八十。但是人倫與法律,在經(jīng)濟面前,其抵抗力是值得懷疑的。一句話,你禁你的,我 典我的,民間百姓樂此不彼。近代,浙江地區(qū)仍流行這個。中國“左聯(lián)”作家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就是以★★初年浙東農(nóng)村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典妻悲劇故 事:主人公是一個善良、溫厚的婦人,貧病交加的丈夫為了還債和活命,把她“出典”給一個家道殷實的老秀才,替人家生孩子,她拋下幼小的兒子春寶,來到秀才 家。在秀才家生活了3年,終于完成任務(wù)-生下一子秋寶。待回到自己的家,丈夫快要病死了,孩子也不認娘了。
典妻,有點象窮人與不太富的人 之間做的一種偷稅漏稅的買賣:第一,典主之妻不會生育,或者說沒有生育男丁,按當(dāng)時的社會主旋律,她得主動為夫納妾。是典一個替自己生子還是弄來一個小妾 與自己分庭抗禮呢?事關(guān)自己切身利益,典主之妻當(dāng)然愿意選擇前者-給丈夫弄個臨時妾,或者叫鐘點妾。第二,典主也樂意,如果能娶回家二個三個的,當(dāng)然更 好。只是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有限,家中無妻,或者說有個悍妻,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臨時把別人的老婆租用一下了。第三,典妻之原主也樂意,充分利用自己手中僅 有的國土資源,以能賺一塊是一塊的精神奔赴小康之路,也算是取財有道吧。唯有這被典的女人,約等于球,被人踢來踢去,身體與心理都找不著應(yīng)有位置,該是凄惶!
奇特婚俗之壯族古老的拋繡球"入贅"婚俗
繡球傳真情
廣西壯鄉(xiāng),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戀愛,至今還盛行一種拋繡球活動,壯語叫"飛沱"。這種互拋繡球擇偶的風(fēng)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 在歌場上,壯族小伙與姑娘們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對唱一陣山歌,拉開適當(dāng)距離。姑娘們便將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繡球,拋向自己心愛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拋來的繡球的飄帶,又拋回給對方的姑娘。如果小伙子認為合意,就會在繡球上系上贈物,拋給自己傾心的姑娘。贈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一對青年男女,通過多次歌場對歌,相互認識,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終身。這樣通過對歌拋繡球擇定的對象,不用媒妁,也無需重禮,使壯族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更回富有詩情畫意。
男出嫁女招郎
廣西壯族地區(qū)還保存一種古老的"入贅"風(fēng)俗。特別是邊遠山區(qū)的縣,如田林、隆林、西林、凌云、樂業(yè)、東蘭、鳳山、巴馬等縣更為盛行。 自愿"入贅"的男青年,常常是家里兄弟過多,或?qū)彝ニ诘牡貐^(qū)覺得不理想,有離開家鄉(xiāng)的愿望。于是他們便千方百計走出家門,到處打聽招婿之親。當(dāng)相好對象,覺得滿意,便大膽地向女方暴露自己的心事,要求和她成親,經(jīng)雙方同意,便可"入贅"。
而女青年,則是出自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里供養(yǎng)父母,便串村走寨,先近后遠,尋找稱心如意的"上門郎"。但他們找尋對象的方式,就沒有 男子那樣直爽,常常在農(nóng)忙時節(jié),走村幫工送殷勤,晚上對唱山歌。通過勞動和交往,觀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現(xiàn)。一旦看中某個男子,便千方百計找尋機會聊天說情。 一經(jīng)男方同意,一年半載之后,則招之"入贅"。另一種是一些只有女子,沒有男子的家庭,父母要求招婿上門。
凡★★"入贅"的男青年,按慣例結(jié)婚時不收禮物,不備"嫁"妝,結(jié)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準備。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舉行婚 禮,不擺宴席。但女方的婚禮卻很隆重,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要前來祝賀,必須殺雞宰鴨,設(shè)宴招待。當(dāng)晚,家中還大放燈燭,請族中元老圍桌商議,按本族姓氏和 同輩男子的排行,給女婿改姓換名,女兒排為老幾,女婿也排為老幾;日后視為家中之子,同輩和他稱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紀大于兄長,兄長也只能稱之為弟。絕對 禁忌"姐夫" "妹夫"之稱。以后,子女一律隨母姓。
"入贅"的男子,不論在家庭中或在社會上,都受人們的敬重。有能力有威信的,群眾可以推選他為村寨干部,享有和本地男子的同等地位?;?后如妻子過早去世,其本人有家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并且家人必須給他另娶媳婦。壯族的這種風(fēng)俗,雖然源流遠古,但它卻打破了"重男輕女"的惡習(xí)。凡在盛行"入贅" 的地方,人們不論生男育女,都能視為傳宗接代的繼承者和養(yǎng)老的可靠人。
奇特婚俗之 先“嫁”后“娶”的婚俗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來。 婚姻過程是,經(jīng)媒人三番五次登門求親,女方家長若允諾,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禮,稱為"庫拉克綏云切",即給新娘從頭到腳的整套服裝。下過聘禮,即算訂婚。
按塔塔爾人的傳統(tǒng)習(xí)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結(jié)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裝、炊具、陳設(shè)和婚禮時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妝"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給新娘父母的禮物(稱"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過去了。
"出嫁"的儀式也頗為有趣。這天,新郎在伴郎及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馬車,青年人拉手風(fēng)琴,興致勃勃地唱起塔塔爾流行歌曲"幾爾",一路上歌聲、琴聲、口哨聲、吶喊助興聲連天,浩浩蕩蕩地前往女家成親。 當(dāng)夕陽西下,新郎和伴郎們一行人等來到新娘家。這時先要繞著院落轉(zhuǎn)一圈,然后才到門前。而此刻女家大門都緊閉著,新郎要獻禮物才能進去。以后,新郎進房門,到床邊,吃飯,都要送喜錢。
奇特婚俗之交換婚
它是中國歷史上很典型的一種婚姻形式。它是指兩個不同姓的家族通過協(xié)議,互換異性子女互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須以一女嫁到對方家作為交換條件。
中國古代,從上到下,交換婚廣為流行。比如西周時姬、姜兩姓世代為婚。漢武帝娶衛(wèi)青之姐衛(wèi)子夫為皇后,衛(wèi)青則娶武帝姐平陽公主為妻,漢梁荒王劉嘉娶任寶姐妹,而任寶則以劉嘉之妹劉園子為妻。當(dāng)然,貴族之間的這種交換,其初衷乃是出于★★目的,擴大★★資源,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資源共享,強強聯(lián)合。而窮人也不傻,自然學(xué)會了這一手,并且成為交換婚的主要消費群體,其特點是:弱弱聯(lián)合,互通有無,降低成本,節(jié)源開流。由于窮人在歷史演義里的沉默,所以找不到窮人交換婚的史料。但是在文藝作品里,我們見到的太多了,甚至我國某些農(nóng)村地區(qū),目前仍有交換婚存在。
奇特婚俗之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div style="height:15px;">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
每逢節(jié)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尋求自己的意中人。隨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里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
如果小伙子相中心愛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簫、樹葉吹著婉轉(zhuǎn)動聽的曲調(diào),來到姑娘的"隆閨" (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開門歌。如果姑娘不唱閉門歌,便會開門走出來,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點燃篝火對歌跳舞,互表愛慕之情。這時,姑娘聽了小伙子的求愛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輕,而且很有禮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絕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 印,則表示姑娘對他十分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愛。
"咬手"定情后,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子、環(huán)、 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奇特婚俗之沒雞蛋不成婚
在湘楚大地的農(nóng)村,有的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古老而有趣的風(fēng)俗,即整個婚事都離不開雞蛋,真可謂是無蛋不成婚。 在湘東地區(qū)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親,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湯湯的素油面條,則表示女方對媒人的冷淡,若女方給媒人吃的是雞蛋掛面,則證明這門親事有談的希望。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把這蛋叫做“說親蛋”。
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說親蛋”,男方又得請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當(dāng)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時,則說明女方經(jīng)過調(diào)查了解,家人協(xié)商決定對這門親事持冷淡疑慮 態(tài)度;倘若女方給媒人吃的面里有四個雞蛋,則暗示婚事成功了一半。同樣,女方到男方家去“看門風(fēng)”(相親)時,不管人多人少,男方也要以蛋招待,每人四個 以示敬重。
訂婚那天,求婚的男方和媒人及兩個同族的親屬到女方家敲定婚期,女方家也要以蛋招待,同樣每人每碗四個雞蛋。 婚禮這天,雞蛋更成了待客必備之物。這天清早,男方家選定去女方家接親的親屬和媒人,一律要吃蛋啟程,寓意興旺發(fā)達,常來常往。新娘子接來后,女方送親的人員在男方又要吃一碗煮雞蛋,個數(shù)逢雙,要么兩個,要么四個;新郎、新娘每人一碗雞蛋加雞腿,預(yù)祝新婚夫婦美滿幸福。
婚后次日清晨,新婚夫婦洗漱完畢,新郎倌的母親便將昨夜早就準備好的一只黨參清蒸雞端進新房,由新娘新郎關(guān)緊房門慢慢吃掉。雞中有兩個熟蛋,每人先各吃一個 蛋,后吃雞腿,再吃雞,示意兩顆心心心相印,永不分離。這只雞如一餐吃不完,中午仍由新郎新娘繼續(xù)吃,直到吃完為止,才能從此白頭偕老。
但在湘中邵陽地區(qū)的一些鄉(xiāng)村,其婚俗又有不同。男方到女方家相親,女方同意與否,來者是客,女方都會用雞蛋來款待相親客:如女方不同意,則只煮一個雞蛋給男方人吃,即“一廂情愿”的意思;若中意男方,則打蛋湯〈煮荷包蛋〉而且是兩只,寓意“好事成雙”。 定親前夕,親戚朋友要向男女雙方送雞蛋,祝賀他們好事圓滿成功。
結(jié)婚當(dāng)中,男女方要在雞蛋上貼紅喜字,稱為“狀元”(壯、圓),并配上紅棗、花生、桂圓、瓜子一起送入洞房,請新婚夫婦吃,寓意“早生貴子狀元郎”。 姑娘出嫁時,娘家除準備其他嫁狀外,還要準備一對大鵝蛋,因為“鵝”與“和”諧音,預(yù)示婚后夫妻和睦美滿。 新婚之夜,新人上床前要吃“子茶”(糖茶蛋)預(yù)祝早生貴子。
奇特婚俗之沒雞蛋不成婚在湘楚大地的農(nóng)村,有的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古老而有趣的風(fēng)俗,即整個婚事都離不開雞蛋,真可謂是無蛋不成婚。 在湘東地區(qū)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親,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湯湯的素油面條,則表示女方對媒人的冷淡,若女方給媒人吃的是雞蛋掛面,則證明這門親事有談的希望。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把這蛋叫做“說親蛋”。
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說親蛋”,男方又得請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當(dāng)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時,則說明女方經(jīng)過調(diào)查了解,家人協(xié)商決定對這門親事持冷淡疑慮 態(tài)度;倘若女方給媒人吃的面里有四個雞蛋,則暗示婚事成功了一半。同樣,女方到男方家去“看門風(fēng)”(相親)時,不管人多人少,男方也要以蛋招待,每人四個 以示敬重。
訂婚那天,求婚的男方和媒人及兩個同族的親屬到女方家敲定婚期,女方家也要以蛋招待,同樣每人每碗四個雞蛋。 婚禮這天,雞蛋更成了待客必備之物。這天清早,男方家選定去女方家接親的親屬和媒人,一律要吃蛋啟程,寓意興旺發(fā)達,常來常往。新娘子接來后,女方送親的人員在男方又要吃一碗煮雞蛋,個數(shù)逢雙,要么兩個,要么四個;新郎、新娘每人一碗雞蛋加雞腿,預(yù)祝新婚夫婦美滿幸福。
婚后次日清晨,新婚夫婦洗漱完畢,新郎倌的母親便將昨夜早就準備好的一只黨參清蒸雞端進新房,由新娘新郎關(guān)緊房門慢慢吃掉。雞中有兩個熟蛋,每人先各吃一個 蛋,后吃雞腿,再吃雞,示意兩顆心心心相印,永不分離。這只雞如一餐吃不完,中午仍由新郎新娘繼續(xù)吃,直到吃完為止,才能從此白頭偕老。
但在湘中邵陽地區(qū)的一些鄉(xiāng)村,其婚俗又有不同。男方到女方家相親,女方同意與否,來者是客,女方都會用雞蛋來款待相親客:如女方不同意,則只煮一個雞蛋給男方人吃,即“一廂情愿”的意思;若中意男方,則打蛋湯〈煮荷包蛋〉而且是兩只,寓意“好事成雙”。 定親前夕,親戚朋友要向男女雙方送雞蛋,祝賀他們好事圓滿成功。
結(jié)婚當(dāng)中,男女方要在雞蛋上貼紅喜字,稱為“狀元”(壯、圓),并配上紅棗、花生、桂圓、瓜子一起送入洞房,請新婚夫婦吃,寓意“早生貴子狀元郎”。 姑娘出嫁時,娘家除準備其他嫁狀外,還要準備一對大鵝蛋,因為“鵝”與“和”諧音,預(yù)示婚后夫妻和睦美滿。 新婚之夜,新人上床前要吃“子茶”(糖茶蛋)預(yù)祝早生貴子。
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
云南楚雄彝族山區(qū)的青年,談戀愛有規(guī)定的場所即姑娘房。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織麻紡線,挑花繡朵。有小伙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楚雄彝族認為在家中談情說愛是不禮貌的,必須在姑娘房進行。
姑娘房也是相親的場所。姑娘趕歌會去了,母親必須煮好招待未來女婿的飯菜。青年們在歌會上互相認識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來提親,若是男方在短期內(nèi)沒有動靜,那就算吹了。男方提親,女方可以拒絕。無論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會上再另作選擇。 按照風(fēng)俗,適齡女青年參加跳歌會必須領(lǐng)一個小伙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樣,男青年參加歌會也以被姑娘約走為榮。倘若一個人去,一個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各民族的青年在求婚時,都有著不同的方式,云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動有趣,與眾不同。 如果男青年愛上了某個姑娘,便請媒人去姑娘家提親。媒人先獨自一人來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詳細介紹,然后告辭而去。
第二天,媒人帶著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過水酒后,媒人便以試探的口氣對姑娘的父母說: “ 聽說你家的谷種很好,我們想討回去種! ” 姑娘的父母若是滿意這個男青年,就謙遜他說: “ 我家谷種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們的意? ” 這時洗耳恭聽的男青年,立即高興地回答: “ 我們家土地肥沃,谷種撒下會長好的。 ” 這樣,對于局外人來說,他們好似在 “ 說東道西 ” ,實際上親事已定。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們便會推辭: “ 我家谷種不好,你到別家去討吧! ” 或者直截了當(dāng)他說: “ 我們家的谷種還嫩,不合你們那里的氣候! ” 這樣的拒絕,語言委婉,彬彬有禮,不傷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過得多。
奇特婚俗之浙江疍民拋新娘
烏龍山下,新安江畔的海城,是一個 " 江如青羅帶,山似碧玉簪 " 的迷人的古城。在水波粼粼的江面上,住著九姓漁戶,這九姓漁戶的婚嫁風(fēng)俗,可謂天下一奇。 九姓漁戶,是指陳、錢、林、袁、孫、葉、許、李、何九家。據(jù)說,元末明初,他們的祖先原都是陳友諒的部將,由于戰(zhàn)敗,被明太祖朱元璋貶為 " 漁戶賤民 " ,規(guī)定只準以船為家,不得在岸上落戶,也不得與岸上人通婚。甚至到岸上買東西,也必須赤腳,不準穿鞋。如果穿鞋上岸,被人告發(fā),官府抓住了,就會被砍掉雙 足。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乾廷才讓九姓漁戶 " 改賤從良 " ,樹起《改賤從良碑記》。
九姓漁戶的婚嫁習(xí)俗與岸上不同,他們婚嫁禮彩船。男女雙方都把自己的船只披紅掛綠,裝扮得非常漂亮。兩船之間保持三尺左右距離,婚禮自始至終都是在船上進行。 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男女雙方的船頭,各懸一面大銅鑼,雙方互相配合,一輪一輪地敲十三下,一直敲到天亮。新娘在鑼聲中,同親人話別。浩瀚的江面,點點的漁火,嘡嘡的鑼聲,竊竊的私語,形成一幅別具一格的江上婚嫁圖。
新娘在出嫁前,還有一個有趣的儀式。叫 " 訓(xùn)女婿 " 。儀式開始,岳母站在船頭,高呼和浩特女婿的名字,教訓(xùn)她婚后不準欺侮妻子,要夫妻和睦。女婿一聽到,就要很快地跳過船去,雙膝下跪,回答說: " 聽岳母吩咐,一定記住! " 說完之后,要很快地逃走,如果動作慢,被女方親友拉住,就會受到大家的嘲弄,并被罰香煙、糖果等物。
由女方的船到男方的船,中間有三尺水面距離,新娘子要過去,有兩種非常有趣的方式:一種是用一只大木盆,讓新娘坐在上面浮過去;更多的是采用 " 拋新娘 " 的辦法。 " 拋新娘 " 是一驚險動作,稍有不慎,拋的人和新娘子會一塊落水,所以事先要用安全帶把拋的人系住,以防萬一。 " 拋新娘 " 開始,女方的船要放三聲炮,第一聲叫 " 招呼炮 " ,請男方的船作好接新娘準備;第二聲叫 " 動手炮 " ,拋新娘開始;第三聲叫 " 結(jié)束炮 " ,表示儀式結(jié)束。這時,男方船上,也放兩聲炮,一聲叫 " 進門炮 " ,一聲叫 " 勝利炮 " 。
新娘拋過船后,還要 " 爬船篷 " 。男方在船頭接了新娘后,因為洞房門是在船尾,所以新郎新娘都要雙雙爬上船逢背,到了船尾下來,才能進入洞房。至此,整個婚禮就算完成了。
奇特婚俗之同床共枕過七關(guān)(他留人)
住在滇西北永勝縣、香格里拉邊緣地帶的他留人(彝族的一個支系),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有著一套神秘而奇異的風(fēng)俗,這種風(fēng)俗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留人的青年男女成年之后,正式談情說愛以前,要履行洗禮、換裙、叩拜祖宗、過“七關(guān)”等一整套嚴密而莊嚴的程序。特別是過“七關(guān)”,其隱喻的神圣性,過程的奇譎性,任務(wù)的艱巨性,令外人匪夷所思,這同時也是他留人婚戀習(xí)俗的精髓所在。了解了這些,就不難明白,他留人青年男女的那份“自由”。
一般來說,他留人家的姑娘,初潮來過之后,或從外形上看已經(jīng)長成了大人,便要接受成人洗禮。母親和別的女性長輩,擇定良辰,焚起好香,挑來凈水,將姑娘的全身洗得瑩潤潔白。之后,打扮齊整并久已等候的女伴們便為她換下孩童時穿著的白裙子,穿上標(biāo)志成年女子的黑裙子(兩種裙子都是齊膝的短裙), 邊為她換裝邊說些贊美她祝福她的話。與此同時,家里就在正房外的院門旁邊為姑娘搭蓋一間“青春棚”,讓她單獨住在里面,開始與“外人”的交往。此后“青春棚”中有何動靜,父母都是不問不管的,棚中越熱鬧,來往的小伙子穿梭越緊,他們心里就越欣慰越舒坦,姑娘有本事有魅力有人緣呵!而他留人家的兒子,長得像個大人了,男性長輩便擇日設(shè)禮,凈屋焚香,讓小伙子向祖宗靈位虔誠磕頭,感謝祖宗傳給血肉,祈求祖宗一路護佑。履行罷這道手續(xù),小伙子就成了“正式”的大人,也便可以正式與姑娘們交往了。
雖說從理論上講,經(jīng)過成人洗禮的小伙姑娘,具備了“大人”的資格,可以名正言順地談情說愛了,但還不可冒冒失失地東串西逛,迎舊識新。為著心理成熟一些,見識寬廣一些,言談舉止得體一些,他們還得先找一個領(lǐng)路人。小伙子拜一個親哥之外的“阿哥”(師傅的性質(zhì)), 請他好好“修理”自己。阿哥除了向“徒弟”傳授與姑娘們交往相處的知識和應(yīng)遵守的規(guī)矩外,還帶著他到這個那個青春棚去玩耍,去參觀學(xué)習(xí),廣泛結(jié)識朋友,積 累感性知識。同樣,姑娘也得先找一個“阿姐”,向她請教有關(guān)知識,并跟著“阿姐”到一些老資格的青春棚去,看那些“棚主”如何動作如何言談如何運用眉目,攢足心得,以便以后運作。
首先,“阿哥”為小伙子物色好一個頂尖兒的青春棚“棚主”,在暮色洇竹,月上房梢時,便領(lǐng)著小伙子到那里去。一陣寒喧過后,“阿哥”看時機成熟了,便假咳兩 聲,對那姑娘說:“姐姐,你瞧,我這兄弟小公雞一樣地開叫了,該是談情說愛的時候嘍。我們都敬慕姐姐的好品行,好人材,來找姐姐,就是請姐姐費心幫忙,提 拔提拔我這兄弟,教給他做人的道理,用姐姐月亮一樣明潔的胸懷照亮他的前程,調(diào)理他真正成人。請姐姐千萬不要推辭,多謝了!多謝了!”
“姐姐”心中自是一番甜美滋味,嘴上卻要說出十分的客氣:“哥哥夸獎了,羞得我要命!我心笨嘴笨,相貌又丑,咋個挑得起這副擔(dān)子喲!不過嘛,既然你們信得過我,我就試一試吧。丑話說在前頭,要是閃了火,走了氣,帶不出來這位小哥哥,誤了他的云彩前程,可不要咒罵我啊!”“阿哥”的第一腳踢出去,心頭踏實了幾分,便說:“天時差不多了,我該走了,你們下細說一說吧。我這兄弟就交給姐姐嘍,他要是哪里說錯了、做拐 (差)了,姐姐得原諒他一下呵?!?div style="height:15px;">
引路的“阿哥”走了以后,姑娘就鋪床解被,安排就寢。倆人合衣并排躺在床上(小伙躺在外側(cè)), 漫無邊際而又有所側(cè)重地擺談閑話:你家兄弟姐妹有幾個,田地有多寬,莊稼長得怎么樣,牛羊豬雞有多少,你是家頭老幾,平時在家干些什么活,童年有些什么趣 事,最近去了哪些地方,街上有些什么好看好玩的,今天驛道上的趕馬哥是老是嫩……姑娘通過種種話題,了解小伙的家境,推測小伙的性格,也“套”出小伙的見 識與修養(yǎng),掌握他的素質(zhì)情況。自然,小伙也由此而“立體”地認識姑娘。講著講著,倆人犯困了,便關(guān)嘴閉目,進入夢鄉(xiāng)。整夜里,小伙和姑娘雖然同被共枕,卻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守穩(wěn)自己的領(lǐng)地,不論青春的熱潮怎樣躁動,火焰如何熾烈,也得咬牙憋住、頂住,堅持還堅持,經(jīng)受考驗。即使腰酸腿麻,實在想翻個身了,也得小心又小心,輕巧再輕巧,以免驚動對方,引起誤會。
次日一早,若是小伙神色安詳,或者喜氣洋洋地鉆出青春棚,說明他夜里嚴守規(guī)矩,坐懷不亂,得到了姑娘的信任,順順利利地領(lǐng)到了“通關(guān)文牒”。
第二天晚上,或者稍后一些日子的晚上,“阿哥”又領(lǐng)著小伙子來到“姐姐”的青春棚。這回的情形卻已不同:“姐姐”與他們一起,去另外的青春棚找另外一個姑 娘?!鞍⒏纭贝篌w上重復(fù)一遍對“姐姐”說過的那番話,“姐姐”則在一旁幫腔、引薦。時候差不多了,“阿哥”借故走人,“姐姐”留下一些必要的言語,也返回 自己的棚兒。自然,留在棚中的姑娘和小伙又是同眠、交談的一套章程。如果小伙仍能談吐有分寸,行為守規(guī)矩,則過了第二關(guān)。
如此這般,“姐姐”要負責(zé)給小伙找夠六個姑娘,加上自己一共七個,讓小伙子一一過關(guān)??梢韵胍?,一字排開的這些關(guān)口是怎樣地險峻奇崛,要過完這些關(guān)口是怎樣地艱難辛苦!初入人世的熱血男兒,需經(jīng)受怎樣嚴峻的考驗!小伙子一旦過了七關(guān),說明他素質(zhì)好,品行佳,其美名便隨輕風(fēng)迅速拂遍遠近的青春棚,被“棚主”們念于嘴,記于心。日后,小伙子單槍匹馬馳騁于任何一個青春棚(當(dāng)然包括那七個供他過關(guān)讓他練兵的青春棚),都會受到熱情款待。
由此可知,小伙子找好第一個姑娘是最重要的。如小伙子爭氣,中途不出故障,這第一個姑娘便要負責(zé)到底,成全小伙子的美名。假如本村寨沒有七個姑娘,或者湊不 足七個較好的姑娘,那么她就得憑自己的關(guān)系和親戚朋友的幫助,帶著小伙子翻山越嶺到外地去找好姑娘,直到湊足“七仙女”為止。而作為平等回報,或者說“交換”的條件,小伙子的“阿哥”也要找足七個好小伙子(包括他的“徒弟”),領(lǐng)來給這個姑娘供她交往和挑選。
在過七關(guān)的過程中,如果小伙子把持不住自己,壓抑不住烈火,以至心生異念,圖謀越軌,則會立即被姑娘蹬下床鋪,驅(qū)除門外,如瘟神一般去蹲火塘,鉆草窩(他留人家是不給未婚男兒安排住房置辦行李的)。而且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他都會受到遠近鄉(xiāng)親特別是姑娘們的鄙夷,成為戀愛婚姻的困難主子。同樣的道理,姑娘要是在與小伙的最初接觸中便亂了春心,或小伙稍作佯攻她便放棄關(guān)隘,不作堅守,那么她免不了會被人另眼相看,打入另冊。
過了七關(guān),取得了與異★★往的“資格證書”,他留青年男女們便可自由交往,穿梭往還于“快活林”了,既不必講究先來后到,也毋需理論資歷深淺,一切全看姑娘愿意收留哪個小伙子為自己青春棚的男主人。只要兩情相融,青春棚中發(fā)生些什么事情,就是可以想見的了。
七關(guān)難過,七關(guān)的意義也便非同尋常。它既使人在與異★★往方面經(jīng)受了鍛煉,積累了經(jīng)驗,并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又使人深切認識到與異★★往的自由來之不 易,應(yīng)珍惜,應(yīng)珍重,切不可造次作福。更深一步的含義則是,經(jīng)過半是甜蜜半是“受罪”的七座關(guān)隘,人的意志得到了砥礪和考驗,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便能夠承受硬的軟的各方面的磨難與侵蝕?!皭勰憔鸵恪奔w走寨覓知音(融水瑤族)
廣西融水元寶山一帶的瑤族盛行一種于春節(jié)期間一個寨子的人集體到另一個寨子做客的習(xí)俗。這種習(xí)俗,既是一種民間交際活動,也是男女青年尋覓配偶的大好機會。 活動中如果客寨的某一位后生看上了主寨的某姑娘,晚上他使來到姑娘的木樓前吹奏動聽的蘆笙曲。姑娘聽到蘆笙聲,她便會找個借口出來觀望,如果是她意中的 人,她便唱歌請后生進屋來吃茶。第二天兩寨集體宴席上,這后生一事實上要找機會向姑娘敬上一碗酒。對小伙子的敬酒,如果姑娘一飲而盡,即表示了她已經(jīng)接受 了小伙子的愛情。如果是這樣,他們倆會等不到宴席結(jié)束便會互使眼色而先后離開宴席,雙雙走進密林深入互相以歌傾訴衷情。
“愛你就咬你”(連南排瑤)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的排瑤每當(dāng)農(nóng)忙時節(jié)一過,未婚的青年男女便分群結(jié)隊外出做客“串情人”。不管到哪一個寨子,該寨的異性青年都會熱情款待來客。他們擺起歌 堂,互相對唱,通過對唱,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在交往中情投意合者,總會通過眼色心領(lǐng)神會地雙雙對對離開歌堂,走出寨子,到幽靜的山林中傾訴衷情。如果談 得情深意篤,雙方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的時候,情哥哥就會捧起情妹妹的手,在情妹妹的右手背上咬一口,情妹妹也會捧起情哥哥的左手在情哥哥的手背上咬 一口,以印下看得見 摸得著的傷痕為戀情的見證。戀愛發(fā)展到“咬愛”,已是難舍難分 至死不移的程度了。
奇特婚俗之陰婚
又叫冥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起源很早,至少在先秦時期就已流傳開來。名目很多,冥配,配骨,幽婚,圓墳。 《周禮》有關(guān)于冥婚的記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斑w葬”,鄭玄注:“謂生時非夫婦,死者葬同穴,遷之使相從也?!笨追f達進一步解釋為“遷葬,謂成 人鰥寡,生時非夫婦,死乃嫁之”。意思是說,人成年后還沒有結(jié)婚就死亡的,往往施行遷葬,即冥婚儀式。古代中國注重成年禮,男子20歲而冠,女子15歲而笈,都算是成年了,但如果無婚,死后不能享受祭祀。再者,死者沒有婚配就死亡的,在生人看來,死后無伴,當(dāng)是很可憐的,這大概是冥婚流行的理由吧。
當(dāng)然了,冥婚也有現(xiàn)實的利益,鬼婚雙方的親家雖然俗稱鬼親家,但并不是等他們做鬼后才做親家的,而是跟真正的親家一樣互相來往著,所以,死者家如果是富室之家 的話,鬼媒上門的自然也多一些。還有,生者早婚現(xiàn)象比較嚴重,鬼婚同樣如此,發(fā)展到農(nóng)村,干脆不分年齡,為所有的早亡者結(jié)鬼親了,比如曹操愛子,就是那個 稱象的曹沖,估計是太聰明了,13歲就死了,曹操將他和甄氏之女合葬。
鬼婚的儀式,一如生者,彩禮什么的,一樣不可或缺。唯一不同的是,把鬧洞房這一項改作圓墳了,也就是把雙方亡人的尸柩遷葬于一起.明代《菽園雜記》記述說:“山西石州風(fēng)俗,凡男子末娶而死,其父母俟公大有女死,必求之以亡,議婚定利納千,率如生者,葬曰亦復(fù)宴會親戚,女死,父母欲為贅婿,禮亦如之”看意思,鬼婚也有倒插門的。
馬上求愛姑娘追(哈薩克族)
從事游牧生產(chǎn)的哈薩克人,非常喜愛馬上運動。叼羊 馬上摔跤 賽馬等是他們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姑娘追"是哈薩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愛的活動,具有濃厚的游牧文化特色? 講究勇氣的叼羊 叼羊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哈薩克有句諺語:"摔跤見力氣,叼羊見勇氣"。叼羊多用山羊,兩歲左右,割去頭 蹄,緊扎食道。有的還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子里灌水,這樣比較堅韌,不易扯爛。參加叼羊的人事先要組隊。每一隊中都有沖群、叼奪、 掩護、馱遁和追趕阻擋等分工,而且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比如一旦奪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繩,有的后抽馬背,前拉后推,左右護衛(wèi)才能沖出重圍,它既需要個人嫻 熟的技巧,又要集體的密切配合。
馬上求愛(姑娘追)
"姑娘追" 是哈薩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愛的活動,它是借助馬術(shù)表演,互相結(jié)識,進而傳遞愛情的一種有趣的活動。"姑娘追"多在節(jié)假日舉行。比賽開始時,由小伙子追姑娘或并轡而進,小伙子可向姑娘說俏皮話,或傾吐愛情,即使姑娘生氣或羞紅了臉,也只能接受,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騎術(shù)好,馬又快,就攔著姑娘 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讓姑娘跑到終點。姑娘則只有施展馬上技術(shù),設(shè)法擺脫馳向終點,到了終點即可返程,則由姑娘追趕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權(quán)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卻不得還手。特別是那些俏皮話過頭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幾鞭。如果姑娘對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虛晃幾鞭;有的則打小伙子坐騎的馬屁股,為小伙子快跑暗中使勁。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進青年男女的友誼,有的由此成為終身伴侶。
涼山彝族少女的換裙儀式和洞房里的打斗婚俗
舊時涼山彝族少女盛行換裙的習(xí)俗,她們把換裙和出嫁當(dāng)作女兒家的兩件終身大事。換裙,彝語叫"撒拉",俗稱"換童裙",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 換裙的時間依據(jù)★★的發(fā)育情況而定。一般在15至17歲,換裙多在單歲,據(jù)說,雙歲換裙會多災(zāi)多難,終身不吉利。 換裙前的女子梳卑辮,穿淺色兩接裙,裙邊鑲有一粗一細兩條黑布邊。舉行換裙儀式時,不允許任何男子在場,只邀請女親戚、女友和年老婦女參加。 儀式開始,婦女們就說些逗弄少女的★★話和祝愿詞,然后,請一個漂亮、能干、相好的婦女給換裙者梳頭,帶哈帕,將原來梳在腦后的單辮梳結(jié)到前邊來,正中分開,在耳后梳成雙辮,再戴上哈帕。
額前的劉海用少許水打濕,使之整齊發(fā)亮,以顯示少女的情竇初開,秀麗端莊。再佩上艷麗的耳珠,珠光閃耀。換裙前女子受嚴格保護,不準調(diào)戲,如發(fā)生此類事件,就要受到社會習(xí)慣法的嚴懲最后換上紅、藍、黑等對比強烈的三接或四接長統(tǒng)百褶裙,換裙儀式到此結(jié)束,換裙意味著女于已經(jīng)成年,她們可以談戀愛,找情人。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規(guī),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接親的小伙子來背新娘,并扶她上馬。迎娶歸途上還有種種規(guī)矩:倘山高路窄無法騎馬時,須由接親的小伙子輪流背負新娘而行;過河涉水,更得由人背過河,新娘的繡花鞋萬萬不能沾水。 潑水接親 彝族認為,清水能驅(qū)惡除邪,送走妖魔,帶來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時一定要潑水,為能經(jīng)受住這個考驗,在迎親時,男家選派未婚伙子去接親時, 既要身體強壯,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潑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搶走"新娘的艱巨任務(wù),往往在推薦人選時反復(fù)審議,擇優(yōu)錄用,有的不惜長途跋涉,選拔人才。 彝族的迎親是通過"搶"的方式完成的。在"搶親"的頭一天晚上,姑娘們向小伙子展開了猛烈的水戰(zhàn)。姑娘們用潑、淋、灌、射等各種方式兇猛地攻擊小伙子,使 來"搶親"的小伙子難以招架。于是,聰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減輕"水災(zāi)"的襲擊。
經(jīng)過一晚上的水潑,當(dāng)早晨來臨時,"搶親"便開始了。這時,姑娘們擁著新娘,小伙子們前去"爭搶",姑娘們防守嚴格,小伙子必須機靈多變,乘一瞬間出現(xiàn)的漏 洞,搶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為行走??梢?,把新娘"搶"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卻認為,婚禮中的這一潑一搶才會驅(qū)除邪祟而保證日后生活不受侵擾。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習(xí)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將被人嘲笑:"這是不會反抗的女人!"據(jù)說,他們?nèi)蘸笊碌暮⒆?,祖先將不予承認,死后還進不了"陰間"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對新人,還有一番打鬧搏斗。他們摔摔打打,撕衣抓臉,從洞房里傳出來的砰砰之聲,震得四鄰皆聞。 非常自豪。她們會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新郎家調(diào)節(jié)好洞房的氣氛。
奇特婚俗之偷雞頭與抬鍋蓋(阿昌族)
阿昌族青年將談戀愛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潑水節(jié)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來到擺場上,用泉水相互對潑,并盡情歡歌。太陽落山,擺場上的青年開始回家,要 是小伙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會走到姑娘身邊,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門。如果姑娘看上了他,同意他來的話,小伙子就會邀上幾個同伴跟著姑娘來到她的寨中。一邊走,一邊對歌,互問互答。姑娘在這過程中要記住今天晚上到村寨的一共有幾個小伙子。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們先不忙著去姑娘家,而是先到親戚朋友家小歇, 準備晚上鬧個夠。
那個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將客人領(lǐng)進村寨之后,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個小伙子,她就要找九個姑娘來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們就分頭去找雞,每人一只,找齊后交給那個姑娘去請村寨中最好廚師,大家一起殺雞做菜。
這頓全雞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遠方的客人,我家的飯菜已經(jīng)準備好,請你們快點來!”。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沒有人答應(yīng),就直接回家了。一直豎著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們,聽見喊聲后立即來到姑娘家。
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兩個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著雞頭。小伙子一般要先數(shù)一數(shù)雞頭,如果對就入座,不對就不入席。宴席開始后,小伙子們開始偷偷將雞頭藏起來,說姑娘的雞沒有殺夠。姑娘就要找雞頭,如果找出來了,罰偷雞頭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將雞頭拿出來,罰姑娘喝一杯酒。
小伙子們是來串姑娘的,不是騙吃的,所以在吃飯過程中大家會偷偷將錢湊齊,交給帶他們來的那個小伙子,悄悄藏在一個地方,讓姑娘們?nèi)フ?。酒足飯飽,大家開始對歌。因為人數(shù)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個對象,自由組合。如果對歌對出情意來,兩人就離開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談了。
男女戀愛成熟之后,小伙子便告訴父母,由父母請媒人去提親。如果女方同意,就隨即舉辦訂婚儀式——抬鍋蓋。女方拿出幾只鍋蓋,在上面放上一碗熱肉、一碗 煮熟的帶殼雞蛋。儀式開始時,由雙方的老人互敬鍋蓋上的食物,再雙雙敬媒人。敬送食物時,雙方老人一手抬鍋蓋,一手用筷子夾肉互喂,再各夾一個雞蛋喂媒 人。這個場面非常熱鬧和滑稽,雞蛋很難夾,到了媒人嘴里,媒人不能用手,必須用牙齒、嘴唇來剝,圍觀者笑得前仰后合。儀式結(jié)束,雙方就算締結(jié)了婚約。
舉行婚禮時,接親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們戲弄的對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們會用一盆盆冷水潑新郎,直至新郎渾身濕透。據(jù)說這是讓新郎清醒頭腦,以后見到別的姑娘不能動心。進了房間,姑娘們還不放過新郎,用鍋灰油泥抹在新郎臉上,使新郎狼狽不堪。姑娘們邊鬧邊說:“不抹記不住姐夫,臉一半黑的就是?!闭f完,姑娘們還會將新郎身上掛上算盤和秤,拉著他到院子里去示眾,表示新郎今后要精打細算過日子。
奇特婚俗之搶親婚俗(阿昌族)
以前搶親一般是由三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是男女雙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由戀愛建立了感情,而在男方聘媒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要將女兒另許他人。這樣,男 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到了預(yù)定的日子,男方邀約十幾個精壯的小伙子,在深夜摸進女方家,找到姑娘拉起就跑。這時,姑娘就高聲喊父母,以示 自己是被人搶走的。前往搶親的人,兩個人拉著姑娘跑,其余人在后邊擔(dān)任后衛(wèi),以阻止追趕的人。由于女方父母毫無準備,寡不敵眾,所以這種搶親往往是順利 的。
二是當(dāng)姑娘和她的意中人的行動已被父母發(fā)覺, 或是男方走漏了消息,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又給姑娘選了另外的小伙子,就會叫自己選中的小伙子趕快來把姑娘接走。于是,小伙子就馬上組織人去,先把姑娘家包 圍起來,然后由兩人進家找姑娘,找到后,對她說句"表妹,我來接你了",說完就由一個把姑娘反背起來,緊緊抓住她的雙手,另一個抬著姑娘的雙腳,拼命往回 跑。這時,即便是姑娘的意中人來到,也不能闖入女方家中或半路截取,只能眼巴巴望著姑娘被人搶走。這是阿昌族搶親的一種規(guī)矩。
第三種是在戀愛過程中,男女雙方曾立下海誓山盟,但女方中途變心,男方便組織人趁姑娘外出不備之機,半路截住,拉起就跑。這種搶親往往會引起械斗,造成傷亡。
搶親到家,一進門就放鞭炮,當(dāng)即拜堂,讓姑娘包上高包頭。當(dāng)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將姑娘領(lǐng)到男女較遠的親戚家住下,有時還要躲進深山老林,直到家里與女方家長談判結(jié)束,才能雙雙回家。
因雙方終要結(jié)成親戚,所以無論原來怎么鬧,男方在搶親后第三天仍要聘請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說親。求和說親儀式在女方家里舉行,女方家一律不負責(zé)招待,要 由男方家負責(zé)招待,并付給女方家的說客工錢。因此,男方除請個說客外,還要請一個燒菜做飯的。談判時間一般三至六天。在這期間,男女代表都要進行激烈的討 價還價。但一經(jīng)達成協(xié)議,雙方都既往不咎,和睦相處,常來常往,親如一家。
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搶親都是為了湊熱鬧,保留搶親這一形式,一般父母都是事先知道和同意的了。
奇特婚俗之出嫁前夜睡草鋪
揭陽潮語區(qū)過去每當(dāng)嫁女之時,在臨出嫁這天夜里,必用稻草打一草鋪于墻邊,讓女兒頭朝外,腳朝里單獨睡于草鋪上,如死人之狀。臨嫁這天早晨,還必煮三碗菜 給她吃,如祭奠臨刑死囚的碗數(shù);臨出門時,又拿一粒煮熟去殼的雞蛋放于灶臺上,讓其躬著腰,兩手彎于背后,用嘴將雞蛋銜進口中咬碎吞下,如死囚臨刑前口銜 木塊不能喊叫之狀。
相傳此俗源自昔年一個狠毒的后母娘,為羞辱前人所遺下之女,當(dāng)其臨出嫁時,將喜事辦成送死囚之款格,不料此女后來發(fā)富起家,子孫昌盛,自此,人們便仿效相沿成俗。
戀愛“喝糖水”(桂平瑤族)
廣西桂平紫荊山一帶的瑤族青年男 女逢年過節(jié)時喜歡聚集對歌,在對歌中尋覓伴侶。這樣的一種唱歌活動他們稱之為“歌會”。歌會首先唱“起興歌”,男青年用歌逗引女青年開口。唱到一定程度 后,便唱“探情歌”,互相探試對方的心意。隨著感情交流的不斷深入,哪一個姑娘如果看上了哪一個小伙子,她就會將一杯預(yù)先準備好了的糖水放在那個小伙子跟前。如果小伙子也看上這一個姑娘的話,他便愉快地端起杯子脖子一仰一飲而盡。喝下糖水以后,這一對有情人便互送秋波,心領(lǐng)神會地雙雙離開歌會單獨活動去 了。當(dāng)他們離開歌會時,他們都用歌向大家告辭,并祝兄弟姐妹們盡快找到意中之人,大家也還歌祝福他倆早結(jié)良緣,事事如意。
樹枝探姻緣和草鞋定終身(白族婚俗)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居住在劍湖邊的白族青年聚會的時間。每年這個時間,姑娘小伙子都會在黃昏時分劃著小船到湖心,每艘船相隔20多 米,大家在船頭高聲歌唱,尋找意中人對唱調(diào)子。唱到一定時候,小伙子會將預(yù)先準備好的燭燈點燃后放到湖面上,任其隨風(fēng)漂蕩。燭燈漂到哪個姑娘的船頭,如果 姑娘把燈澆滅,說明姑娘不愿接受小伙子的追求。如果姑娘高高興興地接住燭燈,小伙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船和姑娘的船靠攏,并跳上姑娘的船,與其對唱“搭橋” 調(diào)。接著兩人可以通過對歌,一唱一答,進一步發(fā)展。
在云南蘭坪、碧江等地居住的白族支系——那馬人,青年男女一般從十六、七歲開始談情說愛。那馬小伙子要是看中了一位姑娘,他就會千方百計探尋姑娘經(jīng)常走 的山路。等姑娘出來時,小伙子就躲在岔道口,摘一把樹枝,放在岔道正中,頭朝著自己要走的方向。當(dāng)姑娘走近時,小伙子一邊向前走,一邊不時向后觀察姑娘的 行動。
姑娘看到岔道口的樹枝和前面的小伙子之后,如果朝樹枝的方向走,表示她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如果不朝樹枝所指方向走,說明她不接受小伙子。小伙子在前面看著,對姑娘的態(tài)度也就一目了然。
那馬人小伙子有沒有對象,只要看他們的鞋子,如果他們腳上穿著四鼻子草鞋,說明小伙子已經(jīng)有意中人了。這四鼻子草鞋,就是姑娘送給小伙子的。那馬姑娘從小就學(xué)打草鞋,一般送給兄弟姐妹和親友的都是二鼻子草鞋,只有送給情人的才是四鼻子草鞋。
在大理,白族送訂婚禮一定要以六計,比如16、106、266等,據(jù)說這時因為白族是六詔(唐朝時大理地區(qū)的六個部落)的后裔,祖先每年送給大唐的禮品都是六份,大唐回贈禮品也是六份,所以定親往來禮品也必須是帶“六”的。
在洱海東邊居住的白族,婚禮保留有較多的古老風(fēng)俗。結(jié)婚這天,新郎帶著接親隊伍到女家接新娘,當(dāng)走到新娘家門口時,新郎會摸出三個蠟丸,一個接一個地向 新娘家門口的石墩上砸去,發(fā)出三聲巨大的炮響。原來這是他們自制土★★。★★的硝煙未散,小伙子端著裝有香煙、酒、茶、糖的大茶盤,向客人一鞠躬,把客人 迎進去。在新郎接了新娘回到自己家后,一進男方家門,新郎新娘就搶著往洞房中跑,看誰先強搶到洞房中的枕頭,預(yù)示誰就是未來家中當(dāng)家作主的人。
湖南嘉禾傳統(tǒng)“伴嫁”風(fēng)俗
嘉禾伴嫁分為“伴大嫁”、“伴小嫁”。一般家庭只伴大嫁。“伴大嫁”的形式是:
新娘出嫁前夜,吃過晚飯,全村的姑姑嫂嫂陸續(xù)來到新娘家中,新娘家早已備好花生、瓜籽、飴糖和香茶等待姐妹們的到來。姐妹們邊吃糖喝茶,邊開始唱歌。唱的 歌以“耍歌”(一般的抒情歌曲,主要表現(xiàn)新娘離家的心情、做女兒的幸福、做媳婦的辛酸、離開親娘的悲傷以及對所嫁郎君的不滿或者贊美)為主,間或穿插開主 人玩笑的“射歌”。有些不甚講究的人家還可能唱“長歌”?!伴L歌”就是一些敘事歌曲,基本上都是愛情悲劇傳說(如“后花來龍三千里”唱的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有別的(如原詞配曲的“木蘭辭”)。但由于多數(shù)人相信“唱了長歌命不長”,因而嫁女唱長歌的人家比較少。
歌堂一直唱到下半夜,糖吃得差不多 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伴嫁女們便開始走下灶頭,來到堂屋中間,跳起“伴嫁舞”。這些舞蹈都是與伴嫁有關(guān)的,如手拿著吃光了的空碟子跳的是“把盞舞”;手持線香跳的是“線香舞”,手舉蠟燭跳的是“紅燭舞”,跳到最后唱“天亮歌”,這時正好東方魚肚白,姑姑嫂嫂們(必須兒女雙全的)收拾起燃剩未滅 的的線香、紅蠟燭,用雙手捧進新娘陪嫁的紅火籠,準備送嫁。新郎家迎親的花轎這時候也差不多應(yīng)該來到了。上轎時還得唱上轎歌,新娘哭別母親。那只紅火籠要 新娘的弟弟提著,與送嫁的姑姑嫂嫂們一起,走在花轎的前面,阻擋著花轎,使其不能快走,以示不舍。伴嫁女們送到村外第一個亭子時便可以各自回家了。新娘的 弟弟則一直要把這只紅火籠送到新郎家,而且要保持火籠里的火不能熄滅,這叫“傳火種”。至此,“伴嫁”才算完。
有錢人家不僅“伴大嫁”,還“伴小嫁”?!鞍樾〖蕖敝傅氖切履锍黾耷暗谌焱砩祥_始,連續(xù)兩天晚上村里的姑姑嫂嫂都來新娘家里“坐歌堂”唱歌,但是只唱到半夜即散。第三天便是雷打不動的“伴大嫁”。嘉禾伴嫁風(fēng)俗真的很吸引人,熱烈、優(yōu)美、神秘,要結(jié)婚的少男少女們,到嘉禾來辦喜事如何?
江南婚習(xí)之分紅喜蛋
在江南結(jié)婚要分紅喜蛋而且不論親友或陌生人,都可以向新娘子討要。孩子不用說,有時老年人也會來湊湊熱鬧,名堂叫做討紅喜蛋。作為新婚人家當(dāng)然是笑臉相迎來者不拒。分紅喜蛋在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三國時,劉備招親是東吳都督周瑜用的計謀。周瑜想用假招親真扣留的計策,拿劉備當(dāng)人質(zhì),要他交還荊州。不料這一計策早就被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設(shè) 下了“錦囊妙計”,其中有一條就是“紅喜蛋汁”。原來劉備去東吳時,諸葛亮讓帶上大量染紅的雞蛋,一到東吳不論宮延內(nèi)外,大小官吏和各級將士逢人便送,婦孺皆知。并說這是皇室禮儀,于是被分到紅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榮,沒分到的還紛紛到劉備住的賓館去討。劉備按計行事,一般來客讓手下人分,上層人物還親自 動手分,大造招親★★。東吳軍民本來沒有這種風(fēng)俗習(xí)慣,都覺得新鮮便一傳十十傳百,這樣?xùn)|吳屬地都知道公主孫尚香與皇叔劉備即將成親了。結(jié)果假戲真做劉備 得個好夫人歡天喜地,周瑜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從此江南傳延下一個婚俗習(xí)慣,每逢結(jié)婚便分紅喜蛋人人都可以討要。紅喜蛋象征著新婚人家龍鳳呈祥。
誦唱頌歌的潮州婚俗
從前粵東潮州地區(qū)從前新娘出閣的時候,必須舉行踏火煙的儀式,然后進行到廳堂又進內(nèi)房,在這個儀式舉行時,須有人在旁誦唱頌歌的習(xí)俗,歌詞如下:
踏火煙
新娘舉步踏火煙,早得麒麟是男孫,
夫唱婦隨同心腹,孝順爹媽欲殷勤。
金蓮移步踏火煙,夫妻偕老百年春,
兒孫金馬玉堂客,五代同堂孫抱孫。
進廳堂
火炯踏畢步再移,款款蓮步進廳邊,
金玉滿堂福祿壽,來年定得狀元兒。
入房間
阿娘玉步進房中,琴瑟和鳴早得男,
夫榮妻貴同偕老,子子孫孫掌朝綱。
佳人進步洞房邊,好像唐朝郭子儀,
七子八婿來慶壽,兒孫個個穿錦衣。
新娘移步進蟾宮,鸞鳳成雙得知鳴,
老君來送麒麟子,代代兒孫做公卿。
“繡球拋給呂蒙正”,是一句反映潮州婦女婚戀的俗語。在潮汕大地,以呂蒙正為題材的潮劇有不少:如全套的《彩樓記》、《呂蒙正》,折子戲的《大逼宮》,傳統(tǒng)開臺吉祥戲《五福連》第四折《京城會》,該折演的是呂蒙正得中狀元,接發(fā)妻劉翠屏到京城團聚,共享榮華,此折也稱《報三元》,寓意于“祿”。潮州民間說唱藝術(shù)潮州歌冊,也有不少以呂蒙正為題材的,通過潮 劇、潮州歌冊等媒體的傳播,呂蒙正的故事在潮汕大地可謂家喻戶曉。呂蒙正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相國之女劉翠屏拋繡球選婿,選中了呂蒙正這個寒酸書生,并且不顧家人(特別是她的父親老相國)的反對,和呂蒙正相濡以沫,最終呂蒙正金榜題名,苦盡甘來。
劉姑娘選婿的眼光和標(biāo)準深受潮汕婦女的欽佩,后來“繡球拋給呂蒙正”成了她們選婿時一句常用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選擇丈夫不能只看身家財產(chǎn),最重要的還是人品和才學(xué)。
討香包是潮汕地區(qū)一種婚嫁習(xí)俗。潮州香包是一種精致的民間工藝晶,用綢緞金絲銀線繡成,內(nèi)包香料,香氣襲人,是姑娘表示愛情的信物。潮州香包歷史悠久。 南宋時,端午節(jié)已出現(xiàn)模仿粽子形狀制作的扎絨棕球。明代以來,潮州就有向新娘討香包的習(xí)俗。姑娘出嫁前都要繡制一批香包,有的送給新郎,有的用以布置新 房,有的留待新婚之夜,派送給親朋好友來看新娘的小孩。孩子們向新娘索取香包之舉稱為“討香包”。
香包具有濃烈的民族風(fēng)味和地方色彩。在藝術(shù)處理上巧妙地運用夸張、概括的造型手段,既寫實又變形,動物都被表現(xiàn)得雅拙可愛;在裝飾紋樣上,常用散花散葉點綴,繁簡適當(dāng),主次分明;用料主 要有綢、緞、布、絨、紗、金銀線、棉絮、鏡片、珠子、紙等。制作一件成品主要要經(jīng)過刺繡、剪樣、貼底、盤金、縫合、塞棉絮和香料、穿珠等十多道工序。潮州 香包制作程序十分繁瑣,同時也由于其他原因,同潮州其他傳統(tǒng)民間工藝一樣,將面臨瀕危的時刻?,F(xiàn)在,能制作潮州香包的人已經(jīng)很少,為出嫁而制作香包的姑娘 更少。但“討香包”的習(xí)俗仍保留下來。在潮州城區(qū)一帶,姑娘出嫁時,會備一些玩具和文具來代替香包,在新婚之夜派送給來看新娘的親朋好友的孩子們。
孩童時就訂婚的浙江婚俗
浙江過去盛行早婚。因此在孩童時就訂婚的很多。某家生下了孩兒,就有媒人來“說親”。提親說得兩家合意便訂了婚。訂婚的手續(xù)必須先詢問明白,男女兩個孩兒 的生年屬相,再各請算命先生合合屬相,俗謂“合八字”。這全憑算命的一句話。倘若犯了大相這段婚姻就算一筆勾銷了。所謂犯大相,就是“只為白馬怕走牛,羊 鼠相交一斷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兒見龍淚交流,金雞玉犬雞則避,豬共鋯猴不到頭?!比缛暨@大相不犯,然后才可訂婚。訂婚由兩家議定吉日,各將自己孩兒的 生日時辰年歲三代全都寫在一張紅帖上,裝在紅封套里,并預(yù)備些訂婚的禮物由媒人投送。禮物之中,在男家最重要的是鐲子戒指等首飾,其次便是各色的頭繩衣料 等物件,如果女孩識字也有送幾本書的。至于女家的禮物,最不可不送的便是筆墨紙硯各樣文具,其次是手巾扇子錢袋褲袋等物件。物件的多少,因貧富不同有多有少,不過人們認為還是越多越光彩。
新婚禁忌知多少
在結(jié)婚的過程中有不少傳統(tǒng)留下來的禁忌,這只是各地不同風(fēng)俗罷了,不必謹記。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農(nóng)歷七月.
( 二 ) 忌于農(nóng)歷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時,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與桌子衣櫥或任何對象的尖角相對.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準新郎忌一個人獨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龍者.
( 五 ) 訂婚當(dāng)天, 不管天氣有多熱, 所有參加訂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會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訂婚之文定喜宴完畢后, 雙方都不可以說再見, 不然會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結(jié)婚當(dāng)天所穿的衣服禮服忌有袋口, 以免帶走娘家財運.
( 八 ) 新娘子離開娘家時, 哭得越厲害越好. 越哭越發(fā), 不哭不發(fā)的意思.
( 九 ) 結(jié)婚當(dāng)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由于鮮花容易凋謝,故婚事避諱,只有連招花不禁。因為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其狀可以意喻閨女出嫁,誠待丈夫,后者則意多子多孫。
( 十一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隊迎娶車隊, 叫"喜沖喜", 會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雙方媒人交換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二 ) 結(jié)婚當(dāng)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會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應(yīng)禁入結(jié)婚禮堂, 因為在禮堂哭會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進男家門時, 忌腳踏門檻, 應(yīng)要跨過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屬"虎"的人或寡婦, 不可觀禮及進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會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結(jié)婚當(dāng)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觸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寢. 新娘當(dāng)天更不可碰到床邊.
( 十八 ) 回門當(dāng)天, 新婚夫婦必須于日落前離開娘家回家, 絕對不可留在娘家過夜. 萬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開睡, 以免沖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九 ) 新婚四個月內(nèi), 忌在外過夜
( 二十 )新婚四個月內(nèi), 忌參加任何的婚喪喜慶.
三朝禮
嬰兒出生的第三日,稱為"三朝",在這一天舉行的禮儀,稱"三朝禮"。許多民族在這一天都要給嬰兒沐浴,并宴請賓客,接受親友慶賀,故此俗在一些地方又叫"洗三禮"。
侗族非常重視嬰兒的誕生,并要為其舉行隆重的"三朝禮"儀式。在侗鄉(xiāng),"三朝禮"被稱為"三朝酒",以大宴賓客為特色,一般選在嬰兒出生后的第3天或10天以內(nèi)的某個單日舉行。
屆時,被邀前來慶賀的賓客多以女方親戚為主,一般不邀請好友參加。所有賓客,除外祖父須在日落西山之后趕來外,其余的都應(yīng)在中午之前到齊。 并且,所有來賓都要送來禮物,其中以外祖母的禮物最為豐厚,主要有豬肉、糯米、雞蛋、侗布、侗棉、酸草魚、銀項圈、銀鎖、銀手鐲、兩床新被、一對木箱或梳 妝臺等,另外,外祖母還要承擔(dān)"三朝酒"宴所用的一半糧食和肉類。
按侗族習(xí)慣,嬰兒未出生,不可事先為其預(yù)備童衣,嬰兒出生后,一般也只用柔軟的舊衣裙包裹。只有經(jīng)過"三朝禮"后,嬰兒才能穿上臨時趕 制的新童裝。所以"三朝禮"時,外婆家的親戚(如姨媽、舅媽等)顯得格外忙碌,她們一方面要為新生嬰兒趕制背帶、衣裳和裙片等衣物;另一方面還要輪流傳抱 嬰兒,左右上下,細心端詳,并說些吉利和贊許的話語。接著,男家青年以歌邀請姨媽給嬰兒唱取名歌。姨媽以歌代答,經(jīng)商討后,由外祖母確定并宣布嬰兒的名字。
到了中午,"三朝酒"宴開始??腿藗円瘸蕴鹁齐u蛋,后吃油茶,然后吃午飯。午飯一般比較豐盛,也很隆重,晚飯規(guī)模則相對較小,有不少食物是女家提供的,俗稱"吃忍受家飯"。 晚飯后,人們要為嬰兒彈唱琵琶歌,表示祝福。酒席散后,女客回家時,都要帶上用竹片串起來的一塊或三塊重約4兩的肥肉,表示主人家為慶賀小 孩出生而辦的"三朝酒"宴肉菜太多,一時吃不完。串肉帶回家后,可用來打油茶,請左鄰右舍的女子們來吃,以轉(zhuǎn)告喜訊,分享快樂,此舉俗稱"串肉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疆各少數(shù)民族婚俗 (3)
苗族婚俗
中華民族及婚俗(系列十三)
不一樣的海南苗族婚俗
以茶為禮—婚俗
少數(shù)民族婚俗大揭秘【組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