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胃脹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小毛病”,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胃疼的經(jīng)歷。從中醫(yī)角度看,胃疼的病因有受風寒、飲食生冷、饑飽失常、暴飲暴食、過度飲酒、情緒激動、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藥物等。許多年輕人飲食不規(guī)律、寒熱不分,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愛吃冰淇淋和冰凍的水果、飲料等,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適。還有些人由于常生氣,造成肝氣不疏而導致胃疼。以上情況很常見,由此,如何在家中防治胃疼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介紹一個離胃很近的穴位:中脘穴。在腹部兩側肋弓與人體前正中線相交的地方,叫“劍突”。從劍突到臍是8寸,中間一半的位置,也就是臍上4寸是中脘穴。中脘穴上1寸是上脘穴,下2寸是下脘穴。這3個穴位連成一線,好似親兄弟。
中脘穴的“中”字是指中間,“脘”字是指胃。中醫(yī)講“胃者,倉稟之官也”,主納水谷。上、中、下脘,表示這幾個穴位分別位于胃的上、中、下部。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據(jù)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這個穴位對脾胃疾病的治療效果最好。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刺激中脘穴后,胃蠕動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強。上脘穴離賁門很近,賁門是食管與胃的連接處,是胃的前大門。對因為吃得過快、過飽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胃脹、嘔吐、打嗝等有較好的療效。下脘穴處于胃底,對因食物在胃中久留不消化導致的腹脹、胃痛、嘔吐等有很好的作用。刺激這3個穴位可用揉法,如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手指螺紋面著力于這3個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旋轉轉動,并帶動穴位皮下組織,揉至發(fā)熱為度。
有老胃病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胃一旦疼起來真是要命。而這時如果身邊又沒帶藥,就太耽誤事了。這時可用梁丘穴救急,它是一個治療急性胃痛的止痛穴,最大的作用是治療胃痙攣。
人身上有16大郄穴,梁丘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郄穴。郄穴是氣血匯聚的地方,是可以救急的腧穴。梁丘穴位于胃經(jīng),治療急性胃病當仁不讓?!傲骸蓖ā傲弧保讣Z食。平地起山謂之“丘”,所以梁丘穴可以理解為糧食堆積的丘陵,是氣血的大豐收。梁丘穴位于膝蓋外側上2寸,可以用右手掌放在左膝蓋上,右手大拇指會觸摸到膝蓋外側一個骨尖,從這里向大腿方向2寸,就是梁丘穴。當發(fā)生急性胃痛時,可趕緊坐下來按摩此穴。方法是,用大拇指使勁按壓,以感到疼痛為度。每次按壓20秒后休息5秒,再如此重復幾次胃痛就會消失,效果神奇。
中醫(yī)有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講的是肝病和脾胃病的傳變關系。肝在五行中屬木,脾屬土,五行之中木克土。所以,肝氣疏泄不暢會橫行犯脾,導致脾胃出現(xiàn)疾病。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愛喝酒的朋友是又傷肝又傷胃了。那對于這些朋友來說,應該如何治療胃痛呢?可以選擇肝經(jīng)上的兩個腧穴——太沖穴、期門穴。
太沖穴位于第1、2腳趾的趾縫向上約1橫指處,它旁邊是奇經(jīng)八脈的沖脈,太沖穴與在足底的腎經(jīng)涌泉穴相對。沖脈是十二經(jīng)之海,能調節(jié)十二經(jīng)氣血;腎經(jīng)是氣血的源頭,這兩條經(jīng)脈相合的地方氣血定然旺盛,所以稱為“太沖”。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原穴,原氣居住的地方,疏肝理氣的作用更強。所以,刺激它可使我們的身體如春天萬物復蘇般血脈調和,溫潤而充滿生機。愛生氣的人,時不時會鬧一下胃疼,與其繼續(xù)生悶氣,不如坐下來,將氣發(fā)到太沖穴上,狠狠地揉幾下。既消了氣,又治了病。要是平時工作繁忙,可在每晚洗腳之后,順勢在這里掐揉3~5分鐘,效果同樣好。
期門穴位于第6肋間隙與經(jīng)過乳頭的垂直線的交點。期門穴就像一個鎮(zhèn)守在殿前的將軍,古語叫“期諸殿門”,簡稱期門。將軍鎮(zhèn)守在關隘,期門穴鎮(zhèn)守在肝經(jīng),防止邪氣入侵。在平時,也不必非得等到有疼痛的時候才來按揉此穴??梢悦刻鞆囊父C處開始,用手一直往下推,每次推30~50下,對于因生氣引起的胃疼,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本文作者:于國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