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草書狂人”,
霸氣、狠勁,粗拙,墨色飛揚。
這種狂,
融入了家國之恨,融入了平生執(zhí)著。
他的粉絲遍布全球各地,
聽聞他的展覽在杭州舉行,
海外書法愛好者打飛的都要來看展!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有“神筆王鐸”之譽。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且臨帖非常講究,筆筆有來歷,絕不妄為。
一六二七年,
王鐸任福建考試官,沿運河到過杭州府;
一六四四年春,
王鐸和梁羽明避難杭州,曾作書卷,后跋文“行舟雷鋒四六橋前”等句;
其后一年,
王鐸同清貝勒博洛至杭州;
如今,
浙江美術(shù)館舉辦“健筆蟠龍——王鐸作品展”,王鐸與杭州又一次相遇。
主題:健筆蟠龍——王鐸作品展
主辦單位:浙江美術(shù)館
時間:2017年9月2日—10月15日
展廳:7、8號廳
9月2日開展,現(xiàn)場人氣爆棚,觀眾皆驚嘆于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yīng)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五十年終日矻矻而不綴止”的勤奮,又好奇他是如何把握“如燈取影,不失毫發(fā)”的入帖和“不規(guī)則摹擬“的出帖之間的平衡。
展覽以“健筆蟠龍”為名,萃自吳昌碩跋文之“眼前突兀山險巇,文安健筆蟠蛟螭”句。此跋附于王鐸所作草書卷后,已然點明王鐸草書之“險”“健”勢態(tài)。
展覽共分三版塊
一是王鐸的臨帖,有軸、卷、扇面形制;
二是王鐸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涵蓋了自作詩、他人詩、手札;
三是其繪畫,山水、花卉等題材皆備。
王鐸的臨帖
從臨帖來說,王鐸的臨摹帶有一種炫耀性。我們今天所知的宋代以至明末清初的刻帖,王鐸都曾學(xué)習(xí)過,此外還有大量的單刻帖。王鐸臨帖還很傲嬌,他有他自己的原則:
這些名家,我不臨
1624年與1651年臨摹
王鐸臨“二王”、臨張芝、臨柳公權(quán)等,臨了這么多書法家的作品,但這幾位的作品他是不臨的。
1646年八月初二日,十五幀
懷素
懷素是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王鐸也擅長草書,可是他認(rèn)為懷素壞了規(guī)矩,故不加臨學(xué)。
王鐸 臨張芝《冠軍帖》(1650)
在上海博物館一件作品的題跋中,他說有人認(rèn)為他學(xué)了懷素,于是連續(xù)寫下了2個“不服”:
丙戌三月十五日,戲書于北畿,為天政賢坦。吾書學(xué)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于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王鐸五十五。
《冠軍帖》(淳化閣帖游相本第二卷)
蘇軾、黃庭堅
王鐸不學(xué)懷素也許是大家熟知的,但有兩位是大家想不到的:宋代的蘇軾和黃庭堅在明代非常受追捧,但王鐸的臨摹作品中,我們真的一件臨摹蘇黃的都找不到。
王鐸 臨《汝帖》
這或許與王鐸對蘇黃的詩文不屑一顧有關(guān)。他認(rèn)為宋元弱嫩,不敢宗法。又說“詩文不愿觀蘇軾”,“學(xué)詩誓不傍蘇、黃”。
杜甫詩《空囊》 227cm×53.4cm 1650年 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字,我不臨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他多有割裂原帖的上下文,將諸帖雜糅,這是為什么?原因有二。
一、忌諱。
王鐸割裂了部分原文
悲、哀、慟、痛、毒等字“不吉利”的字眼。王鐸在立軸中是很避諱的,基本上就會跳開不寫。因為這是一個立軸,立軸是要懸掛的,王羲之寫的“墳?zāi)埂奔词乖俸茫瑧?yīng)該也不會有人掛到家里,這是一般人的忌諱。
原帖第一句話是“獻之死罪”,寫信時的套語,接下來是悲、哀、慟、痛、毒等字,都是讓人看了很難受的。當(dāng)王鐸發(fā)現(xiàn)帖中有這些字的時候,他一定把這些句子全部刪掉。下面又遇到了“兇問”,這兩個字在立軸中也消失了。
桺(柳)
飲(飲)
年
走
薛龍春教授曾對近300件王鐸臨作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凡是有這一類型的字,他的立軸臨摹作品,就會將這個段落刪除,這造成了文句的完全割裂。
王鐸 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軸
王鐸一生臨摹了那么多法帖,但王羲之《奄至帖》、《嫂棄背再周帖》、《兄靈柩帖》、謝安《每念帖》等忌諱字極多的法帖,在王鐸的傳世臨摹作品中卻從未出現(xiàn)過。
二、背臨時經(jīng)常發(fā)生串記的情況。
比如他臨摹褚遂良的帖,在“即日遂良”這個地方,突然串到下文的“即日蒙恩”。
《王鐸臨王羲之(小園子帖)》
另一件臨作則因為都有“散騎”二字,便直接從王羲之《小園子帖》調(diào)到了王獻之《阮新婦帖》。這件臨作先后涉及王羲之《小園子帖》、《適太常司州帖》、《此諸賢帖》、王獻之《阮新婦帖》,分別見《淳化閣帖》卷7、6 、6 、9,各帖不相連屬,所臨分別為18字、5字、3字與9字。這種情況必然在臨時寫字應(yīng)酬,背臨自己熟悉的法帖片段時才會發(fā)生。
臨帖出現(xiàn)錯別字?那是在回歸“正道”
看王鐸臨寫作品時,作品旁邊的詩文,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讀不懂?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臨帖盡管臨的不完全像,但應(yīng)當(dāng)盡量像。
王鐸 臨閣帖
可王鐸臨摹的時候,往往連范本的字樣都被改動了。字樣就是一個字的基本結(jié)構(gòu),它的部首和搭配方式。以臨摹《蘭亭序》為例,在1620至30年代,王鐸留下了四件臨作,分別收藏于吉林、紹興、東京與美國。
字樣比較
圖示上面三排取自于剛才看到的臨本,和最下面一排的完全不一樣。王鐸為什么要改呢?是因為他認(rèn)為王羲之許多字都寫錯了。
在為篆刻家司馬巍寫的《釋漢篆字畫文》中,王鐸講道:“羲、獻不過姿之秀婉耳,畫不知古也,未之學(xué)也?!?/span>在一段臨摹郗愔書法的題跋中,王鐸也說:“書未宗晉,終入野道。必又參之篆籀隸書之法,正其訛畫?!?/span>
臨褚遂良書杜甫《曲江對雨》詩 17.5cm×52.5cm 1634年 天一閣博物館藏
書法儼然已成為王鐸生活的一部分,鉆研書法可以讓他忘卻痛苦。加上他非常重視學(xué)習(xí)古人,在《瑯華館帖冊》中,他認(rèn)為“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詩文,有法而后合。所謂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譜。然觀詩之《風(fēng)》、《雅》、《頌》,文之夏、商、周、秦、漢,亦可知矣。故善師古者不離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過文其不學(xué)耳?!?/span>
臨王操之等帖 17cm×53cm 1650年 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的創(chuàng)作
王鐸博學(xué)好古,工詩文。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鐘繇,亦多自出胸臆,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zhuǎn)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王鐸 自作文“吾洛與津為寇破”
如果說王鐸早年的書法是飛騰跳躑,狂野自如。那么,降清后那段時間,王鐸的書風(fēng)更顯成熟老辣,技法已開始出神入化。王鐸在最失意時,每日以創(chuàng)作書畫詩文來排遣,“字畫詩文,吾輩之寄耶、愛耶、憎耶”。風(fēng)馳電摯般書寫草書,淋漓盡致的表達自我,氣勢磅礴、猶如滔滔江水停不下來。
杜甫詩《空囊》 227cm×53.4cm 1650年 故宮博物院藏
自作詩《送友》 180cm×58cm 1636年 故宮博物院藏
自作詩《問點平彭子作》 236.5cm×53cm 1651年 西泠印社藏
王鐸 行書立軸 紙本 179×56.5cm 首都博物館藏
王鐸的繪畫
王鐸的繪畫師承廣泛,不專一家,而且鄙夷近世,上追宋元,面貌比較多樣,又脫卻時習(xí),饒有古意。王鐸的繪畫作品傳世甚少,然從中也可窺知其畫風(fēng)和特色之一斑,以山水和梅蘭竹菊最為突出。較具代表性的有《設(shè)色山水圖冊》《山水圖扇》《枯蘭復(fù)花圖》等。
1643年作 芝蘭竹石圖
王鐸 《西山積翠圖》
山水 189cm×53cm 1651年 故宮博物院藏
仿董源山水 186.8cm×51.2cm 1651年 故宮博物院藏
1641年作 松鹿圖
雪竹奇石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