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的效力,是指合同被解除后所發(fā)生的法律效果,主要涉及合同被解除后,是溯及既往還是僅向將來終止;合同終止時,已經(jīng)履行的和尚未履行的債務如何處理;合同解除是否影響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等。
(一)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我國《合同法》對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作了較為靈活的規(guī)定, 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當事人是否請求。合同解除后,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也可以不要求恢復原狀。換言之,是否恢復原狀,屬當事人意思自治事項。二是合同性質。根據(jù)合同性質能夠恢復原狀的,則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如果根據(jù)合同性質不可能恢復原狀的,則當事人不能要求恢復原狀。 合同的性質,指的是一次性合同還是繼續(xù)性合同。
1.一次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
一次性合同被解除時通常能夠恢復原狀,即已經(jīng)進行的給付能夠返還給付人,故原則上應當具有溯及力,且只有賦予解除以溯及力才能實現(xiàn)當事人解除合同的目的。當然合同的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比如買賣機器設備的合同中,如果賣方交付的機器設備達不到合同目的,買方要求解除合同,則退回設備,賣方未交付的機器部件不再交付,已收到的貨款退還給買方,買方未支付的款項不再支付。
2.繼續(xù)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
所謂繼續(xù)性合同,是指履行必須在一定繼續(xù)的時間內完成,而不是一時或一次完成的合同,如租賃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承攬合同、委托合同等。此類合同通常以使用、收益標的物為目的,已經(jīng)被受領方享用的標的物效益,客觀上無法返還,無法恢復原狀,所以這些合同解除無溯及力,只能產生向后解除的效力,除非當事人有相反的約定。在繼續(xù)性合同中,純粹交付標的物的分期付款或分期交貨買賣合同,其解除時有無溯及力應當分別而論,若標的物不可分,出賣人只交付部分標的物的情況下,合同解除應該有溯及力;反之,若標的物為可分物,相互之間沒有實質性的關聯(lián),則也只應當發(fā)生向后解除的效力,而不具有溯及力。
(二)合同解除后的損害賠償——履行利益損失還是信賴利益損失
解除的時間點確定之后,依據(jù)合同法第97條的規(guī)定,之后未履行的部分就不再履行,這是合同解除的主要效力。其次,已經(jīng)履行的,可以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是,如果終止履行,給守約方造成了損失的,相對方是否應當賠償損失;在解除確認的過程中,會有一些自然的損失。
比如:在一汽車租賃運營合同中,承租方作為解除方自動放棄運營并返還車輛,而相對方拒絕接受造成車輛停運,這期間的損失如何負擔。只要確認解除成立,由此產生的損失就應由對方負擔。比如對方提出解除異議,經(jīng)審查異議成立,合同應當繼續(xù)履行,則行使解除權的一方存在違約行為(試圖終止合同肯定會引起履行遲延),對方可以提出損害賠償之訴。前述案例中,如果不符合法定解除條件,即使解除方將車輛鑰匙交給相對方,解除方也應當照付租金;如果符合解除條件,因為相對方的行為導致解除之后的事宜未處理,比如相對方?jīng)]有接受車輛,停運期間的租金損失應當由相對方負擔。
1.合同解除與合同債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能否并存,即合同解除是否影響當事人已取得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對此,德國、瑞士、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qū)民事立法均予承認。 依據(jù)我國《民法通則》第115條和《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在合同解除前,當事人一方已經(jīng)取得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因合同被解除而受影響。具體說來,合同解 除與損害賠償請求權并存的情形可作如下歸納:
(1)協(xié)議解除情形。各方訂立協(xié)議解除合同關系,協(xié)議中就當事人一方業(yè)已取得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有約定的,只要該約定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效力性的禁止性規(guī)范,依照其規(guī)定。沒有約定的,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受協(xié)議解除的影響。
(2)約定解除情形。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一方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有約定的,只要該約定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效力性的禁止性規(guī)范,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受合同解除的影響。
(3)法定解除情形。法定解除與損害賠償之間的關系,應區(qū)別而論:第一,合同一方當事人的違約,因存在有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免責事由如不可抗力,或者因當事人沒有過錯,從而不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條件;或者雖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條件,但當事人的違約并未給債權人造成損害的,不產生損害賠償。不過不可抗力發(fā)生后當事人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損害擴大而未為之者,他方有權就擴大之損失請求對方賠償。第二,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條件,且違約行為給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法定解除可以和損害賠償并存,違約方應賠償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全部損害。
2.損害賠償?shù)姆秶?/span>
對于賠償范圍包括履行利益損失還是僅為信賴利益損失,是有爭議的。在學者通說上,賠償范圍為因不履行合同所造成的損失(履行利益)、因返還而支出的必要費用(信賴利益)。 個別見解反對解除場合可得利益的賠償。 筆者認為,因一方違約而解除合同的情形,若該解除無溯及力,違約方應當賠償另一方因違反合同所遭受的損失,包括履行利益;若解除溯及既往,違約方應當支付受害方因訂立合同、準備履行合同和因恢復原狀而支出之費用,一般包括:(1)債權人訂立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費用;(2)債權人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作準備所 支出的必要費用;(3)債權人因失去同他人訂立合同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4)債權人已經(jīng)履行合同義務時,債務人因拒不履行返還給付物的義務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5)債權人已經(jīng)受領債務人的給付物時,因返還該物而支出的必要費用。不包含因不履行而產生的損害(履行利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