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可轉載不可剽竊!
金匱要略釋義與方解(18)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并治第九
王東海
【原文】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注釋】脈太過不及,皆為病脈。脈太過者,邪甚也;不及者,正虛也。關上連寸為陽脈,關下連尺為陰脈。陽脈主乎上焦,陰脈主乎下焦。陽微者,關前連寸之脈微也;陰弦者,關后連尺之脈弦也。微為上焦之陽氣虛,弦為下焦之陰氣甚,陰甚則乘上焦之陽虛上干而病胸痺也。
【原文】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注釋】平人乃平常無病之人,但覺短氣,呼吸不布息,此為邪襲胸肺之實證,非因虛而然也。
【原文】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瓜萎薤白白酒湯主之。
【注釋】喘息,呼吸促也,咳唾痰涎;胸背者,心肺之宮城,心胸陽氣虛,濁陰乘虛而上干,則肺氣不利;寸口主乎心肺,脈沉遲乃陽氣虛而濁陰上干而凝滯,小緊數(shù)為陰寒即將化熱,以括萎薤白白酒湯開瀉陰邪之凝滯也。
【原文】栝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方解】栝蔞輕虛以達胸肺,味苦性寒;薤白辛苦而溫滑,破氣行滯;白酒辛熱,三味和合,則辛苦開通陰邪之凝滯也。
【原文】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湯主之。
【注釋】胸痺不得臥,較前條之痺痛猶甚也,前屬無形之陰邪,此由陰邪凝滯而或有形之飲也。
【原文】栝蔞薤白半夏湯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心痺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注釋】此陰寒乘心胸陽氣之虛而上干。在元陽素虛之體,其痛由胸而徹背,由背而徹心,彼此移易,陰寒因陽虛而寒化也,故以大辛大熱之類為丸,取其辛熱久留于上以驅寒消陰而溫陽化飲也。
【原文】烏頭赤石脂丸
蜀椒一兩(一法一分)、烏頭一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干姜一兩(一法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方解】方以烏頭赤石脂名者,烏頭大辛大熱,善開寒濕之痺,赤石脂甘溫而澀,質(zhì)重而達下,此證乃下焦之陰寒乘上焦陽氣之虛而上干,況人身之真陽藏于腎,赤石脂甘溫而澀,約蜀椒以驅寒,烏頭以開痺,姜附以溫中回陽直達于下,消陰回陽,即《內(nèi)經(jīng)》“上病下取”,從本治也。
【原文】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釋】緩急者,時緩而痛減,時急而勢甚,邪不能持,屬陽虛濕勝,濕為陰邪,以薏苡附子散溫陽而滲濕也。
【原文】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兩、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解】薏苡甘寒淡滲,入肺、胃、大腸,利濕熱,合附子而溫陽化濕,陽氣復、濕邪去則胸痺自愈,為散服者,以利上焦也。
【原文】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皮枳實生姜湯亦主之。
【注釋】胸為清陽之府,屬氣海,不容寒濕、濁氣之陰邪所犯,若人之心胸陽氣虛者,陰邪易于干犯,犯則氣機不行,或氣聚水停。氣滯則胸中氣窒,水停則短氣,水勝者,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氣勝者,橘皮枳實生姜湯主之。
【原文】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方解】茯苓感天然之氣化而生,色白味甘淡、利竅滲水為陽,水為陰,故能化氣行水;杏仁色白、味苦、性微溫,能宣肺降氣,肺氣宣則水濕自化,甘草以和治氣滯水停之平劑。
【原文】橘皮枳實生姜湯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溫再服。
【方解】橘皮味辛甘性氣香,辛香善散行氣、苦而能降以利胸膈皮毛之氣滯;枳實辛苦開通氣聚之凝結;生姜辛甘性多岐善散,三味和合,不假甘草,辛苦之味善開氣行滯表里分清也。
【原文】胸痺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嗆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注釋】胸痺之證,有寒熱虛實、陰陽表里之別,診斷當無犯虛虛實實之證,大抵不出望、聞、問、切而已。如心痺按之濡,或喜按、面唇清淡、舌苔薄白、語聲低微、言時斷續(xù)、口渴喜熱、或竟不渴、渴而不飲、脈息微弱,為中虛寒,不能溫煦心胸之陽氣,則胸中之陽不能舒展,有似胸痺而然,若用開瀉,則筆鋒甚于劍鋒;若氣結在胸,胸滿連及脅下逆滿上而撞心,滿而不減,形證俱實者,當以辛苦以開瀉,虛而寒者,以人參湯煖土以溫陽;實者以枳實薤白桂枝苦辛以開痺。
【原文】人參湯
人參、干姜、甘草、白術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此方在《傷寒論》“太陰篇”名理中丸,此名人參湯,在太陰治中土虛寒,有燠(yu,使熱)理中土之功,此名人參湯,有補氣溫陽之意也。
【原文】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三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數(shù)沸,分溫三服。
【方解】此氣滯之痺而形證俱實,枳實破氣開結;厚樸寬中行滯;薤白辛苦溫滑行氣;桂枝溫通陽氣;栝蔞苦寒,瀉胸肺熱痺,枳實、厚樸質(zhì)重先煎,取重濁濃液,沉重下行,薤白、栝蔞、桂枝輕虛后煎,取清輕之氣從上行而散,此上下分消之意也。
【原文】心下痛,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注釋】凡諸胸痞,由感外邪而卒發(fā),形證不虛者,以桂枝以通陽,生姜辛散助桂枝以解外而散內(nèi)飲,枳實破氣滯治痞之能事盡也。
【原文】桂枝生姜枳實湯
桂枝三兩、生姜三兩、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解】桂枝辛甘以宣胸中之陽而散風寒;枳實破氣行滯;生姜同桂枝以散外邪,同枳實以散內(nèi)飲。凡胸痞卒發(fā)之證,因外邪而形證不虛者,皆可加減與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