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書友會第129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讀:凡疾病均有“樞機”,當面對疑難證時,要求醫(yī)者以立體思維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審視,精心分析病機,準確選方用藥,以撥轉其“樞機”,常能一治即愈。(編輯/俞立豐)
撥轉樞機法——談立體思維
作者/劉方柏
樞,本義為門上的轉軸。樞機,本義為封建王朝的重要職位或機構。中醫(yī)借用此詞,是對病邪外出或內入的關鍵,病情輕重變化的接點,紛繁復雜癥狀背后的病機焦點等的形象比喻和簡潔概括。
“樞機”說運用之典型,莫過于歷代醫(yī)家對《傷寒論》少陽篇之研究了。腠理為少陽所主,屬于“樞機”的地位。它可因正邪之勢,體質之差和治療之異而以“樞機”轉利祛邪外出,或以“樞機”不利而使邪氣內入陽明,乃致直陷三陰。這時,便有了“固護少陽樞機”、“轉運樞機”等一系列治法的運用。于是,古代醫(yī)家將少陽病主方小柴胡湯的根本作用,側重歸納為一點,即“小柴胡湯是治邪氣出入于營衛(wèi)”,強調了少陽病之“樞機”位置和小柴胡湯是針對邪氣“出入”的這個治療基點的。
這帶給我極強的示范意義和啟迪作用。多年來,在治療疑難病癥時,我將“樞機”特殊的病位病性概念的外延加以擴大,對一些久治不效,而以某單純癥狀為突出表現者,精心分析病機,準確選用方藥,以撥轉其“樞機”,常一治即愈。本法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
①外邪入侵,太陽病有內犯趨勢,或厥陰病有外出跡象時,前者御邪于外,后者順應病勢,發(fā)揮樞機樞轉功能,引邪外出;
②某突出癥狀頑固不去,撥轉樞機,可如開門見天般地立刻收效;
③病情極為復雜,而找準樞機,可收諸癥盡除如開門迎風,滿屋濁氣頓去之效。
而既謂之“撥”,則如撥動機器某旋鈕即可獲得所要結果般的簡單快捷,必一撥即靈,一般是一劑知,再劑效,三劑愈的效果。因此,撥轉樞機法,絕不同于那些緩治慢調、積漸收功的治法。當“撥”之不效時,必是誤用,當迅速改弦易轍,不可延誤病情。
呃逆、偏癱醫(yī)案
溫某,男,70歲。既往高血壓病史5年,20天前右側手指麻木,未及時治療,進而出現右側肢體癱瘓,語言謇澀,急入院治療。診為“腦梗死,高血壓病”。而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呃逆,晝夜不停,致夜不能寐,給予鎮(zhèn)靜劑等治療未能控制。如此已7個晝夜,且有不斷加頻加重趨勢,遂來就診。
患者不能站立,由兩人攙扶方可緩慢施步,呃聲頻頻,陳述病情時不斷被呃聲中止。伴口干,大便干結。脈弦滑而數,舌苔黃膩:當即處以宣痹湯加味:
郁金12g,通草10g,淡豆豉10g,梔子10g,射干20g,大黃10g,柿蒂15g,枇杷葉15g,丁香10g,草豆蔻10g。水煎,日1劑。
上方服完1劑,呃即大減,僅斷續(xù)稀疏發(fā)呃。服完2劑后,不僅呃更減,右側肢體也較前有力,一人攙扶即可緩步。患者及家人欣喜不已,于診室內不斷演步,以示療效佳良。
原方再服2劑,呃逆全止,肢體更利。改用補陽還五湯加生白附子、烏梢蛇、膽南星等,以促肢體功能恢復。
本例治療之妙,不僅在于不循呃逆之常規(guī)辨治,撇開治呃常用之方,同時在于不懼急重性疾病中出現呃逆每為病重的古訓,毫不猶豫地接招診治,而所用輕清宣痹以撥動樞機的治法,又出奇以制勝。
我據證辨析,患者之呃逆屬氣機痹阻,上焦膹郁。從而認為,癥狀看似嚴重,但只要宣通氣機,一“撥”令痹阻得解,膹郁得散,呃逆必會隨之而止。于是選用了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焦篇的宣痹湯(枇杷葉、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豆豉),全方雖然藥僅5味,而苦辛兼?zhèn)?,?span>上焦郁閉之氣機,可以說具有特異的宣通作用。
撥轉樞機法運用的關鍵,在于掌握好三點:第一,是否該采用撥轉樞機法;第二,該患者的“樞機”在何部;第三,當如何去“撥”。而臨床要明確這三點,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審視和多層面的考察,這要求醫(yī)者必須采用不同參照系,進行縱橫比較,深入思考。而這一過程所體現的,就是立體思維。
立體思維是運用參照系進行縱橫比較的一種思維方法。如運用某種參照系進行橫向比較,形成平面擴展思維,進行縱向比較,形成線性集中思維,而運用立體的交叉的參照系就會形成立體思維。
病案中患者因腦梗死、高血壓入院,而以呃逆不止來診,呃逆可否由腦梗死、高血壓導致?新病與宿疾的關系究竟如何?重證患者復見呃逆在此是否意味著病情嚴重?本患者與古今論治的各種呃逆證有何異同,能否找到對應?使用鎮(zhèn)靜劑治療7日為何呃逆不斷加重?正是通過對各個疑問點的縱橫比較分析后,一種不循常規(guī)的治法和不遵常例的選方才得以確立。
這種縱橫比較,也許在思維流程中呈飛快運轉,也許呈緩慢逐一對照狀態(tài)進行。而不管怎樣,都不是在一個思想平面上尋找答案,都需要打破平面思維,將二維還原為三維立體思維。
總而言之,撥轉樞機法特別要求精準,而立體思維特別要求思路的縱橫。如何在縱橫比較中精確地找準病機,選好最具針對性的方藥,是能否撥準“樞機”的關鍵。而這一過程中,立體思維的指向,正是通過信息加以引導。主體判斷之難,常常在于與客體信息聯系受阻,無法獲得有關客體的全部信息。造成的原因,可能是理論結構欠扎實,也可能是實踐水平較低,須加以克服,以疏通系統信息渠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