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經(jīng)歷了有700年的歷史,后來形成了以天臺、華嚴、禪宗等佛教宗派。中國禪宗創(chuàng)立者惠能的頓悟成佛理論建立在佛性學(xué)的基礎(chǔ)上,他得出“凈性自悟,頓悟成佛”的論斷。說明了本體、真如和觀實世界的關(guān)系,把臆造的精神本體當做現(xiàn)實世界一切物質(zhì)和現(xiàn)象的本質(zhì),而“心”是唯一的“本體”。正如:“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因而人之心是萬物的本源。一般人雖然為妄念蔽障,一旦覺悟,妄念一息,就會恢復(fù)“本性”。因此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若虛心打坐,既成無際空”。因虛空能含宇宙。所以,一切草木,日月星辰,善人惡人,善法惡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悟空是練功的追求。
練功中,世界是“心”的顯現(xiàn),自性本來就是空的。在練功法門中,入禪打坐,無不著心、亦著靜、也不言、也不動。悟法既是無念、無憶、無著,只需用智慧觀照,不取不舍,即可見性功成。就是意識到自己“心是空的,不可產(chǎn)生意識的追求,這樣才能絕對拋棄一切雜念,而最后進入空寂的境界,這就是成功的最高階段”。
如何解決污染?必須心性本“覺”。印度佛學(xué)叫“心性本凈”。本覺既本來覺悟,若能覺悟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日夜放光明。
空寂之心,靈知不昧。既此空寂之知,是汝本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籍緣生、不因境起。知且無念無形,唯為我相人相,覺諸相空,心自無念,念即起覺,覺之即無。
意思是說:人們練到有靈知不昧的覺悟,一經(jīng)高人指點,悟到空寂之知,便能返回“心性本凈”的境界,就能成佛。
禪宗理論基本教義是:“一心傳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頓悟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人緣心迷,不能自悟,需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迂悟既成智,即至佛境。
“人性中本自有佛性,識自本心。若是本身,即是解脫”。佛性是恒昌清凈的真如本性,也是本心,本性與本心也是相通的。本心具有覺悟的智慧,一旦認識本心,就能頓悟,達到解脫的目的。斷絕一切城市的雜念,即可成功。迷即凡夫,悟既成佛。
迷、悟有所不同,“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
悟,既無差別。練功之法記憶中,但有遲疾?!斑t”即“漸”,“疾”即“頓”,所以說漸頓是達到高層次的過程。
練功法門,自古以來,頓漸皆立無念之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把塵世間的一切善惡、美丑,人與人之間的快意恩仇都不考慮。把世界上的一切現(xiàn)象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叫“無縛”。
“無相”不是什麼都不看,是于相而離相,即看見了和看不見一樣。
“無住者,為人本性”,也就是不受客觀世界的影響和束縛,才是人的本來面目:“雖即漸聞,覺之不染萬境而常自在?!庇谥T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愚自念上,常離諸景,不與境上生心?!痹谌粘I钪?,一切要漠然視之,不受世俗社會的任何影響和妨礙,在日常生活中有來去自由,改變精神世界,從而達到解脫境界。如果去追求客觀世界的一切色、聲、形、味,就會陷入煩惱,進入苦難世界。
一個人的解脫,關(guān)鍵是無念與有念。練功的人和不練功的人,凡夫與佛家界限只有在一念之間。如一念著境、著相就是凡夫俗子,只要一念不著境、不著相,就立即可以達到佛的境界。可以打破印度繁瑣的成佛理論,客觀世界一切是虛幻,即看不見也摸不著,必須導(dǎo)出神秘主義的認識道路。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nèi)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nèi)心即亂,外若離相,內(nèi)心不亂。
本性自凈自定,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即定。外離相即禪,內(nèi)不亂即定,外禪內(nèi)定,故名禪定。禪學(xué)里的禪定是靜慮之意,首先要靜坐,通過靜坐,是思想又燥趨靜,再由靜入定,達到定態(tài),便可由定生慧。
禪定,指心悟。也就是覺,當人們接觸客觀世界時,“心”不受客觀世界的任何影響,嘗到美味時,不要有任何味感,看到美色時,感不到悅目。能達到這種神秘的境界,不論是行住坐臥,就都是坐禪,在一切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達到禪定的境界。
必須拋棄人們所特有的認識能力,尋找一條神秘的認識途徑,才能把握“真如”。這條途徑就是頓悟,但頓悟的途徑又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就像人喝水一樣,冷熱自己知道。你欲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感,向里向外逢機便殺,始得解脫。
佛學(xué)認為,不僅消除一切對象的客觀實在性,而且必須消除人們正常的認識能力,這樣才是“人境俱不奪”,才能徹底擺脫一切“見聞覺知”。從而達到純粹的自我直覺的所謂“頓悟”境界。
歡迎您進入慧福生命文化(生命禪學(xué))的空間
分享智慧,收獲智慧,分享慈悲,收獲慈悲
隨喜贊嘆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功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