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看舌苔主要從舌苔顏色和舌苔質(zhì)地兩方面加以觀察。
苔色一般可分成黃、白、灰、黑四種顏色,觀察苔色可以幫助我們大致了解病情的寒熱屬性。
苔質(zhì)可包括舌苔的薄厚、腐膩、滑燥、剝落等方面。
舌苔薄白、濕潤度適中是正常的舌苔,表示氣血充足,臟腑功能良好。一些外感病人也可見到此類舌苔,這主要是病情輕微,外感邪氣尚未入里,對臟腑、氣血的影響不大。
舌苔白而潤滑多為外感寒濕邪氣或脾陽不足,水濕內(nèi)停的里寒證。舌苔白厚且膩多為濕濁內(nèi)停,也可見于食積。此外,若見苔白而干,此時熱大多較重,千萬不能認(rèn)為是虛寒,服用一些溫?zé)岬难a(bǔ)品或藥品,否則便是火上澆油了。
黃苔主熱證、里證。黃色越深,邪熱越重。淡黃苔主熱輕,深黃苔主熱重、焦黃苔主熱極。
灰黑苔既可見于里熱證也可見于里寒證,均屬重癥。黑色越深,病情越重。
里熱證:舌苔灰黑而干燥,甚至燥裂,生長出芒刺為熱盛,津液大虧。常見于熱性病和嚴(yán)重的陰虛火旺。黑苔如果出現(xiàn)于舌尖部位則多為心火亢盛,如果舌根部出現(xiàn)黑苔則多為下焦熱盛,傷及真陰。
里寒證:舌苔灰黑,濕潤多津液則常常提示為寒濕內(nèi)生,舌苔黑而黏膩則是痰濕內(nèi)蘊(yùn)。都不能錯誤的認(rèn)為是熱盛津液虧損,而用清熱瀉火的寒涼藥物。
舌苔的厚薄可以反映出邪氣的盛衰和病情的輕重。
薄苔可見于正常人,表明胃有生發(fā)之氣,臟腑功能正常;厚苔常是胃氣夾濕,夾痰飲等邪氣熏蒸所致。一般可提示里證、痰濕、食積等病癥。如黃苔厚膩則常見于濕熱或食滯化熱等癥。
通過觀察舌苔的薄厚變化,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病情的進(jìn)退。一般來說,舌苔由薄變厚,多為邪氣逐漸變盛,病邪從表入里。相反如果舌苔從厚變薄,則多表明正氣恢復(fù),邪氣消退,為病退的表現(xiàn)。但舌苔的薄厚轉(zhuǎn)變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如果突然變化則不是佳象,它可能意味著邪氣極盛或者正不勝邪。
舌苔干濕適中,既不滑也不干燥是潤苔。潤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現(xiàn)之一,它說明臟腑功能基本正常,體內(nèi)津液輸布情況良好,可以上乘滋潤舌體。
滑苔是舌面水分過多,既濕又滑,甚至伸舌欲滴,是水濕痰飲內(nèi)停的表現(xiàn)。它一般多主寒、主濕、主痰飲。例如,脾陽不足,不能運(yùn)化水濕,寒濕內(nèi)停,隨經(jīng)脈上溢于舌苔,可見到滑苔。
燥苔表明津液不及,已有損失,甚至干裂。例如,大吐大瀉后,大汗后或者長期過量服用溫燥的藥品、補(bǔ)品,都可以導(dǎo)致津液受損,舌苔缺少津液的滋養(yǎng)而干燥。
如果舌苔質(zhì)地致密、顆粒細(xì)小,就像在舌面上鋪了一層油膩狀物,刮它不容易脫落的,稱為膩苔。相反,如果苔質(zhì)粗大,顆粒疏松,如同在舌面上鋪了一層豆腐渣一樣,一刮容易刮去的則稱為腐苔。膩苔和腐苔均與體內(nèi)的濕濁之氣有關(guān)。
舌苔如果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舌面光滑無苔的稱為剝落苔。舌苔全面剝落,舌面光滑無苔如鏡子般,稱為鏡面舌。
剝落苔一般表示胃氣、胃陰虛,不能上蒸于舌面。如果舌紅苔剝落多為陰虛,如果舌色淡而苔剝落多為血虛。鏡面舌則多見于危重病,常表示胃陰枯竭,是危象。另外,有一種先天性剝落苔,常出現(xiàn)在舌面中央人字溝前,多為菱形,多為先天發(fā)育不良所致。
文章整理自張大寧著《察言觀色辨健康:專家教你從頭到腳辨健康》
加味“三花飲"
辛夷花6g 雙花6g 款冬花6g 錦燈籠6g
紅景天10g 玄參6g 桑葉10g 蒲公英10g
連翹10g 陳皮10g 炒蘇子10g魚腥草10g
防風(fēng)10g 獲苓10g
每日一劑,連服三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