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守正學堂
守正學堂
2022-08-20 10:00
發(fā)表于山東
現(xiàn)在正值夏秋之交,又濕又熱,非常難熬!尤其是那些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常常會感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不愿活動。
可是越是不愿活動,體內(nèi)淤積的濕氣也就越重。漸漸地濕氣的一些外在特征也就表現(xiàn)出來。那身體的哪些表現(xiàn)說明你濕氣重,脾胃虛呢?我們整個的胃,它不僅僅代表胃這個器官,它代表的是整個的消化系統(tǒng)。從口腔、食道一路往下到這個肛門,食物從進來一直都是往下的,這樣能降下去才是一個順的狀態(tài)。如果這個順的過程出現(xiàn)了問題,出現(xiàn)了上逆,就出現(xiàn)了口臭。就像下水道反味兒一樣,下水道不通,出現(xiàn)了反味兒。所以,口氣的根本原因還是胃氣不降,脾胃虛弱,容易生濕導致的。《素問·靈蘭秘典論篇》: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這些垃圾的排出是需要載體的,比如家里的垃圾要扔出去,要用垃圾袋裝好,身體里的垃圾要排出也是一個道理,這個載體最主要的就是水。而大腸在咱們中醫(yī)里面,也是屬于“脾胃”這個系統(tǒng),胃生津,脾為胃行津液。打個比方,胃就是水庫,而脾的作用就是把水庫里的水運到各個地方。如果你排便不通暢,粘盆,有惡臭,且次數(shù)不多或者是欲便不得,臨廁空蹲,那就說明你體內(nèi)有濕氣,脾胃虛弱。《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脾為涎”,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說。《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講“脾主涎”,“主”有主管,掌管之意。說白了跟你媳婦掌管你的人生一樣,脾掌管口水,口水的分泌,口水的量,口水往哪兒流都歸脾來管。由此可見,睡覺流口水其實背后反映的是脾的功能出現(xiàn)了問題。人在睡覺的時候處于放松的排出濕氣的階段,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脾胃虛弱,就容易流口水。皮膚既是人體的第一道屏障,亦是人體最大的“外鏡”。從皮膚上可以透視內(nèi)臟的病變信息,皆可從這面巨大的照“妖”鏡上顯露原形。重點從兩方面來進行判斷:一是皮膚的色;二是皮膚上是否生有痘疹疔瘡等。皮膚病,皮膚出現(xiàn)瘙癢、起水泡都是因為濕熱在表,但是這只是表象,本質(zhì)原因是身體推動力不足,脾胃功能弱下。要想減少日常的口臭、皮膚差、流口水、排便不暢等濕氣問題,就得首先保護好我們的脾胃!
小編從眾多方法中篩選了幾點實用的、日常接受度高的護脾胃的寶藏方法,脾胃不好的醫(yī)友趕快學起來。小建中湯中的生姜起到升散的作用,氣機運動,濁氣得降。炙甘草保水保津液,大棗緩中,膠飴起到了補津液,滋養(yǎng)脾胃的作用。
足三里可以緩解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等。在咱們中醫(yī)上,粳米有健脾胃、補中氣、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營養(yǎng)不良、病后體弱等病癥,是養(yǎng)胃生津的小能手,老少皆宜的養(yǎng)胃神器。山藥性味甘,可以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山藥雖然貌不驚人,但是自古以來就該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脾佳品。中醫(yī)認為,山藥“主傷中虛補,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能聰耳明目,輕身不饑,延年益壽,且無副作用,被列為“上品”。許多古典醫(yī)籍中也都對山藥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本草綱目》:健脾胃、益腎氣,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本草正義》: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我相信,咱們醫(yī)友買山藥的話99%都是為了健益脾胃吧。實際上,如果你直接吃山藥,所達到的調(diào)理脾胃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因為你脾胃本來就虛弱,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就差,其中有效成分的吸收率就會降低,補益效果就會差一點。因此,建議把鮮山藥磨成山藥粉,可以在日常早餐時沖泡著喝,這樣會更易吸收。山藥的種類有很多,有普通山藥、細毛山藥、鐵棍山藥、大和山藥等等,而其中價值最高的一種是鐵棍山藥。鐵棍山藥非常珍貴,它不僅擁有其他山藥共同的營養(yǎng)價值,還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它可以制成多種丸藥,人們常見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是由它制成。此外,鐵棍山藥還被譽為“長壽因子”,藥食兼用,對于人體的保健功效十分強大。大家可能覺得,調(diào)理脾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事情,日常又是買鐵棍山藥,又是要磨粉的,長此以往可太麻煩了!考慮到有些醫(yī)友會覺得麻煩、堅持不住這件事,同時考慮到眼下已立秋數(shù)日,“秋老虎”帶來的高溫居高不下,燥熱逐漸加重。而山藥恰好有“溫而補之,補而不燥”的特點,可謂是緩解秋燥的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