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夏曾珍
心理咨詢師 田建超
春節(jié)剛過,有一組照片讓無數(shù)網(wǎng)友唏噓不已:一個留守兒童在和母親分離時嚎哭,直喊“你們不能這樣對我”。這種對分離喊“不”的行為,戳到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分離焦慮,更讓“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再次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那么,如果現(xiàn)狀暫時無法改變,如何幫助爸媽與留守兒童更好地處理分離?今天,我們請來了心融集團心理咨詢師田建超老師,針對留守兒童分離焦慮的處理,給出一些建議——
分離焦慮癥
分離焦慮是指與某個人建立了親密的情感關(guān)系后,又要跟他/她分離時,心里產(chǎn)生的傷心、痛苦的情緒,并可能通過各種行為表示拒絕分離。分離焦慮癥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程度不一,在老人和嬰幼兒童中最為常見,表現(xiàn)也最為突出。
公眾微信號:愛問傾訴郵箱:xwcbqs@163.com 聯(lián)系電話:22895181(周一-周四15:00-17:00)“愛問佩嘉”歡迎來電、來信訴說和提問,提問內(nèi)容可能會以化名形式刊登,敬請注意。
■提前預告,一起面對分離
不少父母在離開以前,為了避免孩子的哭鬧讓自己揪心和內(nèi)疚,就采取了“玩失蹤”或“欺瞞”的方式,其實這些方式都不好。
對成人來說,來不及告別會造成“遺憾”、“未完成”情結(jié),導致遲遲放不下;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更是不能被理解的事情:“為什么爸爸媽媽突然消失了?”這種被拋棄感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親子關(guān)系的懷疑,對自己價值的懷疑,甚至引發(fā)自卑、壞脾氣等。
有的家長離開的時候孩子也在場,但為了避免孩子爆發(fā)情緒,跟孩子說:“媽媽(爸爸)去買點東西,等會就回來了?!被蛘吒纱喑煤⒆邮焖蜃尃敔斈棠處С鋈ネ鏁r離開。類似這樣的話說出去后,孩子自然懷著期待等待父母的回來,結(jié)果,父母始終不出現(xiàn)。得知真相后,那種被欺騙的感覺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
所以,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有要離開的打算或預期,最好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有足夠的時間在心里預演分離情景,消化分解分離時刻的悲傷情緒。
心理咨詢師建議:
家長在離開前的幾天就可以提前給孩子作一個“預告”,要坦言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必須離開一段時間。例如:“媽媽某某時候要去上班,某某時候回來。”如果孩子太小,要用寶寶能聽懂的語言反復解釋,可以嘗試以講故事或做游戲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并接受這種暫時的分離,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等真的到了分離的那一天,孩子雖然也會感到傷心,但由于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備,對媽媽的離開不會感到很突然,也更容易接受。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
不少爸媽因為與孩子相處不夠長,所以抓緊時間盡量多地滿足孩子:什么都給買、什么都答應(yīng)、什么都幫做。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更可能使孩子與爸媽分離前后的生活造成巨大反差,進而放大分離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
心理咨詢師建議:
能簡單自我管理、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會更有自信,對接下來的能力發(fā)展也有促進作用,更可以有效降低孩子與爸爸媽媽分離后的焦慮。
能力一:社交能力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有計劃地多帶孩子外出,多接觸其他人,并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當孩子可以接觸更多人并能順利完成互動,會更快成長,也相應(yīng)減少了對爸爸媽媽的依戀。
能力二:生活技能
爸爸媽媽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發(fā)育情況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穿衣服、獨自睡覺等。這樣,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自己也能進行正常地生活,不必擔心孩子因抗拒新?lián)狃B(yǎng)人的照顧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能力三:抗挫能力
爸媽要把握尺度,培養(yǎng)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同時也要避免那些“人為刻意設(shè)置的,超過孩子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真正有利的細節(jié),其實存在于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每一個點滴的瞬間,只要做父母的我們善于觀察和樂于發(fā)現(xiàn)。同時,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預期要合理,讓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guān)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
■幫助孩子提前熟悉新的撫養(yǎng)人
有些爸媽覺得“過段時間就要分開了,這些天要好好親昵一下”,所以利用難得的假期,充分與孩子互動,以期補足之前不能見面的遺憾,簡直親不夠;而孩子也習慣了那段日子每天和爸媽如影隨形。結(jié)果臨到要分開的時候,不止孩子情緒崩潰,爸媽也會有一定的情緒的。
心理咨詢師建議:
如果爸媽必須離開、孩子將由長輩或其他親戚撫養(yǎng),那么,爸媽或許要克制一下自己的“親不夠”,而提前一段時間讓寶寶熟習新的撫養(yǎng)人,同時也可以讓長輩了解寶寶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讓孩子有機會培養(yǎng)新的依戀關(guān)系。
另外,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會相應(yīng)減少孩子的孤獨感。如果孩子已經(jīng)在學?;蚣彝ブ車⑵鹋笥讶Γ职謰寢尶梢試L試強化這一層關(guān)系,對他們友誼給出鼓勵;如果孩子尚未建立起這樣的圈子,爸爸媽媽可以擔起主動搭線的角色,給自己的孩子找到玩伴。這樣孩子能從新環(huán)境中體驗到快樂或依戀更多些,也就會相應(yīng)減少孤獨感。
■與孩子分離后,給予更多贊揚
在生活中,甚至各種媒體上,看過很多留守兒童對問及“對爸爸媽媽的印象是什么?”,除了“很想他們!”,另一個比較多的回答是“他們總是在電話里罵我,讓我好好學習,我不喜歡他們?!睘榱司S持家人的生活和孩子的讀書而背井離鄉(xiāng)的爸爸媽媽們聽到這樣的回答一定很心碎。爸爸媽媽們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才這樣的嗎?當然不是,只是他們沒有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愛和關(guān)心。
心理咨詢師建議:
與孩子分離后,如果無法經(jīng)常見面,爸爸媽媽要通過其他方式保持和孩子的聯(lián)系??梢赃M行視頻對話最好,或者電話交流等其他的方式。在相隔兩地的對話上,爸爸媽媽要知道,有些情況下孩子心理是有委屈的,難免會在父母面前發(fā)泄出來。所以,父母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語氣要平和溫暖,接納孩子的情緒,并“愛在心、口要開”,讓孩子知道你的愛意,讓孩子知道,即使自己不在身邊,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他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以批評和挑刺來表達關(guān)注和教育,既然無法做到在生活中細心地照顧,那么,當一個身處遠方、卻能給予贊揚和支持的父母,也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一點,爸爸媽媽還是要盡量多地回家陪伴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