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1
劉某某, 男,66歲。
一診:咳喘病史四十余年,肺心病史十年。近來咳嗽白痰,不易咯出,無腹脹,雙下肢水腫,朝輕暮重。脈沉細(xì),舌紫黯,苔黃。
處方:
炙麻黃6g 炒白術(shù)30g 蒼術(shù)30g 漢防己30g
川牛膝30g 大腹皮30g 益母草20g 車前子30g(包)
葶藶子30g 川椒目15g 蒲公英15g 桔梗6g
天竺黃10g 桑白皮15g
14劑,水煎服,日1劑。
患者咳喘病史四十余年,肺腎俱虛,痰瘀內(nèi)阻,外感引動伏痰,則咳嗽痰多;脾腎陽虛,陽虛水泛,故雙下肢水腫;脈沉細(xì),舌紫黯為陽虛痰瘀互阻之征,苔黃為痰濕郁久化熱之象。方中炙麻黃、炒白術(shù)、蒼術(shù)、漢防己、川椒目散寒溫通,宣肺利水;大腹皮、益母草、車前子、葶藶子行氣活血,瀉肺利水;川牛膝、桔梗上下宣降,調(diào)理氣機(jī);蒲公英、桔梗、天竺黃、桑白皮清肺化痰。
二診:藥后咳喘減,下肢仍腫,按之沒指,脈沉數(shù),舌黯紅,苔白膩。繼續(xù)加強補腎利水作用。
處方:
炙麻黃6g 炒白術(shù)30g 蒼術(shù)30g 漢防己30g
川牛膝30g 大腹皮30g 葶藶子30g 車前子15g(包)
川椒目15g 益母草15g 茯苓皮15g 澤蘭15g
桂枝10g 杜仲15g
14劑,水煎服,日1劑。
藥后諸癥明顯緩解。
病案2
戚某某,女性,71歲。
2009年4月就診?;颊呖人浴⒖┨捣磸?fù)發(fā)作40余年,伴喘憋3年余,加重3天?;颊?0年前因受涼感冒出現(xiàn)咳嗽、咯痰等癥狀,自服化痰止咳藥物后癥狀緩解。以后每年冬季反復(fù)發(fā)作。3年前患者受到敵敵畏氣味刺激后咳嗽、咯痰癥狀加重,伴喘憋,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Ⅱ型呼衰、肺心病、全心衰、心功能Ⅲ級,反復(fù)多次住院治療。現(xiàn)咳嗽咳痰,痰量多色白質(zhì)粘,不易咯出,喘憋胸悶,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頭暈,惡心,納呆,脘腹脹滿,眠差,小便少,大便不暢。舌質(zhì)淡紫,有瘀斑,舌苔少,脈沉弦。查體:血壓130/80mmHg,口唇紫紺,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桶狀胸,雙肺叩診呈過清音,雙中、下肺可聞及中水泡音。心音遙遠(yuǎn),心率89次/分,律齊,雙下肢水腫。理化檢查:胸部正位片:慢支并肺部感染,肺大泡,兩側(cè)胸膜肥厚粘連。心臟彩超:主動脈硬化,左房肥大,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右心肥大,三尖瓣關(guān)閉不全,主肺動脈增寬,肺動脈中度高壓,右心功能低下。腹部彩超:肝大肝瘀血,膽囊壁水腫,脾大,腹腔積液。
處方: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加減
桂枝6g 漢防己10g 豬茯苓各30g 紅人參10g另煎沖兌
生白術(shù)15g 澤瀉10g 炮附子10g 葶藶子30g包煎
益母草15g 芒硝15g分沖
四劑水煎服,日一劑。
本案患者辨證為虛實夾雜,心腎陽虛,水凌心肺。由于久病少陰心腎之陽虛衰,不能制水,寒水上泛,則水飲凌心侵肺。治宜溫陽益氣,利尿平喘?!督饏T要略》論述木防己湯說:“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dāng)?shù)十日,醫(y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fù)發(fā),復(fù)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其病機(jī)為水飲停于胸膈間,肺胃氣機(jī)受阻,上逆為喘滿,壅滯于中則心下痞堅。飲邪停聚,氣血不和,榮衛(wèi)失調(diào),則面色黧黑,脈沉而緊。蓋心下痞堅,飲邪停聚,原為實證,可用逐飲峻劑,使飲去則痞消,但使用吐下諸法攻之不效,皆由于正氣已虛。故用木防己湯補虛清熱,散結(jié)行水。若服后輕快一時,不久又復(fù)發(fā)者,是飲邪凝結(jié)成聚,木防己湯已不能勝任,宜加用攻里利水之劑,故去石膏加芒硝峻開堅結(jié),通利二便,加茯苓通利水道,使飲邪從前后二便分消。
二診:服藥后患者每日大便2-3次,不成形便,藥后腹脹、雙下肢水腫明顯減輕,夜間咳嗽、喘息次數(shù)減少。舌質(zhì)淡紫,有瘀斑,舌苔少,脈沉弦。
處方:
上方加浙貝母10g,炙冬花15g。
7劑水煎服,日一劑。
三診:服藥后諸癥明顯減輕,繼用上方加減治療月余,患者病情明顯緩解而出院。
本證屬支飲久病,正虛邪實,治當(dāng)扶正祛邪,然攻補多少,又須謹(jǐn)慎從事不可冒失。在虛實難辨的情況下,應(yīng)該以虛為主,先以木防己湯補虛利水,以探情況。若是虛證,自可見功;若進(jìn)藥后病勢雖減,但不久病復(fù)如故,再服原方無效者,說明病重,必須溫通破堅,以散內(nèi)結(jié)之飲邪,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湯治之。周教授對于防己的應(yīng)用有自己獨特的認(rèn)識,他認(rèn)為防己味苦辛性寒,歸肺,膀胱經(jīng)。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熱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濕熱,尤宜于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由于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陜西漢中產(chǎn)的漢中防己含有馬兜鈴酸,有一定的腎毒性,在治療本病時不宜使用。而防己科的漢防己(粉防己)則不含有馬兜鈴酸,而且有明確的利尿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編輯|楊浩婕、鄒欣馨
知識來源:《周平安臨床醫(yī)案集》 主編 焦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