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p>
[注釋]
林放:魯人?;蛟豢鬃拥茏?。
禮之本:禮之所由起,即禮之本原所在。
大哉問:孔子喜其問而稱嘆之。
禮與其奢也寧儉:禮本于人心之仁,而求所以表達(dá)之,始有禮。奢者過于文飾,流為浮華。儉者不及于程節(jié),嫌于質(zhì)樸。然奢則外有余而內(nèi)不足,儉則內(nèi)有余而外不足,同嫌于非禮。外不足,其本尚在。內(nèi)不足,其本將失。故與其奢寧儉。
喪與其易也寧戚:人與人相交相處而有仁有禮。人有死生,人之相交相處,至于死生之際,而人心之仁益見,其禮亦益重。故又特舉喪禮一端言之。易字有兩解,一平易義。如地有易險(xiǎn),行于平易之地,其心輕放,履險(xiǎn)則否。人之居喪,其心寧戚毋易。另一解,治地使平亦曰易,故易有治辦義。衣衾棺槨一切治辦而哀情不足,是亦不足觀。故曰寧戚。
禮有內(nèi)心,有外物,有文有質(zhì)。內(nèi)心為質(zhì)為本,外物為文為末。林放殆鑒于世之為禮者,競務(wù)虛文,滅實(shí)質(zhì),故問禮之本。然禮貴得中,本末兼盡。若孔子徑以何者為禮之本答之,又恐林放執(zhí)本賤末,其敝將如后世之莊老。故孔子仍舉兩端以告,與彼寧此,則本之何在自見,而中之可貴亦見。抑且所告者,具體著實(shí),可使林放自加體悟。事若偏指,義實(shí)圓通。語雖卑近,意自遠(yuǎn)到。即此可見圣人之教。
禮有文有節(jié)。如飲食之禮,為之簠簋籩豆壘爵,所以文之也。其本則污尊杯飲,惟儉而已。臨喪之禮,為之衰麻哭踴之?dāng)?shù),所以節(jié)之也。其本則哀痛慘怛,惟戚而已。若惟知有本,不文不節(jié),亦將無禮可言。故孔子雖大林放之問,而不徑直以所為本者答之。
[白話試譯]
林放問:“什么是禮的本原?”先生說:“你所問,意義大了。一切的禮,與其過于奢侈,寧過在節(jié)儉上。喪禮與其過于治辦,寧過在哀戚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