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 泉 宮
圣泉宮,古稱昭靈顯祐真君行祠,位于鯉南鎮(zhèn)圣泉村的鄭宅自然村,宮因所祀許仙姑生前開創(chuàng)“圣泉”而得名。1984年冬,被仙游縣人名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宮坐北朝南,面向大鷹展翅、童子拜觀音與獅象寶口諸峰,后背峰巒如屏的大蜚山,左有筆架山、八仙過海、日月對照閃金光;諸山環(huán)護,右有飛鳳銜書、九龍搶珠諸峰擁抱,兩條終年不涸的溪流猶似玉帶自西向東從宮前流過,環(huán)境清幽,有“飛蝶”穴號之稱。
圣泉宮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唐長興元年(930),由唐御史中丞鄭良士及其長子、后梁尚書太保鄭元弼舍地捐資,在許仙姑結(jié)草廬處建造殿宇,奉祀許氏法主仙妃神像,初名為“圣泉宮”,后敕封為“圣泉祖殿”、至清道光五年(1825),對該宮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葺,其規(guī)?;径ň?。宮為5間2進,莊嚴堂皇的宮殿式結(jié)構。20世紀80年代,宮董事會多渠道集資,在宮的兩側(cè)擴建平屋6間,并在左邊建1座3間的兩層樓,圣泉宮一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圣泉宮主祀法主仙妃,民間稱仙妃為圣泉媽許仙姑。相傳,她與一位真人演法于此,以鐵鞭插地,泉涌出,天旱不涸,鄉(xiāng)人立廟奉祀。南宋紹興三年(1129),敕封順應夫人,后封無極圣母,陪祀昭靈大帝。據(jù)宋《仙溪志》載,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的弟子趙升被累封為顯祐真君。里人相傳真君曾到仙游城南,鑿井得泉,雖遇旱歲不涸,灌田萬畝,施惠于民。民眾將他所鑿的泉水稱做“圣泉”,并在此立祠奉祀,這位顯祐真君被人們稱為昭靈大帝。此外,圣泉宮陪祀忠濟圣侯,即于許仙姑演法之真人大使公和靈懿德妃。靈懿德妃又稱臨水夫人,俗名陳靖仙姑,人稱“陸上女神”。據(jù)說法主仙妃圣功法力,廣披各地,各地由祖殿分祀法主仙妃者有一百零八宮,可謂源流普潤。
圣泉宮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直至現(xiàn)代,已有1000多年歷史,具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古跡豐富及其對外界影響巨大的特點。傳說:晚唐許仙姑曾學道于名山洞府,經(jīng)名師異人點化,在浙江金華北山修煉,學到一身本領后云游天下,從尤溪來到仙游鞏橋鄭宅村,向鄭氏祖媽求購宅地,鄭氏祖媽慨然許之;許仙姑結(jié)草廬安居后,滿足了鄭氏祖媽要子孫昌盛及免遭干旱之苦的愿望,自鄭淑至鄭良士止,鄭家4代單傳,第五代則是“八虎”榮耀時期;為解決民眾遭受旱災之苦,許仙姑以“鐵鞭插地以成泉”之法,開出井亭邊、玉山下洋橋下的廬陂、龍井、碗井等3個泉眼,開創(chuàng)地泉奔涌的奇跡。宮庭前遺留有仙妃祭法所用“文房四寶”(墨硯水池)、石塊法器,天然秒成。其中“水池”系后唐古水井,據(jù)說患者從井中汲水飲服,有水到病除的奇效。還傳說井面乃是仙妃刻石取火煉丹的火具。
宮殿前有1對石柱,鐫刻著清代名家撰寫的“靈山不遠,惠水常流”對聯(lián),書法蒼勁有力;大門壇上方懸掛有唐御史中丞鄭良士題立的“圣泉祖殿”匾額(復制品,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正式御賜“圣泉祖殿”芳號);大門邊掛有雕花金底黑字的“圣水縈波龍露角,鳴峰對峙鳳高翔”聯(lián)板;上廳有一聯(lián):“唐宋顯英靈,大展仙機宏德澤,枌榆蒙庇蔭,長留圣跡沛甘泉”;此外,有《法雨均沾》《源流普潤》《法曜祭川》《圣功養(yǎng)正》等古匾;下進大廳兩邊壁上鑲嵌“封神榜”“龍騰虎躍”等古瓷磚壁畫。更難得的活文物是宮左百余米外有許仙姑手植唐樟1株,歷經(jīng)千年風雨,至今仍然枝葉繁茂。
20世紀80年代,圣泉宮組建董事會和文物保護小組,負責宮殿修葺、文物保護和公益救濟、文娛、財務以及宗教信仰等宮務活動。近年來,宮文物保護小組組長鄭慶金、副組長鄭慶添、成員鄭碧桃等在宮董事會的支持下,大力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如耗資4萬多元修筑水泥路八百多米,捐資6萬多元贊助村“兩委”修路,捐資1萬多元贊助建小學校舍等。
仙游圣泉宮,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位。
文章轉(zhuǎn)載自;《莆田宮觀》林金岱主編,莆田市吏志學會 道教協(xié)會編印 2004年12月版 696頁, 本文作者;陳職儀 鄭畢揚
作者簡介;
陳職儀,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原仙游縣政協(xié)委員,縣首任博物館館長。
鄭畢揚,莆田市楹聯(lián)學會理事、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