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講錄 葉嘉瑩
第三章 建安詩歌
第一節(jié) 概 論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詩歌史上一個新的時代——建安時代。建安,是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xiàn)帝的年號。獻(xiàn)帝的皇位并非正式繼承而來,而是董卓趁朝廷大亂之際擅行廢立而致,所以漢獻(xiàn)帝從當(dāng)皇帝的第一天起就是個傀儡。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做皇帝的野心,于是各地方的軍政長官就紛紛起來討伐董卓。董卓失敗之后,獻(xiàn)帝又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曹操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先自封為魏公,又自封為魏王,但卻始終沒做天子,是他的兒子曹丕篡漢之后才追尊他為魏武帝的。曹操在世時,天下已形成三分的局面。據(jù)說當(dāng)時人人都認(rèn)為他有當(dāng)皇帝的野心,可是曹操說:我是絕不會篡位的,倘若“天命在孤,吾其為周文王乎!”周文王本來是商朝紂王手下的一個諸侯,他的兒子周武王打敗紂王,自己做了天子,追尊父親為文王,而曹操的兒子曹丕后來果然也就做了皇帝。這就是建安前后政治上的情形。
由于大動亂的現(xiàn)實給了詩人們以強(qiáng)大的刺激和感動,因此建安詩歌在風(fēng)格和內(nèi)容上都明顯地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色。在風(fēng)格上,我們可以和《古詩十九首》相比較來看。我曾經(jīng)說《古詩十九首》一定是建安以前的作品,其原因之一就是風(fēng)格問題?!豆旁娛攀住穼懙煤顪睾?,像我講過的“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深情之中帶有一種收斂之意??墒墙ò苍姼杈筒煌?。建安詩歌都帶有一種激昂和發(fā)揚的精神。而這種激昂發(fā)揚的精神又有著三個不同層次的發(fā)展,這三個層次在曹氏父子身上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清楚。曹操的詩是古詩向建安詩風(fēng)轉(zhuǎn)變較早的一個層次,表現(xiàn)為激昂發(fā)揚而又十分古樸;曹丕的詩介于文質(zhì)之間,一方面保持著古代的質(zhì)樸,一方面開始有一些文采;曹植的詩就整個兒是文采華麗了。產(chǎn)生這些不同并沒有什么奇怪之處,因為詩歌本身是有生命的,這些不同的發(fā)展層次正好說明詩歌是處于不停頓的演進(jìn)與生長之中。
在內(nèi)容上,建安詩歌的特點是寫實色彩非常濃厚,這一點也可以同《古詩十九首》作一比較?!豆旁娛攀住返淖髡邆兯畹臇|漢社會雖然也黑暗,詩人們雖然也失望,也不得意,也有悲慨,但他們畢竟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建安詩人所經(jīng)歷的那些變亂,所以也就不可能像建安詩人那樣普遍地具有如此濃厚的寫實色彩。建安時代社會動亂達(dá)到什么樣的程度?王粲的《七哀詩》、蔡琰的《悲憤詩》都有很真實的敘寫,但這兩首詩我們留到后面再講?,F(xiàn)在我們看曹植的一首《送應(yīng)氏》——這首詩只是作為建安詩歌反映現(xiàn)實民生疾苦的一個簡單介紹的實例,至于曹植其他的詩,后面將有專題介紹。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fù)田。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生親,氣結(jié)不能言。
這是建安十六年曹植在洛陽送別應(yīng)碭、應(yīng)璩兄弟所寫的詩,一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洛陽本是東漢首都。我剛才講過董卓欲行篡逆,引起了各地方軍政官員的反抗,袁紹、曹操等人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害怕了,于是就脅迫漢獻(xiàn)帝從洛陽搬到長安。臨走時他做了一件大失民心的壞事——把洛陽整個焚毀了。那是在漢獻(xiàn)帝的初平元年,距離曹植寫詩的時候已超過二十年,而過了這么多年以后洛陽還是這副荒涼的樣子,由此也可以看出老百姓在戰(zhàn)亂中是怎樣地流離失所了。北邙山,就在洛陽的北邊,那兒有洛陽貴族的墓地。作者說:我登上北邙山,遙望著洛陽周圍的山峰,這一帶是多么荒涼!當(dāng)年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早就都被燒毀了。
這里,我們也可以和《古詩十九首》結(jié)合起來看?!豆旁娛攀住返摹肚嗲嗔晟习亍氛f:“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說是洛陽城內(nèi)南北兩宮遙遙相對,宮門樓高聳入云。那是洛陽沒被焚燒前的壯麗景象。而如今呢?他說是“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房屋經(jīng)過大火都倒塌了,野生植物肆無忌憚地長得到處都是。當(dāng)年的住戶有的死了,有的逃走了,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都是些新來的年輕人。田園都已荒蕪,遍地雜草叫人找不到一個立腳的地方。當(dāng)你從遠(yuǎn)方回來的時候,你根本就認(rèn)不出家鄉(xiāng)的路了。想起當(dāng)年居住在洛陽時的往事,使人覺得胸中郁塞,氣悶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東漢的都城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你看,這就是東漢末年那個動亂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建安詩人都把它們記錄下來了。
建安時代的大詩人主要有“三祖”、“陳王”和“建安七子”。“三祖”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睿。陳王指曹植,因為他的封地在陳,死后謚思,也稱陳思王。建安七子是當(dāng)時七位有名的作者: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yīng)碭、劉楨。在這些詩人中,曹氏父子對建安詩歌的繁榮所起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鐘嶸《詩晶序》中有一段話就談到了當(dāng)時文壇的這種局勢。他說:“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于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于時矣!”這里面“曹公父子”和“平原兄弟”兩句略有重復(fù)。因為曹植曾被封為平原侯,所以“平原兄弟”其實也就是指的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鐘嶸說,他們都是文壇的棟梁。在建安七子中,劉楨和王粲是依附和追隨在曹氏父子左右的人物,所以鐘嶸說他們“為其羽翼”。
此外,還有希望攀附有權(quán)有勢者的那些人,由于曹氏父子喜愛詩文,所以大家也都喜愛詩文,他們追隨在曹氏父子的車后,希望得到知賞??梢?,當(dāng)時的文風(fēng)之盛和曹氏父子的愛好與提倡是分不開的。提起曹氏父子,那也真是了不起,他們有多方面的才能。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又很有詩人氣質(zhì)。因此,他的詩有一種慷慨激昂的雄杰之氣。他寫的詩,多半是樂府詩, “被之管弦,皆能歌詠”。曹丕雖然也是政治家,但這個人的感覺非常敏銳,此外還具有一種反省思考的能力。所以他是感性和理性結(jié)合的,不但是詩人,而且是第一流的批評家。他寫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篇文學(xué)批評的論文。
說到文學(xué)批評,需要特別加以注意的是建安時代的詩歌觀念,這是中國詩歌發(fā)展轉(zhuǎn)變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也就是說,建安時代是一個文學(xué)開始自覺和反省的時代,從建安時代起,文學(xué)就有了自己獨立的價值。
我們知道,儒家的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都不是專門的文學(xué)作品。《書經(jīng)》里保存的是古代政策文件;《易經(jīng)》是一本用于占卜的書;《周禮》記載了周朝的政治組織,《儀禮》講人倫之間的禮法,《禮記》則是講禮法的哲理層次;《春秋》實在是一部史書。這些經(jīng)典著作,都是為了實用而寫作而流傳的。那么《詩經(jīng)》難道不是一部專門的文學(xué)作品嗎?你要注意,在《詩經(jīng)》里,作者署名的作品只有很少幾篇。朱自清先生曾考察過,在三百多首詩中我們能確確實實知道作者的不到十篇。這說明了當(dāng)時的一般情況:詩并沒有獨立的價值,在社會上并沒有專門的作家和詩人,即使那些署了名的作者,他也是為了達(dá)到某種實用目的,即反映朝廷政治的情況而寫作的。這與后人寫詩只為抒情完全不一樣。比較起來,中國最早的一個真正了不起的詩人是屈原,但屈原與建安時代的詩人有很大差別,這一點我們一會兒再講。
魏文帝曹丕寫過一本書叫《典論》,這本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這本書里有一篇文章叫《論文》,我們現(xiàn)在還可以看到。曹丕在《典論·論文》里說:“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他說,你的生命和你在這個世界上的榮華快樂都有一定期限,而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作家,他的詩歌中所包含的那種感發(fā)的生命是在千載之后都能使別人感動不已的。例如,南宋的辛棄疾曾贊美東晉的陶淵明說: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水龍吟》),可見作品中的感發(fā)生命是可以干載猶生的。
《典論·論文》還說,古代的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有的人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史家給他寫了傳,后人讀了史傳才知道他的事跡。然而有很多文學(xué)家,特別是有些詞家、曲家,正史上根本沒有傳記,可是他們的名字也傳了下來。我們今天讀他們的作品,仍然能夠感受到他們心中的感動。“飛馳”,是指有地位的達(dá)官顯宦,他們?nèi)绻麕驼l一把,誰就可以飛黃騰達(dá),得到名譽(yù)或地位,但文學(xué)家卻根本用不著這個。你要知道,這就是建安時代對文學(xué)的一種認(rèn)識。他們認(rèn)為,文學(xué)自有獨立的價值,詩人和作家憑借文學(xué)是可以不朽的。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要說到屈原。屈原為什么寫了《離騷》?他是為了留下一部漂漂亮亮的作品以傳不朽之名嗎?完全不是?!妒酚?#183;屈原列傳}說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所以才寫了《離騷》,那是一種情之所不得已而寫出來的作品。楚懷王聽信小人的讒毀,放逐了屈原。而在屈原那個時候,中國有許多諸侯國,楚國只是其中的一個。楚國不用,他本來可以跑到齊國去或者跑到秦國去,蘇秦不是就佩了六國的相印嗎?但屈原不肯那樣做,因為他是楚國王族的同姓,他注定要忠于楚國,他整個的生命和感情都寄托在他父母之邦了?!妒酚洝氛f屈原被逐之后,“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因為他知道,楚國不用他的計謀而去和秦國聯(lián)好,最后一定會被秦國吞并。眼看著國破家亡的災(zāi)難就要到來,他所悲哀的并不是自己。他說: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顧竣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這是用種花來作象征,他說,如果只是我一個人種的花死了,而你們大家種的花都活著,那我也很高興;但現(xiàn)在天下所有的花都枯萎死亡了,這才是最可悲哀的事情。屈原絕不是為他自己被逐而傷心,他傷心的是眼看著自己的國家在走下坡路卻沒有一點兒辦法挽救。所以,《離騷》是屈原這種內(nèi)心痛苦情不自已的自然流露。
而現(xiàn)在,到了建安時期,文學(xué)開始有了獨立的價值和地位。這對文學(xué)來說當(dāng)然是一件好事情??墒俏覍嵲谝f,詩人有詩人的好處,也有詩人的壞處。舞文弄墨、咬文嚼字,這就是詩人的壞處。有的時候,他的感情并不充足,卻也能寫一篇漂漂亮亮的詩,這就是舞文弄墨。這種舞文弄墨也是從建安時代才開始的。從建安時代,就開始有酬贈的詩。大家你送給我一首,我送給你一首,《贈徐干》、《贈王粲》什么的。當(dāng)然,酬贈的詩也有好詩,像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夙心親”、“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寫得有多么好!碰到這么好的朋友,引起你心中這么沖動的感情,你當(dāng)然應(yīng)該寫一首詩,甚至寫一首都不夠。可是后來那些文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么深的感情,寫酬贈詩只是一種虛偽的應(yīng)酬,這種詩就難免令人反感了,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
既然建安時期文學(xué)開始有了獨立的價值,那么對這個價值就要有一種自覺的反省和衡量。在這方面,當(dāng)時最好的一篇作品就是剛才提到過的魏文帝曹丕的《典論·論文》。這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一篇獨立的、完整的文學(xué)批評論文。以前的作品,像《毛詩·大序》,當(dāng)然也講到很多文學(xué)上的問題,但它對文學(xué)的衡量都是依附在道德的價值上面,而不是單純只考慮文學(xué)的價值。《論語》里也有很多地方談到文學(xué),但那只是單獨的一個章節(jié)或者單獨的幾句話,并非一篇獨立完整的作品,所以都不能算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文學(xué)批評作品。曹丕在《典論·論文》里提出了有關(guān)文學(xué)的好幾個重要論點。例如他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qiáng)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這屬于文學(xué)內(nèi)部的質(zhì)素;又說, “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這屬于文學(xué)外表的形式。從本質(zhì)到體式,這完全是從文學(xué)本身來衡量的,不再依附于道德的價值。這在文學(xué)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大進(jìn)步。
文學(xué)有了獨立的價值和意義,還表現(xiàn)在對文字作用的注意上。中國文字是獨體單音,英語說“flower”,我們說“花”。“花”只有一個音節(jié),只是一個文字。因此,中國文字的這個特色就特別容易形成對偶的美。比如“紅花”就可以對“綠葉”,詞性相同,聲音的平仄相反,形成一種形式美和聲調(diào)美。對偶的發(fā)展也有幾個層次,建安時代還只是一個開始。就是說,詩人們已經(jīng)開始注重對偶,但還不普遍,也還沒有建立一個很嚴(yán)密很具體的對偶規(guī)則。建安詩人注重對偶,最好的例證就是曹植。
曹植在文學(xué)史上屬于開新的一派人物,在三曹之中,他是對后世詩人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他的詩,是很注意雕琢與修飾的。我們且看多,大體上可以相稱??墒堑搅她R梁時代,對偶就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因為那時候佛教傳入了中國。我在講詞的時候曾經(jīng)說,詞的發(fā)展與佛教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國近體詩的形成,與佛教也有密切的關(guān)系。佛教其實在東漢就已傳入我國,但那時候并沒有十分盛行。到了魏晉以后,有很多印度佛教的大師到中國來傳法,于是中國信佛教的人越來越多。齊梁之間,佛教非常興盛,杜牧之曾說, “南朝四百八十寺”,可見那時到處都是佛教的寺院。佛經(jīng)不僅要講,還要用梵語來唱誦,于是就要學(xué)習(xí)外來的梵文。由于學(xué)習(xí)外來的梵文,就注意到了字的發(fā)音問題,注意到每一個字都是由聲母和韻母結(jié)合而成的,同時還注意到漢字有平上去入的四種聲調(diào)。因此,就產(chǎn)生了所謂“四聲八病”之說,在詩的格律上就有了更嚴(yán)格的要求。對偶時,詞性一定要相同,平仄一定要相反。由此發(fā)展下去,最后才產(chǎn)生了唐代的格律詩。
這一節(jié),我們就到這里結(jié)束。
第二節(jié) 曹操之一
上一節(jié)我講到,自從建安時代起,中國的詩就開始有了獨立的地位和價值,所以,詩人文士也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和價值。因此,建安詩歌標(biāo)志著中國的詩走上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對建安時代詩人的批評,有一本較早的書就是鐘嶸的《詩品》。鐘嶸,是齊梁之間的一個作者。我以前在香港出版的《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中,有一篇文章叫作《鐘嶸(詩品)評詩之理論標(biāo)準(zhǔn)及其實踐》,曾對鐘嶸的觀點作了具體的討論,同學(xué)們?nèi)粲信d趣可以找來作為參考,我就不詳細(xì)講了。我所要說的是,鐘嶸把從漢魏到齊梁之間的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然后對每一個人都作出評論。從他的分法和評論中,我們也就可以看出當(dāng)時那個時代對詩歌文學(xué)的看法和詩歌文學(xué)的發(fā)展趨勢。在鐘嶸《詩品》中,曹操是被分在下品。曹丕在中品,曹植在上品。從他這個分法之中,你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來嗎?上次我說過,在曹氏父子中,曹植是一個開新的人物。也就是說,后來詩歌潮流的發(fā)展是從曹植這里開始的,因此他代表著詩歌發(fā)展的新趨勢。那么放在下品的呢?自然是比較一般的作者。鐘嶸把曹操放在下品,那真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歷史的潮流就是這樣發(fā)展的,當(dāng)時的人就是這么看的。現(xiàn)在由我們來看,鐘嶸對曹操的品第確實不大公平。然而我們也應(yīng)該注意到,他對曹操的那句評語“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卻是深有體會之言,說明他確實掌握了曹操風(fēng)格上的特色,只不過這種特色不合乎當(dāng)時的潮流而已。
我們已經(jīng)講過《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泛迷谀睦?span lang="EN-US">?我認(rèn)為可以用孔子的那句“文質(zhì)彬彬”來形容,就是說它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既不是雖有內(nèi)容卻表現(xiàn)得不好,也不是詞采太華麗卻內(nèi)容不夠。然而,自從建安的曹子建開始,那詞采雕飾的比重就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了。曹操寫了很多古風(fēng),他的風(fēng)格質(zhì)樸,氣象悲壯,不符合當(dāng)時潮流的口味,所以鐘嶸才把他列為下品。
曹操是一個文學(xué)家,但又不同于后來那些吟風(fēng)弄月、咬文嚼字的文學(xué)家。很多人說他是奸雄,戲劇里也把他扮作大白臉,但他其實要算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他生當(dāng)亂世,有著自己的一份理想和政治抱負(fù),同時也有實現(xiàn)這份抱負(fù)的勇氣和謀略。曹操的父親本來叫夏侯嵩,但是他給當(dāng)時很有權(quán)柄的一個宦官曹騰做了養(yǎng)子,所以就以曹為姓了。你要知道,在舊日的宗法社會之中,仕宦人家肯把兒子送給宦官去做養(yǎng)子嗎?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宦官無論多么有權(quán)有勢,在人們心目中也總是處在十分低賤的地位。歷史記載說不知道曹嵩的出身本末,但僅憑他給宦官做養(yǎng)子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他一定不是仕宦人家的子弟。所以如果按現(xiàn)代心理學(xué)來分析,可能曹操心理上也有這么一種狀態(tài),那就是他要努力建功立業(yè),以改變他在社會上的地位,使人們能夠尊重他和他的家族。東漢末年實在亂得很。漢獻(xiàn)帝之前有少帝、靈帝、桓帝、順帝、安帝、和帝,這些皇帝都十分年幼,即位時最大的只有十五歲,所以常常是太后專權(quán)。但太后畢竟是女子,有很多外邊的事情不能直接管理,于是就要依靠自己娘家的親戚,就是外戚。而宮里呢,也有一群宦官可以左右年幼的小皇帝,因此宦官和外戚也產(chǎn)生很多斗爭。后來,又連續(xù)發(fā)生宦官打擊讀書人的“黨錮之禍”。這還只是朝廷之內(nèi)的事情。而在外邊,有很多地方就發(fā)生了反叛,或者叫起義。最大的一次就是黃巾起義。曹操,就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慢慢地建立起他的功業(yè)來的。這一段歷史,大家其實可以去看《三國演義》,看正史當(dāng)然就更好了。
上一節(jié)課我已經(jīng)講過一些,說董卓廢少帝立獻(xiàn)帝,自己有篡位的野心,所以天下英雄和那些地方軍閥的勢力,就集合在一起準(zhǔn)備討伐董卓,他們的首領(lǐng)就是袁紹。曹操也參加到這些軍隊之中??墒沁@些人里有許多人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觀望不前,不肯真的去和董卓作戰(zhàn)。曹操是很有膽識和魄力的一個人,他曾勸告大家說:董卓的罪惡天下皆知,我們起義兵同心協(xié)力去攻打他,一定能取得勝利,你們?yōu)槭裁磪s觀望不前遲疑不進(jìn)?可是大家不聽他的,于是曹操自己單獨出兵,結(jié)果因兵少打了敗仗。這件事,在他的詩歌《蒿里行》中有反映。后來曹操做了兗州牧,打敗了一批黃巾起義軍,擴(kuò)大了自己的勢力。那時候董卓已被殺,軍閥們互相爭斗,天下處于大亂之中。曹操趁機(jī)把獻(xiàn)帝接到許昌,從此就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年,正是建安元年。曹操后來做官做到丞相,讓獻(xiàn)帝封他為魏公,后來又封為魏王,但卻始終沒有做皇帝。他有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叫作《讓縣自明本志令》,也有人簡稱為《述志令》。就是說,朝廷給了曹操幾個縣的封地,他推辭不要,而且自明本志說:我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這篇文章其實真是寫得很好,很能代表曹操的為人和性情。
我在講《古詩十九首》的時候,因為我們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所以只能夠從詩的表現(xiàn)方法和內(nèi)容兩方面來欣賞??墒钱?dāng)我們知道一首詩的作者是誰的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對這個作者有所了解。西方過去曾流行一種“新批評”的文學(xué)理論,認(rèn)為作品的好壞與作者人品的好壞是沒有關(guān)系的。這話我完全同意,一個好人確實未必就一定能寫出好詩來??墒俏乙欢ㄒf,詩的風(fēng)格與作者的性情才氣之間,必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曹操這個人是好是壞是忠是奸,這是另外一件事,但他的性情確實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這也是事實?!蹲尶h自明本志令》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的風(fēng)格,就與他的性情有密切的聯(lián)系。曹操這個人,確實是一個有勇氣直接寫自己的人?,F(xiàn)在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這篇文章,以便對這個人有進(jìn)一步的了解。他說“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這時候曹操已經(jīng)是魏王了,所以自稱“孤”。“孝廉”是東漢時的一個出身,那
時還沒有科舉考試,選拔人才是靠鄉(xiāng)里推薦,被推薦的人都要具備很好的品行,如孝順、廉正等,所以叫孝廉。“巖穴知名之士”是指那些清高的、隱逸的、為天下人所尊仰的人士。曹操的父親是宦官的養(yǎng)子,大家認(rèn)為那種出身很卑賤,所以他說“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深恐大家不知道我有才干,把我看成一個平凡庸碌的人。因此“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yù),使世士明知之”。他說我當(dāng)時的希望只是想做一個郡的地方長官,好好地管理我的地方,以此來建立起我的名譽(yù),使天下的人能夠認(rèn)識我的才能,那么我也就滿足了。可是后來呢?他就做了洛陽北部尉,還做過濟(jì)南相。
在他執(zhí)行任務(wù)的時候,如果誰觸犯了法律,不管是多么有權(quán)有勢的達(dá)官貴人,他也一樣懲罰,教令真的是非常嚴(yán)明,所以就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有一段時間他就稱病還鄉(xiāng)了。他說我當(dāng)時還很年輕,就算隱居二十年,等天下太平后再出來也不晚。他說那一段他在家鄉(xiāng)“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他是在文武兩個方面都下了工夫。而且據(jù)歷史記載,曹操后來在出來做官之后,也是“晝則講武事,夜則論經(jīng)書”。他還注解過《孫子兵法》十三篇,另外他自己也寫過數(shù)種兵書的著作。歷史上還記載,說曹操這個人“登高必賦”,而且每有歌詠,都可以“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曹操的文章留下來的有一百五十多篇,詩留下來的有二十余首。
這二十多首詩都是樂府詩,在當(dāng)時是真的能夠配合音樂來歌唱的,所以這個人確實稱得起文武全才。后來,因為國家的變故,他又出來帶兵打仗。他說希望能夠封侯做征西將軍,將來死了以后墳?zāi)沟哪贡}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也就滿足了??墒呛髞聿懿俚能娬?quán)力越來越大。他說:我本來沒想到會做宰相,現(xiàn)在我做了宰相,人臣之貴已到極點,這已經(jīng)超過了我的希望。底下他說:“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意思是說:我平定了天下,有這么大的功勞,別人聽起來好像是在自夸??墒且粋€人說話就要說得痛快,我既然確實有這么大的功勞,我就應(yīng)該誠實地說出來。接著曹操就說了十分精彩的一句話:“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聽起來很狂妄,其實很坦誠。這樣的話只有他配說,也只有他敢說。所以鐘嶸說“曹公古直”。他的“直”,在詩里邊也能夠看出來,但在文章里面表現(xiàn)更明顯。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這篇《述志令》我們就說到這里,后邊的內(nèi)容大家課下去看。下面我們來看他的“古”。
建安時代實在也是樂府詩開始文士化的一個時代。我們是從《古詩十九首》開始講起來的,沒有詳細(xì)講過樂府詩。樂府,本是漢朝建立的一個官府,負(fù)責(zé)搜集天下的詩和歌謠來配樂。凡是樂府搜集來配合音樂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漢樂府詩有幾種體裁:有的是四言體,是繼承《詩經(jīng)》的;有的是楚歌體,是繼承《楚辭》的;有的是雜言體,是民間的歌謠;還有五言體,那在當(dāng)時是一種新興的體式。在這里邊,民間歌謠的雜言體一般都是非常質(zhì)樸的,像《孤兒行》、《婦病行》等等,都不以文采見長。在建安時代的三曹之中,曹操的詩全是樂府,曹丕和曹植的詩有一部分是樂府。而且曹操的樂府詩里的很多是雜言的樂府,曹丕和曹植的樂府詩里則很少用這種古樸的雜言體裁。
上一節(jié)課我曾提到曹植的《美女篇》和《白馬篇》,那都是樂府詩,但都是很整齊的五言,而且他用了很多辭藻和對偶,因而表現(xiàn)出很明顯的文士化的趨勢。曹丕的《燕歌行》也是樂府詩,整首詩都是七言。在那個時候,七言是一種比五言更新的體式,還沒有流行開來,所以曹丕的《燕歌行》也屬于開新的一派。然而,曹操的樂府詩卻更多地保存了雜言體的古樸作風(fēng)。除了雜言體以外他還寫四言體,四言體是繼承了《詩經(jīng)》的形式,也屬于古樸作風(fēng)的一種。而且還不只是體裁上的古樸,他的語言、他的句子實在都是非常古樸的。比如他的《度關(guān)山》說,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又比如他的《對酒》說,“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這兩首都是雜言的樂府詩。每首詩我舉的只是開頭幾句,因為我們沒有時間講他所有的詩。這兩首詩除了形式的古樸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在詩里邊流露出來的那種仁愛的理想。對曹操這個人,你不要只看他“舉不仁不孝”的那一面——曹操在他的一篇詔令里曾說,他要舉用那些“負(fù)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的人。古人以仁孝治天下,曹操卻敢說這種話,其實這正是他的膽識和魄力的所在。因為天下已經(jīng)大亂,治國安天下需要大量人才。他舉用這些人的目的就是要使天下安定,使人們脫離戰(zhàn)爭的苦難。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長期以來都是以人治為主的。所以,無論是國家領(lǐng)袖還是地方長官,都必須是好的人才才可以使老百姓真正受惠。曹操舉用不仁不孝的人才,并不是讓大家都不仁不孝,而是利用他們平定天下,使老百姓都享受到太平的生活。所謂“天地間,人為貴”,他不是說說而已的。曹操的文集里有一篇《存恤令》曾經(jīng)說:
自頃以來,軍數(shù)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yè)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
什么是疫氣?就是流行的傳染病。古代醫(yī)藥還不是很發(fā)達(dá),在建安時代,由于死傷遍野的戰(zhàn)亂,發(fā)生過很多次流行的傳染病,每一次都要死很多人。建安七子里邊有好幾個人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那是為什么?正是死于那一年流行的傳染病。所以,軍隊里的將士,除了會死于戰(zhàn)場,還會死于疫氣。他們死了之后,拋下妻子兒女,無以為生。曹操說,眼看著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這么大的災(zāi)難,難道我真的就那么喜歡打仗嗎?我是不得已而為之啊!所以他命令各地的縣官和長吏,對那些死亡將士的家屬不要斷絕糧食供應(yīng),要常常去撫慰和周濟(jì)。他說,這樣才能稍微使我安心。
正是由于“天地間,人為貴”,所以才需要有一個好的君主來管理天下的事情,給天下建立好的制度法則。而為了這個目的,就必須南征北戰(zhàn),首先使天下四方能夠安定下來。那么,什么時候才可以稱作真正的太平呢?曹操說, “吏不呼門”——不會有官吏天天來砸你的門,今天要收租稅,明天要拉你去當(dāng)兵。而且“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帝王是仁慈英明的,手下所用的官吏也都不敢胡作非為。你看曹操所寫的這兩首詩,真的是非常樸實。他把他的志意都說出來了,文辭上一點兒也不追求華美,句子并不漂亮,聲音也不美麗。還不要說后來那種平仄的講究,他甚至都不講究韻字的呼應(yīng)。曹操用韻很寬,他根本就不管聲調(diào)是否和諧優(yōu)美,也從來不作文字上的雕琢和修飾,完全以自己的本來面目與世人相見,這才叫作“唯大英雄能本色”,只有曹操才能有這種作風(fēng)。
剛才下課的時候,有的同學(xué)偶然和我談起來,說曹操詩中的那種縱橫的霸氣,有一種要主持天下沉浮的樣子。我認(rèn)為,形成一首詩歌的要素很多,其中有一種是情,有一種是氣。情,是你內(nèi)心的真正情意。氣,是你說話的氣勢。一般說起來,在曹操的詩里,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悲哀的情懷。要知道,凡是英雄豪杰之士,當(dāng)他們衰老的時候,都有一種對人生無常的恐懼和悲慨。因為,凡屬英雄豪杰,都希望留下一番豐功偉績,他總覺得他所要做的事情還沒有完成,他的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所以對人生的短暫感到悲哀。曹操很誠實很坦率,把這種恐懼和悲慨都寫到作品里面了。下一節(jié)課我就要講曹操的《短歌行》,那首詩就是正面寫他這種恐懼與悲慨。此外,曹操還有一組詩叫作《碣石篇》,又叫《步出夏門行》,也表現(xiàn)了這種才人志士、英雄豪杰對生命無常的悲慨。這是很有名的一組詩,一共有四首,大家可以課下去看。
第三節(jié) 曹操之二
曹操的詩,我們主要看他的《短歌行》??墒窃诮榻B《短歌行》之前,我還有一些話要說。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詞,大家也一定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講詩和講詞是不大一樣的。晚唐五代小詞,在文字表面上很容易懂,像李后主的“林花謝了春紅”,像韋莊的“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之類,外表文字都沒有什么需要多講的,我講課所注重的主要在它的本質(zhì)。而詩這個東西則不然,往往關(guān)聯(lián)著很多資料、很多典故。因為在中國古代,詩一向更為傳統(tǒng)化,更被尊重,大家寫詩時的態(tài)度也更為嚴(yán)肅,人們把思想意志主要是放在詩里邊表達(dá)而不是放在詞里邊。所以講詞時,我們可以直接去探討詞所表達(dá)的那些感情的本質(zhì),而講詩時我們就要先掌握有關(guān)的知識和資料。
首先,《短歌行》這個題目就需要解釋一下。《短歌行》屬于樂府詩題。樂府詩有幾種不同的體裁,我以前說過,有繼承《詩經(jīng)》的四言體式,有繼承《楚辭》的楚歌體式,有從民間來的雜言體式,還有漢代受西域音樂影響所產(chǎn)生的五言體式。從漢代開始,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有很多人寫樂府詩,但后來的人所寫的樂府詩就跟漢朝的樂府詩不完全一樣了。漢樂府都是配樂演唱的,可是到后來那些音樂就逐漸失傳。到了唐代,詩人們寫樂府詩就只是沿用前人寫過的題目,不一定配合音樂了。如李太白的《行路難》、《遠(yuǎn)別離》,所用都是樂府舊題,但都不是用來配樂歌唱的。另外還有一些詩人,他們模仿樂府詩的風(fēng)格,卻不用樂府舊題而自創(chuàng)新題,稱為新樂府。樂府詩的風(fēng)格是什么呢?其實也有多種不同,比如漢代有一些模仿《詩經(jīng)》的四言樂府詩,寫得比較典雅,常常是用在宗廟或朝堂之中的很正式的音樂。而還有一些雜言的、比較通俗的樂府詩,是來自民間的,所反映的常常是民間的疾苦。我所說的那些詩人,他們所模仿的樂府詩的風(fēng)格便是這后一種,比如像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賣炭翁》,就屬于這一類。那么,曹操這首《短歌行》屬于哪一種呢?《短歌行》是樂府舊題。就是說,在漢樂府里邊,早就有《短歌行》這個題目了,而且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宋人郭茂倩編了一部書叫《樂府詩集》,你們可以找這部書來看一看。他分題編選了從漢朝一直到唐宋之間的樂府詩,當(dāng)每一個樂府詩題第一次出現(xiàn)時他都有一個解釋,說明這個古題是什么意思或所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而對于《短歌行》和《長歌行》,《樂府詩集》就引了崔豹《古今注》的說法。崔豹是晉朝人,他在《古今注》中說:“長歌、短歌,言人壽命長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也就是說,《短歌行》這個題目,是慨嘆人生壽命的短促。如果從曹操這首《短歌行》來看,崔豹這個說法是對的。因為這首詩一開始就說:“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確是在慨嘆人生之短暫,可是郭茂倩在引了崔豹的《古今注》之后,他自己又發(fā)表意見說,所謂短歌和長歌,是指歌聲的長短,非言壽命也。并且舉了曹丕《燕歌行》的“短歌微吟不能長”等詩句做例子。我以為,郭茂倩的說法是對的。最早的短歌、長歌,就只是表示歌聲的長短,與壽命并沒有關(guān)系。但曹操的這首《短歌行》慨嘆了人生壽命的短促,所以后世的仿作就都受到曹操這一首詩的影響,都來表現(xiàn)這種慨嘆了。
曹操的這首《短歌行》,曾經(jīng)被三種不同的書載錄:一個是《宋書》的《樂志》——這個“宋”不是唐宋的宋,是南朝宋齊梁陳中的那個劉宋的宋。一個是梁昭明太子編的《昭明文選》。再一個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樂府詩集》??墒沁@三種書里所載的《短歌行》,有層次順序的不同。樂府詩的層次順序,不僅是章節(jié)的層次順序,也意味著音樂段落的層次順序。漢樂府有時候分“樂解”,所謂“樂解”,·就是音樂的章節(jié)。每一個音樂的段落叫作“解”。拿曹操這首《短歌行》來說,是四句為一解,所以他每四句就是一個音樂的章節(jié),就換一次韻?,F(xiàn)在我先把這首詩讀一遍: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里,這首詩就有兩種不同的排列層次。
第一種他說是“晉樂所奏”。就是說,晉朝的音樂所演奏的《短歌行》就是這種樣子。——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樂府確實是能夠被之管弦來歌唱的,直到晉朝還在演奏。那么,晉樂所奏的《短歌行》與我剛才所讀的《短歌行》有哪些不同呢?《短歌行》四句一節(jié),我剛才所讀的一共有八節(jié)。而晉樂所奏的《短歌行》只有六節(jié),其中“越陌度阡”的一節(jié)和“月明星稀”的一節(jié)都沒有?!稑犯娂防锏牡诙€《短歌行》,他說是“本辭”。就是說,這一種是曹操本來所寫的辭。這個“本辭”與我剛才所讀的排列層次是一樣的,中間只少“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兩句。這是版本的不同所致??墒?,《宋書》的《樂志》所載文字與我剛才所讀的也有不同,它把“明明如月”這一節(jié)放在了“呦呦鹿鳴”這一節(jié)的前邊。而我剛才所讀,與《昭明文選》所載的《短歌行》是一致的,與《樂府詩集》所載也基本相同。為什么會有這個次序的顛倒呢?那是由于一般人以為,“青青子衿”四句和“明明如月”四句都是懷思,應(yīng)該放在一起。“呦呦鹿鳴”四句是聚會,當(dāng)然要先有懷思然后才是聚會啊,所以放在后邊。但我以為,昭明太子是對的。主張顛倒次序的人,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在文學(xué)史上,很多人曾采取顛倒反復(fù)的方法來抒寫追求懷思的情意,例如《楚辭》的《離騷》就是如此,還有我們后邊要講的阮籍的《詠懷》詩,一共寫了八十多首,其中一會兒寫失望,一會兒寫追求,反復(fù)零亂,沒有固定的次序。這僅僅是從文學(xué)史上一般的情況來說。而就曹操這首詩的特殊情況來看,他這兩段懷思應(yīng)該是有不同的對象,所以更不能排列在一起,這個等我講到這兩段時再作說明。
以上我介紹了《短歌行》在題目和排列層次等方面需要掌握的一些情況,下面我再簡單介紹《短歌行》寫作時的一些歷史背景。上一節(jié)課我提到過曹操的《述志令》,曹操在那篇文章里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不是虛偽也不是夸口而是事實。漢獻(xiàn)帝是一個愚弱的天子,他做皇帝完全靠曹操維持,倘若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之輩,恐怕早就把他廢掉或殺掉了。曹操不僅維持了漢獻(xiàn)帝的朝廷,而且他還消滅了各地想割據(jù)自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如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準(zhǔn)備掃平江南,結(jié)果卻在赤壁敗于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從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這在《三國演義》里有很精彩的描寫?!度龂萘x》中說,曹操在赤壁大戰(zhàn)前夕,在戰(zhàn)船上大宴百官,躊躇滿志,橫槊賦詩,所賦的就是這一首《短歌行》。當(dāng)然,這是小說家言??墒牵K東坡的《前赤壁賦》也說了。他說“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是客人就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又說:“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也就是說,蘇子與客都認(rèn)為這首詩是曹操在赤壁大戰(zhàn)前夕所寫的。而且,這首詩最后有一句話很重要,曹操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以周公自比。周公輔佐成王時招賢納士,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絕不肯慢待了那些前來投奔的賢士。曹操自命王者之師,也以周公自比,希望孫權(quán)、劉備都主動來歸順?biāo)?。所以你看,曹操這個人實在很妙:他既有才氣,也有謀略;既肯謙卑下士,有時又用很殘忍的辦法來對付不肯依附自己的人。他把自己的得失利害看得很重,甚至說:“寧使我負(fù)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fù)我。”這種作風(fēng)反映在詩里,就表現(xiàn)出一種“以我為主”的專擅“霸氣”。我以為,曹操把他英雄的志意、詩人的才情和霸主的野心都集中表現(xiàn)在他的詩里了。這首《短歌行》,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與這首詩有關(guān)的一些知識和背景,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開頭兩句“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生命短暫和人生無常的哀感。其中,“對酒當(dāng)歌”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rèn)為,“對”和“當(dāng)”意義相同,都是“面對”或者“正當(dāng)”的意思。我在講詞時曾講過北宋晏殊的一首《浣溪沙》,那首詞的開頭“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和這里的“對酒當(dāng)歌”非常相似。因為,酒使人的感情容易激動,容易流露。平常你不喝酒的時候理智很清醒,能夠控制自己,可是你一喝酒就把這種控制放松了。聽歌也是一樣,也很容易引起你感情的激動。面前又有酒又有歌,你的感情就激動起來,就會想到這“對酒當(dāng)歌”的美好快樂的日子能有多少?所以,眼前這暫短的快樂更能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哀感,于是就發(fā)出“人生幾何”的慨嘆。 “對酒當(dāng)歌”的另一種解釋認(rèn)為:這個“當(dāng)”,不是“正當(dāng)”或“面對”,而是“應(yīng)當(dāng)”的意思。就是說,人生這種美好聚會的機(jī)會是不會太多的,在你面對酒杯的時候,你就應(yīng)該盡情地歡樂,否則還要等到什么時候?人生一世不過百年,你還有多少這樣的日子好過?而“人生幾何”這四個字也很妙,因為它并不是曹操自己的話。曹操在這首詩里用了很多人家說過的話,像“人生幾何”見于《左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見于《詩經(jīng)》, “呦呦鹿鳴”整個一節(jié)也都見于《詩經(jīng)》。所以你看,曹操這個人很有意思,他把古人說過的話拿過來就用,不像現(xiàn)在有些人總是偷偷摸摸的。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大陸和臺灣隔絕不通的時候,臺灣完全看不到大陸的書。那時候臺灣有一位學(xué)者把大陸的一本書整個抄過來,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那真是一種偷竊的行為!但人家曹操不是。為什么說不是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在開始介紹建安詩歌時曾經(jīng)說過,在建安時代以前,中國的文學(xué)和詩歌并沒有獨立價值的觀念。說我的詩叫別人偷走了版權(quán)?古人那時根本就不會有這種想法。我們講《古詩十九首》時,有一句“音響一何悲”,《西北有高樓》中用了這句話,《東高且長》中也用了這句話。
還有一句“人生不滿百”,《古詩十九首》里有這句話,長短句的漢樂府詩里也有這句話。所以古人經(jīng)常把別人的句子拿來用,并不認(rèn)為這.有什么不好。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我剛才也說過,曹操這個人有一種霸氣——我拿過來就是我的。他并不是像偷人家的東西那樣偷偷摸摸怕人知道。要知道,舊時教小孩子念書,在讀過《四書》之后就要讀《五經(jīng)》。而《詩經(jīng)》是五經(jīng)里邊最早要讀的,可以說是每一個讀書人開蒙時就讀的書,很多人從七八歲或九、十歲就背下來了。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句子,曹操拿過來就用了。更何況,并不是無論誰拿了人家的東西來用,這東西就屬于誰了,如果你用得不好,和你自己的句子不配合,它永遠(yuǎn)也不屬于你。可是人家曹孟德用得好,所以他拿過來也就真的屬于他了。這是第二個原因。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我還要說:倘若你知道“人生幾何”這句話是出于《左傳》的,你就更能體會到曹操這兩句詩寫得確實是好了。《左傳》上的原文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河,是指黃河。黃河的澄清,就代表著天下太平??墒悄阋粋€人的壽命有多久?你什么時候才能等來那天下完全太平安樂的日子?所以,剛才我說曹操這兩句詩和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相似,那只是一種表面意思上的相似,可實際上并不相同。晏殊所抒發(fā)的只是一個詩人對無常的哀感,而曹操則在詩人的哀感里還結(jié)合有英雄的志意,有一種惟恐這志意落空的憂愁。曹操還寫過有名的《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也是表達(dá)了這種英雄的哀感和憂愁。所以,你要想了解曹操的詩,就必須從多方面了解他這個人。曹操說自己不做皇帝,可是他卻要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他并不諱言自己有這個野心。如果,這首詩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前寫的,那一年曹操多大年歲?是五十四歲,已經(jīng)年過半百了。所以他有一種來日無多的緊迫感,渴望能早一天完成他的志意。接下來他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曬干了。一個人,當(dāng)你逝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的時候,你未來的日子自然也就一天比一天少了。漢樂府詩有《薤露歌》,說是:“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復(fù)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薤是一種草的葉子。你看那草葉上的露水,怎么那么容易就干了?可是草葉上的露水干了,明天早晨還會落上新的露水,而人死了以后就再也不會回來了。一個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有理想,當(dāng)你死去的時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隨即也就都落空了,還不如那薤上的露。這也是對無常的哀感,而且是千古以來詩人們常寫的一種共同的哀感。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什么是“慨當(dāng)以慷”?《詩經(jīng)》里常有類似的句子,比如《曹風(fēng)》的《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所謂“愾我寤嘆”,本來就是“愾嘆”。但《詩經(jīng)》是四個字一句,常常要把兩個字變成四個字。所以“慨當(dāng)以慷”,其實就是“慨慷”。而“慨慷”和“慷慨”是同樣的意思,為了讀起來比較順口,就顛倒來用了。關(guān)于“慷慨”,我在講《古詩十九首》“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的時候講過?,F(xiàn)在我們認(rèn)為用錢大方就是慷慨,古時候不是的。古時候用“慷慨”這個詞是形容一種感情激動的樣子,比如《史記》里講到項羽被包圍在垓下的時候就說:“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下面“憂思難忘”的“憂”,有的版本作“幽”。“幽”有幽深的意思, “幽思”就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情思;“憂思”則是指那種人生苦短的哀愁。兩個字都可以講得通。那么,用什么東西來消除這種憂愁呢——“唯有杜康”。杜康是最早造酒的人,所以后來人們就把酒也叫做杜康。在中國古代,人們都認(rèn)為酒是可以消愁的。中國最有名的喜歡喝酒的詩人就是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嘛!可是你到李白的詩里去找一找看,他凡是說酒的時候都是在說愁。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都是酒與愁。那是一種天才的寂寞和天才的失意。李白是一個天才,但他不是一個有排解辦法的天才。陶淵明是一個有排解辦法的天才,蘇東坡和歐陽修也是,就連王安石在晚年都有自己排解的辦法。但李白沒有,所以他惟一的辦法就只是喝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真是一份詩人的才情!因為,最能夠引起詩人感發(fā)的,就是那種懷思向往之情。那是最有詩意的一種感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風(fēng)人”,就是詩人?!遁筝纭肥恰对娊?jīng)·秦風(fēng)》里的一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瓊瑤寫過一篇小說,不是就叫《在水一方》嗎?所謂“蒹葭”,就是水里邊生長的那一大片蘆葦。小時候在北京,院子里和門前是不許種蘆葦?shù)?,認(rèn)為它不吉祥。秋天看蘆葦哪里是最好的地方?是陶然亭。那里非?;臎觯教庨L滿蘆葦,還有一大片無主的墳?zāi)?。記得那兒有一塊墓碑,上面刻了非常好的一首短詩:“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邪非邪,化為蝴蝶。”寫得真是非常之好!他說:我們的人生,有說不盡的憂愁;我們的世界,有說不盡的苦難。越是你喜歡的東西越是短暫的,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殘缺的。這里有一個人,當(dāng)年有過這樣的才智和熱血,有過這樣的感情,卻抱著這樣的人生長恨而死去,埋在這個墳?zāi)估镞?。古代有一個傳說,說人死之后,倘若他有一種希望和理想沒有完成,那么他的血幾年之后就會化作一塊碧——像玉一樣的東西??墒牵退隳慊杀塘?,它也會有消失的一天,你的血不用說,更是早就消失了。然而,你既然有過這樣的聰明才智和美好的理想,你的精神就不應(yīng)該消滅。那么你的香魂到哪里去了?——“是邪非邪,化為蝴蝶”。這首詩,始終不知道誰是作者;這墳?zāi)梗彩冀K不知道是誰的墳?zāi)?。好,現(xiàn)在我們把感發(fā)拉回來,還是看這一片蘆葦?!对娊?jīng)》的《蒹葭》說,當(dāng)秋天涼風(fēng)起天末的時候,我所要追尋的一個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我想要逆流而上去找她,那道路真是既難走又漫長;我想要順流而下去找她,卻看見她遠(yuǎn)遠(yuǎn)的好像就在我眼前的水中央。我要追隨她,但是卻永遠(yuǎn)追不到她。詩人所要追求的是什么?他并不只是思念一個人,而是表現(xiàn)了一種懷思和向往的感情。他之所以說“所謂伊人”,那只是因為詩歌的表現(xiàn)要形象化,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而已。而這里, “青青子衿”也是一個形象,他說那青青顏色的,就是你的衣衿。衿,是指衣服上的領(lǐng)和衿,古人的領(lǐng)和衿不像現(xiàn)在分開,而是一起連下來的。青,是一種很美麗的顏色,是“青青河畔草”的“青”。他說因為我永遠(yuǎn)想念著你,所以也就永遠(yuǎn)記得你身上那青青的衣衿。你現(xiàn)在雖然離我那么遠(yuǎn),但我的心已經(jīng)一直追隨你到那遙遠(yuǎn)的地方去了。《花間集》里牛希濟(jì)有兩句詞,“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和這里有一些相似。這兩句詞說:我記得分別時你穿了一條綠色的羅裙,所以我無論走到什么地方,看到綠色的芳草,就引起一種憐愛的感情,因為那是你所穿的羅裙的顏色。這種感情,只能說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感情有些相似,實際上卻并不相同。為什么呢?因為牛希濟(jì)這首詞是寫男女愛情的,寫一個男子懷念一個和他離別的女子。他前邊寫了離別時的情景和這女子在離別時所叮嚀的話,寫得很具體、很現(xiàn)實??墒遣懿龠@兩句不然,他并沒有把當(dāng)時的情景寫得這么具體,他也不是寫男女的愛情。他說,“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我們在講《古詩十九首》“沉吟聊躑躅”的時候曾經(jīng)講過,就是沉思吟想的意思。當(dāng)你凝聚起你的精神去想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記了,有時口中就念念有詞,這就叫沉吟。那么曹孟德沉思吟想的對象是誰?你要知道,這就是他的詩很妙的所在了。因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兩句也是從《詩經(jīng)》里拿來的,它出于《鄭風(fēng)》的《子衿》。漢朝為<詩經(jīng)》作傳的本來有好幾家,但是到了曹操所在的東漢末年,最流行的就只有《毛傳》了。《毛傳》在每首詩的前邊都有一個序,是對詩的一個簡單的解釋。其中只有第一首《關(guān)雎》前邊的序很長,叫做“大序”,后邊每首詩的序就都很短,叫做“小序”。這首《子衿》前邊的小序說: “子衿,刺學(xué)校廢也。亂世則學(xué)校不修焉。”就是說,這首詩所諷刺的是在亂世之中學(xué)校都荒廢了,學(xué)生都不來念書了。“子衿”是指古代學(xué)生的制服,一般都是青色的,所以說“青青子衿”。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知道,“青青子衿”指的是男子不是女子,而且是尚在學(xué)生年齡的青年男子。這個青年男子是誰?那就要聯(lián)系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了。當(dāng)時是在赤壁之戰(zhàn)的前夕,曹操在赤壁是要與孫權(quán)、劉備作戰(zhàn)。所以有人就說,這“青青子衿”指的是孫權(quán),還有一個人就是劉琦。劉琦是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表死后,劉琦的弟弟劉琮以荊州降曹,劉琦不肯投降,就投靠了劉備,聯(lián)合孫權(quán)一起抵抗曹兵。曹操在這首詩中,表示了希望招此二人歸附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我是如此真心實意地盼望你們來歸附于我,你們?yōu)槭裁催t遲不來呢?
而且曹操接下來又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又是出于《詩經(jīng)》,是《小雅》第一篇《鹿鳴》的開頭四句。你要知道,《詩經(jīng))里邊雖然也有感慨時代變亂或生活困苦的詩篇,可是無論《國風(fēng)》還是《大雅》、《小雅》,它們開頭的第一篇,都是寫美好而不是寫離亂的?!秶L(fēng)》的第一篇《關(guān)雎》是寫夫妻間應(yīng)該有和樂美好的生活,《小雅》的第一篇《鹿鳴》則是寫君臣間也應(yīng)該有和樂美好的生活?!堵锅Q》,是寫君臣燕饗的詩篇,以鹿鳴起興。“呦呦”是鹿的叫聲,說是鹿發(fā)現(xiàn)山野之間有它喜歡吃的蘋草,就發(fā)出快樂的叫聲,招呼同伴們都來享用。而君臣之間呢,也不能整天只是搞政治,有時候也需要有一個宴會來放松一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是國君的口吻。他說,我今天要宴請你們大家,不但為你們準(zhǔn)備了美好的宴席,還準(zhǔn)備了美好的音樂。而曹操引用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們來歸附我,我也要為你們準(zhǔn)備這樣美好的宴席,好好地招待你們,共享君臣之樂。你看,曹操這兩處引用《詩經(jīng)》用得都十分恰當(dāng)?!多嶏L(fēng)·子衿》說的是青年學(xué)子,而當(dāng)時孫權(quán)和劉琦都在二十七、八歲左右,曹操那一年是五十四歲,他是可以對年輕人這樣說話的。至于《小雅·鹿鳴》,那是國君設(shè)宴招待群臣,在盼望和招喚之中隱然就定下了君臣的名份。
下邊一章是:“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我剛才曾提到,這首《短歌行》在不同的選本中每段之間排列的次序有所不同。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昭明文選》的排列次序。而《宋書》的《樂志》里邊也記載了這篇《短歌行》。大家知道,曹操是東漢獻(xiàn)帝時代的人。曹操死了以后,曹丕篡漢做了皇帝,就是曹魏。后來司馬氏又篡了魏,就是晉。然后劉裕又篡了晉,就是劉宋。從這里你也可以看到,曹操這首《短歌行》流傳了多么久!不但晉樂演奏它,劉宋時還在演奏它。而在演奏的時候,唱歌的人就把原詩的次序顛倒了,所以就產(chǎn)生了這些不同。我剛才也說過,“青青子衿”一段寫的是懷思,“呦呦鹿鳴”一段寫的是聚會。而現(xiàn)在“明明如月”這一段,寫的又是懷思。所以那些唱歌演奏的人就把兩段懷思放在一起,認(rèn)為先是懷思,然后是聚會,這樣才通順。但他們是不對的,不能這樣放。因為, “青青子衿”所可能懷思的對象是孫權(quán)和劉琦;而“明明如月”所可能懷思的對象則是劉備。何以知道是劉備呢?因為緊接著這一段下邊的“越陌度阡”一段,寫的是劉備與曹操的關(guān)系。這個我們等一下就講,現(xiàn)在先講“明明如月”。剛才我說, “青青子衿”所寫的感情與晚唐五代牛希濟(jì)所寫的兩句小詞的感情有些相近,但又不像牛的小詞那樣寫得那么具體,那么現(xiàn)實。可是,如果拿“青青子衿”和“明明如月”相比,那么“青青子衿”就又顯得比較具體,比較現(xiàn)實了。因為,“青青子衿”所寫的確實是人;而“明明如月”只是說天上的月亮。曹操說,你是這么光明皎潔,這么美好,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樣,何時可掇?掇是拾取的意思,他說你明月那么高,我什么時候才能把你摘下來拿在我的手中?你看,這真是有些霸氣。其實這都是他政治上對人才的招攬,可是他寫得多么有詩情!剛才的“青青子衿”使我們聯(lián)想到晚唐五代牛希濟(jì)的小詞,這“明明如月”也可以使人們聯(lián)想到晚唐五代的另一句小詞,就是溫庭筠《菩薩蠻》的“玉樓明月長相憶”。他說是五樓中的一個女子,每當(dāng)看到天上的明月,就會引起她對所愛之人的懷想。看見明月就懷想所愛之人,這傳統(tǒng)其實很久遠(yuǎn)。唐朝李白的《玉階怨》也曾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所謂“玉階”,是指那女子所住的地方。李白這首詩也是寫女子對所愛之人的盼望,因為這個人沒有來,所以就產(chǎn)生了怨情。詩中對秋月的望,也就是對所愛之人的望,寫得真是很好。把所愛的對象比作明月,如此光明,如此皎潔,于是這種思念的感情也就產(chǎn)生了一種升華,顯得如此高遠(yuǎn)。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曹操這個人真是一個有詩情的人,他不只是喜歡運用《詩經(jīng)》,而且他的感情與五代小詞的感情、與唐代詩人的感情,都有一些暗合之處。然而,這還只是表面一層的意思。事實上,這一段是寫了他和劉備的關(guān)系。如果大家看過《三國演義》或《三國志》就會知道,劉備當(dāng)年是賣草鞋的,很不得志,是曹操欣賞、認(rèn)識了劉備的才干?!度龂萘x》上說,劉備被呂布打敗,連兩個夫人都被呂布俘虜走了,他無路可走,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對他非常好,有一次兩人青梅煮酒談?wù)撚⑿郏懿賹湔f:“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他說普天之下,只有你和我兩個人才稱得起英雄。曹操當(dāng)時身為漢相,很有權(quán)勢,他說什么就是什么,漢獻(xiàn)帝不敢不聽。于是他就表奏劉為豫州牧,并且親自為劉備出兵,打敗了呂布。曹操不惜代價,用心拉攏劉備,甚至對劉備的手下關(guān)羽也非常好,就是因為他非常欣賞劉備這個人才。曹操這個人是很不簡單的,從建安元年他一掌權(quán),就極力要收服天下的豪杰,使天下的人才為他所用。可是他對劉備白費了心思,有一次,他派劉備帶兵出去打仗,劉備帶著兵一出去就再也不回來了。當(dāng)曹操放劉備出去的時候,他手下的謀士就對他說:“丞相你做錯了,劉備雖然在落魄失意時采投奔你,但這個人不是甘居人下的人,他一定會背叛你。”不過這時曹操后悔也來不及了,劉備一出去果然就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和地位,成了曹操的一個重要對手?,F(xiàn)在,劉備又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墒遣懿龠€是說:“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你是這么好的一個人才,什么時候才可以為我所用?每當(dāng)我一想到你不屬于我,我的內(nèi)心就生出一種憂傷之情。
接下來仍然是敘述對劉備的這種懷思之情:“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燕,心念舊恩。”阡和陌都是小路。有人說東西是阡,南北是陌;有人說南北是阡,東西是陌。這個我們不去管它。總之,阡陌就是泛指東西南北的道路。“存”,是關(guān)懷、慰問的意思。當(dāng)初劉備打了敗仗孤身去投曹操,是曹操不辭勞苦地出兵為他打敗了呂布,為他接回了兩位夫人。他說,難道我對你的一片關(guān)懷都枉費了心機(jī)嗎?難道你就是這樣來報答我嗎?“契闊”兩個字也是出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擊鼓》有一句“死生契闊”。這是一首寫戰(zhàn)爭的詩,說是出征的士兵死生不保,和他的家人永遠(yuǎn)地離別了?!睹珎鳌返淖⒔庹f,“契闊”就是“勤苦”的意思,出兵打仗是在生死的危險之中辛勤勞苦地生活。宋朝朱熹的《詩集傳》則認(rèn)為, “契闊”是離別的意思,是說當(dāng)兵的人這一走,也許生離就變成死別了。清朝有位學(xué)者王先謙寫了《詩三家義集疏》,他說這“契闊”是一個約結(jié)。就是說,當(dāng)兵的人雖然走了,可是他和他所愛的人訂下了一個生死都不違背的約結(jié)。所以“契闊”有這三種不同的解釋。至于曹操這個“契闊”,我以為可能有“離別”的意思,因為接下來的“談燕”是說聚會。曹操和劉備不是有過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聚會嗎?現(xiàn)在他說,過去我和你有過離別,也有過聚會,我們彼此都應(yīng)該珍惜舊日的那一份感情。所謂“心念舊恩”是從兩方面來說的,是說你雖然曾背叛我,但我對你仍然有舊日那一份感情,而你也不應(yīng)該忘記我從前對你的幫助和恩惠。所以,按章法來說,“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鳴”這兩章是一個段落;“明明如月”和“越陌度阡”這兩章是另一個段落。兩段都是懷思,但懷思的對象不同。前一段的懷思比較單純,說年輕人你們就來歸降好了,我要設(shè)一個盛大的宴會來招待你們。而后一段的懷思就比較復(fù)雜一些,敘及當(dāng)年的交往和情誼,希望對方珍惜這一份舊日的情誼。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曹操接著又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當(dāng)時正是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曹操在一個月明的夜晚在長江之上飲酒賦詩。月明的夜晚星星一定是稀的,這可能就是寫眼前的實景。“烏鵲”,也是泛指天上飛的鳥。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秋冬的時候,而且這時又已經(jīng)入夜。鳥本應(yīng)早已棲宿歸巢,找到自己夜間棲息的托身之所了,可是這些鳥還在飛。所謂“南飛”,是因為南方是溫暖的,它們要找一個溫暖的托身之所。“匝”是圍,他說這些鳥繞著樹飛了一圈又一圈,但是“何枝可依”——有哪一棵樹是可以托身的所在?中國古人常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說一只好的鳥不會隨便棲落在一個污穢骯臟的地方,它一定要選擇一棵好的樹作為棲息之所。傳說中的鳳凰就是非梧桐不棲,而這個鳥的形象所象征的就是:一個好的人才也不會隨隨便便去投靠什么人,他一定要選擇一個賢明的君主來事奉。所以你看,曹操這幾句雖然是寫眼前的實景,其中卻有深意。他的意思是說,你們這些有才干的人還在猶豫什么呢?你們要找一個賢明的主人,為什么不投奔到我曹孟德這兒來呢?只有我這里才是你們最好的歸宿!
于是,直到最后一段,他才說出了自己的主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幾句真是畫龍點睛,讀到這里你才知道,他前邊所說的那些都是有用意的。只不過那時你看不出來,所以把那些慨嘆人生短暫啦,寫對于所愛之人的懷思啦,都看作是一般詩人常有的感慨??涩F(xiàn)在你才知道,他和一般的詩人是不一樣的。而且我們還要注意,這“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也有出處,它出于《管子·形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說:海從來不拒絕水,所有的水都流到海里,所以海才會這么大;山從來不拒絕土石,所有的土石都可以落在山上,所以山才會這么高;明主也從不拒絕歸附他的人,所有的人都來投奔他,所以他才擁有很大的力量。這里邊,已經(jīng)隱隱有一種實現(xiàn)霸業(yè)的雄才大志了。下邊,“周公吐哺”又是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輔政,平息了武庚的叛亂,并且制禮作樂,使天下大治,后代稱為圣賢的典范。周公的兒子名叫伯禽,受封于魯?!妒酚?#183;魯周公世家》記載說,當(dāng)伯禽要到魯?shù)厝サ臅r候,“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周公說他在輔政的時候,從來不敢怠慢前來求見的賢士。如果在洗頭發(fā)的時候有人來見他,他來不及把頭發(fā)梳好,握著濕頭發(fā)就出來見客。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有人來見他,他來不及嚼完口中的食物,就把它吐出來出去見客。就這樣,他還惟恐疏漏了國中的賢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說我也像周公一樣的賢明,一樣的禮賢下士,因此所有的人都應(yīng)該歸心于我。
這就是曹操的《短歌行》,它在古今眾多的詩歌中是很有特色的。因為,一般有詩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這種雄圖霸業(yè)的抱負(fù);而有雄圖霸業(yè)之抱負(fù)的人又不一定有詩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備了這雙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夠?qū)懗鲞@么好的一首詩來。
第四節(jié) 樂府?dāng)⑹略?、悲憤詩、四愁?span lang="EN-US">
上一節(jié)課,我們看了曹操的《短歌行》。鐘嶸評價曹操的詩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古直”是指,曹操的詩是古樸的、不加雕飾的。那么什么是“悲涼之句”呢?那是一種氣魄很大的悲慨,使人產(chǎn)生近于蒼涼的感覺。比如《步出夏門行》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就含有一種包納宇宙的悲慨。這種悲慨,有他開闊博大的志意在里邊。曹操的樂府詩寫得很好,但我們沒有時間多講,只能簡單地再看他的一首《苦寒行》,這首詩不作詳講,只是為了再體會一下他的那種古直和悲慨。我先把這首詩讀一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豁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yuǎn)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yuǎn),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曹操北征高干時所寫。開頭兩句“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沒有任何雕琢修飾,一上來就直接說行軍的艱苦??墒牵谥毖灾芯蛶в幸环N感動讀者的力量:這么巍峨雄偉的大山,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能夠爬過去?接下來他說:那羊腸一樣狹窄彎曲的山路,把戰(zhàn)車的車輪都磨損了。而且北風(fēng)怒吼著席卷過來,吹光了樹上的葉子;山上到處都是野獸的叫聲,吃人的大熊甚至就蹲坐在對面,瞪著我們這支行軍的隊伍。在這深山幽谷之中,你能找到一個居住的人家嗎?根本就沒有!只能看到滿天的大雪。“延頸”,是伸長了脖子向遠(yuǎn)處張望的樣子;“怫郁”,是心中悲哀、不愉快的樣子。他說在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思念我的故鄉(xiāng)和我的家人,這漫長的戰(zhàn)爭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我什么時候才能夠休息,才能夠回到東方我的故鄉(xiāng)和我的家人身邊呢?而這時候我們又遇到山中一條澗水,橋梁已經(jīng)斷了,大家站在山路上徘徊,不知道該怎么辦?;厝サ穆芬舱也坏搅?,天已經(jīng)黑下來,附近沒有一個可以過夜的地方?!f到這里我聯(lián)想到,中國當(dāng)代出了很多小說家,特別是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小說家,他們寫了很多小說,所寫的內(nèi)容大都是他們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是中國古人從來沒有寫過的。其中有一篇寫大森林的,題目我記不得了,寫的就是在山林之中迷路的事情。寫得真是非常好。曹操在這里所寫的艱苦行軍生活,也是他自身真實的經(jīng)歷,所以才能寫得如此動人。他說,我的心里雖然思念著家鄉(xiāng),可是我的馬卻向著和家鄉(xiāng)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yuǎn)。天已經(jīng)這么黑了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不但人餓了,馬也都餓得走不動了!下面他寫士兵在深山冰雪之中埋鍋造飯,說他們背著口袋去尋找干柴來燒火,沒有水,就用斧子砍下冰塊放在鍋里溶化,煮一些稀粥來吃。他說他看到這些不由得就想起了《東山》詩,心中生出無限的感慨。《東山》是《詩經(jīng)·豳風(fēng)》里的一篇,內(nèi)容是寫遠(yuǎn)征的軍人凱旋還鄉(xiāng),舊日傳說是周公所寫。所以“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這兩句暗含著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我什么時候才能夠打贏這場戰(zhàn)爭,凱旋而歸?第二層意思是說,我什么時候才能像周公那樣平定天下?什么時候才能建立周公那樣的功業(yè)?——這曹操真是處處以周公自比!可是,建安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哪里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平定的?一直到曹操死去,天下也沒有平定下來。所以這也就是他產(chǎn)生悲慨的真正原因。他悲的是,這行軍的道路如此艱苦漫長,而我的人生道路也是一樣的艱苦漫長,掃平天下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這艱苦的戰(zhàn)爭生活也就永遠(yuǎn)沒有一個終止的日子!所以你看,這真是英雄的詩。他的悲慨和一般詩人的悲慨是不一樣的。
曹操的詩我們就講到這里。下邊在講曹丕的詩之前,為了給大家一個詩歌歷史發(fā)展的概念,我還要介紹另外的一些詩,這些詩都不作精講,只是略讀。首先我要提到的,是樂府?dāng)⑹略?。我們不是提到過漢朝有樂府詩嗎?樂府詩里邊,有一部分本來是民間的歌謠,后來被樂府官署里的官吏配合了音樂來歌唱,就成了樂府詩。這些樂府詩,往往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樂府詩里有一首《西門行》,是反映人生短暫的;還有像《戰(zhàn)城南》,是反映戰(zhàn)爭痛苦的,另外還有反映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各種情事的,如《孤兒行》、《婦病行》等?!秼D病行》寫一個母親生病了,臨死時跟她丈夫說,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對待我的小孩子。“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dāng)折搖,思復(fù)念之”,寫得真是凄慘。另外還有一種,是寫社會間男女情愛的。而這一類,有時候就有一個故事了。有的時候,民間發(fā)生了一個故事很感動人,于是大家就歌唱這個故事,就成了敘事的詩歌。所以說,敘事詩其實也來自樂府。上一次我曾經(jīng)說,建安時期有一位女作家蔡琰寫了一首很長的《悲憤詩》,把她自己的生平都寫進(jìn)去了。那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是因為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了可以產(chǎn)生這種長篇敘事詩的背景。一般說起來,中國古代的詩歌都是以抒情言志為主,比較缺乏長篇的敘事詩。不像西方,西方早期的詩歌是史詩,都是很長很長的故事。但是,中國雖然缺少長篇敘事詩,卻也不是絕對沒有。而這些長篇的敘事詩,往往都是來源于樂府詩的。
我們的課本上選了一些樂府?dāng)⑹略?,我們先看這首《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梢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鬃鬃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
他說,太陽從東南角出來了,就照在一家姓秦的樓上。這秦家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叫作羅敷。羅敷這個女子能夠養(yǎng)蠶,每天要到城南的地方去采桑。詩中形容這個女子的美好,寫得很妙。他并不去直接描寫這個女子的眉毛、皮膚或眼睛有多么好看,而是描寫她帶著的一個采桑用的竹籃子,說那籃子上邊系著青色的絲繩,而籠鉤則是用桂樹的樹枝做的。這個女子,她用的東西都這么美好,人的美好就更不用說了。下面“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仍是從側(cè)面寫她的美。什么是“倭墮髻”?你看古代的女子,有的梳的是高髻,把頭發(fā)高高地盤在頭頂上,顯得很莊嚴(yán);而倭墮髻是梳得比較低的斜垂下來的一種發(fā)髻,與高髻不同,顯得很浪漫、很有姿態(tài)。“明月珠”是一種寶珠,她的耳環(huán)上鑲著很美麗的寶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緗是杏黃的顏色,襦是上身穿的短襖,這女子穿著杏黃色的裙子,紫色的短襖。這是寫她的服飾,仍不是寫她的容貌。下面他說,走路的人看見了羅敷,放下?lián)泳筒蛔吡耍颊驹谀抢镛壑毻錾?;少年人看見了羅敷,就摘下帽子來,把頭巾重新整一整,盡量使自己顯得整齊些。耕田的人看見羅敷就忘記了手中的犁,鋤地的人看見羅敷就忘記了手中的鋤。等到回來之后大家就彼此抱怨,說怎么今天什么工作都沒做呢?那是因為只顧觀看羅敷這個美女了。這幾句寫得真是很俏皮、很傳神。
這些平民老百姓,雖然都覺得羅敷很美,但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權(quán)力得到她,只能是遠(yuǎn)遠(yuǎn)地欣賞一下而已??墒乾F(xiàn)在就有一個“使君”出來了。“使君”,是東漢以來對州郡太守、刺史的稱呼,是很有權(quán)勢的地方長官。“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他看到羅敷也停下車來不走了,這個使君,就不僅是遠(yuǎn)遠(yuǎn)地欣賞了。他覺得自己有權(quán)力得到這個女子,就派了一個手下人,說:“過去問一問,這是誰家的女子長得這么漂亮?”下面就都是問答?!獑柎?,也是樂府詩的一個特色,它可以使詩顯得很生動。于是旁邊就有人回答了:“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問:“羅敷年幾何?”回答說:“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大約是十六七歲的樣子。“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這個“不”不能讀bu(三聲),要讀上聲,念fou(三聲)。“謝”就是問的意思,就好像我們要問別人什么事情,先說“excuseme”。這使君就派人去問羅敷說:“我問你,你可以跟我一起上我的車嗎?”下邊羅敷就出來說話了:“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置詞,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致詞”,就是表達(dá)你的意思,也就是說話。羅敷說,你這個做官的講這種話就很不合理了,你有你的妻子,我有我的丈夫,你怎么能對我說這種話!底下一大段更妙,都是羅敷夸她的丈夫怎么好。她說:我的丈夫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你看見東邊來了一大群人,那我的丈夫就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他騎的是白馬,后邊跟隨的人騎的都是黑馬。他的馬尾上系著青絲,馬頭上套著黃金做的籠頭,他的腰間掛著非常貴重的寶劍。“鹿盧劍”的“鹿盧”,通“轆轤”,是井上汲水用的滑輪。劍柄上纏繞著帶子,形狀很像井上的轆轤,所以就叫鹿盧劍。接下來她就開始背她丈夫的履歷:“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專城居”,那就是做了一個地方的領(lǐng)導(dǎo)了。下邊更有意思,她說:我的丈夫皮膚還很潔白,長著疏薄的胡須,他不但容貌好,舉止動作也好。每當(dāng)上班的時候,他總是邁著輕盈舒緩的腳步到自己的辦公室去。然后她說: “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在座的好幾千人,都說我的丈夫是杰出的人才。這首詩到此戛然而止。夸了一大段她自己的丈夫,當(dāng)然也就是拒絕了太守。很天真也很生動,這是樂府?dāng)⑹略姷氖址ā?span lang="EN-US">
還有一首樂府?dāng)⑹略姡裂幽甑摹队鹆掷伞?,是寫一個貴家豪奴調(diào)笑酒家女子,也遭到了這個女子的拒絕。書上的注解說,這一篇從風(fēng)格及服裝上考察,可能是東漢的作品,應(yīng)該是反映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東漢和帝的時候,竇憲做大將軍,他的弟弟竇景做執(zhí)金吾——執(zhí)金吾是官名,大約相當(dāng)于警察局長之類。這個人驕縱不法,他手下的人常常掠奪民間財物,強(qiáng)占民間婦女,官吏都不敢干涉,商人也很懼怕他們。這首詩,可能就是為控訴這個竇景而作的。但詩中說“霍家奴”,沒有提姓竇的,這是因為作詩的人不敢明說,只好假托西漢的霍家。這種諷古刺今的方式,也是樂府詩里常用的。此外還有一首流傳眾口的最長的樂府?dāng)⑹略?,那就是《焦仲卿妻》。這首詩實在太長,來不及仔細(xì)講,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詩中寫了一對夫妻,男的叫仲卿,女的叫蘭芝。蘭芝的婆婆不喜歡蘭芝,逼迫她兒子把蘭芝休棄掉??墒沁@夫妻二人感情實在很好,仲卿就對蘭芝說:你暫時回娘家,我再慢慢想辦法把你接回來。于是妻子就回到娘家。沒想到回家后有很多人來給她提親,蘭芝是不想改嫁的,可是她哥哥逼著她改嫁,結(jié)果這個女子在結(jié)婚的當(dāng)天晚上就跳水自殺了。她的丈夫仲卿得到消息后也在一棵樹上上了吊。詩中說,這兩個人死后被合葬,他們的墳上長出兩棵樹成為連理枝,有一對鳥常常在上邊飛,每天都從夜晚一直叫到天亮。“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他說人們對這件事都非常感動,希望后代的人再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了。這首詩,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婚姻不自由所造成的一個悲劇。
剛才提到的《陌上?!泛汀队鹆掷伞罚菛|漢時期的作品;而《焦仲卿妻》就比較晚,可能已經(jīng)是魏晉時期的作品了。總而言之,在這一段歷史時期中,流行的樂府歌謠中已經(jīng)有了這一類敘事的詩歌,在這個背景下,就產(chǎn)生了蔡琰的《悲憤詩》。蔡琰的《悲憤詩》也是敘事詩,但與我們前邊講的那幾首不同。前邊那幾首敘事詩都是用旁觀者的口吻寫的,蔡琰的這首詩用的是第一人稱的口吻。這首詩寫得真是非常好,不但很有氣魄,而且把敘事、言情,還有說理,都結(jié)合在一起了?,F(xiàn)在我們就把它看一遍。
“漢季失權(quán)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逆,先害諸賢良”,真是發(fā)大議論!一開頭就寫得很有魄力。漢末天下大亂,這一段歷史我以前已經(jīng)簡單介紹過。那什么是“亂天常”呢?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之中,有一些是不可以改變的,比如君臣、父子、夫婦。這個叫“倫常”。由于這些關(guān)系永遠(yuǎn)不能改變,所以也叫“天常”。董卓想要篡位,這就是一種亂天常的行為。因此,他先要陷害朝廷里那些正直的大臣,以鞏固自己的勢力。‘‘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qiáng)”——這是指董卓逼迫漢獻(xiàn)帝從洛陽遷都到長安那件事,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于是,關(guān)東諸侯就聯(lián)合起來討伐董卓:“海內(nèi)興義師,欲共討不祥”。“不祥”,是“不善’’的意思,指的就是董卓。“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董卓的軍隊里邊有許多羌、胡之人,這些西北游牧民族都是勇猛強(qiáng)悍的。“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那真是像打獵一樣掃蕩下來,沒有攻不破的城池。“斬截?zé)o孑遺,尸骸相撐拒”,他們見人就殺,不留一個活下來的,地面上堆滿了死尸。“撐拒”,是形容死尸一個壓著一個的樣子。“馬前懸男頭,馬后載婦女,長驅(qū)西入關(guān),迥路險且阻”,這些軍隊,見到男的就殺死,見到婦女就虜走,他們在中原殺掠之后,就經(jīng)過函谷關(guān)向西而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你們要注意這一句。人們常說杜甫的詩不避丑拙,經(jīng)常寫一些慘厲的現(xiàn)實,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其實,杜甫是繼承了傳統(tǒng)的、從建安時代就有了的這種作風(fēng)。“肝脾為爛腐”,就是非常樸實的、不避丑拙的句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蛴泄侨饩?,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dāng)以亭刃,我曹不活汝”,是說所有這些被俘虜?shù)娜耸遣豢梢跃奂谝黄鸬模词故歉改负推拮觾号膊桓艺f一句話,假如你不能投合那些兵卒的心意,他們動不動就威脅說要殺死你。“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虮慵娱⒄?,毒痛參并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這都是蔡琰自己的經(jīng)歷,她和這些被俘虜?shù)娜税滋炝髦鴾I被軍隊押著走,夜晚徹夜哭泣,不能安眠,一路上受盡了虐待,既沒有生的樂趣,也沒有死的自由。“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她說:上天哪,我們犯了什么罪過,竟遭遇到這樣的災(zāi)難?這是這首詩的第一段。
第二段她說:“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fēng)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終已。”這是已經(jīng)到了北方的胡地了。蔡琰落到匈奴人之手,被迫嫁給了匈奴的左賢王??墒呛嘏c中華風(fēng)俗道德不一樣,他們是不講禮法的,而且胡地常年是寒風(fēng)大雪的天氣,這些都使作者更懷念自己的父母家人,終日傷心憂愁。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消息,輒復(fù)非鄉(xiāng)里”——有的時候從外地來了客人,這些被迫留在匈奴的人就趕快去打聽消息,但客人并不是從自己家鄉(xiāng)來的,根本就不知道家鄉(xiāng)親人的消息。下面她說: “邂逅徼時愿,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dāng)復(fù)棄兒子。”蔡琰在胡中十二年,嫁給了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這一段經(jīng)歷她都跳過去沒有講。她只是說:我很幸運地碰到一個偶然的機(jī)會,我故鄉(xiāng)的親人終于來接我了。這是指曹操派人到匈奴來贖她的事情。曹操和蔡琰的父親蔡邕是好朋友,蔡邕已死,曹操痛其無嗣,才派使者贖回蔡琰,讓她嫁給董祀。那么蔡琰現(xiàn)在本可以結(jié)束在胡地所受的苦難返回故鄉(xiāng)了,可是匈奴又不允許她把自己的兒子帶回去,這又給她造成新的痛苦:“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什么是“天屬”?儒家是注重倫理的,倫理的關(guān)系有所謂“天倫”,有所謂“人倫”。像父子啦,兄弟啦,這種你天生來就有的關(guān)系是天倫。像夫妻啦,朋友啦,這種你后天才有的關(guān)系是人倫。“天屬”就是天倫,這里指的是母子關(guān)系。母親對兒子的關(guān)懷,那是心連心的,但從此一別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面的機(jī)會,恐怕連彼此的生死存亡都不知道了,我怎么能忍心就此離別呢?“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dāng)去,豈復(fù)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這是她兒子抱著她的脖子所說的話。而她則是“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dāng)發(fā)復(fù)回疑”,聽到這些話,覺得五臟都崩裂了,幾乎要發(fā)狂發(fā)癡,已經(jīng)到了出發(fā)的時候,卻又懷疑自己到底該不該離開兒子回老家去。而且還不止如此:“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真是一片號泣之聲,以致“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zhuǎn)轍。觀者皆獻(xiàn)欷,行路亦嗚咽。”連馬都被感動了,連車輪都不肯轉(zhuǎn)動了,連旁邊的胡人也忍不住為之流淚!到這里,是詩的第二段。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fù)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盡管如此悲傷,畢竟不能不走。她說,我割斷了這母子之情,一天比一天走得更遠(yuǎn),胡地和中原相隔數(shù)千里,我和我的兒子后會無期,但這是我親生的兒子啊,想起他們我的心肝都摧裂了!離開了兒子,本來是想回到家鄉(xiāng)能和父母兄弟姐妹見面,可是“既至家人盡,又復(fù)無中外。城郭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從橫莫覆蓋”。在戰(zhàn)亂之中,父母兄弟姐妹都死了,姑表的親戚也都找不到了;過去住的城市現(xiàn)在都成了郊野;過去住的房子,里邊都長滿了荊棘野草;地上到處是無主的尸骨,就那樣?xùn)|一個西一個地躺在地上,沒有人把它們掩埋起來。“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煢煢”,是孤獨的樣子;“景”,讀如“影”;“怛咤”,是嘆息的聲音;“糜”,是碎爛的樣子。故鄉(xiāng)還是自己的故鄉(xiāng),可是一個親人都沒有了,我孤身一人,形只影單,那種悲痛使肝肺都要碎爛了!“登高遠(yuǎn)眺望,神魂忽飛逝”,因此我登高遠(yuǎn)望,想念留在胡地的兒子,我的精神和魂魄好像一下子就飛回到那邊。“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為復(fù)強(qiáng)視息,雖生何聊賴?”“奄”,是短的意思。人生就是這么短暫,何必如此想不開呢?這是旁人在寬慰她。“視息”,視是說眼睛還能夠看,息是說還能夠呼吸。她說:我就是這么勉強(qiáng)地留著一口氣在,可是這么活著又有什么意味呢?“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勵”,這是指曹操安排她改嫁給董祀,她說:我只好把生命托付給這個人,我希望盡我的心,努力做得更好一些??墒?,“流離成鄙賤,常恐復(fù)捐廢”,她說由于我經(jīng)歷了這樣的流離,結(jié)過兩次婚,也許人們就很看不起我,我常常怕我新的丈夫再拋棄了我。所以,“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人的一生本來就很短,而我卻經(jīng)歷了這么多痛苦,而且今后一直到死也休想擺脫這些憂愁痛苦! 這就是《悲憤詩》。作者雖然是個女子,但這首詩放在激昂發(fā)揚的建安詩歌中是毫無愧色的。蔡琰流傳下來的作品并不多,所以大家常常忽略這個作者。很多人知道李清照,卻不知道蔡琰。然而我覺得,她實在是很有深度的一個杰出的作者。
下一次課我將介紹曹丕的《燕歌行》。一般認(rèn)為,那是中國最早的七言詩。七言詩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对娊?jīng)》里邊的詩以四言為主,雖然也有七言句,但不是七言詩?!冻o》有“騷體”,一般是六個字,結(jié)尾加個“兮”字,然后再六個字;還有“楚歌體”,一般是三個字,中間加個“兮”字,然后再三個字。這樣看起來, “楚歌體”基本上就是七個字的句子,然而它也不是完整的七言,因為這七個字里邊有一個語助詞“兮”字。漢樂府里有很多五言的句子,影響了后來的五言詩。五言詩一般是“二、三”的停頓。如《悲憤詩》的“漢季——失權(quán)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逆,先害——諸賢良”,每一句都是“二、三”的停頓。所以說,五言詩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二、三”的節(jié)奏。而在前邊再加上兩個字,變成“二、二、三”的節(jié)奏,就是七言的句子了。因此,七言實際上是把楚歌七個字的體裁和五言“二、三”的節(jié)奏結(jié)合起來形成的,可是真正的七言詩卻出現(xiàn)得很晚。漢武帝柏梁臺聯(lián)句是七言,但后世已有人考證出它是偽作。漢朝寫七言的人很少,有一個人寫過,那就是張衡。張衡的《四愁詩》也不能算真正的七言詩,然而倘若我們要了解七言詩發(fā)展和形成的經(jīng)過,張衡的《四愁詩》卻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從《四愁詩》里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把楚歌七個字的體裁和五言詩“二、三”的節(jié)奏結(jié)合起來形成七言的過程。因此我認(rèn)為,張衡對中國詩歌的發(fā)展實在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xiàn),他的《四愁詩》正是從“楚歌體”、五言詩發(fā)展到七言詩的過渡作品。所以,在中國詩歌的發(fā)展史上,《四愁詩》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四首詩。
張衡在文學(xué)上和在科學(xué)上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他的賦最有名,寫過很長的《二京賦》,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短賦。本來,兩漢的作者很多人都寫長篇的大賦,像班固寫過《兩都賦》,也是描寫都城的,寫了都城的物產(chǎn)、形勢、山川等等,用的都是鋪陳的方法。然而,運用賦的體裁來抒情,寫成短篇的小賦,這是從張衡開始的。張衡寫過《歸田賦》等短賦,后來就有很多人也寫這種短篇的抒情小賦了,像王粲的《登樓賦》等,都是受了張衡的影響。這說明,這個人確實是一位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者。張衡不但是賦寫得好,詩也寫得好。他寫過《同聲歌》,是一首非常好的五言詩,再有就是《四愁詩》了?!端某钤姟凡坏珜懙煤茫彝瑯痈挥袆?chuàng)造性,它是七言詩的濫觴。在科學(xué)上,張衡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渾天儀和地動儀。在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科學(xué)發(fā)明,那真是非常了不起的。你要知道,有第一流的科學(xué)家,也有二三流的科學(xué)家。只知道A+B = C,總是跟在人家后邊走,那是三流的科學(xué)家。而一流的科學(xué)家都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他們往往兼有一種文學(xué)家的敏銳的直感,或者說,是一種聯(lián)想和感發(fā)的能力,所以他們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別人想不到的東西。牛頓看見蘋果掉在地下就聯(lián)想到地心有吸引力;瓦特看到開水壺的蓋子就發(fā)明出蒸汽機(jī),別人怎么就想不到呢?這里邊都包含有一種直感的能力。張衡作為一個科學(xué)家,他有文學(xué)家的直感;作為一個文學(xué)家,他又有科學(xué)家的反省和理性。所以他能給自己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他知道哪條路前人已經(jīng)走過了,哪條路自己還可以走。這種天才,是感性與理性兼長并美的天才。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幾個這樣的天才,張衡是一個,我們下次要講的曹丕是一個,清末民初的王國維也是一個?,F(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張衡的《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yuǎn)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金瑯殲,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yuǎn)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cè)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檐榆,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yuǎn)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cè)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yuǎn)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在張衡的時代,“楚歌體”是前代流傳下來的舊的體裁,五言詩是當(dāng)時流行的新體裁。而在這四首詩里,每首的第一句都是楚歌式的句子;后邊那些句子,則隱然含有五言詩“二、三”的節(jié)奏。他把當(dāng)時舊的東西和新的東西都結(jié)合起來了,從而形成了七言詩的初步輪廓。而且,我說這四首詩好,還不僅僅在于他這種新的創(chuàng)造。這四首詩,確實有一份感發(fā)的生命在里邊,因為這四首詩表現(xiàn)了一種追尋的感情。在講《短歌行》的時候我曾說過,那是一種最有詩意的感情。
另外,大家一定已經(jīng)注意到了:他的每一首意思都差不多,只是中間換了幾個字。這是《詩經(jīng)》的辦法,《詩經(jīng)》里就經(jīng)常使用重章疊句。重復(fù),有時是不好的,但有時又是好的。因為重復(fù)往往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那種干回百轉(zhuǎn)、反復(fù)思量的情意。他說“側(cè)身東望”、“側(cè)身南望”、“側(cè)身西望”、“側(cè)身北望”,那東南西北并不是確指哪一個方向,而是表現(xiàn)他那種不肯放棄、不辭辛苦的追尋,大致就如同屈原《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那種追尋的感情。“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第一句說的是追尋,第二句說的是追尋的艱難。下邊幾首的開頭兩句也是一樣。要知道,所謂“太山”、“桂林”、“漢陽”、“雁門”,以及“梁父艱”、“湘水深”、“隴阪長”、“雪紛紛”等,所表現(xiàn)的都不是事實,而是一種象喻。有同學(xué)問“梁父”是什么意思。 “梁父”是山名,是泰山前邊的一座山。你要去泰山,必須先越過梁父。所以它在這里所象喻的是在我和我的追尋目標(biāo)之間的阻隔和艱難。唐朝李白寫過一首《梁甫吟》:“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他說:我高聲歌詠我的梁甫吟,在我的生命中,什么時候才能夠見到那陽光美好的春天?據(jù)說,諸葛亮也好為梁甫吟。有人認(rèn)為,梁甫吟是慨嘆人生的短暫無常。可是從張衡的詩和李白的詩來看,他們都是寫在追尋之中的阻隔和艱難。既然這追尋是如此艱難,那么接下來呢?就是他求而不得的悲哀了——“側(cè)身東望涕沾翰”。“翰”,在這里指的是筆,他說當(dāng)我側(cè)身東望泰山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流下來沾濕了我手中的筆。“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這“金錯刀”啦,“英瓊瑤”啦,還有后邊的“金瑯殲”啦, “雙玉盤”啦,也都不是寫實而是象喻。說是我和我的追尋目標(biāo)之間,彼此都有一種默契的反應(yīng),有一種相互的酬答。她把最好的東西送給我,我也把最好的東西回報給她。然而,雖然雙方都有這種好意,可是“路遠(yuǎn)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這個“倚”字是語助詞,相當(dāng)于“啊”; “逍遙”,現(xiàn)在我們一般認(rèn)為是自由自在,可是古人所說“逍遙”,是一種徘徊游蕩、無所歸依的樣子。我希望和我追求的人在一起,可是實際上我們之間離得這么遠(yuǎn),我不能夠真的和她在一起。這首詩寫的就是這種追尋而又不能夠得到的感情。所以你們看,這美人的象喻、這追尋的主題,絕對是受《楚辭》的影響。而那種感情與句法的重復(fù),則是《詩經(jīng)》的特色。而且剛才我也講了,這四首詩結(jié)合了楚歌的形式和五言詩的節(jié)奏,所以正是從楚歌過渡到七言詩的一個橋梁。這就是《四愁詩》在文學(xué)發(fā)展吏上價值和意義的所在。
張衡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但他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他是一個理性和感性兼長并美的天才。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的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文學(xué)體式是大眾化的,是在民間不知不覺地形成的。五言詩就是如此。可是還有一些文學(xué)體式,像七言詩,則是由文學(xué)的天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也就是說,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一個天才,他能在大眾的潮流中看出一條更新更廣的道路。這種眼光,是——般人沒有的。而且,在這條新的道路上,一般人也往往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夠跟上來。所以,盡管在東漢時代張衡的嘗試已經(jīng)使詩歌有了向七言詩發(fā)展的可能,可是和張衡同時代的人都沒有這種作品。那么下一個跟上來的人是誰呢?就是下次要講的曹丕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