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論
三國差不多歷經半個世紀之久,上承東漢下啟西晉。時間從220年-280年。我們上期講了漢樂府,西漢歷經210年,東漢歷經195年,我先整體的按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規(guī)律來把時間表歸納一下。
1合(夏、商、西周)約471年+約500年+約275年,約1246年
分(東周兩段(春秋,戰(zhàn)國)約515年
------《詩經》《楚辭》
2合(秦,西漢,東漢)14年+210年+195年,約414年
分(魏、蜀、吳)約60年
3合(西晉,東晉)約155年
分(南朝,北朝)(420年~589年)約169年
4合(隋、唐)約37年+289年,約326年
分(五代十國)約53年
5合(宋元明清)319年+97年+276年+275年,約951年
按上面大致時間為標向,我們繼續(xù)看三國。我們知道亂世出英雄,中華兒女人才輩出。丫頭講三國前,先簡述一下東漢末年形勢。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zhàn),外戚和宦官沖突,十常侍橫行朝野---繼而爆發(fā)黃巾起義(失?。?;配合官軍鎮(zhèn)壓起義的,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各地豪強地主。189年,外戚何進和十常侍張讓,趙忠等沖突中,董卓乘機竊權(干了廢少帝,立獻帝,殺太后,掘墳墓等等壞事后,成為眾矢之的被誅殺)此后州牧太守等各自為謀,互相攻伐。大致布局如下:
一路東北部的曹操,公孫度,劉虞
二路東南部的孫策,陶謙,袁術
三路西南部的劉焉,張魯
四路西北部的馬騰,韓遂
五路中部的袁紹,劉表
這些先后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所滅,但兩塊硬骨頭沒啃下,一是東南部的孫權,一是西南部的劉備。208年,孫劉聯(lián)合破操于赤壁,從此北方的曹操無能過長江,天下大勢三分。沒持續(xù)多久,由于劉備,諸葛亮,陸遜,孫權后,吳蜀缺少一流的人才,先后被滅。魏國多人才啊,曹爽被誅殺后,國政歸司馬家族,司馬懿之后其子師、昭先后執(zhí)政,《漢晉春秋》里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于此時。司馬昭是魏臣,繼其父及其兄之后,繼續(xù)發(fā)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其黨羽曾刺死魏帝曹髦(mao)。其子司馬炎后來篡魏自立,國號晉。
東漢末年到晉統(tǒng)一,這數十年的時間分為兩個段落,一是建安,黃初間(以曹操父子為中軸的一些文人,過的是安閑附庸生活),一是正始,嘉平間(正始名士何晏,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等,這時他們的生活以藥,酒,詩相慰)這一時期的大詩人中,曹植最是脫穎而出,但是和坐立巔峰的第一流大詩人屈平,杜甫比,是不如的,但是和二三流的詩人比,絕不愧色。后面我們細講。
二、五言詩
講到中代詩史,我們先講五言詩的起源。早在第一節(jié)我們講《詩經》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秦始皇時期的民歌《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也使用五言。西漢流行的歌辭,如戚夫人所唱的,李延年所唱的,都夾有五言。在上節(jié)課的漢樂府中,我們把漢樂府劃為三組,第一組貴族特制樂府,由于年代久遠,五言的成分幾乎沒有。第二組外國輸入的樂府,就雜有五言詩句了,比如《鐃歌十八曲》之一的《上陵》: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櫂,黃金錯其間。除此還有《站城南》《君馬黃》等樂府中雜有。樂府第三組東漢時期的作品中,比如: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中的《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貸,柔協(xié)正亂名。黃金為君門,璧玉為軒堂。上有雙樽酒,作使邯鄲倡。劉王碧青甓,后出郭門王。其他比如《清商曲》中的《飲馬行》,《雜曲》中的《冉冉孤生竹行》中雜有,等等很多。五言詩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在東漢末年趨于成熟。漢魏六朝時期的詩作,以五言為主。
東漢鐘嶸在《詩品序》中所說: “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五言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詞之要”(鐘嶸《詩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xiàn)了大批名作。按陸侃如先生的書中,代表五言詩起源時期的作五言詩的詩人可考者如下:
1、應亨(公元60年左右)《贈四王冠詩》并序
2、班固(61歲)《詠史》
3、蔡邕(60歲)《翠鳥》
4、秦嘉(160年左右)《贈婦詩》
5、酈炎(28歲)
6、趙壹(180年左右)《疾邪歌》
7、高彪(約44歲)
8、蔡琰,女(200年左右)
對于應亨的《贈四王冠詩》并序,被認為是最早的五言詩。 “冠”詩最早見于唐徐堅等著《初學記》卷第十四“禮部下冠六”: 后漢應亨賭四王冠詩并序永平四年,外弟王承系兄弟四人并冠,貽之詩日:濟濟四令弟,妙年踐二九。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人成飾其容,鮮能離塵垢。雖無兌株醉,杯礁傳旨灑。后來我在《文學遺產》2008年02、03期中看到說:《文學遺產》1989年第2期發(fā)表周子來《應亨〈贈四王冠詩〉不是最早的五言詩》,但仍有不少人沿誤不改。尤其是,這一錯誤寫進了發(fā)行量近二十萬冊之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該教材且將應亨詩序中的“外弟”誤釋為“妻弟”(第165頁)。作者的《應亨集》五代以后已不見收錄,僅此孤篇至今尚被學者們一再稱引,流傳久遠,因為它被誤認為是作于后漢的通篇五言的五言詩,實際上,自東漢至晉,以“永平”為年號者有二:1、東漢明帝永嚴一至十八年,2、晉惠帝以“永平”為年號不足一年。山于序文“永平四年”字有,訛誤,《初學記》著者誤把“永平”當作東漢第二個。所以丫頭這里暫且不論。
其次班固的《詠史》,詠嘆緹縈救父的故事。班固九歲能文,九流百家無所不窺。
三王德彌薄,惟后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逮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北闕,闕下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圣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緹縈救父的本事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劉向《列女傳》等典籍。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詩則非其所長。但在詩歌史上,人們總要提到他,因為他在兩方面都開了風氣之先:一是文人寫作五言詩,班固乃東漢少數先驅者之一;二是詩有“詠史”之作,班固又堪稱千古之第一人。在這兩方面奠定他詩歌史上地位的,正是這首五言體《詠史詩》。這首詩正是開了“借詠史事以抒己懷”的“詠史體”之先河。鐘嶸《詩品》稱其“有感嘆之詞”。
再看蔡邕的《翠鳥》: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④。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蔡邕在董卓任司空時,他做尚書侍中,后王允收付廷尉治罪,死獄中。此詩應是蔡邕到吳會后所寫,反映了他遭遇迫害,幸脫羅網的心情。
與蔡邕同時的秦嘉,《后漢書》無傳,據陸侃如先生書中秦嘉應該是年輕就卒,子女或都非親生。其妻也能詩,《詩品》說:夫妻事既可傷,文亦凄怨。
《贈婦詩 》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
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
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
省書情凄愴,臨食不能飯。
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
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
憂來如循環(huán),匪席不可卷。
此詩以“”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詩以感喟生命短暫、處世多艱開首,正是東漢后期詩作的典型口吻。
酈炎,有文采,解音律,母病憂患瘋病,死牢獄中,當時他發(fā)病的時候,他妻子正在分娩,受驚嚇而死。后妻家訴訟于官府,酈炎因而被捕入獄。在《后漢書·酈炎傳》收錄其《見志詩》二篇,抒發(fā)胸懷大志而遭時不遇感慨,傳達出他遭受壓抑的不平心境。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脩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富貴有人籍。貧賤無人錄。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蔡琰,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字文姬,又字昭姬。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端鍟そ浖尽分浻小恫涛募Ъ芬痪?,但已經失傳?,F(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她第一任丈夫衛(wèi)仲道,第二任丈夫匈奴人左賢王,生兩子;第三任丈夫董祀。她丈夫祀為屯田都尉,法當死,她蓬頭徒行,叩頭請曹操赦免。操因請她抄錄家中藏書,她能把記憶的四百多篇寫下來,真乃奇女子也。后感離亂,寫成兩章詩。
蔡琰和秦嘉的作品有不朽的價值,值得玩味?!侗瘧嵲姟繁容^長,擇一小段:
【其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
西漢相傳有很多五言古詩,比如《西北有高樓》《庭前有奇樹》《攜手上河梁》《明月何皎皎》《紅塵蔽天地》《燭燭晨明月》等五十五首。按陸侃如先生的考證,這些詩都不能代表早期的五言詩,大家知道就行。
三、建安詩人
三世紀初,即公元196到219年,漢獻帝的年號為建安。曹操在他的幕中會集了眾多將才和文士。這個時期中,我們先講“建安七子”。
七子之稱,見曹丕《典論》中的《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干,陳留阮瑀,汝南應玚,東平的劉楨: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馳騁騏驥(ji)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這七子除去孔融以外的六人,曹丕在寫給吳質的書簡中,對他們的文學作品給以過評價,之后曹植在寫給楊修的書簡中也論及“今世作者”,也舉其中五人,他們是王粲、陳琳徐干(gan)、劉楨、應玚(yang)。這七子在當時的文人中是第一流的人物。
*孔融(56歲),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李膺曾許為偉器,其兄褒以事系獄,融與兄爭死,可見他至性過人。后忤董卓,董卓把他派往山東北部的北海國任地方長官,他的別名孔北海,據此。他嘲曹操,深為操所忌憚,最后被曹操所殺。他對董,曹的態(tài)度,表示出了他的風骨。其《雜詩》兩首,可觀??兹诒粴⒌哪悄?,曹丕二十二歲,曹植十七歲。曹丕晚年傾倒孔融的文章,把他和前代的揚雄,班固,放在同樣地位,還懸賞天下,求其遺稿。
*在孔融逝后四年,阮瑀去世,阮瑀少受學與蔡邕,存詩十二首。比如《駕出北郭門行》。
*公元217年,詩史上損失最多的一年,在曹丕與吳質書中說:“昔年疾役,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其中生年可考的只有徐干48歲,存詩九首,其中《室思》六首最重要。寫的是別離后女思男之詞。抄句如下: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詞:......自君之出矣,明鏡暗無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其三)
自君之出矣等四句,歷來擬者極多,究竟畫虎畫貓,賞者自鑒。
徐干的第二首:君去日已遠,郁結令人老。人生一世間,忽如暮春草。與《古詩十九首》中“相去日已遠”“思君令人老” “人生寄一世” “忽如遠行客”近似,誰抄誰的,誰又能知道呢。
*陳琳(約58歲),存詩四首其《飲馬長城窟行》中的“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以及“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柱”開唐人諷諭先聲。
*應玚(約48歲),祖父與伯父俱以著述名世,為漢儒者。存詩九首。
*劉楨(約48歲),七子中,他是第一個以詩見稱的。曹丕與吳質書說:公干有逸氣,但未道耳。至其五言詩,絕妙當時。(《魏志》注引《魏略》)《詩品》也說:其源出于古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然自陳思以下,楨稱獨步。他的《贈五官中郎將四首》其三錄于下:
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終夜不遑寐,敘意于濡翰。明燈曜閨中,清風凄已寒。白露涂前庭,應門重其關。四節(jié)相推斥,歲月忽欲殫。壯士遠出征,戎事將獨難。涕泣灑衣裳,能不懷所歡。
劉楨別的詩句中,比如“磷磷水中石”“萬舞在中堂”“安得肅肅羽”等受《詩經》影響明顯。
*王粲(41歲)祖上為漢三公,父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長于算學,長于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存詩二十六首。七子中,受《詩經》影響最深的,除上面講的劉楨外,就是王粲了。如他的《太廟頌》《贈士孫文始》等仿《二雅》?!镀甙г姟返摹拔骶﹣y無象”一首是其名作,“未知身死處”極盡悲痛。
縱觀七子,以劉楨,王粲的作品為最佳,這七子輔助曹植造成了詩史上一個特殊時代。除過七子,曹史一門,人才輩出。最著者當推為“三祖陳王”?!叭妗倍帜耸俏膶W史上的習語,王僧虔曾在(《樂府詩集》引)中說:魏氏三祖風流可懷。
下面我們講三曹。
*曹操(66歲)字孟德,小字阿瞞。讀書手不釋卷,真真愛讀書之人那。在魏詩學,能存兩漢之馀音者,曹氏一人而已。據裴松之《魏志》注引《魏武故事》中記載了少機警,有權術的曹操怎么逐漸平定四方群雄而造成他一人專政的局面。213年,進位魏公。216年,進爵魏王,為其子稱帝立下基礎。存詩二十三首,其中《塘上行》作者未定。其詩全部為樂府,皆可被之管弦,應非是虛語。我們在之前課程中學過,兩漢是樂府的時代,因為就詩論詩,只有樂府可以代表兩漢。不過兩漢時期的文人所努力的卻在辭賦而不在樂府。關于詩,辭賦的區(qū)別,待會課程后面簡單講述。
曹操的樂府大概可分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模擬古樂府的,比如《氣出唱》: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開王心正興。
第二時期借助樂府說自家話的。他作的政治詩,有《小雅》般的纏綿悱惻,《楚騷》般的沉痛。曹操喜歡直接引經文,導致其政治詩讀來有些許拙劣之感。例如他的《短歌行》《對酒》等篇中直接引用《左傳》《孟子》的成文,幾失詩的意味。曹操最成功的莫過他的抒情詩,比如《步出夏門行》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里描寫景的句子,當屬建安此類詩一流,心懷擴大,細膩其間,剛柔并濟,沉痛有余。在曹操的《短歌行》中直用《鹿鳴》句而全篇風格自殊,他的五言也脫漢樂府的束縛自著新辭。
附錄曹操《短歌行》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日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bu),天下歸心。
*曹丕,在《魏志》中說:“好文學,以著述為務”“所著《典論》、詩賦,蓋百余篇”。存詩四十四首,半為樂府,半為徒詩。徒詩就是不入樂的詩。有模仿《詩經》的比如《短歌行》,《善哉行》;有模仿漢樂府的,比如《臨高臺》,《艷歌何嘗行》。他的《燕歌行》,是一篇比較早的七言詩,感情真摯,音節(jié)和諧。他七言猶工。七言始于《楚辭 大招》,漢劉向輩,都未能成體,柏梁聯(lián)句疑其偽托?!对娖贰分姓f其詩:“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始見其工矣”。附錄如下: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xiāng),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魏晉人多作“雜詩”,這些詩詞多是詩人真心情感的流露。如曹植的《高臺多悲風》;王贊的《朔風動秋草》等。
曹氏兄弟都喜歡用“愿為......”句式,比如曹丕的:“愿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愿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比如曹植的:“愿為西南風”“愿為比翼鳥”“愿為南流景”等句。前有張衡的“愿為羅裘幬(chou)”到后來此句式很多人學用。
曹丕之子曹叡(rui),存詩十一首,全是樂府,《詩品》評“叡不如丕”,仁者見仁。他的四言詩如《步出夏門行》“丹霞蔽日,彩虹帶天,弱水潺潺,落葉翩翩,孤禽失群,悲鳴其間”,他作四言詩不模擬《詩經》,這一時期不過三人而已。
曹植待會我們細講。除了三祖、七子外,其他的建安詩人,有詩傳世的有繁欽,繆襲,左延年等人,時間關系就不詳述,大家知道就行。
我們現(xiàn)在好好講講曹植(41歲),曹操第三子,與丕同母。丕即帝位,貶為安鄉(xiāng)侯。明帝時,終封于陳。懷才見嫉,郁郁終身。天資聰敏,冠絕其倫,與建安諸子以詩文相角逐,莫能相抗,史稱建安之杰。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中國的詩神。六世紀初的批評家,鐘嶸評論:“嗚呼!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可見對其評價之高。詩史山峰中,曹植再起一峰,詩神寶座一直當仁不讓,歷經六朝直到唐代,我們到那里再講。其詩以情為主,才為用,鋪以藻麗,極致婉轉紆徐之美。其情詞深惻,不堪卒讀。六朝華縟之風,實啟其端。在《文選》注引《記》中說:
魏東阿(e)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忘食。
甄逸女即袁熙妻,公元204年歸曹丕,那時曹丕十八歲,甄夫人二十三歲,曹植才十三歲。這君可真是早熟啊,他爹曹操把甄逸女給大兒子,按年齡先后也不算偏心,小兒子大不高興?!队洝返南挛恼f,甄逸女死后,丕以其枕與植,植見而泣下,于是她的靈魂便來與植相會于洛水上。植遂作了《感甄賦》,后曹叡改為《洛神賦》,此說究竟可信否,待證。不過《洛神賦》作于她死后一年??梢姴苤材苏嬲嗲橹税?。曹植的作品,編集很早。他死后約六七年,詔令“撰錄植前后所著賦頌詩錄雜論,凡百余篇,副藏內外”,現(xiàn)在他的全集暫未考證,他的徒詩的年代大都可考,他的樂府則大半年代難考。他的說理詩,大都關于治亂興亡,君臣之道。比如《豫章行》、《惟漢行》。他的模擬漢樂府的幾乎全是游仙詩,比如《升天行》,《仙人篇》,《飛龍篇》等等。他描寫英雄美人的詩作,比如《妾薄命》《白馬篇》,其中詞采真真“如和璧隨珠,稀世之寶,異采陸離”。曹植詩中頌詩最少,但不同的是他的頌詩中多抒情和說理的成分,究竟不同于時人。讀曹植的詩多讀他的抒情和描寫的幾篇。讀過他的詩大家便可知道,他幾乎是最初的署名的抒情詩人。中國最古老的抒情詩在《詩經》中,但多是民謠,他的抒情詩賦予了詩中新的價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些詩中具有優(yōu)異的個性和熱情。推薦讀《野田黃雀行》《白馬篇》。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