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書壇,“北于南鄭”之外,又有“南沈北于”之稱。此沈,就是一代帖學高手、被稱為“吳興鬼才”的沈尹默。
從帖入碑三十年
沈尹默(1883—1971),初名沈?qū)崱⒕蚱湓诒贝髶谓淌跁r少言寡語,被同事調(diào)侃說“要口干嘛”,后易“君”為“尹”,隨后改名沈尹默。沈尹默出生于陜西宦籍,祖籍為吳興望族,祖父、父親為官,亦皆好書法。幼年起他便耳熏目染家風,并在其父的指點下學書,當時多臨摹于黃自元《泉銘》、葉蒸田刻《耕田館帖》,不知不覺誤入甜俗習氣路。后來,沈尹默幾乎花了一輩子的時間追求書法的樸拙。
1909年,他到杭州陸軍小學任教。某天,陳獨秀敲開沈尹默家的門。進門就說:“我叫陳仲甫,昨天在劉三家看到你寫的詩,詩做得很好,字則其俗在骨?!鄙蛞犃?,覺得真是刺耳。天下還有這樣的人,素不相識,見面便把人貶一通。但轉(zhuǎn)而一想,自己的字確實平常。正是這一刺激,促使沈尹默從“指實掌虛”的基本功夫開始重新練字,潛心“入碑”。
沈尹默 草書《陳簡齋詩》立軸
“功夫不負有心人”,沈尹默這一下苦功,便是30年的時間。他取法于漢魏六朝隸楷及北碑,從此打下了較為深厚的書法根基。沈尹默這時期的書風運筆迅起急收,點畫峻利,轉(zhuǎn)折處多以側(cè)鋒取勢,形成內(nèi)圓外方,撇捺重頓。其字體結(jié)構(gòu)疏密自然,縱橫倚斜,錯落有致。沈尹默自己意識到,欲剔除書法中的俗氣,唯有臨習碑體才能矯正,若以帖醫(yī)俗,難免會俗上加俗。沈尹默看到明清以來帖學衰靡,若不注入碑學的新鮮血液,恐怕更難扭轉(zhuǎn)頹廢的帖學走向。值得慶幸的是,沈尹默足苦工夫,書風果然為之一振。
沈尹默行書魯迅詩(局部)
沈尹默出碑入帖,最終入帖又出帖。
他在帖學體系處于被碑學全面抑制的狀態(tài)下,
打破了碑學的語話霸權(quán),推動帖學走向復興,
并由此奠定了現(xiàn)代書壇碑帖并峙的基本格局。
沈尹默也由此成為現(xiàn)代帖學的開派人物。
以有法求無法
沈尹默前半生一直執(zhí)教高校,
他關(guān)于書法的理論著述,遠遠多于一般書法家。
1943年的《執(zhí)筆五字法》為其第一篇論書著作,
之后,1951年的《談書法》、1955年的《書法漫談》、1957年的《書法論》、1958年的《學書叢話》、1960年的《答人問書法》、
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們談書法》、1962年的《談中國書法》、
1963年的《歷代名家學書經(jīng)驗談輯要釋義》、1964年的《書法藝術(shù)的時代精神》、1965年《二王法書管窺》……
1981年結(jié)集為《沈尹默論書叢稿》。
帖學特點,本在“從有法求無法”,
沈尹默論書,更是最講究筆法:“
筆法是書法全部形式因素中的第一要素,是書法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物質(zhì)手段?!?/p>
在一系列書學著作中,沈尹默不厭其煩,
從筆法、筆勢、筆意等各個方面闡述傳統(tǒng)書法的尊嚴。
沈尹默《蘭亭序》
沈氏書法,是“文人之書、學人之書”。
“書學所關(guān),不僅在臨寫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讀書閱世”,
他以學者的目光去審視書法,
筆法純真、筆力卓絕、結(jié)體超逸、意境悠遠是他的傾情神往。
沈尹默《致天馬信札》
不見沈尹默的法書,似乎就見識不到
“字里生金,行間玉潤;法則典雅,美麗多方”的真正意涵。
沈書嚴守筆法,刻意儒雅,流美生動,
韻致清潤,盡洗碑體難免的狂放粗豪。
尤其楷書中的細筆楮楷,
硬無棱角軟有筋骨,清雋秀朗,
風度翩翩,趙孟頫后,難得一睹。
帖學自董其昌后,三百年一蹶不振,
無復大觀,自沈尹默出,春風又綠江南岸。
沈尹默《自述》
沈尹默《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