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郭林宗。
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回。 《漢書·董仲舒?zhèn)鳌?/span>
所以,“世仕州郡為冠蓋"即世世代代在州郡府中任職為官,說白了就是出生在上層士族世家,結(jié)交儒林領(lǐng)袖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有個這個出身與輿論造勢,王允的人生和當(dāng)時漢末帝國穩(wěn)固的士族階層的年輕人一樣,是前途無量的。家學(xué)—拜師—征辟—侍御史—太仆—尚書令—司徒。
允少好大節(jié),有志于立功,常習(xí)誦經(jīng)傳,朝夕試馳射。三公并辟,以司徒高第為侍御史。及帝崩,乃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jìn)欲誅宦官,召允與謀事。獻(xiàn)帝即位,拜太仆,再遷守尚書令。 《后漢書·王允傳》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后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nèi)應(yīng)。 《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王允)素輕(呂)布,以劍客遇之。 《后漢書·王允傳》
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布遂許之。 《 后漢書·劉焉袁術(shù)呂布列傳》
呂布應(yīng)該是有點遲疑,或者沒有下決心,就問王允:“我和董卓約為父子,這兒子殺老子,這有點不太好說呀?”
結(jié)果以讀詩書禮儀著稱的王允卻說:“您自個兒姓呂,他姓董,本來不是親生骨肉,怎么就能扯上父子?董卓向您擲戟的時候,難道存有父子之情?”
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升車,既而馬驚墯泥,還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從,遂行。乃陳兵夾道,自壘及宮,左步右騎,屯衛(wèi)周市,令呂布等捍衛(wèi)前后。王允……令騎都尉李肅與布同心勇士十余人,偽著衛(wèi)士服于北掖門內(nèi)以待卓。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jìn),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弊看罅R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yīng)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趣音促。及卓倉頭前赴其尸,布又殺之。馳赍赦書,以令宮陛內(nèi)外。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于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使皇甫嵩攻卓弟旻于郿塢,殺其母妻男女,盡滅其族。 《 后漢書·董卓列傳》
董卓被誅殺之后,王允以呂布為奮武將軍,假節(jié),儀比三司,進(jìn)封溫侯,共秉朝政。但是,問題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如何處理董卓身后的那些涼州兵馬,王允的性格短板暴露出來了。
《后漢書》說他:“性剛棱疾惡”。裴松之注:棱,威棱也,力登反。剛棱疾惡的意思就是剛直而有棱角。《后漢書》說他:“初懼董卓豺狼,故折節(jié)圖之。卓既殲滅,自謂無復(fù)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quán)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本褪钦f,董卓再得時候,他畏畏縮縮,誅滅董卓后王允開始居功自傲,每當(dāng)群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討國是,而是正襟危坐,一副嚴(yán)厲的樣子。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hù)他了。
卓重董邕才學(xué),厚相遇待……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jié)!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磾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dāng)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zhí)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fù)使吾黨蒙其訕議?!薄咚焖廓z中。
《后漢書·蔡邕傳》
王允的剛棱疾惡還表現(xiàn)在處理蔡邕一事上。蔡邕曾經(jīng)跟過董卓的舊臣,當(dāng)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時,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當(dāng)時,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臉色大變,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一聲嘆息。王允勃然大怒,嚴(yán)厲指責(zé)蔡邕:“董卓是國家的罪人,禍國殃民的罪行不可饒恕,你身為天子臣民,應(yīng)該從大局考慮,從國家出發(fā),共同聲討國賊,不想你念及他對你的一點私人恩惠,竟然為他感到痛惜,這難道不是與董卓同一鼻孔出氣嗎?”說完,便不容分辯,立即將蔡邕押至廷尉處問罪。
士大夫們都十分同情憐憫蔡邕的遭遇,設(shè)法營救蔡邕,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求情,王允也不答應(yīng)。馬日磾感慨地對別人說:“王允這種做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這是一個國家得以維持和發(fā)展的命脈,而讓國家經(jīng)典得以流傳,則是重視國家制度和創(chuàng)作的保障。如今,像王允這樣不重視賢才,切斷國家的命脈,阻礙國家經(jīng)典的流傳,難道能維持久遠(yuǎn)嗎?”可憐蔡邕最后死在獄中。
關(guān)于如何處理董卓舊部,王允起先是想赦免他們。這個想法與呂布一致。呂布在此時,可以說還是有一定政治智慧的。
可是,沒多久,王允又變卦了,他的理由是:“本來,他們是沒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隨董卓,所以不得已聽從董卓差遣,犯了錯誤。現(xiàn)在如果給他們突然加上惡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們,恐怕反而使他們猜疑恐懼,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們無罪不是使他們安心的上上之策,還不如讓他們承受懲罰。”
這個時候,董卓的部將其實心里比較慌。董卓的女婿牛輔,是董卓最親信的力量,他兵屯在陜,也就是陜縣,屬于弘農(nóng)郡。而李傕、郭汜、張濟(jì)帶著數(shù)萬兵馬在中牟,還搶掠陳留、潁川諸縣,中牟屬于河南尹。弘農(nóng)郡、河南尹這都是京城周邊的重鎮(zhèn)。
董卓被殺的消息傳來,先是牛輔營中無故大驚,牛輔想跑被殺,首級被送到長安。董卓被殺的消息傳到李傕、郭汜這里,他們首先把怨氣撒在呂布身上,在軍營里瘋狂屠殺并州人,并州人在軍中的男女?dāng)?shù)百人都被屠殺。撒完氣,李傕、郭汜等人還是有些恐慌,派人去京城請求赦免,王允拒絕了?!逗鬂h書》記載,在李傕、郭汜等人不知道怎么辦時,武威人賈詡這個時候在李傕軍中,他給李傕出主意說: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jì),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 《后漢書·董卓傳》
試想李傕、郭汜、張濟(jì)的數(shù)萬兵馬在聽聞董卓被殺,京城欲殺盡涼州人后,紛紛逃竄,李傕、郭汜、張濟(jì)收拾西行時,只剩數(shù)千人,但到長安時候,已經(jīng)有十幾萬人馬了。這說明涼州兵馬雖已逃竄,李傕、郭汜、張濟(jì)對這些逃兵的掌控能力還是較強(qiáng)的,這種情況下,他們未必不會想到反攻長安的法子,也未必沒有評估到反攻長安的勝算。比如王允看似掌控的胡文才、楊整修等人。
呂布在董卓被殺后的反應(yīng),其實顯示出他是有一定的政治智慧的。在殺了董卓后,呂布先生建議赦免董卓的那些部將。王允先答應(yīng)了,后來又變卦。呂布又想把董卓的那些財物賞賜公卿、將校,王允又不準(zhǔn)。
布自殺卓后,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 《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這里呂布的心態(tài)也很微妙。他知道了殺董卓的后果,就是來自涼州的那些董卓部將兵馬會怨恨他,還是請求王允赦免他們。甚至還想出把董卓所得賞賜將校這樣的方案來,這說明呂布不但是一個武將,還是有一定政治智慧,這也應(yīng)該是丁原依仗他,任命他為“主簿”的原因之一吧。
允既不赦涼州人,由是卓將李傕等遂相結(jié),還攻長安。布與傕戰(zhàn),敗,乃將數(shù)百騎,以卓頭系馬賾,走出武關(guān),奔南陽。袁術(shù)待之甚厚。布自恃殺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鈔掠。術(shù)患之。布不安,復(fù)去從張楊于河內(nèi)。時李傕等購募求布急,楊下諸將皆欲圖之。布懼,謂楊曰:“與卿州里,今見殺,其功未必多。不如生賣布,可大得傕等爵寵?!睏钜詾槿弧?/section> 《后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shù)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長安失敗后,王允被殺,呂布先投奔袁術(shù),袁術(shù)不能容他,他又去投靠河內(nèi)張揚。問題來了,張揚不是和呂布、張遼都是當(dāng)初丁原的部下嗎?怎么沒和呂布一起,反而跑到河內(nèi)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