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明朝大哲學(xué)家——王守仁。
這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
明朝三百年出過無數(shù)名人,像朱元璋、張居正等等都算上,如果要給他們排個座次的話,王守仁毫無疑問穩(wěn)坐第一。
因?yàn)槠渌硕歼€只是一些英雄、豪杰、賢士。
而王守仁則屬于這些之上的另一重段位——圣人。
不世出的一類人。
終極智慧的掌握者。
跟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并列。
王守仁的身世相當(dāng)有背景。
出自余姚王氏。
東晉王謝巨族中,王家的后人,大書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守仁的祖輩。
王守仁的先祖王綱是明初大軍事家——劉伯溫的好朋友。
父親王華是狀元,禮部左侍郎。
王守仁從出生就很傳奇。
大部分人出生都是懷胎十月,他的母親懷了他十四個月才生了他。
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到一個天神佩著紅玉,從云中抱出了一個嬰兒,從天而降,因而他的祖父為他取名“云”。
王守仁的初名就叫“王云”。
王云長到5歲還不會說話,家里人都很奇怪,覺得他資質(zhì)有點(diǎn)愚鈍。
這個時候,有一位高僧路過他們家,看到年幼的王云,感到很驚奇,問了家人他的名字之后,高僧嘆息說:
“好個孩兒,可惜道破?!?/p>
高僧認(rèn)為,“云”這個名字,道破了王云的來歷,以致他無法說話。
祖父據(jù)此重新為王云改名為“王守仁”。
果然,改名之后,小小的王守仁開口說話了,而且還能背誦祖父讀過的文章。
這孩子不僅不愚鈍,還是個聰慧過人的天才兒童。
王守仁天資聰穎,文武兼修,15歲就要上書皇帝,獻(xiàn)策平定漠北,幸虧讓他爸?jǐn)r住了。
父親王華見兒子如此志(nao)存(zi)高(wa)遠(yuǎn)(te),就親自帶他出居庸關(guān)、山海關(guān),體驗(yàn)了一番邊塞將士所受的寒苦。
經(jīng)過這一番塞外之旅,王守仁果然不要求帶兵出征了。
不是因?yàn)樗铝?,是因?yàn)樗X得這太小兒科了,沒有成就感。
他認(rèn)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往的志向,覺得自己實(shí)在是太幼稚。
他決定,不做什么鬼大將軍了,要做就做“圣人”。
王守仁跟中國歷史上的其他圣人,諸如孔子、朱熹之類的,也都不一樣。
他是從小就立志要做圣人,并且最后真的成為了圣人的,把話撂在前頭,并且兌現(xiàn)了,這一點(diǎn)很厲害。
有點(diǎn)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的意味。
圣人就是掌握終極智慧的人。
獲得終極智慧的這個過程叫“悟道”。
于是,王守仁首先按照朱熹提出的,明朝官方推崇的程朱理學(xué)開始去“悟道”。
朱熹提出的悟道方法叫“格物致知”。
“格”是“感而通”的意思,這個意思今天用得不多了,在《易經(jīng)》里很常見。
朱熹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去感受、體驗(yàn)世間萬物中包含的道理,今天得到一點(diǎn)道理,明天得到一點(diǎn)道理,某一天豁然貫通,就悟道了。
王守仁按照這個方法,首先去“格”了他們家后院的竹子。
王守仁坐在院里,對著竹子“格”了七天七夜。
什么道理也沒“格”出來,白白地讓雨淋了一場,得了重感冒。
這個時候,王守仁開始隱隱地意識到,朱熹可能是錯的。
雖然一直沒停下“悟道”的修行,但是俗事也沒耽誤。
王守仁成功地考取了進(jìn)士,做了官。
然而,當(dāng)時正值大太監(jiān)劉瑾擅權(quán),朝野里奸臣當(dāng)?shù)溃S多忠直的大臣都遭到了迫害。
年輕熱血的王守仁,就上書參了劉瑾一本,第一個公然指稱劉瑾是禍國殃民的“權(quán)奸”。
劉瑾那會正是氣焰熏天的時候,對王守仁自然不會客氣,他下令錦衣衛(wèi)打了王守仁四十廷杖,把他打了個半死,然后貶到了千里之外,貴州一個不起眼的小驛站——龍場驛,讓他在這里做一個不入流的小官——驛丞,相當(dāng)于招待所的所長。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也受到連累,被貶到南京,做了南京吏部尚書的閑職。
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水滸傳》,但是劉瑾做出了跟《水滸傳》里的大奸臣——高俅一樣的舉動。
他雇傭了殺手,準(zhǔn)備在王守仁去貴州赴任的半路上,把他給黑了。
王守仁早就料到劉瑾不會放過他。
于是,在經(jīng)過杭州的時候,王守仁就把自己的衣冠扔在了錢塘江邊,偽造了自己經(jīng)不住打擊,“羞憤自殺”的假象,還寫了一封遺書,留在了現(xiàn)場,把戲作得十足。
弄得殺手們信以為真了,拿著王守仁的遺書回京復(fù)命去了。
晃過了無腦的殺手們,無路可去的王守仁,先去南京見了父親。
他向父親檢討了自己的冒失和不自量力。
但遭到連累的父親卻支持了他的選擇,認(rèn)為他做得對。
王守仁想要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從此不問世事。
父親卻告訴他,他是朝廷的命官,有職責(zé)在身,要他去貴州赴任。
王守仁答應(yīng)了。
貴州在今天也是邊遠(yuǎn)的窮鄉(xiāng)僻壤,在五百年前的明朝更是了。
環(huán)境閉塞,語言不通,刁民橫行,而且王守仁既沒有官服,也沒有衙署,連生活下去都困難。
王守仁在山里找到了一個天然的溶洞,溶洞深處有一個天然的石坑,就像一個墓穴。
他宣布,就在這辦公了。
他開始走訪當(dāng)?shù)氐拿缛耍葎澲埶麄儊碜约哼@里居住,由自己教他們讀書識字;隨從們思鄉(xiāng)、患病的時候,他也一一親自慰問,照顧和開導(dǎo)他們,為他們做飯,給他們吟詩、唱越曲、說笑話,逗他們開心。
公務(wù)之余,王守仁就在溶洞里反復(fù)研讀《易經(jīng)》,他還據(jù)此把這座溶洞命名為“玩易窩”。
深夜寂靜無人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墓穴”里躺著,一遍又一遍地沉思:
“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我真的走投無路了,這里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是孔子、朱熹那些大圣人遇到我這種處境,他們還有什么“道”可以探求呢?
日月交馳。
年紀(jì)越來越大,官卻越做越小,路也越走越難。
自己已是前程盡毀,就像身處茫茫的黑夜,看不到一點(diǎn)光明。
“格物致知”,“格”的什么“物”,“知”要如何“致”?
那折磨人的智慧,還像最初一樣,躲在一團(tuán)迷霧里,什么也看不見。
儒家!釋家!道家!
我皆已通曉!
《易經(jīng)》!《壇經(jīng)》!《道德經(jīng)》!
我俱已成誦!
可是“道”啊,你在哪里?
突然,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午夜,一道霹靂劃破長空,王守仁豁然貫通,一下子從“墓穴”中驚坐而起。
把外面的隨從都嚇了一跳。
原來,“道”,就在這里。
王守仁把自己的“悟道”之法總結(jié)為四點(diǎn):
一,“心即理”“心外無物”“吾心即宇宙”。
一切智慧都在人的心里。
本來就有,亙古以來就有,不必也根本無需外求。
二,“致良知”。
回歸自己的內(nèi)心,向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探求智慧。
三,“知行合一”。
領(lǐng)悟智慧的同時,更要把所悟到的智慧身體力行地實(shí)踐入生活。
四,“人皆可以為堯舜”。
任何人心里都有全部的智慧,只要他愿意去探求,他就能夠成為跟堯舜一樣的圣人。
這一年,王守仁35歲。
王守仁開始把他的學(xué)說對身邊人宣講,不料一經(jīng)宣講,“心學(xué)”立刻風(fēng)行天下。
王守仁以此名揚(yáng)海內(nèi),劉瑾伏誅后,朝野也重新召他回朝,對他委以了重用。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起兵反叛,被時任贛南巡撫的王守仁只用了35天,就輕松平定。
正德皇帝本來還想“御駕親征”,出一出風(fēng)頭,結(jié)果還沒出京城,寧王已經(jīng)被活捉,風(fēng)頭全讓王守仁一個人搶了。
這都是“心學(xué)”的功勞。
后來,人們就以“玩易窩”東,王守仁傳道講學(xué)的“陽明洞”,稱王守仁為“陽明先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妨幫忙點(diǎn)贊,加一下關(guān)注哦~
你的每一次支持,對我都是很重要的創(chuàng)作動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