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Milano-Bicocca大學內科和外科學院的Chiara Robba等分析歐洲神經創(chuàng)傷有效治療合作研究中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CENTER-TBI)部分的ICU數據,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評估氣管切開術的相關因素以及不同國家實施氣管切開的決策差異,并分析氣管切開術時機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結果發(fā)表在2020年2月的《Intensive Care Med》在線。
——摘自文章章節(jié)
【Ref: Robba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Feb 5. doi: 10.1007/s00134-020-05935-5.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在重癥監(jiān)護室(ICU)治療的重度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TBI)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時,或作氣管插管或進行氣管切開。與氣管插管相比,氣管切開術可以減少無效氣道,有利于排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和肺泡有效的氣體交換;也有助于縮短機械通氣和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住院時間;對機械通氣患者可能減少因長期氣管插管引起的并發(fā)癥,例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和氣管病變。但氣管切開術的適應證和最佳時機尚不明確。意大利Milano-Bicocca大學內科和外科學院的Chiara Robba等分析歐洲神經創(chuàng)傷有效治療合作研究中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CENTER-TBI)部分的ICU數據,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評估氣管切開術的相關因素以及不同國家實施氣管切開的決策差異,并分析氣管切開術時機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結果發(fā)表在2020年2月的《Intensive Care Med》在線。
研究方法
研究者從CENTER-TBI中選擇入住ICU≥72 h的TBI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周(≤7天)進行的氣管切開為早期切開,入院 7天之后的氣管切開為晚期切開。通過Cox回歸模型確定影響氣管切開術時機的關鍵因素。使用eGOS評分評估隨訪6個月時的預后。
研究結果
結果發(fā)現,在1358例患者中,433例(31.8%)進行氣管切開術。年齡(HR=1.04;95% CI,1.01-1.07;p=0.003)、GCS評分≤8(HR=1.70;95% CI,1.22-2.36;p<0.001)、伴發(fā)胸外傷(HR=1.24;95% CI,1.01-1.52;p=0.020)、低氧血癥(HR=1.37;95% CI,1.05-1.79,p=0.048)和瞳孔無光反應(HR=1.76;95% CI,1.27-2.45;p<0.001)是氣管切開術的指標。氣管切開率(7.9%-50.2%)與早期切開(0-17.6%)之間,各國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晚期氣管切開患者的神經預后均差,包括死亡率和神經系統(tǒng)預后不良(OR=1.69;95% CI,1.07-2.67;p=0.018),住院時間長(LOS:38.5天:49.4天;p=0.003)。
結論
作者認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需常規(guī)行氣管切開術;早期氣管切開比晚期切開患者的神經預后好和LOS短。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