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述
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跟一手漂亮的書法一樣,是人的第二張臉。您要是這臉長得有點后現(xiàn)代的話,還可以埋怨父母的漫不經心粗制濫造;可要是字寫得象達利的畫,普通話說得象周杰倫的歌,這可就怨不得任何人了。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方言不等于口音!方言是我們國家豐富多采的人文景觀之一,是中華民族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體現(xiàn)。方言尤其是南方各地的方言在歷史研究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活化石的作用。而口音是指在說通用語的時候無法正確發(fā)音而帶有過多的地方語言特征,甚至到了阻礙交流的程度。方言值得尊重,口音實屬無奈!
口音引起的笑話簡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講一個真實的。大一剛來的那兩天,我在報欄讀報。旁邊一個女生對另一MM說:我征服了你爸!我當時一哆嗦,這算怎么回事啊!接著人家說了:他一個人背那么大兩個大包,也真夠可以的。我這才知道,她是想說:我“真服”了你爸!你看看,有口音,連名節(jié)都不保,怕怕。
方言是怎么產生的呢?
語言是在人類從事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語言的基本任務是滿足人們的交際需要。在生產力低下的小農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社會交往范圍十分有限,正所謂“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因此人們所用的語言只要能保證這個小圈子里的交往就可以了,而不必掌握和使用在全社會范圍內通行的民族共同語。與小農經濟相關聯(lián)的語言觀念必是封閉的保守的,“寧舍祖宗田,不舍祖宗言”。本地人說家鄉(xiāng)話是正常現(xiàn)象,本地人忽然說起外鄉(xiāng)話(包括本地人不熟悉的民族共同語),那就是反?,F(xiàn)象,對著族內長輩說外地話尤其是不恭敬的。著這個道理推來,在外漂泊多年而鄉(xiāng)音無改的人是沒有忘記祖宗的表現(xiàn),而剛離家不久就換了口音的人則是忘了本。“一年土,二年洋,三年打官腔,不認爹和娘”就是對在外讀書而改說普通話的學生的嘲諷。在這種小農經濟的語言觀念支配下,民族共同語處于被排斥的地位,除非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如官吏、商人、讀書人,一般人是沒有資格說民族共同語的。 ?牐牭攪斯ひ禱?時代,情況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社會化大生產遠遠超出了小農經濟本鄉(xiāng)本土的小圈子,勞動者來自全國各地,生產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協(xié)同合作,只能通行一鄉(xiāng)一縣的方言被拋到一邊,代之而起的自然是通行全國的民族共同語。通用語,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說好通用語的重要性已經不用我再累述了。一口蹩腳的普通話足以讓人對你另眼相看,讓你失去許多本該把握的機會。別的不說,起碼你在小攤上買東西都要多花幾個錢,帶個包上車售票員也要當你是盲流多打你一張票不是嗎。
我們應該完全樹立起這樣一種觀念:口音意味著封閉、狹隘、守舊,普通話則意味著開放、有文化、有見識。我這里沒有歧視的意思,我所論述的觀點是針對我們學生群體的。農民工兄弟等人群,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以及和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隔離,他們說不好普通話是可以理解的,是不應該被嘲笑的。而作為文化傳承者的大學生,從小受著系統(tǒng)的教育,發(fā)達的現(xiàn)代媒體的轟炸,有周圍優(yōu)越的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說不好普通話應該是一種奇恥大辱!連國語都說不利索還學外語,二外,趁早歇了吧!
在我周圍,有那么一些莫名其妙的同學,與其說他們語言能力差,不如說他們頑固不化,敝帚自珍,故步自封,抱殘守缺!有東北的,有西北的,有西南的,有兩廣的。從大一到現(xiàn)在他們就沒有一絲進步,不是他們學不了,而是從來沒考慮過改變,從來沒覺得口音是個問題。甚至以自己的口音為驕傲,洋洋自得。一個遼寧人和一個廣西人說話,還要一個甘肅人做翻譯。這不是笑話,我們班的真事。都在北京呆兩年多了,這算怎么回事啊!我對他們本人沒有什么成見,可整天被“干哈呀”什么的包圍實在是夠受!我受不了沒什么,要受不了你的這人管你飯的話你就慘了,您說是嗎。
而另外一些有口音的同學則不然。他們多是來自邊遠的城市或者鄉(xiāng)村。從小沒有語言環(huán)境,甚至學的拼音也是方言化的。從來沒有說過普通話,突然一下來到普通話的圈子里,一時難以適應。他們也想學,可苦于無從下手,無人指導。于是尷尬地操著一口長翅膀的普通話,羞赧地行走在人群中。
我這篇小文,就是為這部分同學寫的。算是豬哥哥的指南系列第二部曲。在正文開始之前我首先要申明一下:1.這是一篇實用的東西,不是語音學著作。我的目的是幫助某些同學解決一些在普通話學習中一些最基本最緊要最緊迫的問題。專業(yè)的論述非我能力所能及。所以請專業(yè)的達人不要用學術的眼光來要求我。2.豬哥哥的普通話水平據(jù)群眾反映還是值得信賴的,而且向來喜歡中文。所以這篇東西的參考價值是有保證的。3.本文為豬哥哥個人經驗總結,并參考部分文獻寫成。歡迎指正,歡迎交流。
二.學習之前的叮囑。
1.要有這樣的觀念:普通話光榮,口音可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要怕別人的嘲笑,應該被嘲笑的是他們。
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言這個東西是無法速成的。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
3.重在模仿。我們學習普通話有著優(yōu)越無比的語言環(huán)境。要拿出聽BBC和VOA的勁頭來聽普通話新聞。中國還有哪個城市普通話環(huán)境比北京好?來北京上次大學連普通話都不學好,豈非入寶山而空手還!
4.謙虛,多向語音標準的同學請教。把國語當外語學。你別說我言重了。二外有人打死都發(fā)不出[r]音你知道不?漢語英語都是。
三.說好普通話的一些基本發(fā)音障礙及解決方案。
1.zh,chi,shi和z,c,s.
對于大多數(shù)方言區(qū)尤其是南方方言區(qū)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首要的也是最常見的難點。天津話的一部分及東北話以及少數(shù)其他北方方言也存在這個問題。其實南方也不盡然。比如四川以自貢為中心(我家鄉(xiāng),所以我學普通話有先天之利)和以西昌為中心的地區(qū),ZH組和Z組就基本分清了。同樣的還有云南部分地區(qū)。
要準確地發(fā)出zh組的音并不太困難。Z組發(fā)音的時候,舌頭平放,舌尖輕抵下齒,舌中部稍拱起,空氣從舌中部和上腭之間摩擦而過發(fā)音。ZH組發(fā)音時舌尖稍翹,舌頭整體后縮稍用力使后部拱起,空氣從舌后部和上腭之間摩擦而過發(fā)音??偟膩碚f,ZH組音更為靠后,更為費力。
難的在于記住哪些字屬于ZH組哪些屬于Z組。
(1)用偏旁進行類推,這是學習普通話語音的一個重要方法。比如“召”是ZH組音,“此”是Z組音,那么以他們?yōu)槠缘淖忠不緦儆谕唤M。這是籠統(tǒng)的說法。學習中要貫徹一個原則,就是記少不記多。比如某個偏旁組成的字大多屬于A音組,只有幾個屬于B音組,那么我們就記住那幾個少數(shù)的就得了。這不是廢話吧。
其他類推字自己多注意總結:占,章,商,詹......
(2)用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guī)律來記。比如:Z組的聲母大多可以和韻母ua,uai,uang相拼,而ZH組的聲母是不能和這三個韻母相拼的。
(3)下苦功?。∵@也是學習普通話乃至學任何語言必不可少的一個途徑。下面就不再提了。
練習: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要把十四說成習細,誰的舌頭沒捋直;誰要把四十說成細習,誰的舌頭有問題。
2.鼻音N和邊音L
這是南方方言區(qū)最大的一個死敵。北方部分方言也部分地沒有分清。這跟上一組音不一樣,鼻音N對很多人來說很難發(fā)。我當初小學的時候自學普通話,這個音練了一個多月,記憶猶新。同志們要對照廣播電視多加練習,并參照下面的發(fā)音技巧。
L音好發(fā),沒有誰不會。發(fā)音時舌尖上翹抵住上腭,氣息從舌頭兩邊通過,所以叫邊音。而鼻音N除了舌尖上翹之外,舌中部也要貼住上腭,舌兩邊上抬使氣流無法通過口腔,經鼻腔發(fā)音,所以叫鼻音。
多說兩句。其實漢語拼音方案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象鼻音N,準確的來說應該分為兩個音:一個是標準音;而另一個是N跟i以及i為首的音相拼的時候那個音。比如“年”,“你”,“?!钡饶戏饺硕寄芎敛毁M力地發(fā)出來。
記憶發(fā)音也用偏旁類推的辦法,注意N聲母的字相對較少,重點記憶。
類推舉例。N音:寧,南,乃,內,那。L音:連,侖,盧。
這音挺難,切勿放棄??!
練習:男籃,那個南方的男人穿著藍衣服攔下了一個老人抬著的爛楠木家具。
3.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in,en和ing,eng.
這組音的發(fā)音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主要在于記憶相關字的讀音。除了用上面屢屢提到的類推法以外,還要注意如下規(guī)律。
下列聲母不與in相拼:f,d,t,g,k,h,zh組全部聲母,z組全部聲母。注意n只有二聲才拼(您)。
下列聲母不與en相拼:t,d,l,j.q,x.注意n只有四聲才拼(嫩),
不與ing,eng相拼的聲母就不用說了,你自己讀著都別扭。西北部分方言只有后鼻韻母,沒有前鼻韻母,來自這部分方言區(qū)的同學要特別注意一下。
4.變調的問題。
這是漢語的發(fā)音習慣,類似于英語的連讀。主要有以下變調:
(1)兩個三聲字相連的時候,前一個字發(fā)近似二聲的音。如“老虎”就應該念為“牢虎”。如果連續(xù)多個三聲的字相連,那就得按照意思把他們分為多個單位然后再變調。比如:總有/想起/老李
(2)“一”和“不”的變調。
“一”本來的讀音是一聲,“不”是四聲。但在與其他字連讀的時候要遵照以下規(guī)則:
A.一,不,在四聲字前時,要變?yōu)槎暋H纾阂欢?,不要?
B.在一,二,三聲前,“一”念四聲,“不”仍四聲不變。
C.一,不,在重疊詞之間念輕聲。如:想一想,找一找,吃不吃,煩不煩啊你
5.輕聲
這也屬于漢語發(fā)音的習慣問題。發(fā)輕聲的主要是很口語化的詞的最后一個字以及助詞,語氣詞等。主要靠自己積累。
要注意的是同一個詞是否采用輕聲意義大不相同?!按鬆敗蹦畋疽羰侵概2娴娜?,“粥都喝不上一口還楞充大爺”。而把那“爺”字念輕聲就成了你爸的大哥了?!吧徸印笔巧徟畹墓麑?。而“簾子”就應該是輕聲了?!袄献印笔堑澜虅?chuàng)始人李耳,輕聲就是指父親或者是四川人的口頭禪。
記得有個同學說過他們有個老師在這個問題上就犯迷糊。講歷史的時候一口一個“孔子”“老子”,全念輕聲。我聽了是笑做一團。你自己念念,可樂了。
6.兒化?。?!
我那三個嘆號可不是白加的。這個問題對于初到北京的外地同學來說尤其重要。眾所周知,兒化是北京話的的一個重要特色。兒化音過多是北京話與普通話的主要區(qū)別之一。于是乎初到北京的某些同學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動輒兒化,弄得人是啼笑皆非。諸如“天安門兒”,今天有我的“信兒”嗎?......
要知道北京話里兒化也不是沒有規(guī)則隨處可見的。北京人口中的兒化音有這么一些用途:
(1)主要表達一個細小輕微,或者是喜愛輕蔑等感情色彩,反正是離自己生活近的東西。這是原則。比如上面提到的“信兒”一般指消息口信什么的,而書信的信是不兒化的。至于天安門那個例子,在北京話中除了“廣渠門、東便門、西便門”三個城門要兒化以外,其他的所有城門都不兒化。想來想去,大概是因為兩個便門地位卑微,廣渠門當年的作用不如別的城門大吧。人家西直門是運水之門,阜城門是運煤之門,朝陽門是漕運之門,安定門、德勝門更是軍事要地,當然不能兒化。更別說堂皇的天安門和前門之類的了。 再有,北京的街道名,“大街、路”都不能兒化,但小胡同的名字一般都要兒化,您把“九道彎胡同”按不兒化說,聽著就像臺灣廣播似的。說著不別扭,聽著還別扭呢。
(2)據(jù)我觀察,大多數(shù)是名詞兒化,動詞兒化極少如“顛兒”什么的。
(3)同上,兒化和不兒化意義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畫”是動詞,“畫兒”是名詞?!邦^”意義豐富,“頭兒”則指老大。
我們要學的是普通話,所以要注意北京話兒化和普通話兒化的區(qū)別。
兒化音發(fā)音沒有難度,但一些些細微的差別還是有點費勁。下面的發(fā)音豬哥哥能區(qū)別,你試試看?
(刀)把兒 - (花)瓣兒 ar-anr (眼)鏡兒 - (有)勁兒 ingr-inr (小)褂兒 - (小)罐兒 uar-uanr (花)瓶兒 - (粉)皮兒 ingr-ir (小)車兒 - (小)吃兒 er-?r (電)影兒 - (馬)尾兒 ingr-ir (唱)歌兒 - (鞋)跟兒 er-enr (門)縫兒 - (兩)份兒 engr-enr 這兒 - (一)陣兒 er-enr (麻)繩兒 - (眼)神兒 engr-enr 爺兒(倆) - 姨兒 ier-ir (肩)膀兒 - (木)板兒 angr-anr (樹)葉兒 - (玩)意兒 ier-ir (蛋)黃兒 - (鐵)環(huán)兒 uangr-uanr (紅)果兒 - (打)滾兒 uor-uenr 娘兒(倆) - (窗)簾兒 iangr-ianr
7.L和R音。
這主要是存在于閩語粵語的人群當中。他們的語音系統(tǒng)里沒有R這個音。而凡是有L音的都發(fā)成“誒撈”。比如TCL就叫“踢西誒撈”。這個沒有普遍性,自己多注意對照標準音練習矯正。我就不多談了。這類似于zh組音的問題,要翹舌頭加收縮舌大部,南方同學不習慣。
8.H和F
部分地區(qū)這兩個音不分,或者是只有其中一個音。沒什么規(guī)律可言,自己注意。
練習:
白粉墻上畫鳳凰,紅鳳凰,粉鳳凰,粉紅鳳凰飛。
9.北方同學請注意!v和w音。
這是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區(qū)的一個發(fā)音缺陷,尤其以北京等地最為嚴重。南方人一般不會犯這個錯。
大家都學過國際音標,這兩個音怎么區(qū)分不用我多言。我要說的是在漢語拼音方案的標準。大家把自己手頭的漢語辭典翻到最后,一般都有漢語拼音方案。里面有v這個音。但注意下面的注釋:“v只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方言。”明白了吧。就是說標準的漢語通用語發(fā)音里面是沒有這個v音的。但我們在生活中這樣的錯誤比比皆是:vei什么?吃van了,還有什么ven題嗎?......
這雖然不妨礙交流,但它就是個錯誤。
順便說一下,北方同學乃至北京同學也要學好普通話。下面有專門轉載文章論述。
電視廣播里的主持人幾乎不存在這個毛病。但現(xiàn)在大量的非科班出身的業(yè)余主持人充斥在各種媒體上,滿口的北京腔以及港臺味異常刺耳。這樣謬種流傳,民族罪人也。
三.詞匯和語法問題。
把我們講的第二部分發(fā)音都弄明白了的同學,是不是普通話就沒有問題了呢?嘿嘿,大家來聽這樣兩句話,用標準語音念:
1.你龜兒劉全進唆!
2.---渠海邊個? ---我條菜。
有點暈吧?第一句是四川話,翻譯過來就是“你丫SB吧!”當然意義要輕些,南方人嘛,到底要細致委婉一點?!褒攦骸甭酝本┰挼摹把尽?,但基本沒有罵人的意思,僅在內部使用??隙ú荒芨鷰熼L和陌生人用的。劉全進來自二十四孝的典故之一“劉全進瓜”,是用歇后的手法說你是“瓜”的,就是成都話說的“傻,笨,沒見識”。
第二句是廣東話,翻譯過來是“---她是誰?。?--我女朋友。”這里有一個廣東話的語法特點?!拔覘l菜”意思是“我的那條菜”。把菜叫條是有道理的。廣東人好吃蔬菜,而且喜歡不切整個烹飪,還講究吃得鮮活。所以盤子里的菜端上桌的時候還是“一條一條”的,并且顏色翠綠如生。那為什么把女朋友叫“菜”呢?是因為面有菜色嗎?非也。據(jù)美食家沈宏非說,因為廣東人對蔬菜的喜愛和須臾不可離,而且吃的菜都是新鮮之極,生機盎然,所以就用來形容可愛青春一天到晚不分開的女朋友了。不管是否成說,姑妄聽之。
明白我想說什么了吧。純正的普通話除了發(fā)音標準以外,還在于規(guī)范的語法詞匯和表達方式。如果僅僅是標準的發(fā)音而用方言的結構的話,這樣的話不能算是普通話,只能跟人妖一樣尷尬。我上面提到過的那位發(fā)不出[r]音的同學,不僅語音爛到極點,而且說話完全是用的粵語語法結構,也就我這樣懂點廣東話也懂點普通話的能猜出她說的什么。對,是猜,謝謝。
這個問題太大了點,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豬哥哥就省事了啊,自己多注意吧。我也不能什么都手把手地來吧,呵呵。撿兩個話題侃侃。
1.丫,丫頭的丫
“丫”是絕對的北京話。這里應該是大多數(shù)同學都知道來龍去脈,我還是多叨叨兩句吧?!把尽钡耐耆问绞恰把绢^養(yǎng)的”。這是一句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臟話。為什么丫頭養(yǎng)的就是罵人呢?這不是僅僅說人的母親是丫頭而已。這涉及到封建的婚姻制度。我國封建社會是以蓄妾等為補充的一夫一妻制。三妻四妾的說法是不嚴密的,因為正妻只能有一個。這是為了維護封建大一統(tǒng)的需要。正妻生的兒子是財產,權力等資源的合法繼承人,偏房的孩子總是受歧視的。而“丫頭養(yǎng)的”又等而下之了。是指男主人跟丫頭私通所生的私生子。即使是被收房的丫頭所養(yǎng),一樣是抬不起頭的賤民。這話的原始意義可真是有點狠。直指人家的血緣純潔!
后來人們嫌“丫頭養(yǎng)的”字多,就簡化為“丫挺的”。注意這個“挺”的發(fā)音,是介于“頂”和“挺”之間的一個過度音,這才是老北京正宗的發(fā)音。再后來,就完全簡化為“丫”了。一般做人稱代詞。單獨使用為第三人稱,一般是單數(shù)。也可結合使用,如“你丫”,“你們丫”,“他們丫”。當然不會有人自取其辱用在第一人稱了。
這是北京話的糟粕,我們不是來學這個。知道怎么回事也就罷了。二外校園里時常有那么一些同學滿口的南方口音還磕巴磕巴地“丫”,“丫”不停。看見這樣的人我真想上去抽“丫”一大嘴巴!
2.“咱們”和“我們”
“我們”屬于萬應靈丹,沒有什么使用的限制。南方基本沒有“咱們”這個詞,用“咱們”的時候就要小心了?!霸蹅儭钡幕居梅ㄊ侵赴颜f話人和聽話人包含在內,比如“咱什么時候考試啊”就是指說話人和聽話人是一個集團的,一起參加這個考試的。“咱們”還有一個用法就是套近乎,比如記者說:咱們這小區(qū)是什么時候建成的啊?他并不是這小區(qū)的人,只是為了套近乎而已。要注意別出問題。你同學女朋友回家了的話你可千萬別問:“咱媳婦什么時候回來?。俊边@就出事了。
至此,你的普通話已經可出去見人了。再往深處鉆研比如語調節(jié)奏什么的,那是后話了。今天就到這兒吧。
祝愿大家都能講一口標準流利,悅耳動聽的普通話,校園里不再是“鳥語”花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