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
權威編輯 | 本詞條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guī)范推廣項目提供內(nèi)容
古病名。為消渴之一。乃消渴病偏于上焦心肺,以飲水多而飲食、小便相對偏少的癥候。
中文名
上消
出處
《丹溪心法》
類別
中醫(yī)基礎術語
快速
導航
解讀中醫(yī)應用
概念
指消渴病偏于上焦心肺,以飲水多而飲食、小便相對偏少的癥候。
解讀
上消是以口渴多飲為特點的病證。證名見《丹溪心法》?!端貑枴酚址Q膈消、肺消?!蹲C治要訣》則稱為消心?!稘幘V目》稱高消。
上消的發(fā)病,與肺熱及心火灼爍有關?!端貑枴庳收摗罚骸靶囊茻嵊诜?,傳為膈消”《雜病源流犀燭·三消源流》:“三消之由,上消肺也,由肺家實火,或上焦熱,或心火鍛煉肺金?!鄙舷m以肺燥主,但肺燥又往往因胃熱的熏蒸而發(fā)病?!毒霸廊珪るs證謨·三消干渴》:“上消者,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陽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謂之膈消也?!?/p>
中醫(yī)應用
一、病因病機
1、上焦熱盛,肺燥陰虛,肺火耗灼津液。
2、上焦熱盛,肺燥陰虛,津液失于敷布,腎乏化源,腎陰亦虛,陰虛則火旺;此虛火又能上炎于肺,再耗肺之氣陰,致成肺腎氣陰兩虛之證。
3、上焦熱盛,肺燥陰虧,津液失于敷布,胃不得濡潤而熱熾,胃熱盛又再灼肺津,形成肺胃燥熱,耗損氣陰之證。
二、治療
1、中藥治療
(1)肺熱津傷
臨床表現(xiàn):煩渴引飲,口干舌燥,小便清利,大便正常,飲食稍增,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
治法:潤肺清熱,生津止渴。
方藥:消渴方合白虎加人參湯化裁。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熱;人參益氣生津;天花粉、生地、藕汁養(yǎng)陰清熱,生津止渴;黃連清肺胃而降火。并可加天冬、麥冬之類,生津潤肺。
(2)氣陰兩虛
臨床表現(xiàn):煩渴不止,口干舌燥,消瘦氣短乏力,五心煩熱,腰酸腿軟,尿乃頻數(shù),舌質紅,苔少而黃燥,脈洪無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渴。
方藥:二冬湯加減。方中人參益氣生津;天冬、麥冬、天花粉生津止渴;黃芩、知母清熱保津。亦可加生地、山萸肉養(yǎng)陰補腎?;蛴蒙徎?、地黃飲子或地黃湯加芡實、蓮肉。
(3)肺胃熱盛
臨床表現(xiàn):煩渴引飲、口干唇裂,或口舌生瘡,善饑消瘦,乏力,舌苔黃燥,脈洪大。
治法:清熱生津止渴。
方藥:白虎加人參湯加玉竹、瓜蔞、石斛之類。
2、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宜清熱潤肺,生津止咳??蛇x手太陰、手少陰、任脈等經(jīng)穴、背俞穴和奇穴,如肺俞、膈俞、胃管下俞、金津玉液、廉泉、魚際、少商和照海等,每次3~5穴,用毫針行瀉法,不灸。具體配穴舉例如下:
主穴:肺俞、心俞、三焦俞、腎俞。
配穴:曲池、列缺、魚際、三陰交、然谷。
操作方法:先令病人采取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30號1-1.5寸毫針點刺肺俞、心俞、三焦俞、腎俞,用平補平瀉法。再令病人采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30號1-1.5寸毫針直刺三陰交、曲池,魚際、然谷、斜刺列缺。曲池、列缺、魚際用瀉法,三陰交、然谷用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隔日針刺一次,背部穴位刺法同前,四肢部穴位左右交替,輪換取穴。12次為一個療程。
3、氣功療法
氣功療法宜養(yǎng)肺陰,引腎水或涌泉水以潤喉舌。常用方法有二:①寬衣解帶,安靜臥下,行腹式呼吸。于呼氣時,小腹自然上鼓,切忌用力過度;于呼氣時,小腹自然回縮,亦不著力。行5次。同時用意引腎水上升至咽喉及舌根,使喉舌得潤(《諸病源候論》卷五)。②以手搓左右腳心各36次,同時用意引腎水上升。再以舌抵上腭,凝神于懸壅垂,存想該處有一股涼水流向口中,候津液滿口時,鼓漱咽下(《保生秘要》轉引自《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卷二百八十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