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實際只是為了對風光攝影做一個較為入門和系統(tǒng)的總結(jié)。之前的文章都是都顯得比較雜亂,并沒有系統(tǒng)的對風光拍照做一個比較系統(tǒng)入門的介紹,所以想借這篇文章的機會系統(tǒng)的介紹一下風光攝影,希望對許多熱愛拍風景但是卻又總覺得自己拍的不好的人能夠有所幫助。本文主要就是介紹我對風光攝影的基本理解,希望對各位看官有所幫助。
風光攝影在國內(nèi)有自己獨有的地位,這和中國人特有的性格有關(guān),很多人都喜歡風光攝影,但是苦于對技術(shù)、拍攝、后期的方式不得其道,就出現(xiàn)了很多的誤區(qū)。
首先,風光攝影在鏡頭的選擇方面其實并沒有太多的要求。其實我們手上的相機不論配備的是什么樣的鏡頭都可以拍攝風光。這一點就是很多人的第一個誤區(qū)。很多人都覺得風光攝影離不開廣角,其實不然。這里我想說的是一張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實際是對環(huán)境美的發(fā)現(xiàn)。舉例來說:
這是一張35焦段的鏡頭拍攝的風光作品。
這是兩張50焦段拍攝的風光作品。實際上鏡頭焦段的選擇實際關(guān)系到的只是照片內(nèi)的透視關(guān)系,也就是說用廣角帶來的是視覺的透視拉伸,而用長焦帶來的實際上是照片的視覺壓縮。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廣角鏡頭實際上在風光攝影中并不是必需品。但是為什么很多作品都會選擇用廣角來表現(xiàn)?正如我之前所說,廣角帶來的是視覺的透視拉伸。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視覺透視拉伸更大程度上會讓一些廣闊的風景在廣闊這個特性上體現(xiàn)的更加出彩。那么鏡頭在選擇上是不是越廣越好呢?還是越廣越考驗構(gòu)圖呢?在這一點上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從景深出發(fā)更深層次的理解廣角。因為景深實際是與物距,焦距和光圈有關(guān)。很多時候有些人總是覺得如果不夠廣退后兩步,可是許多次特別位置的拍攝讓我體會到,實際拍攝過程中一些超廣角鏡頭在大景深,大前景的照片中的運用是必須的。
這張照片用到了24移軸鏡頭,采用了3張平移接片的拍攝方式來實現(xiàn)超廣與大景深的效果。拍攝完之后我就開始考慮是否應(yīng)該購入17移軸鏡頭來拍攝這樣的作品來獲得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在這之后我選擇購進了我的第五個廣角鏡頭佳能的17移軸鏡頭。
從透視感來看的確有了更出彩的表現(xiàn)。在這一段中我還想再多說一點,就是接片和廣角的選擇。在風光攝影中接片和廣角二者是一個既對立有互補的矛盾體。二者之間的取舍實際上是很難的,因為我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二者我都在使用在同一張照片中。以下幾張作品都是廣角接片拍攝:
為什么我會選擇這樣的一種接片方式,主要是因為在拍攝這樣的作品中,為了讓天空更加豐富或者讓前景更富有視覺沖擊感,我選擇了用廣角來接片。
其次,濾鏡,黑卡與包圍曝光之間又該如何取舍?在這一點上我想先談?wù)勥@三種拍攝方式的作用。濾鏡,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認為這并不是高質(zhì)量風光攝影的必需品,因為在濾鏡反復疊加的過程中帶來的是對照片畫質(zhì)的影響,甚至是偏色。但在最近的作品中我又一次把濾鏡放到了風光攝影的必需品中來,主要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濾鏡的很多功能實際上在后期的拍攝中我無法快速而完美的模擬。
像這張作品,我覺得以我現(xiàn)在的后期技術(shù)是無法讓水面的反光消除到照片中這個狀態(tài)的?,F(xiàn)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對幾個濾鏡的心得逐一的介紹。偏正鏡,作為消除反光的濾鏡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是我并不是經(jīng)常在用這塊濾鏡,因為他只有在拍攝有水的題材的作品而且還是在拍攝有水并且不需要水面反光的時候才有必要用到這塊濾鏡。比如說想要表現(xiàn)水面清澈見底的時候,或者不需要某些金屬反光的時候才會用到,平常實際上并不是必需品。減光鏡,作為減少曝光的濾鏡,主要用于慢門的拍攝。但是身邊還是有很多朋友拿捏不準到底什么時候應(yīng)該用減光鏡,用多少的減光鏡。我個人的經(jīng)驗就是一般想拍云動的效果那需要一塊高檔數(shù)的減光鏡,如果只是單純的水流效果控制在0.5S附近的快門足以,有時候水面霧化的效果并不是特別的討巧。
同時,高檔數(shù)的減光鏡帶來的問題是白平衡的問題,如果比較苛刻可以選擇用個灰卡來校正。至少目前我是這么做的,沒有找到更便捷的方法。最后是漸變鏡,對我而言是一塊很糾結(jié)的濾鏡,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覺得漸變鏡數(shù)碼時代也開始慢慢的變得沒有太多使用空間,始終覺得可調(diào)整空間不大,有時候副作用很不討巧。
這是一張不算成功的照片,放在這里來說明濾鏡給我?guī)淼膸讉€困擾。
作品的參數(shù)如圖。為什么說這張照片不算成功,主要是因為:用了減光和漸變之后,綠色箭頭的部分色溫并不正常,還有就是用了漸變之后,對于明暗交界邊緣的處理也讓人覺得很不自然。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包圍曝光,包圍曝光的方法就不做詳述了。只談?wù)勎以谑褂眠^程中的心得。包圍曝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風光攝影作品的細膩程度,至少他回避了前面漸變鏡帶來的邊緣曝光不正常的問題。但是實際用下來有時候我還是會選擇用濾鏡,原因很簡單:
在拍攝這張云動的作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包圍曝光在后期處理的過程中削弱了云層的云動效果,還有就是前期3-5張的包圍拍攝,讓這張移軸豎排接片的接片難度也陡然增加。所以再之后這樣的題材拍攝我又選擇了濾鏡的方式。
之前使用濾鏡的帶來的曝光不均勻的問題我選擇了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那就是選擇一個漸變檔數(shù)較低的漸變鏡來回避這個不自然的問題。這也就是我之前推薦0.9的漸變鏡,現(xiàn)在改推薦0.6的漸變鏡的原因。
之后我們談?wù)労诳?,個人覺得這個屬于風光攝影的超高級技巧了,我感覺我是學不會了。其實是我真不想在鏡頭前面晃動黑卡的感覺,還有搖黑卡主要是用于慢門,總覺得好累,所以放棄了,各位看官不要笑我。
最后我想說說曝光與后期,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說,主要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數(shù)碼時代可以后期,曝光就不重要,有很多人都咨詢過我照片為什么會通透,他們拍的就不夠透。按照我個人的經(jīng)驗而言其實照片透是一個綜合因素,并不是單純的因為空氣好照片就通透。前期正常曝光實際是對照片通透的質(zhì)量保證。
以這張接片為例,實際上后期并沒有給它加了太多的特技,更多的是在升華。對飽和度,色溫,對比度的調(diào)整來實現(xiàn)照片的升華。另外對照片的通透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構(gòu)圖,其實攝影和繪畫這些都有不可分的關(guān)系,特別是風光攝影這點體現(xiàn)的更明顯,一張好的攝影風光作品對選景尤為重要。我個人除了所謂的三分法構(gòu)圖實際上更注重前景的視覺引導和前景的表現(xiàn), 有了前景的烘托與引導,對中景和遠景的表現(xiàn)也更上一層樓,整個照片自然會通透起來。
結(jié)語,文章到了最后,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我現(xiàn)在到底用什么方法來拍攝風光照片。目前我個人拍攝風光照片主要根據(jù)題材選擇器材,對于需要單張完成拍攝的我選擇用濾鏡,目前常用的是Lee的支架系統(tǒng)和史鈦龍的支架系統(tǒng),前者用在82口徑的幾顆廣角鏡頭上,后者用在了主要是用在兩顆燈泡超廣頭上。對于可以包圍曝光的題材我會放棄多快濾鏡的疊加選擇曝光曝光來后期處理。至于前文提到的構(gòu)圖和曝光,這兩個就靠大家日常的積累與感覺了,文章就寫到這里了,最后付幾張風光照片,因為總覺得說的有點多,照片有點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