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摩崖石刻早在1961年5月就入選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名錄
蟠桃塢身后的朱子祠殿宇連云
遠(yuǎn)望蟠桃塢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奇石的西北角殘損處隱隱約約刻著“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政廉□吏”幾字,才知道原來它就是烏山三十六奇之一的“蟠桃塢”。
據(jù)《烏石山志》記載,至正十二年,元朝大學(xué)者許衡的孫子、時任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的許從宣攜同僚同登烏石山,在蟠桃塢西面留下“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九日,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許從宣、僉憲普顏帖穆兒、郭興祖、乃馬歹,經(jīng)歷王欽、知事彰□、照磨禾顏帖穆兒同登茲山,是日也,天宇泬霜風(fēng)勁厲,感萬物之說□,思鷹隼之□擊,仰瞻宸極,對越甚邇,不徒升高望遠(yuǎn)以為樂也。遂命從事者題名勒石,以紀(jì)勝游云”的題刻,如今石刻雖僅余小幅,卻足以使我從這些可貴的線索中發(fā)現(xiàn)答案。
八分書,徑二寸,鐫蟠桃塢西
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九日,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許從宣、僉憲普顏帖穆兒、郭興祖、
乃馬歹,經(jīng)歷王欽、知事彰□、照磨禾顏帖穆兒同登茲山,是日也,天宇泬寥,霜風(fēng)勁厲,
感萬物之說□,思鷹隼之□擊,仰瞻宸極,對越甚邇,不徒升高望遠(yuǎn)以為樂也。遂命從事
者題名勒石,以紀(jì)勝游云。
蟠桃塢,或稱“石盤陀”,史載位于沖天臺側(cè),石上刻有“蟠桃塢”三字楷書,字徑二尺,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題,從明朝周元《蟠桃塢送陳孟敷之三衢》詩、明朝陳勛《蟠桃塢見小鬟》六言詩可見當(dāng)不晚于明初(周元,閩縣人,閩中十才子之一,生活在洪武晚年)。
坐在道山亭的美人靠上遠(yuǎn)望蟠桃石,可見石形扁圓、小尖下銼,雖弱于形態(tài),卻殘留著蟠桃的神韻,只可惜不知道緣于何時,原本眾石疊迭而成的仙品蟠桃,東、北兩面如刀削斧砍般碎石橫陳,不復(fù)當(dāng)年形跡,原本鐫于石上的“蟠桃塢”三字及許從宣的題刻也毀于一旦,成了殘缺的記憶,像蟠桃園里被弼馬溫隨便啃了兩口便拋諸地上的蟠桃般,落于平凡。
隸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追陪偶上道山亭,疊嶂層巒繞郡青。(子迪)
萬井人家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幃屏。(元卿)
波搖海月添詩興,座引天風(fēng)吹酒醒。(本初)
久立危欄頻北望,無邊秋色杳冥冥。(文卿)
隸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右憲使崞山僧家奴元卿公,僉憲奧魯赤文卿公,申屠駉子迪公,赫德爾本初公
暇日宴集聯(lián)句也。譚忝備憲幕重,惟諸公皆文章名士,南北隔數(shù)千里同住于閩,
以道義相處,文字為娛,誠一時之嘉會,因勒巖石以紀(jì)我元文物之盛云。至正
九年八月望日。經(jīng)歷趙譚識,知事任允書,憲副朵兒只班善卿公繼登斯亭,覽
山川之勝概,睹群公之賦詠,曰此盛事也,遂題于后。
僧家奴,字元卿,崞山人,任州判官。朵爾只班,字善卿,時任福建憲副。
楷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至正庚子夏,南臺群公會于道山亭,歷覽山川,興懷今古,刻石以紀(jì)歲月。都事
王伯顏不花彥芳,監(jiān)察御史易普刺金鐘達(dá)、鎖飛鵬舉、觀童用賓,通事卜顏帖木
兒仲賢,宣使孫士敏汝學(xué),察史武徵文獻(xiàn)、高忠彥實、王宜叔宜、楊志希尹,幕
史達(dá)蘭不花元善。四月廿又五日,監(jiān)察御史孔汭世川謹(jǐn)志。
王伯顏不花:為南人王姓(效仿蒙古語),名彥芳。都事,為官名。南臺群公,指駐在南臺大廟山一帶的都事諸官。
楷書,徑二寸,鐫道山亭右。
東嘉蔡筌、簡策、沈因、謝有大,郡人林能千,嘉定甲戌十月望前一日來游。
郡人,即福州人,之前四位為東嘉人。游道山亭時間為1217年十月十四日。
楷書,徑四寸,鐫道山亭右。
開封趙勝非奉使閩浙,癸巳季春二十九日登鄰霄,由沖天回,
憩于道山,會稽石安素同來。
楷書,徑三寸,鐫道山亭右。
四明汪彥領(lǐng)客浚儀趙崇賓、四明夏興邦、范炳、金華趙希谼、永嘉朱景彝、豫章
黃伯荄、莆田顧孺杰同游道山,兒之道侍行,時紹定辛卯仲冬朔日。
楷書,徑三寸,鐫道山亭右。
中書省斷事官八都兒丁,令史王敬先,江南行臺監(jiān)察御史安止善,書吏曹能之,
福建閩海道廉訪副使馬合、麻德卿、索士巖,知事張允中,照磨王正已,同登
道山,實至正丁亥冬季月乙酉日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