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又稱烏石山,海拔86米,游覽面積25公頃。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道山亭在烏山山麓,為程師孟所建,并約請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作《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面貌、風土民俗。道山亭旁有篆刻"天章臺"。元朝薩都刺曾在此吟成《天章臺上晚酌》一詩。道山亭之東有兩塊奇石。拍攝道山亭正是初冬,福州的初冬風景仿若深秋,亭畔秋葉燦爛,而烏山上滿眼的古榕依然蓊蓊郁郁,陽光從林間閃爍而下,在朱紅的亭子小坐,頓生暖意。
烏石山稱道山始于北宋,歷經(jīng)千年仍沿襲有道山路、道山鋪、道山觀、道山觀巷、道山亭景區(qū)等地名。道山亭位于烏石山脊中段峰巔。名"道山亭"。清郭柏蒼《烏石山志》載:"道山亭,三十六奇景之一,在天章臺左。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建。程公以烏石山前漈海門,回覽城市,可與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比美,故改名道山,在山上蟠桃塢西建道山亭,親撰道山亭三字鐫石。曾鞏作《道山亭記》,林希書而勒諸碑。后亭廢碑沒。明萬歷初提學使胡安、清道光年間神光寺僧妙競先后重建"。道山亭和《道山亭記》相得益彰,文以亭麗,亭以文傳,聞名遐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力作《道山亭記》,由于這篇文章的張揚,一時洛陽紙貴,道山亭馳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