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看到一位網(wǎng)友吐槽自家親戚。
這位親戚是稿主的大舅兒子的老婆,也就是表嫂,平時少有往來。
某天,因為要商量一些事情,幾家親戚便都到大舅舅家。
稿主和媽媽坐在一起,身邊也都是一群女性親戚,一群人講各種八卦,稿主默不作聲在一旁玩手機,順道聽聽八卦。
說著說著,稿主隱隱約約聽到她們說女孩、錢什么什么的,便豎起耳朵認(rèn)真聽了起來。
接著稿主就聽到表嫂說:“哎呀,你家是女兒,也沒結(jié)婚,現(xiàn)在養(yǎng)女兒就是養(yǎng)個賠錢貨啊,對吧某某!哈哈,對不對啊某某你說!”
某某是稿主的名字,表嫂一邊說著這話,一邊笑著看向稿主和媽媽。
看到稿主沒有理睬她的發(fā)言,她又一次叫了一遍稿主的名字。
稿主頓時來氣,心想這不就是純粹要找她的事兒嗎,火氣上來,她立馬陰陽怪氣道:
“嫂子你也知道你是個賠錢貨啊,從小一定被你媽媽說慘了吧,怪不得連生兩個兒子,真的是好福氣呢!”
表嫂斷然不會想到稿主有這樣的反應(yīng),她一下子愣住了,晃過神來立馬生氣了。
周圍的其他親戚見狀,就勸表嫂別生氣。
表嫂明顯破防了,開始嗔怪稿主怎么對長輩這樣說話,沒有教養(yǎng)、不懂尊重長輩之類的。
稿主立馬反擊:
“你自己都知道賠錢貨是不好聽的話為什么用它來形容我?
怎么不想想你也是女性呢?
你說我說得,我說你就說不得了?”
表嫂也沒想到稿主會接著頂嘴,更加生氣了。
她直接拍桌子站起來,大叫怒罵稿主沒教養(yǎng),自己就是開個玩笑,稿主一個女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沒規(guī)矩。
接下來,更多的人加入了“戰(zhàn)局”。
2
更多的親戚發(fā)現(xiàn)這邊的吵鬧也都來了。
表哥和大舅進(jìn)來,了解了一下事情經(jīng)過,便端起長輩的架子,先假模假樣地說了幾句表嫂,轉(zhuǎn)頭就來教訓(xùn)稿主。
他們同樣用“不就是個玩笑、不懂事、怎么能頂撞長輩”之類的話術(shù),甚至后面還拿稿主不找對象來教訓(xùn)。
稿主更加不能忍了,她開始懟表哥:
“別人說我賠錢貨了我就得忍著,那好,哥你真是個窩囊廢,我只是開玩笑?!?/p>
這下表哥也破防了。
場面一度混亂,屋里的親戚有的在勸少說兩句,有的責(zé)怪稿主這么大了也不懂事,因為一點小事搞得大家不開心。
稿主此刻已經(jīng)“殺瘋”了,她點名反問一位親戚:
“這件事明明是我嫂子說錯話,我要說你家女兒是賠錢貨你這個當(dāng)?shù)臅趺聪耄闩畠涸趺聪???/p>
沒人接話,這位被點名的長輩也破防了,罵她沒教養(yǎng)。
周圍的人拉走他,勸他不要跟小孩子計較。
隨后,房間里的眾親戚都在兩頭和稀泥,把這件事情糊弄過去,稿主也不再發(fā)言了。
不得不說,這一場景,畫面感太強了。
嘴碎的親戚,非要在嘴巴上占點便宜,對方不讓了,分明是自己先沒了教養(yǎng),又要責(zé)怪對方開不起玩笑,沒教養(yǎng);
和稀泥的親戚,事不關(guān)己就能慷他人之慨,真扯到自己身上,那是寬宥也沒有了,教養(yǎng)也沒有了。
稿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過是用同樣的說給對方,就讓對方上躥下跳。
就像不少網(wǎng)友說的,這結(jié)局太爽了,干得漂亮。
面對這樣的親戚,就不應(yīng)該過于忍讓,否則對方還以為你好欺負(fù),任人拿捏。
3
很多人感嘆,親戚有時候比陌生人更難相處,因為你可以選擇朋友,卻不能選擇親戚。
確實如此,正如上述稿主的親戚們。
除了始作俑者表嫂的不知分寸、毫無教養(yǎng),其他的親戚也是沆瀣一氣。
他們是非不分,只想找出一個犧牲者來維護(hù)親戚之間的體面與表面和氣,于是心照不宣地選出了一個自以為好對付的晚輩,也就是稿主進(jìn)行道德綁架。
他們以為只要搬出“不懂事、沒教養(yǎng)”就能站在道德的最頂端肆意指責(zé)一個人,但卻沒有真正去辨別誰才真的沒教養(yǎng)、不懂事。
他們總有自己的一套標(biāo)準(zhǔn),在這套體系里,無論物質(zhì)還是精神,你都要弱于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達(dá)到凌駕于他人之上的“快感”。
在這樣的一群親戚之間,稿主的“發(fā)瘋”正是戳破了他們想維護(hù)的體面。
于是他們氣急敗壞,對表嫂的話不以為意,卻認(rèn)定稿主才是破壞親戚感情的壞人。
真是太典型了。
4
心理學(xué)專家李雪曾說:“界線,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這在上述親戚們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他們以親戚之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還要戴上“我是為你好”的帽子。
殊不知,親戚再“親”,也是個“外人”。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話,想必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并不在于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guān)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shè)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p>
如果遇到嘴碎甚至嘴賤的親戚,進(jìn)行反擊,不是為了宣泄情緒,也不是鼓勵大家和親戚撕破臉。
只是借由這種方式,告訴對方:其實我們并沒有那么熟。
只有讓對方明確認(rèn)識到這一點,認(rèn)識到你的底線,才有機會清楚你們之間的邊界,說話做事都得有點分寸。
任何良好關(guān)系的背后,都有著不用明說卻原則分明的界限,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