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句解 序
蓋道德經(jīng)乃老子悲天憫人,一片濟(jì)世之苦衷,涵谷關(guān)青羊肆之遺留也。
是以無極而太極自然無為之真理,散而為五千,字字珠璣,句句玄妙,無一不是真機(jī)妙訣,故孔子尚有「猶龍之嘆」何況吾人豈可不重乎,足證老子之學(xué)是何等之寶貴,豈虛言哉,如能研之悟之,終身用之,有不盡者也。
於是道德二字看來簡單,其實(shí)深廣莫測,出口則非,有言則差,離言語離形相,惟恍惟惚,有可悟而不可解之說,實(shí)有其因也,何況出於文字更不是道,若不言不解,對於真理更不能明白,故對於本經(jīng)之句解,實(shí)乃不足於道,只以最簡單而最短之句解,使學(xué)者容易明瞭本文之義,作為學(xué)者之參考而已,並不能以此作為實(shí)理,至於真道實(shí)理,不出言語戲論,須在不言不說,不立文字之中,令有所屬,實(shí)悟?qū)嵭腥缛缫病?br>
白陽道盤第三代祖師 圓普謹(jǐn)序
觀玅章第一
註:觀察宇宙無為妙相的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註:上道為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可道為言說,乃云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因無形無相,如果可用言語說出來,即不是自然不變的真道。
名可名,非常名。
註:道本無形無相故不可名,如果可以名相者,即不是自然不變的名。
無名天地之始。
註:沒有名的那個東西,是在未有天地之前就有了,所以沒有名的那個就在天地之前始。
有名萬物之母。
註:無極由無名而有名而入太極,故強(qiáng)名曰道,道而後德此乃有名,此即造化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註:所以人要自然無欲清靜,方能體合自然無為的妙道。
常有欲以觀其徼。
註:有欲者動也,動者要出於自然之和,方能合乎真德之竅。
此兩者。
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第一個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第二個兩,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第三個兩。
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註:那三個兩所包含之真義,名稱雖然不同其實(shí)都是同樣的玄妙。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註:無朕兆無端倪謂之玄,云玄之至極至於不可言不可想,那個是
生生化化之原始門。
觀徼章第二
註:觀者而生其心也,徼者發(fā)而中節(jié)之德,云觀察宇宙至德的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註:天下之人,知道好美的事才要做,這是出於有為的,所以這等於是惡的。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註:天下之人,知道善好的事,才要去做,這也是出於有為的,所以這等於不是純善的。
故有無相生。
註:故為事之因,所以天地之間有形相與無形相,是互相生的,一切有形相之物皆由無形所生出來的,然後有形之物滅了,再歸於無,此乃有無之對待也。
難易相成。
註:困難與容易是互相形成的,難為大事,易為小事,大事必由小事做起故能成,小事必勿忽略以難行之故能成,故難易之事是相對待。
長短相行。
註:長與短乃互相形成,無短豈有長,無長豈能現(xiàn)短,此長短乃是相對待也。
高下相傾。
註:高與下互相傾倒,高必由下起,泰山聚眾土而成高,故無下不能立高,是以下能傾高,無高不能現(xiàn)下,故高能傾下,是相對待也。
音聲相和。
註:音與聲互相和合,音為小聲,聲為大聲,故音為聲之本,無音豈能有聲,無聲豈能知其音,如無電視之聲豈能現(xiàn)出電臺之音否,無電臺之音豈能有電視之聲,此音聲是相對待也。
前後相隨。
註:前與後互相隨形,無前不可現(xiàn)後,無後不現(xiàn)前,此前後之相對待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註:所以聖人之處事以自然無為而行,不以聲色又不住相而以身作則也。
萬物作焉而不辭。
註:化育萬物而不辭勞苦。
生而不有。
註:聖人處事如同天地之德,發(fā)育萬物而不自有其德。
為而不恃。
註:聖人之處事,不恃其能也。
功成而弗居。
註:聖人處無為之事,至於成功而不自居其功也。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註:說到立德之事雖不自有其功,不自居其德,而其功德不去也。
安民章第三
註:不亂謂之安,安泰民人之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註:賢字非聖賢之賢,是自誇之賢,人人不自誇不自能不自,而民自然無爭,社會安泰。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註:希貴之物謂難得之貨,如金玉珠寶之類,世人對於希貴之物而不以為貴,則不會起貪心,心既不貪,個個如此,則民人自然不會為盜賊。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註:見之難得之貨,不起貪欲,心如不見,則心自然泰定。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
註:是以聖人之治事,而無一物之所繫,而無一物之欲,空空蕩蕩處其虛靈不昧之心。
實(shí)其腹。
註:聖人充實(shí)內(nèi)才,理備而道全,心如虛空,涵養(yǎng)萬物。
弱其志。
註:聖人弱不與人計較長短之志也。
強(qiáng)其骨。
註:聖人強(qiáng)著無為處世,自強(qiáng)不息之骨氣,而有精進(jìn)不怠之心也。
常使民無知無欲。
註:聖人以自然之理,無自知無自見,無自是而無貪欲之教,行施於民人。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註:聖人之教化萬民,使民知其無為之至理,而民知理則不敢亂為悖
理之事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註:百姓得聖人之教化,個個行無為之妙德則天下至矣。
不盈章第四
註:大道充塞宇宙而不滿的第四章。
道■而用之,或不盈。
註:大道之散於天地,佈滿宇宙,放之彌滿****而不溢,而永遠(yuǎn)適合中道不會滿出來。
淵兮似萬物之宗。
註:大道之玄之又玄,深廣莫測,無窮無盡,為生天生地生萬物的根源。
挫其銳。
註:銳為人心中自私自大之反常行為,故要揣治人之尖銳。
解其紛。
註:解其人心中的紛亂(心無紛亂必是理智)。
和其光。
註:融合一切光明(是法平等)。
同其塵。
註:不棄人同於塵俗(一體同然)。
湛兮似若存。
註:大道湛寂,無聲無臭,好像有個生生化化的根本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
註:吾乃老子之自稱,云吾不知這道是從那裏生出來(是老子之自問)。
象帝之先。
註:這句是老子之自答,象是形象,如日月星辰,帝是萬物之主宰,云形象之類必是道為萬物之先。
守中章第五
註:不偏不倚謂之中,天下之正道曰中,無中萬物不立。
云:修道人守中道的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註:天地本至仁,何曰不仁,人心反常以至於不可救之時,天地也不能施出他的仁了,把萬物當(dāng)為芻狗一樣而棄之也,芻狗是草人也。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註:聖人本至仁,何曰不仁,人心反常以至於不可救之時,聖人也無法施出仁之手去救他了,無奈把人拋棄了如芻狗一樣了。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註:橐籥是冶鑄所用之風(fēng)箱,此風(fēng)箱內(nèi)空,動則有風(fēng)出來,云:天地之間果真像是一俱風(fēng)箱。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註:風(fēng)箱內(nèi)面空虛,愈動則風(fēng)愈出,猶如天地間空虛一樣,動則生萬物也。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註:老子嘆道:說得那麼徹底有什麼用呢?不如守著天地間本有中道就是了。
谷神章第六
註:谷是空谷,神是真神,行容虛空中有真神,云虛而有神之第六章。
谷神不死。
註:虛空中的真神是萬有之真神,所以永遠(yuǎn)存在而不死。有之真神,所以永遠(yuǎn)存在而不死。所以永遠(yuǎn)是謂玄牝。
註:玄是無極牝?yàn)樘珮O,玄牝是無極而太極的真理,生生化化的主脈。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註:玄牝是造化之本故曰門,故玄牝是謂天地之根本。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註:綿綿乃繼續(xù)不絕,不勤是無窮盡,造化宇宙萬物的谷神曰玄牝,此是永遠(yuǎn)存在而不滅的,在天地之間的功用是無窮盡的。
無私章第七
註:無私乃不分貴賤、高下、親疏,謂無私(大道之行也)。
云:無私的第七章。
天長地久。
註:天地長久不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註:天地所以能有這麼長久的壽數(shù),就是天地?zé)o私不擇貴賤高下親疏。
故能長生。
註:所以天地能這樣的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註:是因?yàn)槁}人之處事,體天地之道,先人而後己,不為先於天下,而天下之人莫不推尊而仰為聖人,故其身未有不先於人。
外其身而身存。
註:聖人以道德為本,以假體色身為末,不求顯榮於身,而天下之人莫不尊親於聖人。
非以其無私也。
註:聖人以誠而無私,而成其私,所以無私之人反成其私。
故能成其私。
註:聖人因?yàn)榇蠊珶o私,所以成為聖人,故成為其私。
若水章第八
註:好像水一樣善良的第八章。
上善若水。
註:最善良好像是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註:水的善利益萬物而不計較。
處眾人之所惡。
註:水之善它能夠在眾人厭惡不去做的事,水去做。
故幾於道。
註:所以水之德性就近於道了。
居善地。
註:水喜歡居住在安靜無事的地方。
心善淵。
註:水的心最善良,不貢高能和萬物之性,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與善仁。
註:水的德最善最仁,施萬物不伐其功,利萬物不求其報。
言善信。
註:說起來水最有信用,萬物要他,他就給他。
政善治。
註:水潤萬物昇為雨露降入河流,其善治於世間也。
事善能。
註:水之善去垢煮食,潤澤乾坤,隨宜妙用是世上最能的一項(xiàng)。
動善時。
註:水之行動不違天時,皆行則行,皆止則止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水與萬物不相爭,所以說到水之七善不爭的事,所以水是不可尤怨的德也。
持盈章第九
註:把持盈滿的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註:要把持盈滿之時,不如這樣平平常常的時候就行了,因盈滿之時必有傾失之患。時必有傾失之患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註:凡是過於銳利之刀器,因過於鋒利之關(guān)係反不能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註:金與玉雖然很多,這是身外之物,不能永遠(yuǎn)存在的物,一口氣不入,金玉易主也。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註:富貴而驕傲於人,是自己遺下了愆過也。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註:事之成功,名譽(yù)顯耀了,不可留戀於功績及名望,還是把身退到功名的圈子之外才合乎天的道也。
玄德章第十
註:無形無相之德的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註:身中所秉載的魂魄不散亂,合乎真理要能不離自然之道。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註:不雜之真氣曰專氣,非外來之氣也,專氣致以無思無慮之柔,要能合乎嬰兒一樣之純。兒一樣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註:洗除博古通今之自大心,能至於至善無病之地。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註:愛民治國能至於無私無為之境界。
天門開闔,能無雌乎。
註:天門曰人心,開闔曰動靜,人心之動靜要能合乎自然之安恬柔弱。
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註:人通達(dá)於一切,要能如無知一樣,才是明白四達(dá)。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註:天地之德發(fā)育萬物,長養(yǎng)萬物,而不自有其德。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註:聖人之處事不恃功德,至於長大成就,聖人也沒有為人上之心。
是謂玄德。
註:這樣叫做無形無相的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