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慈愛、兒女孝順,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樣本,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是很多人都向往、追求的。然而,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學生學習成績的高壓、獨生子女的孤獨,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導致很多學生對父母出現(xiàn)“生疏現(xiàn)象”,這在初中學生當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甚至有的獨生子女對于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根本不理解,對于父母每天忙于家務、忙于照顧自己更是認為理所當然。 專家觀點 家長不要對孩子“無私奉獻” 獨生子女與家長溝通難,雙方都有一定的原因,遼寧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主任、心理學副教授楊洪澤認為,對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責任,但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誤區(qū),只要大家都從誤區(qū)走出來,溝通起來就會感到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家庭誤區(qū):愛不是要啥給啥 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待這惟一的一個孩子可謂傾盡一切不遺余力,吃的、穿的、玩的、用的,要什么供給什么。在孩子的起居飲食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豈不知,這種教育撫養(yǎng)方式給孩子送出的是誤導的信號,即讓孩子感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其次,很多家長把對人生的夢想和對未來的希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結果自己在工作上沒有優(yōu)秀表現(xiàn),在生活中沒有個人愛好,平庸的家長卻要求孩子出類拔萃,也令孩子很難接受。家長永遠不要丟失了自己,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重的長輩與朋友。 其次,在很多家長對孩子付出后,就認為孩子一切事情都理所當然地要聽從家長的,這也是對父母付出的一種回報。豈不知,正是這種讓孩子“唯命是從”的誤區(qū),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的隔閡越來越大。 學校誤區(qū):忽略了情感教育 從我們現(xiàn)在中小學生的學校教育看,普遍都重點抓孩子的學習成績,素質教育方面還比較弱。真正的素質教育,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知(知識)、情(情感)、意(意識)、行(行為)”,而事實上學校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都是上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忽略了對孩子其它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教育,致使孩子誤認為學習好就是對得起家長、對得起所有的人,學習不好就是一個無用的人。 溝通良方:互相尋找共同點 在社會上的人際交往中,不同人的年齡、愛好、觀點等等都會不同,即使是成年人互相交往,也存在一些難以溝通的障礙,獨生子女和家長溝通難,也是人際交往中的常見現(xiàn)象。所以,互相尋找共同點是孩子和家長都應該遵守的“準則”。 增強溝通的方式,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指導人生,不要設計人生,即不要強迫孩子完全按家長的意愿去做事,家長往往難以接受孩子做的事并非是孩子不應該做的事。其次,家長不要總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鼓勵孩子用個人的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這樣會使得孩子在未來受到挫折時能夠正確對待。 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經驗、家長的閱歷都是一本讀不完、學不盡的知識,孩子主動和家長溝通,對自己積累知識、積累經驗都會有很大的益處。
學生心態(tài) 家長只關心我的學習成績
初二學生明明(化名)已經一個月沒怎么和父母說話了,即使是有一些非說不可的話,也都是草草敷衍了事,讓父母非??鄲?。
從明明念上初中開始,父母就顯得比他還緊張,為明明的衣食住行忙前忙后,更是天天為他的學習成績操心。可令父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樣“關心備至”,從小性格乖巧的明明卻開始跟父母“冷戰(zhàn)”起來。
明明苦惱地向記者表示,父母有時候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平時跟父母說話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話說錯了就導致父母對自己的責罵和更加嚴厲的管教。有時候自己想表達一些對事物的看法,卻招致了父母的不屑,認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我最討厭他們把我當成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整天就知道讓我學習,好像我生來就是一個學習機器!”現(xiàn)在的明明面對父母,變得話越來越少,談起自己與父母的“僵持”,明明表示也很無奈,如果父母不改變教育方法,將繼續(xù)自己的“冷戰(zhàn)”狀態(tài)。
相對性格內斂的明明,初四學生小強(化名)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狀況,小強平時性格風風火火、敢想敢做,深受同學的歡迎。但面對父母,卻常常是“沉默寡言”。對于自己不愿與父母溝通的現(xiàn)狀,小強也非常苦惱,他表示自己跟同學們談學習、談歌星、談網(wǎng)絡、談影視劇……完全可以“暢所欲言”。可和父母說起這些內容來,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有一次,小強和父母剛剛說起一個新出道的歌星,便遭到父母的申斥,認為關心這些事是“不務正業(yè)”,會影響學習成績。
小強介紹,自從自己念初四以來,父母突然像變了個人,不像從前那樣耐心聽自己說話了,也不帶自己出去參加任何活動。他甚至感覺家里變得不再溫馨,整天彌漫著“備戰(zhàn)”的緊張氣氛。“其實我知道快要中考了,可是他們越這樣,我越感到心里緊張,這樣我就更不愿意和他們說話了。”
家長想法 現(xiàn)在的孩子感情咋這么淡
不同年代的人,在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這種“代溝現(xiàn)象”在很多家庭、很多人群中都存在,然而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這道溝似乎更深了。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念初二,她發(fā)現(xiàn)孩子上初中以后和父母的話越來越少,多年來對孩子辛辛苦苦地不斷付出、操勞,現(xiàn)在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冷漠、誤解。孩子現(xiàn)在和家長很少在一起嘮嗑,即使是在家人集中的吃飯時間,孩子也是悶頭兒吃喝,家長問什么答什么,自己從來不主動說話,飯后回自己的房間一關門,有時一兩個小時也不出來。
王女士感覺孩子和家長話越來越少,可是和同學打電話卻嘮起來沒頭兒,總是有說不盡的話,說著說著還會開心地笑起來,讓她這個當媽的非常羨慕。
記者對20多名學生的家長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每個家長都表示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太多太多了,現(xiàn)在的孩子比他們小的時候幸福多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反而對家長好像沒什么感情。一些家長反映,有時和孩子嘮起將來父母年齡大了有關養(yǎng)老的問題,孩子的回答很少有令家長滿意的。有的孩子說現(xiàn)在都上敬老院,哪有用孩子養(yǎng)老的;有的孩子說,雖然父母有些行為不合格,但也會幫助父母安度晚年的;還有的孩子竟然認為父母生他養(yǎng)他就是為了給自己養(yǎng)老的……孩子們很少有從親情出發(fā),主動提出會好好贍養(yǎng)父母的。家長們悲嘆,這種“盡義務式”的想法讓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情感世界擔憂。
老師意見 父母要爭取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和家長溝通少、感情淡,原因有多種多樣,第三中學高級教師張喜鳳認為,家長應該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具有20年教學經驗的張老師介紹,照比孩子本身來說,家長都是過來人,很多孩子經歷過的事家長都經歷過,但家長經歷過的事孩子們卻沒有經過,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在情感上走近成年人,家長在情感上要率先走近孩子。
首先家長要跟上“孩子社會”的發(fā)展時代。雖然家長們都是從孩子時候過來的,但現(xiàn)在的孩子面對的是先進的網(wǎng)絡世界、多彩的娛樂天地,家長要“適應”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為了教育孩子、走近孩子,要主動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學習、去接觸。比如說經常上上網(wǎng),看看孩子都喜歡什么東西,帶孩子經??纯措娨暎秃⒆訉ふ夜餐Z言。孩子只有感覺你是朋友了,才會和你有感情、才會和你親近。
其次,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反感。從多年的教育得出的結果看,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是家長逼出來的、看出來的,孩子的學習一要有環(huán)境氛圍,二是孩子有一定的天賦,愛因斯坦只有一個,牛頓也只有一個,學習不好的學生并非不優(yōu)秀,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某個方面的天分,并非只有提高學習成績這一條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