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六十多億人,可以總分為三種人類“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他們或下顎突出,或額頭突出,也有人皮膚黑黝黝,也有人皮膚如雪一般凈白。
但人類無論有什么外表特征的差異,但都沒有產生生殖隔離,這是為何?
生殖隔離即兩個物種之間不能進行交配或不能繁衍出有生殖能力的下一代。
這樣說吧,在小時候看過的《鋼之煉金術師》中便有將人和狗融合成一種新物種的劇情,乍一看,感覺相當恐怖。
試想,如果沒有生殖隔離,那么六七百萬種物種之間胡亂雜交,這世界會產生更多的物種,但必然會產生許多畸形和變異。
試想一個人類與一只鳥兒成功雜交,我們會覺得他既擁有智人的智慧,同時也有會飛的翅膀?事實上,當然不會如此一帆風順。
鳥兒因為擁有翅膀而沒有手臂,那么雜交后的鳥人會擁有手臂嗎?諸如此類。
如果沒有了生殖隔離,這個世界會有許許多多畸形的怪物存在,屆時許多基因差勁的物種會相繼死亡,而基因優(yōu)良的物種會得以進化。
問題是,你又怎么斷定這“基因優(yōu)良”的物種不會傷害其他物種?
智人之間的紛爭不斷,如果物種之間也出現(xiàn)這種爭斗,相信人類存在的歷史并不會長久。
生殖隔離的存在一來是為了讓更優(yōu)秀的基因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從不好的角度來看,一些物種因為稀少,又存在生殖隔離,最終導致種族的滅族。
例如北白犀,目前全球只有兩只,而且都是雌性,無法繁衍出下一代。
又例如西溫克斯蛙,因數(shù)量太稀少,處于快要滅絕的邊緣。
但另一方面,不同物種、同種物種下的不同科之間確實存在了雜交的情況。
例如人人皆知的馬和驢雜交出來的是騾。其實還是有區(qū)別的,例如雌性的馬和雄性的驢,雜交出來的是馬騾,而雄性的馬和雌性的驢,雜交出來的是驢騾,驢騾比馬騾的生命力是要弱一丟丟的。
不過我們也知道,騾是繁衍不了后代的,這時也是生殖隔離起到了影響。
又例如獅子和老虎的后代獅虎獸,或者是虎獅獸,它的樣子十分奇怪。
我們都知道,獅子和老虎生活的地方本來就是不一樣,自然界中的它們不可能相見,因此這種雜交是人為的,感覺也是有悖自然規(guī)律的,因此它的生命值也不會太強。
生殖隔離通常來說,有分地理、行為和生理結構的隔離,第一種很好理解,因長時間地理完全分隔,為適應氣候和環(huán)境進行各自的演變和進化,最終產生了生殖隔離。例如陸地上和海島上的海鷗,又例如東北虎和華南虎,諸如此類等等。
第二種行為的隔離,例如一種動物只對具有某一種行為的異性感興趣,這樣久而久之便導致不同行為的同物種之間,也產生了生殖隔離。
第三種便是生理結構的生殖隔離,簡單來說,雌雄性的生殖器官或染色體不匹配,根本無法進行交配,例如某種蒼蠅,它在染色體數(shù)目上面就有不匹配的地方,顯然存在生殖隔離的情況。
人類也是一種動物,為什么人類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種地理隔離的情況。
首先我們強調一下,人類自始至終是一個物種,有一個名稱叫做“智人”。其實人類的起源并非人們印象中的四大文明古國,相反,人類最先的棲息地是非洲大陸。繼而經過了六萬多年的遷徙,才到了世界各地。
而人類遷徙的目的是繁衍,因繁衍人數(shù)增多,當?shù)丶Z食不足,所以會遷徙到新地方,再開荒。所以人類是一點一點延伸開去,既能出發(fā),也能回去,所以就不存在什么絕對性質的地理隔離。
第二種關于行為的隔離。這里或多或少涉及到不同的人種,例如白人、黃種人和黑人的行為多少會有不一致性,例如某些地方的黑人不喜歡穿鞋,白人喜歡吃高熱量的雞腿漢堡,而黃種人則吃粗糧大米等等。
但是只要是看對眼的,無論是白人、黃種人或者黑人,互相通婚的不在少數(shù),這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混血兒”。由于各個人種一些顯性基因的融合,混血兒大多數(shù)都混合了一些優(yōu)勢,顯得精致又好看。
但他們的基因就很不一樣嗎?不是的,人類的基因組大抵相同,據(jù)說全球人類的基因差別會在百分之零點一的差距之間。
當然也有個別人的基因有著些微的差別,例如在地中海附近流行地中海貧血,即血紅蛋白的基因會有所差別,但這些細微的差別并不會產生生殖隔離。
而且人類是愛好社交的智人,各種人種之間的交流和混合、交配一直存在,那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行為隔離。
第三種性器官的隔離,人類雖然出現(xiàn)很多高矮胖瘦,甚至有侏儒和巨人癥,但是人體體內的結構組織是一樣,除了個別人器官有些不一樣,大部分人都是一樣的。
我們常常在想,既然智人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那為何我們人種的外表差異那么大?
其實不同人種之間,智力都是不相伯仲的,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沒有說誰比誰聰明的區(qū)分。
只是在人類遷徙的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和飲食不盡相同,人們的膚色也為了適應環(huán)境會產生變化。
我們知道,白種人通常生活在比較寒冷的地方,而黑種人大多在陽光比較充足的熱帶或亞熱帶。黑人由于長期受陽光的照射,皮膚逐漸產生較于其他人種更多的黑色素,而黑皮膚相對于其他人種來說,防御紫外線的能力更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黑色人種。
當中主要是跟維生素D和黑色素有關系。
而白種人生長的地方較為寒冷,紫外線沒有那么強烈,當然他們的皮膚也就不需要轉為黑色也能很好地生存。
我們上文也說過,外表存在的差異并不意味著我們體內存在差異,而且如今地球村的發(fā)展模式,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聯(lián)姻越來越多。
因此人類之間在進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上萬年,只要不存在孤島的絕對隔絕模式,生殖隔離便不會存在于智人之間。
當然,生殖隔離沒有存在于人類之間,也并不代表每個人種的基因都完全一樣,例如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他們的基因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狀態(tài),包括學習能力和狩獵能力,同時對于大腦的使用情況也和現(xiàn)代人不盡相同,那就意味著他們的子孫后代在傳遞優(yōu)秀基因方面,跟現(xiàn)代人有所不同。
不過除了讓人身體致殘的基因外,并沒有絕對的好的基因和壞的基因,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氣候和環(huán)境發(fā)揮的作用并不相同。
雖然沒有生殖隔離,可是種族歧視等因素常常存在于人類社會內。在某些國家,不同人種的待遇并不相同,有些人種被稱為“貴族”,而有些則被貼上“貧賤”的標簽。這些都不是自然的選擇,而是依據(jù)社會人的屬性來定義的。
我們應該杜絕這樣的歧視和偏見,我們都是具有非常類似基因的智人,應該擁有平等生存的機會。
智人中沒有出現(xiàn)生殖隔離,也印證了這一點。
而自然界中,如果沒有生殖隔離,卻容易產生一些不良的后代,難以適應環(huán)境,最后惡性循環(huán),形成大量的物種滅絕。
當然也有可能形成某一物種基因太強大,優(yōu)勝劣汰,導致過于強大的基因阻礙了物種多元化的發(fā)展的結果,如此一來,最終還是導致物種的滅絕。
因此,生殖隔離可謂是自然界中維護物種的生存和平衡的一個自然法則。
既然是法則,我們應多加注意,以免過度觸犯這條法則,造成人類世界中難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