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這樣一個班級,班上3000學生,卻只有一個老師。
學生們個個都是人才,有的當了學者,有的做了大官,有的擅長外交,有的精通軍事,其中有70多位,更是跟他們的老師一起名留青史。
這個班開在兩千多年之前,他們的老師叫孔子。
孔子有多厲害無需贅述,今天說一下他這幫學生牛到什么程度。
孔子周游列國期間,有一次楚昭王想贈送給孔子七百里土地,一位名叫子西的官員阻攔楚王說:大王派往諸國的使者,有子貢這樣的嗎?
楚王回答:沒有。
子西又問:大王的輔佐大臣,有顏回這樣的嗎?
楚王:沒有。
子西:大王的將領,有子路這樣的嗎?
楚王:也沒有。
子西:大王的主事官員,有宰予這樣的嗎?
楚王:……
楚王明白了,無論多么欣賞孔子,也不能贈送土地給他。
因為,在中國全部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千萬的春秋時期,孔子座下的三千弟子是一股很強的勢力,其中那70多位精英更是人中龍鳳,即便楚昭王這種一國之君,對人才濟濟的“孔班”都是既羨慕又忌憚。
孔子眾學生們當中,德行突出的有顏回、伯牛等,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等,口才出眾的有子貢、宰予等,文采過人的有子游、子夏等,軍事才能最突出的是子路。
01 較真的子路
子路性情粗野,早年帶個雞冠高帽,腰間挎把豬皮鞘寶劍,剛認識孔子那會兒,曾經出言不遜挑釁。
后來被孔子慢慢用禮樂引導上了正路,成為孔子的忠實追隨者,曾常年擔任孔子的貼身侍衛(wèi),立下汗馬功勞。
子路這種好勇斗狠之人,為啥會被孔子“忽悠”呢?
這就是孔子厲害的地方,說白了就是人格魅力。
孔子有個外號叫“長人”,是說他個子很高,一米九幾的大漢,雙臂孔武有力,箭術百步穿楊,這么一個明明能靠武力吃飯的人,偏偏卻彬彬有禮,樂器還玩得很溜。
試想,如果現(xiàn)在有個既博學儒雅,又英俊高大的帥哥站在你面前,那本就已經很讓人印象深刻了,結果他又突然在你面前秀了一手精純的鋼琴或者吉他造詣,一般人估計直接就被圈粉了。
所以子路就變成了迷弟,帶著禮物,托人請求正式成為了孔子的弟子。
我在《中國第一背鍋俠》里,提過子路曾因孔子去見女粉絲南子夫人而不高興的故事,急得孔子對天發(fā)誓,說我如果做了不對的事情就會被老天厭棄,這事兒才算過去。
由此可見,子路是個十分較真的人,這種性格遇到了孔子的禮義仁智信,勢必會產生一位重信守義之人。
子路就成了這種人,但這種性格也決定了子路的命運。
子路后來做了衛(wèi)國的官員,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
前面提到的孔子那位女粉絲南子夫人,是衛(wèi)靈公的寵姬,衛(wèi)國太子得罪了她,害怕被殺逃亡到了國外,衛(wèi)靈公死后,太子的兒子成了國君,就是衛(wèi)出公。
后來太子不甘心,從國外偷偷返回,發(fā)動政變趕跑自己的兒子,奪回了政權。
按說這種政治斗爭在古代很正常,何況還是王室父子之間的爭斗,一般人睜只眼閉只眼也就過去了。
但子路較真了。
他堅定地維護衛(wèi)出公,不肯向新掌權者妥協(xié),還想一把火燒掉新王宮室的高臺,因而遭到了殺害。
在士兵攻擊子路的過程中,砍斷了子路的帽子。
子路想起了孔子教導的“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他堅持去撿起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好,重新系住帽纓,然后從容赴死。
我看到這段的時候,難過到淚流滿面。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這種情緒,或者認為子路固執(zhí),那是因為有些事情你還沒有經歷。
我年輕的時候,有段時間不太修邊幅,尤其是假期的時候,經常頭發(fā)胡子亂糟糟地蝸在家里。
有次父親批評我,我辯解說反正也不出門,收拾那么精神干嘛?
父親說:即便是一個人獨處,也要儀容整潔,干凈利索,這是作為一個人,應該有的一個基本狀態(tài)。
父親的話,當年我是不以為然的,后來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突然就在某個時間點悟透了那句話當中的道理。
有些道理它就是那樣,沒有為什么,有一天你突然懂了,那就是懂了,如果沒懂,那就是時候還沒到。
很多年以前,孔子就曾跟人說過,說仲由(子路)這種性格,將來不會善終啊。
衛(wèi)國暴亂的消息傳到孔子這里的時候,孔子第一反應就是:唉呀,仲由肯定死了。
不久,果然傳來了子路的死訊。
孔子很注意培養(yǎng)年輕人,所以其學生普遍比他小三五十歲,子路是為數(shù)不多只比孔子小9歲的年紀相仿者,孔子對子路的感情很深。
子路的死,對孔子打擊很大。
02 巨牛無比的子貢
子貢名叫端木賜,字子貢,衛(wèi)國人,比孔子小31歲,是孔子門徒當中最優(yōu)秀的存在,堪稱是“孔班”的班長。
論政治成就,子貢后來擔任過魯國和衛(wèi)國的宰相,可謂位極人臣;論商業(yè)智慧,子貢后來富可敵國,是儒商的鼻祖;論外交能力,子貢更是曾經干過一件驚天動地、深刻影響了五個國家命運的大事,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春秋時期的天下大勢。
在這件事情當中,子貢表現(xiàn)出的對未來的精準預判、對全局發(fā)展的運籌帷幄,以及爐火純青的外交智慧和權術運用,簡直堪稱是縱橫派鼻祖。
當時世上尚無縱橫家,縱橫派是直到200年后才由鬼谷子創(chuàng)立,并在蘇秦和張儀手里發(fā)揚光大。
很多年以后,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之術,在子貢干的這件事面前,只能算個弟弟。
子貢到底干了件啥事呢?
當時田常想在齊國叛亂,出于一些顧慮,便先調兵攻打魯國。
孔子知道之后,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我們宗祠所在地,現(xiàn)在祖國有難,你們應該挺身而出了。
子路請求前去(游說),孔子沒同意;子張、子石請行,孔子也沒答應;這時子貢站出來了,孔子點了點頭,就你了。
子貢去到齊國,游說田常道:你攻打魯國是不對的,因為魯國是一個很難攻取的國家。
為什么呢?
你看,魯國的城墻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愚昧不仁,大臣都是繡花枕頭,士兵也不愛打仗,這樣的國家很難打。
你不如去打吳國!
吳國城墻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武器精良,猛將如林,士兵強悍,大臣賢明,這樣的國家才容易打。
田常聽完之后勃然大怒,當場就翻臉了——你這不是明擺著在忽悠我嗎?
魯國這種弱雞你說難打,吳國那種硬骨頭你反而說容易打,你當我傻嗎?
子貢說你別激動,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我聽說如果有內患,就應該去攻打強國,有外患才應該打弱國。
如今你有內患,因為你在國內政敵很多,多次想受封都失敗了。
由于你受到排擠,所以如果你這次打贏了魯國,你的國君會更加驕縱,你國內的政敵勢力也會更強,而你卻八成分不到什么功勞,下場是上使國君更加驕縱、下使大臣更加放肆,這種局面對你很危險。
你要想成事兒,就應該去打吳國。
因為你打不贏,軍隊將損失慘重,你國內那些實權派政敵們的勢力才會減弱,無法跟你繼續(xù)對抗。同時由于局勢變得兇險起來,國君才會更加依靠你,這樣你才能控制政局。
田常一拍大腿:我靠,先生說的太有道理了!不過現(xiàn)在我已經把軍隊開到了魯國,如果現(xiàn)在撤軍去打吳國,大臣們要是懷疑我怎么辦?
子貢說這個簡單,你先按兵不動,我為你去見吳王,讓吳王出兵援助魯國,攻打你們齊國,這樣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攻打吳國了。
田常于是就派子貢南下去見吳王。
03 一使改春秋
子貢對吳王說:我聽說行王道的人不會讓諸侯屬國滅絕,行霸道的人不會讓自己的強敵出現(xiàn)。現(xiàn)在齊國本就挺強,如果再任由他拿下魯國,就會進一步跟吳國爭鋒,我私下里為大王感到非常危險。如果這個時候大王您去援救魯國,名義上是保全魯國,實際是阻止了強齊的擴張,可謂名利雙收。
吳王感覺很有道理,但他也有顧慮,他的顧慮就是越國。
吳王說:話雖如此,但當年勾踐(就是臥薪嘗膽那位)被我打敗以后,一直想報仇,我還是先把越國打下來,除掉這個后顧之憂,再按照你說的思路去做吧。
子貢說:等攻下越國以后,齊國早已平定魯國,黃花菜都涼了。只有趁齊國不備發(fā)動攻擊才能得手,同時還能給晉國施加壓力。到時候各諸侯國都會競相來朝拜吳國,您稱霸天下的大業(yè)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大王實在放心不下越國,那么我替您去說服越王,讓他派軍隊隨行。名義上是跟隨您一起伐齊,實際上是讓他國內空虛,這樣您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吳王大喜,說要能這樣那敢情兒好啊,于是就派子貢前往越國。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要來非常重視,他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親自駕車到子貢住所。
越王向子貢請教道:這是個蠻夷之邦啊,大夫怎么會光臨這里?
從勾踐這種恭敬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當時子貢身份的尊貴,別看孔子和學生們周游各國期間有幾次挺狼狽,但其實在當時他們是響當當?shù)娜宋铩?/span>
子貢和勾踐的這次密談,是足以改變整個春秋時期歷史走勢的一次重要談話。
子貢說,我現(xiàn)在已經勸說吳王去援魯攻齊,他也想這么做,但他害怕你趁機反叛,他說要先攻下越國,如果這樣,那越國就要滅亡了。
勾踐聞言大驚,說:我上次跟吳國交戰(zhàn)失敗了,要是能找到合適的機會跟吳王再拼死一戰(zhàn),是我最大的愿望,請先生為我指條明路吧。
敢對子貢說這番話,說明勾踐是非常信任子貢的,也是豁出去了,而且他已經隱約感覺到,子貢有辦法能幫到他。
子貢說:吳王夫差這個人非常殘暴,他手下的大臣都不能容忍,士兵和百姓也怨聲載道,伍子胥那種能臣因諫諍被殺,現(xiàn)在的寵臣是個只會拍馬屁的主兒。
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如果你這次能發(fā)兵隨他一塊出征,以此放松他的警惕,再用金銀財寶來獲取他的歡心、用卑微的言辭來滿足他的虛榮心,那他肯定會腦子一熱去打齊國。
如果他打不贏,那是你的福氣,如果他打贏了,他一定會趁機帶著兵去侵犯晉國,到時候我再北上去面見晉國的國君,讓他提前做好備戰(zhàn)。
等吳國的精銳被困住的時候,你就趁機一舉把它滅了。
越王感激萬分,臥薪嘗膽多年,他終于看到了翻盤的曙光。
子貢此行雖然本意是為了保全魯國,卻順便當了一回越王勾踐人生中最大的貴人。
勾踐贈給子貢黃金百鎰,寶劍一把,良茅兩只,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
這個細節(jié)很耐人尋味,子宮沒有接受巨額財富,這一點非常厲害。
對說客來說,他們本非常需要錢財,因為他們天天在各國之間溜達,沒有差旅費根本辦不成事。
何況是百鎰黃金這么貴重的禮物,這真不是一般人能拒絕得了的。
也只有像子貢這種胸懷大志、心系國家,且常年在孔子身邊受圣賢教化的人,才有這種定力。
子貢為什么不收越王的財寶呢?
我感覺是為了增加勾踐對他的信任,須知他鼓勵勾踐干的這件事,可是關乎到整個越國生死存亡的重大決定。
一旦勾踐心里產生半點懷疑或動搖,子貢的計劃就可能功敗垂成。
所以子貢通過拒收巨額財富,來彰顯人品,以此進一步打動勾踐,從而變相增強勾踐的決心。
離開越國之后,子貢回到吳王那里說:我已經跟越王交流過了,他說當初不自量力得罪大王,大王不殺他,他已經十分感恩,哪還敢再有非分之想?您就等好消息吧。
果然,五天之后越國就派大夫文種來了,跪在地上自稱賤奴,非常卑微地對吳王說:聽說大王要發(fā)動正義之師討伐強暴,扶持弱小,我們請求出動越國所有軍隊3000人跟隨大王,越王愿意親自披甲為大王沖鋒陷陣,同時把我們祖上珍藏的盔甲和步光劍贈送給大王當作賀禮。
對吳王夫差這種好大喜功的性格來說,這話別提有多受用了。
他高興地把這些話告訴了子貢,并問:越王想親自跟我上戰(zhàn)場,該不該同意他?
子貢說:您的目的是調動他的兵力,讓他國內空虛,所以留下他的軍隊就可以了,如果再讓人家國君隨行,這就不道義了啊。
吳王同意了,于是便調動大軍去攻打齊國。
子貢于是離開了吳國,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子貢離開了吳國之后又去了晉國,對晉國國君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xiàn)在吳國和齊國馬上要開打了,吳國如果打不贏,越國肯定會趁機作亂;吳國如果打贏了,那么以吳王的尿性,肯定會繼續(xù)來打你晉國。
晉國國君聽后很惶恐,問那該怎么辦呀?
子貢說:跟打他!你趕緊做好備戰(zhàn),吳軍一來你就打他個措手不及。
晉國國君于是依言行事。
子貢這才離開晉國,返回了魯國。
此后形勢的發(fā)展跟子貢的策劃一模一樣:吳王打敗了齊國,果然繼續(xù)帶兵侵犯晉國,而晉國由于提前做了準備,故而以逸待勞大敗吳軍。
得知吳軍戰(zhàn)敗,越王勾踐趁機渡江襲擊吳國,一直打到離吳國都城七里的地方才安營扎寨。
吳王聽到消息后,趕緊收拾殘軍回去援救,結果被打敗,越軍包圍了王宮,殺死了吳王夫差。
三年以后,越國稱霸東方。
子貢一次出行,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消滅了吳國,強盛了晉國,稱霸了越國。
這次出使,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一次外交案例。
這就是孔班班長的恐怖實力。
子貢擔任過魯國和衛(wèi)國的宰相,還經商賺了大錢,富可敵國,是儒商的鼻祖,最后在齊國終老,人生十分圓滿。
04 群星閃耀
子貢跟孔子的感情非常好,也非常在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
子貢曾問孔子,在您心目中,覺得我是個怎樣的人呢?
孔子回答說:你好比一件器皿。
子貢問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說是宗廟里的瑚璉。
瑚璉是用于祭祀的珍貴器皿,說明孔子是非常高看子貢的。
相信孔子這個回答,也會讓子貢非常感動和溫暖,并因此更加自信,充滿力量。
子貢是一個非常會說話的人。
陳子禽有次問子貢,說:你看咱們老師每到一個國家,都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政事,這是請求人家告訴他呢,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呢?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子貢是怎么回答的呢?
子貢說,先生憑借著“溫良恭儉讓”這五種美德知道的那些政事,這是先生和別人不同的求取方法。
這個回答是非常有水平的。
沒有正面回答到底是孔子去求人家告訴他,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而是從側面告訴了陳子禽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你自己去體會。
還有一次,魯國的輔政大臣季桓子臨終前對兒子季康子說:當初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眼看要強大起來了,結果我們逼走了孔子,我死后你將代替我輔政魯國國君,到時候你一定要把孔子請回來。
季桓子去世后,季康子于是想請孔子回來,卻被手下勸阻道:當初逼走了孔子,現(xiàn)在再請他回來,怕被天下人笑話,還是請他的學生冉求過來吧。
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
冉有臨行前,子貢去送行,私下悄悄對冉有說:其實老師心里的那把火,還沒有熄滅,何況魯國又是老師的家鄉(xiāng),你將來如果有機會,還是要推薦一下老師。
從這個細節(jié)來看,子貢不但非常了解孔子,還非常細心和體貼,這些小細節(jié)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師生情誼,很令人感動。
冉有后來指揮魯國軍隊大敗齊軍,一身本事把季康子看得一愣一愣的,連問他是跟誰學的。
冉有趕緊說:都是跟孔子學的。
季康子問,那我可以請孔子回來嗎?
冉有說,可以,但是你如果想請孔子,一定要給他堂堂正正的名分。
冉有知道自己的老師最在乎什么,孔門十哲當中,除了宰予,真的都是人品和能力一等一的人才啊。
宰予在孔子的學生中是個另類,他口才很好,位列孔門十哲,能排進這個檔次,雖然是排在最后一位,也說明絕非一般人。
宰予,字子我,所以也叫宰我,這名字在當時沒什么,放今天看實在不太吉利,后來宰予真被宰了,跟著田常叛亂被滅了族,孔子引以為恥。
大家熟悉的“朽木不可雕”,就是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覺,給他的評價。
在孔子的學生當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這個人叫公治長。
為什么說他比較特殊呢?
因為孔子把女兒嫁給了他。
這個公治長在歷史上沒什么閃光點,相反,孔子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時候,他還被關在牢里。
但孔子說這小伙子不錯,雖然被關在牢里,但不是他的錯,是可以把女兒嫁給他的,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圣人就是圣人,挑女婿的眼光普通人果然難以理解。
另一個被孔子看好的后生是南宮括。
孔子覺得南宮括崇尚道德,認為無論國家政治清明還是黑暗的時候,這種人都不會受到處罰或刑法,但自己的女兒已經嫁出去了,所以就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選女婿首先還是看這個人的道德,而不是政治能力之類的。
春秋時期沒有哪個國家能承載孔子的理想,因為春秋時的國家,都是周王室衰落之后的諸侯國,還沒出現(xiàn)真正的大一統(tǒng)帝國,而孔子的思想是大國之道,只有大一統(tǒng)的帝國才能承載。
所以一直到近500年后的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才開始發(fā)揚光大。
自宋朝開始,孔子的思想被嚴重曲解,自此變了味道,令孔子背了很多黑鍋。
比如說孔子提倡專制忠君思想,但其實孔子提倡的是尊重道德高尚的人,“君”在古代是指道德高尚的人。
孔子最關注的就是人,大寫的人、有德行的君子,他提倡尊重的既不是鬼神,也不僅僅指君王。
還有人說孔子迂腐,是個爛好人。
這也是誤解,孔子從來不做爛好人,他的原則性非常強。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
魯哀公有一次問孔子:你的學生當中誰最好學啊?
孔子回答顏回,說“顏回不二過?!?/span>
什么叫不二過?就是顏回從來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現(xiàn)在的學生都有這本事,那老師閉著眼也能把全班都教上清華。
除了好學之外,顏回品德也很好。
孔子曾評價說:顏回很高尚。住在簡陋的小屋里,粗茶淡飯,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因此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但不幸的是,顏回29歲就英年早逝了。
顏回去世孔子哭得很傷心,他說:自從我有了顏回之后,學生們更加親近我了。
顏回家里窮,去世后他的父親請求孔子把車賣掉用來安葬顏回。
孔子說:我兒子孔鯉下葬的時候,只有內棺沒有外棺,我也沒賣掉車為他置辦外棺厚葬。因為我曾經位居大夫,出門不可以步行啊。
由此可見,孔子很講原則。
孔鯉是孔子唯一的兒子,比孔子先去世,享年50歲。
還有一次,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華,出使齊國的時候,冉有替子華的母親向孔子請求糧食。
孔子說給她一釜,冉有請求增加一些,孔子說那給她一庾吧,最后冉有自作主張給了五秉。
孔子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妥當,說:子華去齊國的時候,坐的是肥馬拉的車子,穿的是保暖的裘皮大衣,這說明他條件不差。君子救濟窮人,不是要去增加別人的財富。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孔子的原則性,提倡仁義道德跟做迂腐的爛好人,完全是兩回事。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他認為曾參能通達孝道,便傳授他學業(yè),曾參后來寫了《孝經》。
孔子把《易經》傳給了商瞿,商瞿又往下傳了六代之后,傳到了淄川人楊何那里,楊何因把《易經》研究得很通透,在漢武帝元朔年間擔任了漢中大夫。
不過即便是圣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孔子有個學生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比孔子小39歲,是個丑男。
他想要追隨侍奉公子,孔子覺得他資質不行,但澹臺滅明學成從政后,做事靠譜,人品很好,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知道后說:我憑言辭斷人,看錯了宰予;以貌取人又看錯了子羽。
孔子,是懂得自我反省的。
05 師生情似海
孔子的學生年紀大都比他小很多,這是因為當孔子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施展之后,就把人生重點放到了培養(yǎng)年輕人上面,以此使自己的思想能夠得到流傳。
唯一跟孔子年紀相仿的,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歲。
子路死時已經63歲,他的死對孔子打擊很大,并且生了病。
子貢得知后前來拜見,孔子正拄著拐杖在門口散步,看見子貢說:賜呀,你怎么來得這么遲???
然后孔子嘆了一口氣,唱道:泰山就要這樣倒了嗎?梁柱就要這樣斷了嗎?哲人就要這樣死去了嗎?
他一邊唱一邊禁不住流下眼淚,告訴子貢說:天下失常已經很久了,沒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張。還說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受人祭奠,從棺木的擺放位置推斷,自己的祖先是殷商人。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
孔子死后被葬在魯城北面的泗水邊上,他的弟子們紛紛為他服喪三年。
三年之后,大家抱頭痛哭,相互道別,有的離去,有的留在了本地。
只有子貢,他在墓旁邊搭了一間房子住下,守墓了整整六年之后才離去。
我看到子貢為孔子服喪六年,也落下了眼淚。
子貢跟孔子之間既是師徒,又情同父子。
子貢,這個魯國和衛(wèi)國的宰相,儒商的鼻祖,是才能多么出眾的一個高人啊?;蛟S只有高人才能理解圣賢,子貢是真正懂得孔子有多了不起的。
后來孔子的弟子和魯國其他人,相繼在孔子的墓旁居住,因而這個地方被稱作“孔里”,魯國世代相傳,每年都按時到孔子墓前祭拜,孔子的故居后來被改為圣廟,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就是今天曲阜的那個孔廟。
劉邦當年經過魯?shù)?,用太牢之禮祭拜孔子,后來各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常先去孔子墓拜謁,然后才去處理政務。
前些年西潮泛濫的時候,有別有用心之徒攻擊中國的古代圣賢,說古希臘都是一群人都是圍成圈議論,而儒家卻是孔子坐在上面講,其他人坐在底下聽。
這些人一定沒聽過有若的故事。
如果聽過,他們就會知道,那個位子真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了的。
孔子有個學生叫有若,比孔子小43歲,長相酷似孔子。
孔子去世后,弟子們因為懷念孔子,愛屋及烏,所以就讓有若坐在孔子生前講學的那個位子上,大家像對待孔子那樣尊崇有若。
但問題是坐這個位子,得有足以匹配的學問才可以。
孔子生前坐在上面,底下眾弟子若有什么問題,無論是哲學、政治、人文、地理、氣象、六藝相關知識,乃至人情世故、自然科學,都可以提問,沒有孔子回答不了的。
有若哪有這種道行?
有一次,有學生問他說:從前先生要是出行前讓咱們帶上雨具,之后就真會下雨,先師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
有若回答:《詩經》里不是說了嗎?月亮靠近畢宿星的時候,就會有滂沱大雨了。
結果后來有次月亮又停在了畢宿星的位置上,卻沒有下雨。
商瞿年紀大了還沒兒子,孔子派他到齊國去,他的母親不肯,想為他另娶妻室??鬃觿袼f不用擔心,商瞿40歲以后會有5個男孩子,后來果真如此。
孔子的學生們問有若,這件事先師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有若回答不上來。
弟子們于是說,有若你還是離開吧,這個位子你是真坐不住啊。
這兩件事,足以體現(xiàn)孔子當年坐在上面的份量。
3000人的孔班里,有77位(不是72)精英代表,其中35人的年齡姓名和事跡有文字記載,剩下的42位年齡已不可考,但名字留存了下來。
先有偉大的老師,然后有優(yōu)秀的學生。
孔班77杰,跟他們老師一起,將名字刻入了中國歷史。
他們的名字如天上的星光一般,在歷史的夜空之中,熠熠生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