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闭嬲斫饬嗽摿⑹裁?,惑什么,知什么,何為耳順,何為從心所欲,人生便足矣!
三十而立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yǎng),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資助上,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xiàn)。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于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yè),立業(yè)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yè)了。這是為生的必備,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中國勞動力過剩更加劇了這種過高的要求,這只是這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xiàn)象。立業(yè)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至于是先立業(yè)后立家,還是先立家后立業(yè),每個人情況不同,也不必要分哪個為先哪個在后。年輕人必須負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還是早些好。
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tài)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jīng)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
對內,他明白了自己。所以,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有理想,而不是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為,而不妄為。
對外,他明白了社會。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社會,社會越進步,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度就會越高。四十歲的人,不再年輕,缺少了對社會那種幻想和迫切投身于社會中的激情,生活的經(jīng)歷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穩(wěn),內心會有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
四十歲的人最大特點是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他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和撫養(yǎng)子女責任。四十歲的人,是人生輝煌時期,也是為社會和家庭貢獻最大的時期。
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沒有的別強求,樂天知命,絲毫強求都沒有,到五十歲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切通達了。五十歲的人,走過人生的大半,他們正處于人生最清醒的階段,他決不會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接受已有的現(xiàn)實。五十歲的人,每想到自己未竟的責任,都油然產(chǎn)生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不敢有任何懈怠,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
五十歲的人,到了人生最成熟階段,成功和輝煌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時常伴有一些壓力,但他們都能很坦然地面對,因為他們了解了社會,可他們更知道自己。
六十而耳順
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生氣,心里依然平靜。胡適說:耳順是能容忍“逆耳”之言,聽“逆言”不覺得“逆耳”。人到了這個歲數(shù),不管聽到什么言論,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激動,而冷靜地進行考,使自己的情緒順應客觀環(huán)境,順應事物規(guī)律,學會不暴躁,不氣餒,不悲傷,不退縮,達到寵辱不驚,始終如一的境地。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自己,六十歲,可以說,就到了或者說是接近了這種境界。六十歲的人看透了人生;六十歲的人看透了生命;六十歲的人看透了名利。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從心所欲,很簡單,就是順從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很重要的是后面的三個字:不逾矩,得不違反規(guī)矩,從心所欲要順其自然;從心所欲要隨遇而安;從心所欲要不逾矩。人在中途,七十歲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對前七十年已經(jīng)度過,對七十歲以后,又是新的起點,總把自己放在人生旅途中,就會感到來日方長,就不會感嘆自己年老力衰來日苦短了,就會高興過好每一天,向前看,新的一天,總會有新的生活內容,也總會有新的快樂,你就會看到生命的一份希望和念想,記住來日生活的美好。
責任編輯:青青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