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重修祠堂碑記
從來賢親樂利,貽后世者,祖宗之澤也;俎豆馨香,光前人者,子孫之賢也??嘉岜O(jiān)利竹莊河之張族,鼻祖生于新鄭,世居東魯,裔徙壽張,后遷曲江,移龍州,轉碧潭,返信陽,建業(yè)楚省于竹莊河居焉。明時永樂二年,大鑑、二銘、旺錢公,卜宅于茲,開基創(chuàng)業(yè),已歷二十多世,六百余年矣,子孫蕃衍,奕葉顯榮,可謂湘鄂之望族也。
蓋張氏之有祖祠也由來久矣。遷始祖厚德流衍,至第六世 曰鈞公 曰賢公等,自明嘉靖年間鼎建祠宇,妥祀先靈,又有 居正公(明朝萬歷首輔,乃我前代 尚祖公四世孫分支 通敬公之后裔也)于明萬歷二年,將我宗祠擴而大之,丹雘煥然,額其堂曰“百忍堂”,而制度咸備矣。迄明季之衰,兵荒接踵,祠宇傾圮。后大清定鼎,張氏將具氣運循環(huán),無往不復。光緒28年,時有候補巡政廳總戶首,諱 先竹,號福堂者,睹故址而心惻,毅然以復祠為己任,聚材鳩工,越一歲而祖祠成。奈因時代變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浩劫,致我宗祠毀于一旦,子孫視之無不潸然淚下。欲復之,但唯恐禍延及己,悲哉!痛哉!
然宗祠乃祖宗之精魄所藏,棲身之所,祠毀必復,方為孝思之道也。公元二零零八年,族眾舉 從新洋恩先生為親宗理事會第五屆理事長,從新先生即興發(fā)言,提出“三修一建”之構想,與會宗親欣然于是,當即成立了以 從新先生為組長的修祠組和以族末志利為主編的修譜組。通過兩年的時間,理事會走訪三老,聯(lián)絡族賢,分點動員,通電發(fā)函,籌募資金。迨至公元二零一零年,理事會召集族眾于重陽節(jié)舉行宗祠奠基儀式,因充分之準備,兩修工作才得以正式啟動。兩修期間,理事會專班人員櫛風沐雨,任勞任怨,嘔心瀝血,眾志成城,僅六月而譜成祠竣,并于辛卯年清明節(jié)舉行隆重的祭祠頒譜大典。今觀之祠,則新而煥,樸而堅,如昔年廟貌也。高曾祖考,昭昭穆穆,前人之風規(guī)不改也;子孫曾元,秩秩彬彬,先世之禮樂可復也。善繼善述,真大有造于吾張哉!
今祠宇厥成,冀吾張氏后嗣,勿忘奉先之孝,率典之誠。由今以往,后嗣者,時乎春雨露濡而怵惕,入斯祠也,當思建祠立祭者之不匱也,永錫也,而怵惕更深矣。時乎秋霜露降而凄蒼,入斯祠也,當思建祠復祭者之永言也,維則也,而凄蒼倍切矣!予景仰 從新先生統(tǒng)率諸公紹先啟后之能,亦暢快 繼華先生屬予作記示不忘之說以記之,遂樂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泉水泱泱,仁孝之舉,山高水長。仰列祖之功績,弘百忍之家聲,承先志而知祖其佑之,將來必熾而昌也。
是為之記。
監(jiān)利竹莊河建業(yè)祖第十九代孫志利拜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