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了總有一天能成功?!社會上的毒雞湯已經(jīng)把人熏得七葷八素。缺乏合理、系統(tǒng)的思考,缺乏對整個人生的全局審判,只會越忙越窮。
現(xiàn)在有種人叫劣質(zhì)勤奮者,他們每天看起來都很努力很忙,他們兢兢業(yè)業(yè),但卻沒有為自己和社會創(chuàng)造出任何價值。過去的只有時間,并沒有進步。
他們總是試圖說服自己:“人生也曾努力過,也曾付出過,也曾刻苦過”。但一切只是假象,是懶惰的假象,是低質(zhì)量勤奮的偽裝。
知道你為什么窮么?因為你沒弄清勤奮與能力的關(guān)系。
窮忙族往往會有這樣的自己我認識:為什么我這么勤奮,卻收獲甚微?為什么別人毫不費力,卻能快速變現(xiàn)?
于是你會越忙越累,越累越焦慮,越焦慮越忙。進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死循環(huán)。
窮的本質(zhì)是技能提升速度過慢,而技能不足,直接制約能力變現(xiàn)!你是真勤奮,還是看起來很忙的假勤奮?吃點零食,玩會兒手機,再看幾分鐘的書,喝口水...2小時就過去了。再循環(huán)下去,晚上也到12點了,實現(xiàn)了你看書熬夜的“夢想”。然而,效率如何,自己心里一清二楚。
那么劣質(zhì)勤奮者還能自救么?
答案是肯定的。
抓住兩個關(guān)鍵時段,無需全天學習
有人研究過精英演奏者和普通的演奏愛好者。普通演奏者通常將工作分散到一天完成,工作時間與活動時間相近,從圖表上看曲線是平滑的。
而精英演奏者則不同,他們將工作集中在兩個明顯時段完成:一個早上,一個下午。越是頂尖演奏者,峰值越明顯。在時間峰值之外,他們休息和放松的時間也要比所有人都多。
事實證明盲目的勤奮并效率并不高,反而有節(jié)奏的努力,才能成功。
不帶著問題去努力,就是瞎忙
人們看起來勞勞碌碌,但他們壓根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對他們來說有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叫:“用以致學”。在“用以致學”思維中,用“任務(wù)模型”取代“能力模型”是避免成為劣質(zhì)勤奮者的主要思考準則。
很多人的能力差,并不差在知識儲備不夠,而在于輸出能力太弱。解決方案的關(guān)鍵在于:用以致學,而非學以致用。
少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報以絕對專注。既要確保效果,又要保存體能,避免疲憊。
質(zhì)變才能成功
想要在有效時間和精力中成功,持續(xù)不斷保持標準動作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一切沒把動作做到足夠標準的努力,都是不及格的努力,只有通過重復大量的標準動作,才能讓你發(fā)生改變。
比如很多女性總是吵著減肥,卻屢次失敗的體驗。她們也跑步了,也控制食量了。但真的達標了么?跑步跑滿了半小時了么?真的沒有小放縱一下,對自己的嘴巴好一點了么?
累積到了一定量才能看到具體的改變,質(zhì)的改變才能讓人看到躍遷,這樣才能讓你靠近成功。
努力不會虧待你,但前提是正確的努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