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過清明,又到谷雨。
心里惦著我那個十年的宏偉藍圖,感覺還沒寫了幾紙字,又到了時候,臨的是張遷,卻不宜寫小字,只好勉為其難用曹全抄錄了齊己一首關(guān)于谷雨的詩《謝中上人寄茶》,詩曰: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齊己乃唐末著名詩僧,雖皈依佛門,卻鐘情吟詠,他這首詩寫了谷雨采茶的不易,友人遠寄的情誼,以及邀鄰客喝新茶的愜意悠閑。
谷雨應(yīng)候,行春未遲,等了一春的雨,終于如一掛珍珠簾子從天上落下來,在這樣的天氣,讀這首詩,格外應(yīng)景。
如今流行喝明前茶,其實古時民諺云:谷雨谷雨,采茶對雨。明代許次紓《茶疏》說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
黃庭堅有詩贊谷雨茶:落絮游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喝明前茶似乎是近年的炒作,在我自己也覺得明前茶過于幼嫩,雨前茶層次更為豐富。
從唐代開始,谷雨前后,新茶制成,茶農(nóng)茶客們還要進行一系列”斗茶“活動,比試、品評新茶優(yōu)劣,進行排名。至宋代斗茶之風更盛,并逐漸發(fā)展為世家貴族、文人雅士階層的士族斗茶,茶葉產(chǎn)地、加工作坊的山間斗茶和茶鋪茶館里的市井斗茶,成為當時社會生活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
到了清代,“斗茶”依然是文人雅士的愛好,鄭板橋就曾作詩說:“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從前的人大概比較悠閑,每一個日子,他們都有法子過得內(nèi)容豐富,興致盎然。
想起曾經(jīng)走過的茶山上一壟一壟的茶樹,宛如一條條綠色的巨龍,蜿蜒盤旋,藏頭露尾,此時茶山上該有許多纖手如蝶上下翻飛的茶娘,唱著清越的茶歌……忽然懷念著江南了。
倘若在煙雨如絲里采一捧新茶,大概會帶著云霧山嵐的味道吧。
并不是每一個受過傷的人都會講故事,也不是每一個流過血的人都會有反思,更不是每一個反思過的人都會訴諸文字,而我以半生閱歷,講述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分享喜怒哀樂的人生感悟,愿我的文字,得以相逢那些有感應(yīng)有緣分的生命……
關(guān)注我,也是關(guān)注你的自我成長和提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