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nèi)プ觯o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p>
《少年說》,有對母子對話令安全君印象深刻。
男孩付軒昂站在對話臺上,當著眾人面向臺下的母親訴苦,他說,不明白為什么媽媽一定要讓自己學做家務,自己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孩。
而他的母親,是這樣回答的。
這段回答,贏得了眾多的掌聲,安全君也為這位母親的大氣點贊。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好多父母的想法是:娃是家里的寶貝,舍不得讓他受累。只要孩子開心快樂、盡情玩耍、安心學習就好。
在這些家長眼里,做家務,就是干活,出力、費時間。其實,做家務的意義,絕不只“出苦力”這么簡單。
1938年,哈佛大學學者對456位少年進行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最后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可見,不讓孩子做家務,一味嬌慣、包辦代替,不但降低幸福指數(shù),還讓“巨嬰”和“媽寶”等不健康人格出現(xiàn),影響孩子的人生。
2
還記得曾經(jīng)刷爆朋友圈的“番茄炒蛋”視頻嗎?
在這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視頻中,來美留學的中國男生伊恩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xiāng)特色菜。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順理成章的成了伊恩的首選。
但即使是如此簡單的菜,男生還是被“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給難住了。于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里爬起來,錄視頻直播教學。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視頻發(fā)消息。
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在三人的合作下,這道番茄炒蛋終于完成了。
這則營銷視頻感動了萬千網(wǎng)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卻沒有感動安全君,因為我看到的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wǎng)搜索解決,還只是一味地找媽媽,這不是巨嬰是什么?
而造成這種巨嬰現(xiàn)象的,是父母從小對他的溺愛。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3
“我這套浦東的房子280平,是我23歲的兒子送給我的,你們的兒子會買房子給你們住嗎?他可能還指望你吧?”——這是一位猶太裔上海媽媽的原話。
這位媽媽可不是吹牛,在她的教育下,兩個兒子不到30歲就成了億萬富豪,成功的同時,還孝順母親。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沙拉·伊麥斯,雖有著外國人的面孔,卻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離婚后,她帶著三個孩子前往了以色列。
她一邊賣春卷,一邊帶孩子。即便再苦再累,也從不舍得讓孩子搭把手每天送完孩子上學,趕緊開始做春卷、賣春卷。
當孩子放學后,沙拉就不再營業(yè),而是在小爐子上給孩子們做晚飯。“媽媽再苦再累也沒關系,只要你們能好好學習”,這是沙拉對孩子寄予的唯一厚望。
生活雖然辛苦,但沙拉覺得幸福。只是這看似幸福的生活很快被沙拉的鄰居打破,一天晚飯,他們一家人正在吃飯。鄰居突然過來大聲訓斥:“你們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幫助媽媽,而不是像廢物一樣,看著媽媽忙碌?!?/p>
原來“在以色列家庭,孩子都是需要參與家務勞動的,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和照顧,你這樣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nbsp;
聽了鄰居的話,沙拉決定讓孩子參與賣春卷,從中得到酬勞,兩個兒子的表現(xiàn)讓她驚喜。
二兒子直接將春卷批發(fā)給了學校餐廳,薄利多銷,賺取了利潤。
大兒子的方法更出人意料,他借免費品嘗春卷的噱頭,在學校開展了由他主講的“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前提是需要購買入場券。
沙拉說,難以相信在短短數(shù)日內(nèi),之前只會黏著她撒嬌的娃娃,搖身一變成為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除了讓孩子們賣春卷,沙拉還專門設計了值日表,讓孩子幫忙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可以說,家務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在媽媽“冷酷”教育下,孩子們不僅感恩媽媽的辛勤付出,更是從小就找到了今后人生的方向,善于經(jīng)商的兩個兒子,不到30歲就擁有了億萬資產(chǎn),女兒也當上了出色的外交官。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弊黾覄?,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適當?shù)刈黾覄湛梢耘嘤⒆拥莫毩⑿?,有助于孩子今后走出社會后自理自立。也可以充實孩子的生活,在家不會那么無聊,只懂得去玩電子產(chǎn)品。
所以各位同學,你們在家都會干家務活嗎?
▍圖片來源:《少年說》欄目、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