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理咨詢和寫作的職業(yè)緣故,我在外面吃飯或者走路時很喜歡觀察他人,尤其喜歡觀察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怎樣互動的,親子關(guān)系如何。前段時間,我先后觀察了兩組家庭,一個是媽媽和兒子,一個是媽媽和女兒,兩組家庭親子互動的差異很大,令我印象深刻,也帶給我一些思考,于是,我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學(xué)習(xí)如何與人溝通,就是學(xué)習(xí)如何更好地去愛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更好地溝通,更好地愛人。 某一天中午,我在一家小吃店吃午飯,隔壁桌坐著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一個6、7歲的兒子。這對夫妻面對面坐著,兒子挨著母親坐著。父母為自己點了面和飯,為兒子點了一碗小餛飩。男孩說他一會要去吃麥當(dāng)勞,父母同意了,媽媽對他說,等他吃了一碗小餛飩之后,就帶他去吃麥當(dāng)勞。在等待上餐的時間里,父母拿起各自的手機在玩,偶爾聊聊天。男孩坐在角落里東張西望,然后他忽然問父母:“牛肉什么品???” 聽了男孩的提問,我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面館的每一張餐桌的右下角貼著一個小廣告,上面寫著四個大字——“牛肉御品”。男孩連續(xù)重復(fù)了三遍“牛肉什么品???”每一遍都是中等音量,隔壁桌的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但是父母好像都沒有聽到似的,沒有給他任何的回應(yīng)。我當(dāng)時覺察自己有一點想回應(yīng)這個男孩的沖動,但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多管閑事。于是,繼續(xù)吃著自己的牛肉面。 他們的午餐上來了,男孩吃了1、2個小餛飩就不吃了。接著,他的媽媽拿起湯勺喂他吃,但他閉著嘴,不想吃,腦袋東搖西晃動的,以示拒絕。這時,媽媽忽然生氣了,提高音量,大聲呵斥:“你怎么回事?。课覍δ氵@么好,你還想要怎樣啊?!”爸爸沉默地看著孩子。其他食客同我一樣,被這突如其來的呵斥聲嚇了一跳,紛紛望向他們,然后發(fā)現(xiàn)沒啥事,繼續(xù)低頭吃飯。媽媽發(fā)了脾氣之后,接著對孩子抱怨了幾句,放下湯勺,轉(zhuǎn)身自己吃飯,不理會孩子。過了一會,她又轉(zhuǎn)向孩子,拿起勺子,舀起一個小餛飩,溫和地對孩子說:“你要乖,聽話,小餛飩很好吃的,不信,你問問爸爸?!彼艘粋€餛飩給丈夫,丈夫配合著吃掉,并說了一句:“很好吃的。”“你先把小餛飩吃完,不然我們不帶你去吃麥當(dāng)勞?!眿寢尷^續(xù)半哄半威脅地喂孩子吃飯。接著,男孩又勉強吃了幾個小餛飩,兩個大人也用餐完畢,他們離開了小店。 過了一周,我在一家商場的中式快餐店吃晚飯,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對母女,媽媽背著孩子的一個粉紅色書包,女孩也是6、7歲的樣子,她們兩個人并排坐著,前面的小碗里盛放著幾個菜,有粉蒸肉、刀豆土豆、紅燒茄子、紅燒魚。女兒指著粉蒸肉問:“這是什么?”媽媽說:“粉蒸肉,我點的。你要不要吃?粉蒸肉很好吃的?!迸畠猴@得有些猶豫不決,媽媽夾了一塊粉蒸肉自己吃完,然后又夾起一塊問女兒:“你要不要試試看?”女孩點點頭,媽媽把一塊肉放到女兒碗里,女兒開始吃,媽媽問:“味道還可以吧?”女兒低頭吃著,發(fā)出“嗯”的一聲。 她們繼續(xù)享用著自己的飯菜,女孩吃著飯,含糊地說了一句話。媽媽沒聽清,發(fā)出了疑問:“嗯?”女兒又重復(fù)了一遍:“這里很小?!薄笆堑?,這家店很小。”媽媽回應(yīng)道??赐旰⒆映酝炅朔壅羧猓瑡寢寙枺骸斑@個粉蒸肉,你還要吃嗎?”女兒搖了搖頭,媽媽不再說讓孩子吃肉的事,也沒有替孩子再夾粉蒸肉。偶爾指著刀豆土豆對女兒說:“這是你的最愛,多吃點?!闭麄€過程,都是這個女孩自己夾菜、吃飯,筷子上沾著飯粒去夾菜,或者偶爾沒夾住菜,掉了一點在桌面上,她的媽媽都沒有一句啰嗦。 父母與孩子吃飯這兩個場景,大家看完我的描述,有什么感覺和想法?前者是不是給人一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后者是不是給人一種溫馨自然的感覺?我覺得那個男孩好可憐,為他感到難過。我在心里有一個判斷:這個男孩長大以后得心理問題的概率會比這個女孩高很多。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兩位母親對孩子的回應(yīng)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可以看出,對于男孩來講,他的媽媽要么不回應(yīng)他,要么就是以一種情緒起伏很大,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可怕方式回應(yīng)他;而對于女孩來講,她的媽媽給她的回應(yīng)是溫和的,是恰到好處的,精準的,沒有忽略和漠視,也沒有緊盯和強加。 以前,我寫作很投入,男朋友和我講話時,我會忍不住敷衍他,無論他和我講什么,我都用“哦”的方式回應(yīng),他多聽了幾個“哦”之后,會非常生氣。后來,我就調(diào)整了方式,對他說:“我在寫東西,給我五分鐘,然后我再和你講?!碑?dāng)然,我會盡力做到5分鐘之后,從電腦前轉(zhuǎn)身,與他對話。 我用“哦”的方式回應(yīng)男朋友,他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哦”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回應(yīng),“哦”是一個非常冷冰冰的回應(yīng),相當(dāng)于沒有回應(yīng)。 沒有回應(yīng)的感覺是很不好受的。我上寄宿中學(xué)時,給父母打電話,父母不在家,沒接到我電話,如果我當(dāng)時情緒狀態(tài)不佳,父母的不接電話就會讓我很受傷很生氣。這種感受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比如有的人生病不舒服,給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打電話,如果對方?jīng)]有接,他就會感覺很受傷很生氣。 我們作為一個大人,不被回應(yīng)況且如此難受,那作為一個小孩,不被回應(yīng)的痛苦恐怕會要了他的命。 心理學(xué)上講的愛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樣我給你吃,給你穿,照顧好你一日三餐,讓你不生病,能夠健康的成長就是愛。單單這樣的愛是不夠的。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十分弱小,孤立無援,幾乎完全依賴成人的照顧。通常嬰兒的主要照看者是母親。如果在這一時期母親能夠恰到好處地滿足嬰兒的需要,讓孩子感覺慈愛溫暖,覺得自己有所依賴,不必擔(dān)心母親會離開自己,失去照顧,他就會形成心理學(xué)家埃里克森所說的“基本信任感”,會感覺有安全感。 那怎樣叫“恰到好處地滿足嬰兒的需要”呢?我餓了,媽媽的乳房就過來喂我。我尿濕了,媽媽馬上就給我換尿布。我一笑,媽媽也跟著我一起笑。我把小手伸向媽媽,去握她的手,媽媽也把她的手伸向我,來握我的手。在這個母嬰共同體階段(0-6個月),孩子的感覺是:我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和媽媽是一個人。媽媽是嬰兒的鏡子,孩子從媽媽的眼睛里看見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見了——媽媽看見他生理、情感上的需要并且及時滿足他,并帶著愛的響應(yīng)。孩子與媽媽就有一種情感的鏈接和互動,一種關(guān)系呼應(yīng)與映照。媽媽充滿愛和關(guān)注地看著我,我就覺得我存在,并且我的存在是充滿價值的,我是可愛的。這就是客體關(guān)系理論代表人物溫尼科特所提的“足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mother)。 “足夠好的母親”提供一種成功的鏡映,這個鏡映為嬰兒塑造了主觀全能感和持續(xù)存在感。即媽媽給予孩子一種恰到好處的回應(yīng),這個回應(yīng)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強大的,感到媽媽是喜歡他,愿意回應(yīng)他,滿足他的。但是如果這個媽媽沒有回應(yīng)嬰兒,甚至要求這個孩子滿足媽媽的需要,讓孩子來適應(yīng)她,迎合她,這個孩子開始會生氣,最后就會變抑郁。 母嬰關(guān)系中沒有回應(yīng)或者有許多回應(yīng)不恰當(dāng)?shù)拇煺凼呛芏嘈睦韱栴}的根源。我有一個來訪者,她的母親非常自戀,常常以自己為中心,唯我獨尊,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小學(xué)時,她出門時跟媽媽說了快十遍:“如果你在家,不要鎖門,這樣我下課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這個母親完全不理會女兒的需要,緊閉房門,自己在家里做飯、吃飯、洗澡,無論女兒如何敲門,如何在門外呼喊、等待,她都沒有聽見,不回應(yīng),不開門。 女兒從小在母親的不回應(yīng)或者錯誤回應(yīng)下艱難生活,長大后與人相處,總覺得他人對自己有惡意或有敵意,她的丈夫如果沒有及時接到她的電話,她會非常憤怒和悲傷,然后控制不住地狂打電話,她還常常覺得孤獨和抑郁。 在計算機技術(shù)中,有一個“心跳機制”,什么意思呢?在網(wǎng)絡(luò)中存在接收數(shù)據(jù)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的兩方,為了確保雙方鏈接的有效性,就需要定時發(fā)送一個自定義的結(jié)構(gòu)體(心跳包或心跳幀),讓對方知道自己還活著。有心跳響應(yīng),說明我們是有效鏈接著的,沒有心跳響應(yīng),鏈接一定出了問題,需要檢測問題、解決問題。 同理,換到與人交往中,你發(fā)出一個信號是讓對方知道你活著,如果對方給你回應(yīng),你知道對方也活著,而且還是和你在一起的,你的感覺會很安心。 如果一個孩子很小,他發(fā)出一個信號,結(jié)果沒有他人的回應(yīng),他不僅會感到孤獨,甚至?xí)X得自己不存在了。這個不存在的感覺是非??膳碌摹τ仔〉暮⒆觼碚f,無回應(yīng)之地就是絕境。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沒有回應(yīng),就是黑暗;有回應(yīng),就有了光?!?/p> 不被回應(yīng)時,人會感覺很孤獨,甚至?xí)械浇^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妻子感受到丈夫冷暴力時非常痛苦的心理原因。我了解到有的妻子主動提出離婚,正是因為丈夫長期不和自己溝通,習(xí)慣在家里制造冷暴力,實在忍無可忍之際,她提出了離婚。很多丈夫,這個時候還處在茫然不知所措中,覺得“日子過得不是挺好的嘛,你作什么作?”他并不理解妻子為什么要提離婚。 一個人找個伴侶過日子,并不是吃飽穿暖,衣食無憂就是好日子,而是有人與自己有“心跳反應(yīng)”,所謂“琴瑟和諧,鸞鳳和鳴”。 高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就是彼此回應(yīng),彼此鏡映的關(guān)系,我在你身上看見了我自己,你也在我身上看見了你自己,我們在一起,彼此陪伴,沒有那么深的孤獨。 做到恰到好處地回應(yīng)別人,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說不難是因為如果你小的時候被人恰當(dāng)?shù)鼗貞?yīng)過,比如你的媽媽或者爸爸,他們能夠準確而及時地回應(yīng)你的需求,你自然就能夠?qū)W會恰當(dāng)?shù)鼗貞?yīng)他人的需要,對他人有同理和理解之心。說難是因為如果你小時候缺乏被鏡映的體驗,真實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真實的自己沒有被接納,你會很匱乏,你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學(xué)習(xí)如何發(fā)出自己真實的聲音,如何給出恰到好處的回應(yīng)。 學(xué)習(xí)如何與人溝通,就是學(xué)習(xí)如何更好去愛人。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嘗試著給他恰到好處的回應(yīng)。如果你在人際關(guān)系中,無法給出恰到好處回應(yīng),或者總是給出錯誤的回應(yīng),先從好好認識自己開始,認識自己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