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發(fā)展其實也是和文字一樣都是根據(jù)自然的物象開始發(fā)展的,比如說,最初的文字屬于象形的系統(tǒng),比如“日”“月”“山”“水”等等都是在自然的物象之中逐漸的簡練、概括和總結(jié)的。書法也是如此,為什么這么說呢?古時人們用毛筆書寫,為什么從右到左寫,不怕沒干的墨汁弄一袖子嗎?
紙在后,文字在前,一開始中國用龜殼記錄文字,第二步,則是進入用竹簡記錄文字的時期了,這個從右至左的書寫格式也正是這個階段形成的。竹簡有多沉吶!所以,古人選擇的是左手摳、壓、按住竹簡,右邊的文章閱讀完或書寫完,自然垂落至案牘之下,這樣很省力,如果從左至右,左手就沒能充分發(fā)揮作用,而右邊的竹簡也無法伸展。
漢朝人寫字大都在竹簡上寫,每條竹簡二到三厘米寬,一尺長點,左手拿著竹簡,右手拿毛筆寫,然后用繩子穿綁在一起卷上,不會臟了長袖。到了有紙寫字的時代,士大夫?qū)懽执蠖紤彝髴壹埗鴷垙垈冃再|(zhì)對書寫方式很重要,唐宋時柳公權(quán),歐陽詢大都用上好的宣紙,如果是寫小字,半生半熟的宣紙寫完一行就干了,不會把墨染到袖子上
所以古人發(fā)明了臂擱這種東西。一塊具有弧度的長條型板子,或竹制或木制或瓷制,當然也有象牙、玉這種高檔材料的。寫字時把臂擱墊在手臂下面,臂擱的弧度像座小橋一樣恰好架起了剛寫完的一行字不會被碰到。同時對于毛筆的執(zhí)筆方式而言,有這么個東西墊著,寫起字來也更舒服,所以又稱腕枕。而且夏天的時候,臂擱還會顯得清涼,因此也有人管竹臂擱叫“竹夫人”。
聯(lián)系客服